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2 节
作者:摄氏0度      更新:2021-02-17 05:39      字数:4767
  “郝夫人这么高兴。”
  曹氏勉强一笑,“夫人请坐吧!”
  郝夫人不是一般女人那样跪坐,而是大咧咧地盘腿一坐,两条大光腿就直接盘坐在冰凉的榻上,长裙往两边一摆,遮住了下面。
  曹氏给丫鬟使了一个眼色,让她去倒茶,郝夫人却一摆手,“茶不要倒了,家里准备婚事很忙,还要布置洞房,我长话短说,说两句就走。”
  “夫人请说!”曹氏勉强一笑道。
  “我来给儿媳送一件礼物,是我作为婆婆必须要做之事。”
  郝夫人怀里抱着一个象牙盒子,让人觉得里面应该装满了贵重首饰,作为婆婆,先来送点私房礼,也是正常。
  “夫人太客气了。”
  “不用客气,我说了这是必须要做之事。”
  郝夫人将象牙盒子放在桌子打开,曹氏一下子愣住了,里面没有什么首饰,而是一本厚厚册子。
  “夫人,这是……”曹氏不解地问。
  郝夫人拉长了脸道:“这是刘家的规矩,也是我的规矩,一共一百零八条,让线娘今晚好好看一看,我不希望她特殊,希望她嫁过来就要严格遵守刘家的规矩,否则,休怪我家法无情。”
  说完,她站起身,说一声告辞,一阵风似的走了,将曹氏惊得目瞪口呆,半晌,她慢慢拿起册子,竟然是长长的硬条幅,折叠在一起,拉开来足有四尺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从第一条到第一百零八条。
  曹氏目光凝视着窗外,仿佛在做一个什么重大决定,她沉思良久,终于下定了决心,站起身快步向东院走去。
  ……
  窦线娘被关在东院的空屋子里,这是窦建德审讯叛徒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窗户,上面装有拇指粗的铁条,门是铁门,四周墙壁都是用青石砌成,没有任何办法逃走。
  房间里光线很暗,只有一张木榻,窦线娘就坐在木榻子上,目光坚定而平静,虽然明天就是她大喜的日子,但她宁可杀了那个男人,也绝不会和他同床共枕。
  两天来,窦建德每天都会来劝她一番,她只有一个回答,‘我的父亲是不会拿我去做利益交换。’
  言外之意,她已经不承认窦建德是她的父亲了,口口声声说疼她,可最后却拿她一生的幸福去交换兵权,这不是一个父亲会做的事。
  窦线娘极为憎恶那个刘挚,那个不知杀了多少妇孺的男人,她无论如何不能容许他成为自己的丈夫,她会一刀宰了他。
  窦线娘已经十七岁了,已经到了思春的年龄,她和同龄少女一样,也希望嫁一个自己所爱,一个英雄般的男子,她也渴望着这个人在她生命之出现。
  以她的身份,不知有多少人对她怀有心意,但没有一个男子能被她看中,能进入她的心中。
  其实……也不是,有一个男子在她生命中出现了,他的形象深深刻在她的脑海里,他把马和兵器还给了自己,转身义无反顾地离去。
  他那高大魁梧的身躯,他那深沉的性格,他那指挥着万马千军的雄姿,她知道他叫罗士信,就是历城县人,是他们的敌人,可是……她已经无法将他的身影从自己心中赶走,日久弥深,她不止一次去过罗士信的故居,关照过他留在历城县的亲人。
  窦线娘低低叹了口气。
  这时,铁门外传来看守士兵的声音,“参见王妃娘娘!”
  “你们先退下,我要和线娘单独说两句话。”
  “是!”士兵们都退了下去。
  窦线娘却没有动,明天就是成婚的日子,伯母也是来劝自己么?尽管伯母对她很好,但大伯窦建德的无情,使她对伯母的好感也渐渐消退了。
  “线娘,你在吗?”门外传来曹氏焦急的声音。
  窦线娘冷冷道:“伯母,你若也是来劝我,那你就回去吧!”
  “唉!我不是劝你,我给你送一样,快拿着。”
  昏暗的光线中,只见一样东西从门缝里递了进来,是黑色的尺状物,窦线娘连忙上前接住,沉甸甸的,被黑布包着。
  “线娘,你走吧!离开这里越远越好。”
  “伯母!”窦线娘眼睛一酸,泪珠滚了出来。
  曹氏眼睛也有点红了,颤抖着声音道:“孩子,保重!伯母走了。”
  她转身飞跑而去,窦线娘心中伤感,她慢慢打开布包,一下子愣住了,眼睛里闪烁着激动之色,黑布里竟然是大伯窦建德最心爱的短剑,寒冰剑,可削铁如泥。
  窦线娘一回头,目光落在小窗的几根铁条之上。
  ……
  夜色初降,黑暗笼罩着历城县,城门关闭的时间要到了,几名守门的士兵打了个哈欠,懒精无神地向城头走去。
  这时,远处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士兵们都一愣,转头凝神望去,随着马蹄声越来越近,他们看清楚,是一个女人,头戴帷帽,将浑身遮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眼睛格外明亮,而且她的战马似乎也很熟悉。
  “站住!是什么人?”士兵们大喊。
  女子忽然张弓搭箭,对准了士兵们,士兵们吓得纷纷抱头蹲下,趁这一愣神的时间,女子骑马冲出城外。
  箭并没有射来,士兵们面面相觑,一名士兵忽然反应过来,“那不是公主的战马吗?”
  十几名守城士兵顿时明白了,这是公主逃婚跑了。
  “嘘——”
  众人都嘘了一声,小声道:“咱们什么都没看见,让公主跑远一点。”
  ……
  窦线娘奔出城外,她从马袋里掏出一锭黄金,看了看,眼睛里流露出一缕柔情,这是他当初给自己的黄金,她将黄金放回袋里,猛抽一鞭战马,向西北方向疾奔而去。
  卷十七 田陌耕忙战未销 第二十八章 交换战俘
  辽水东岸,上千顶帐篷刚刚搭建起来,密密麻麻,延绵数里,这是三万高丽援军赶到了,但此时,燕城县的战役已经结束了三日。
  盖苏文背着手站在辽水岸边,目光阴冷地注视着对岸,从他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这符合他的性格,喜怒不形于色。
  他已经知道燕城大败之事,一些败军抱着木头泅过了辽水,而他父亲至今消息皆无,要么是被俘,要么是阵亡,他心里有数,只是他也无可奈何。
  这时,他身边一名亲兵指着河面大喊:“少主,河面上来了一条船。”
  盖苏文已经看见了,一叶扁舟正从对岸驶来,船上只有一名划桨的舟子和一名青袍文士,文士负手站在船头,头戴纱帽,年约三十余岁。
  “把他带来见我!”盖苏文冷冷令道,他已经猜到这一定是隋使了。
  小船靠近岸边,立刻被数百高丽士兵团团围住,文士正是原高开道的谋主孙嘉延,投降了罗士信,奉杨元庆之名,前来出使高丽。
  孙嘉延就是燕郡人,会说一口流利的高丽语,他拱拱手笑道:“转告你们将军,大隋楚王殿下使者求见!”
  几名亲兵领着他来到了盖苏文面前,两人目光相触,一人惊一人愣,惊是孙嘉延,他是惊讶楚王料事之准,竟料到一定是盖苏文亲自来救援,果然真是他。
  而愣的是盖苏文,他认识孙嘉延,高开道帐下首席军师,竟然成了隋使。
  “高开道死了吗?”盖苏文轻蔑地问道
  孙嘉延明白他的意思,是讥讽自己背主投降隋朝,他亦淡淡笑道:“我本来就是隋民,效忠隋朝是天经地义,这总比效忠异族,背叛民族要好,不过我以为,渊少主此时应该更关心令尊才对。”
  “哼!”
  盖苏文冷哼一声,“你说吧!”
  “我奉楚王殿下之命……”
  “等等!”
  盖苏文打断了他的话,“杨元庆在辽东?”
  “正是,击败渊相国者,楚王殿下也,现在渊相国在柳城郡为客。”
  盖苏文脸色变得难看起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问道:“杨元庆是什么意思,他有什么条件,才肯放我父亲?”
  孙嘉延取出一封信递给盖苏文,“这是令尊的信!”
  盖苏文打开信看了看,正是他父亲的亲笔信,他现在柳城县,其他似乎还说了什么,但后面的内容被撕掉了,这封信证明了父亲确实是被俘了。
  盖苏文叹了口气,“孙先生请继续说!”
  孙嘉延不慌不忙又道:“渊相国会长久在隋朝做客,不便再继续执政高丽,那自然是渊少主继任高丽国的莫离支之职,楚王殿下希望渊少主能顺利接管高丽军政大权,早日灭掉新罗和百济,统一三国。”
  盖苏文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杨元庆竟然看透了自己的心思,他虽然率军来支援,但他内心深处其实并不希望父亲回来,同时杨元庆也在威胁他,不仅用他父亲来威胁他,而且用新罗和百济来威胁他。
  盖苏文深深地注视了孙嘉延半晌,一摆手,“请吧!先生请到我大帐详谈。”
  盖苏文态度转变之快,令孙嘉延感慨杨元庆思虑之深远,他看透了高丽的局势,也看透了盖苏文的心思,盖苏文并不希望他父亲回来,只有渊太祚不在,盖苏文才能执掌高丽大权。
  他们进了大帐,盖苏文立刻吩咐亲兵,“任何人不得我的吩咐,不准靠近大帐,违者格杀无论!”
  亲兵们去帐外警戒,大帐只剩下盖苏文和孙嘉延两人,盖苏文沉思良久,这才缓缓问:“我想知道,楚王的条件是什么?”
  “楚王条件很简单,五年之内,高丽军不得踏过辽水一步。”
  盖苏文沉吟半晌,他需要用两年时间掌握军政大权,然后还需要时间灭掉新罗和百济,杨元庆这个条件他可以答应。
  “好吧!我答应楚王,五年之内,高丽军不会踏过辽水一步,我盖苏文一言九鼎,绝不食言。”
  其实一个所谓誓言或者盟约是阻挡不了盖苏文的野心,关键是杨元庆也知道,盖苏文在继父位两三年后,是没有精力西侵辽东,这就是抓住渊太祚后必然会形成的政治格局,高丽内部会出现权力斗争,甚至内乱,这对稳定辽东局势至关重要。
  孙嘉延又微微一笑,“我们手上还有一万三千高丽战俘,渊少主可否愿意赎他们回去?”
  盖苏文脸色变得很难看,五万高丽军精锐西征,逃回来只有两千余人,战俘只有一万,那么阵亡竟达三万八千人,这也未免太残酷了,他心中恨极,却又无可奈何,这一万军队他很需要,只得问道:“那什么条件可以赎回他们。”
  孙嘉延毫不迟疑道:“当年隋军仓促撤军,在高丽留下了堆积如山的物资,还有三万隋军将士成为俘虏,现在高丽东江矿山做苦力,我们开出的条件就是释放所有的隋军战俘,如果少主不肯,那这一万战俘就将押赴辽水开斩,用他们的人头祭祀隋军阵亡将士的英魂,同时把渊相国交给你们新登基的荣留王。”
  “砰!”盖苏文重重一拍桌子,怒道:“杨元庆太过分了!”
  孙嘉延冷笑了一声,“彼此彼此!”
  盖苏文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一万战俘回不来,他也只能认了,但他决不能容许父亲被送给荣留王,那是他的政敌,一旦父亲落在荣留王手中,必将极大削弱他的权力,杨元庆抓住了他父亲,使他步步被动。
  最后他停住了脚步,也不回头,无可奈何问道:“那怎么交换?”
  “我们会搭建一座浮桥,你们先把三万隋军战俘放回,我们则放回高丽军战俘,这是楚王的承诺。”
  盖苏文被杨元庆捏住了把柄,他没有半点选择的余地,只得点了点头,“好吧!我们就一言为定。”
  ……
  十天后,杨元庆也率领三万军队抵达了怀远镇,军队中还押赴着一万三千高丽战俘,包括在辽水东岸后勤大营内俘获了三千高丽士兵。
  大军在辽水扎下了大营,此时,辽水上一座简易浮桥已经搭建完成,杨元庆站在河边,注视着辽水对岸,依稀可以看见对岸也驻扎满了营帐。
  三年多以前的第三次对高丽战役,虽然是以高丽王的投降而结束,可事实上,那只是一种体面的停战,双方都没有精力和国力再打下去了,至于战后应该商谈的战俘、土地和物资等等问题,都不了了之。
  这次辽东之战,隋军缴获了大量的粮食和物资,仅高开道和高丽军的粮食加起来便有四十万石之多,足以支持河北大半年时间。
  现在杨元庆关心的是三万战俘的归来,根据高丽军战俘的交代,当初近十万隋军战俘都被押解去开矿,六年来已死去大半,现在还剩下三万人左右,集中在东江矿区,开采铜矿和铁矿。
  这三万战俘必须要回来,他杨元庆既然继承了隋朝的衣钵,就得治疗当年高丽之战的创伤,同时这三万隋军战俘对补充河北人口大有好处。
  杨元庆深深叹了一口气,对罗士信道:“派人去告诉对岸,开始吧!”
  一个时辰后,浮桥上出现了一群群衣衫褴褛的隋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