第 569 节
作者:摄氏0度      更新:2021-02-17 05:39      字数:4759
  此时府宅又多了一百名贴身女护卫,虽然安全了很多,但无处不在的女护卫又使家人的隐私成了问题,在书房外的院中就藏有两名女护卫,虽然看不见,但杨元庆能感受到她们的存在,使他也有点不自在起来。
  已经回来两天了,但杨元庆还没有从河北的旅途中恢复,上午时分,房间里十分安静,杨元庆正坐靠在一张藤榻上看书,这时门开了,妻子裴敏秋端着一杯茶从外面走了进来。
  “夫君今天还不去上朝吗?”裴敏秋抿嘴一笑问。
  杨元庆懒洋洋答道:“休息三天,明天正式上朝。”
  裴敏秋将茶杯放在桌上,侧身坐在丈夫身旁,有些调皮地捏着他的耳垂,她又摸摸自己的耳垂,娇笑道:“我发现你这家伙的耳垂又肥又大,为何我的耳垂这么小,都说耳垂大有福,难道我就是注定的劳碌命吗?”
  杨元庆端起茶杯,轻轻吮了口气香茶,笑道:“猪耳更大,难道它比我还能君临天下?”
  “你这个家伙,我说人耳,你却把自己比做猪,好吧!就算你是猪,我又是什么?难道我是嫁猪随猪?”
  裴敏秋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丈夫想成了一头在猪王国里君临天下的大耳猪,她搂住丈夫的脖子,笑得花枝乱颤。
  杨元庆轻轻搂住她那俨如少女般纤细的腰肢,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还保持得这么苗条,他不由想起了裴幽的腰,她才是劳碌之命。
  “敏秋,半个月我曾写信给你……”
  杨元庆稍稍一提醒,裴敏秋立刻想起裴幽之事,笑容收敛,秀眉微蹙,“是真的吗?幽姐真的当垆卖酒?”
  “当垆卖酒倒不至于,她那个酒肆市口很好,生意应该不错,只是受战乱影响,才使生意清淡,她只能养家糊口,但她很能干,以后会慢慢好起来,我想知道,你打算怎么帮她?”
  裴敏秋叹了口气,“接到你信的第二天,我就让福管家去太原新市买下了临街的三元酒肆,福管家已经去了清河县,去和崔家交换房契,我还打算再资助她一万吊钱,让她把酒肆做大,总之,这件事我会办好,你就不要操心了,哎!幽姐从不写信给我,我竟不知道她过得这么苦,幸亏被你遇到了。”
  裴敏秋想到从前她们姐妹情深,心中有些难受,她恨不得亲自去一趟清河县,把裴幽接到到自己府里来。
  杨元庆知道妻子是一个心地善良,而且重旧情之人,她一定倾力帮助裴幽,自己倒不用过问这些事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管家婆的声音,“老爷!魏将军来了,在客堂等候。”
  魏将军就是魏贲,他来找自己,必然有调查结果了,杨元庆当即对吩咐:“请他到外书房稍候。”
  杨元庆又喝了一口茶,对妻子笑道:“我回来两天,还没有和大家团聚一下,今晚举行家宴,全家聚会。”
  裴敏秋点点头答应了,杨元庆站起身,快步向外书房而去。
  外书房内,内卫将军魏贲正背着手来回踱步,杨元庆回太原后,第一个找的就是他,魏贲心中自责万分,打下河北,他的内卫部署没有及时更上,以致于拜弥勒教那么猖獗,他竟然不知,若不是总管偶然碰到这件事,非出大乱子不可。
  其实拜弥勒教之事也不能完全把责任推给内卫,毕竟内卫的情报体系主要是针对敌对方,在长安,在洛阳,在江都,以及敌方的主要城市都有部署。
  而自己内部的职责也以反敌军情报为主,一般只会部署在大城市和战略要地,如太原、河东、幽州、安阳、延安、丰州等地,像平原郡这种三线小郡,他们不可能顾及。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自汉唐以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没有监视自己人民的先例,像南北朝的典签、唐朝的察事子厅基本上都是针对官吏,一直到宋亡以后,专制加强,这才逐渐把监视的范围扩大。
  像拜弥勒教这种民间宗教的管理,那是当地官府的职责,民间宗教失控,那也是当地官府失职,不能把责任推给内卫。
  所以杨元庆告诉魏贲这件事,也并没有把责任推给他的意思,只是魏贲自己感到惭愧。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杨元庆走了进来,魏贲连忙上前单膝跪下,“参见总管!”
  “起来吧!”
  杨元庆坐了下来,问他道:“我交代你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魏贲从怀中取出一本厚厚的册子,呈给了杨元庆,“这是内卫府制定的,关于扩大内卫监视权的一些补充,请总管一览。”
  杨元庆接过册子看了一遍,上面有计划扩军一万,将每个县都安插监视点,设立独立衙门,直接向内卫负责,拥有抓捕等等临机处置权。
  杨元庆脸色露出失望之色,他要魏贲做的不是这件事,这个魏贲竟然曲解了自己的意思。
  “魏将军,内卫的职责是防御敌军探子,以及探查敌人情报,而不是对内监视自己人民,不能因为一次拜弥勒教就任意扩大内卫的权力,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魏贲组织数十人,花了两天的时间,才写出了这本新内卫律,他原以为会得到赞许,不料竟被总管一口否决,令他着实错愕。
  “可是……卑职担心还会有类似的弥勒教起义爆发。”
  “那不是你担心的事,朝廷会设置采风使,了解民情民风,御史台有监察使监视官员,如何管理人民是朝廷的事,和军方无关,就算你们发现了什么,也只能及时告之官府,你不可擅自越权,而且,我吩咐你去做的,并不是这件事。”
  杨元庆虽然语调不高,但话语之间却很严厉,而且态度坚决,他将册子递还给了魏贲,“我希望不要再有下次了!”
  魏贲接过册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他这才明白总管的意思,总管告诉他平原郡之事,就是告诉他内卫不要参与,他却相反地误解了总管的用意。
  “卑职明白了,不会再越权。”
  杨元庆点点点,又问道:“八方酒肆的情况调查如何?”
  杨元庆关心的是这件事,他在河北时,接到了魏贲的快报,说发现位于太原北市的八方酒肆可能是唐朝的重要情报点。
  但杨元庆关心的是,这座八方酒肆究竟是李世民的‘唐风’,还是李建成的外监察堂。
  唐朝有两个情报机构,一个属于朝廷,叫做外监察堂,由李建成掌管,另一个属于军队,叫做‘唐风’由李世民掌管。
  两个情报机构的区别是他们所承担职责不同,外监察堂主要是了解唐朝以外各地的民风民情,以及官府的税赋和官员背景等等的情况。
  而唐风主要探查敌军情报,军队部署、军队战力、装备以及军粮等等军事情报,唐风头子是长孙无忌。
  这才是杨元庆让魏贲调查的东西,魏贲连忙道:“卑职已经查到了,这座八方酒肆是属于唐风。”
  杨元庆背着手走了几步,回头对魏贲道:“暂时不要打草惊蛇,最好是我们的人能够渗透进去,或者收买拉拢对方的人。”
  魏贲笑了起来,“卑职有办法,总管还记得当初丰州那个杂货店掌柜韩昶吗?”
  杨元庆还记得,当时李渊在五原县设了一个情报点,是一家杂货铺,掌柜就是这个韩昶,已经被隋军控制。
  “怎么,此人也在太原?”
  “回禀总管,此人在太原,但他是李建成的人,主管太原外监察堂,不过卑职可以利用他。”
  杨元庆点了点头,“这些事具体怎么做,我就不过问了,你自己去安排,但我交代你那件事,务必替我办妥。”
  “卑职明白,一定会办妥!”
  魏贲告辞离去,杨元庆背着手站在地图前,注视着地图上的长安,不由冷笑一声,“来而不往,非礼也!”
  ……
  八方酒肆位于太原北市大门外,这一带是太原商业最繁华之地,酒肆、青楼、客栈密布,光大大小小的酒肆就有二十几座,裴敏秋买下的三元酒肆也是位于这里。
  在众多酒肆中,八方酒肆只能算中上,占地约三亩,四层楼,正对北市大门,市口不错,生意也兴隆。
  这座酒肆原本是关陇贵族元氏的产业,元氏败落后,卖给了窦家,现在窦家又转给了唐朝军方,成为唐军情报机构‘唐风’在太原的基地,营业只有三层楼,而酒肆第四层一般人上不去,那是整个酒肆的机密所在。
  唐风在太原的总负责人便是当年去过丰州的李守重,李渊的家将,后来成为李世民的心腹。
  下午时分,一名男子从酒肆后面直接上了四楼,他带回来了一些收集到的情报。
  卷十七 田陌耕忙战未销 第三十八章 八方酒肆
  八方酒肆的四方是重要情报之地,从酒肆里是上不去,楼梯已被拆除,只能从酒肆后面的一处秘密楼梯上去。
  这名探子上了楼,推开一扇门,门后是一条走廊,廊口站着一名大汉,主要是不准外人随意进入,大汉笑道:“从平原郡回来了?”
  “唉!一路急奔,刚刚赶回来。”
  探子叹了口气,快步走过走廊,来到一扇门前。
  他敲了敲门,“首领,是我!”
  “进来!”房间里传来低沉的声音。
  探子推门走了进去,房间里点着灯,光线微弱,窗帘一年到头都遮蔽着,也不通风,使房间里有一股淡淡的霉味,令人很不舒服。
  房间里只有一榻一桌,桌上堆满了各种情报,一盏油灯时明时暗,一个三十余岁的男子正在伏案写着什么?
  男子身材高大健壮,长得浓眉重目,目光冷峻,此人便是唐风在太原的情报头子李守重,唐风是去年七月时成立,还不到一年,李守重也是年初时才正式上任。
  虽然上任只有五个月,但他也获得不少隋军情报,比如刺杀楚王妃的凶手是高丽人,比如隋军发动了辽东战役,并俘获了高丽渊相国太祚等等,这些情报及时报给长安,使他深获好评,也奠定了他的地位。
  探子走进房间躬身施礼,“参见首领!”
  李守重放下笔问:“有河北消息吗?”
  李重守接到长安发来的一个任务,李世民让他调查平原郡事件,主要是太守麴稜和唐使汪寿等人的生死情况,这件事李守重多方打听都得不到情报,他不得不派人去安德县探查情报。
  “禀报首领,卑职在安德县多方打听,都说杀了很多人,后来得到太守府附近居民的证实,说那天晚上,官兵杀进太守府,除了官兵外,就没有人生还出来。”
  “什么?”
  李重守吃了一惊,他忽然意识到,应该是全部被杀死了,半晌,他才冷笑了一声,“刘文静这个蠢货,竟然去平原郡搞造反,最后把自己女儿的命也搭进去了。”
  “首领,还有什么事吗?”
  李重守摆了摆手,“退下吧!”
  探子退了下去,李重守取过一张绢纸,写下了情报,李重守送情报去长安也是用鹰,不过他们不敢在太原城内放鹰,而是在城西三十里外的一处农庄内放鹰。
  李重守待情报干透,便小心叠好,塞进一只信筒内,这时,酒肆掌柜匆匆走了进来,对李重守低语几句,李重守眼睛一亮,“真的吗?”
  “千真万确,他是第二次来了,上一次是别人请客,这一次是他主动请客。”
  李重守沉思片刻,立刻站起身道:“现在我是东主,以东主的身份见见他,一定要把他变为我们酒肆常客。”
  李重守站起身,快步下楼去了。
  ……
  酒肆二楼一间单独的雅室内,几名朝官正聚在一起喝酒,笑声不断,还不时传来歌女清软的唱曲声。
  今天是楚王记室参军参军萧琎请客,请了五六名关系极好的同僚,他们都是当年从敦煌出来的同伴,大多已升任高官,有兵部侍郎谢思礼,户部侍郎王源,少府监令罗秉国,绛郡太守沈香山,还有两名军队的文职高级军官。
  由于他们经常在一起聚会的缘故,朝廷内已经渐渐将他们划为一个派系:敦煌党,尽管他们自身没有成立派系的想法,但随着时间流逝,他们自然而然在很多方面都会互相照应,这其实也是一种结党。
  像绛郡太守沈香山,他也是敦煌沈家人,是沈春从弟,原任大理寺少卿,杨元庆准备让他出任雁门郡太守,但沈香山不想去雁门郡,便托萧琎和谢思礼帮忙,最终通过他们的活动,沈香山改任绛郡太守,这就是一种利益关系了。
  今天恰好是萧琎三十二岁生日,所以他摆酒请客,选择在八方酒肆,这是他第二次来这座酒肆吃饭,感觉很不错。
  “日子过得快啊!”
  萧琎端起酒杯感概道:“大业四年我们从军时,都是青春年少,这一晃快十年过去了,在座诸位都混成三四品高官,惟独小弟还是五品官,混得最不如意。”
  他刚说完,谢思礼立刻扯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