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6 节
作者:摄氏0度      更新:2021-02-17 05:38      字数:4750
  ,那就是可以封,而且并非自封,而是新皇所封,有何不可?”
  李世民也道:“孩儿也赞成父亲进封唐王,并不是图这个虚名,而是众望所归,父亲帐下有三晋子弟,也有关陇豪杰,还有更多名臣雅士,他们纷纷来投靠父亲,是希望跟随父亲建功立业,而不是想拥戴一个乳臭未干的三岁皇帝,如果父亲自己都不能建功立业,又怎么能带给手下将士希望,父亲,大家是为您效劳,只有您进封唐王,大家才有上升的余地,追古可思今,昔日曹操进封魏王,他可推辞否?”
  其实李渊自己便想做唐王,裴寂是从法理上告诉他封唐王可行,而次子李世民却是从利益角度告诉他,封唐王是众望所归,李渊毅然下定了决心,自己连做唐王的魄力都没有,还想坐天下吗?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从外面疾奔而进,“丞相,大事不好,杨元庆率五千骑兵已经杀到长安城下了!”
  这句话令满堂震惊,李渊吓得面如土色,瘫坐在榻上,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李世民反应极快,立刻追问:“可是只有五千骑兵?”
  “报告说只有五千骑兵。”
  李建成也急忙劝父亲,“父亲,丰州刚经历大战,还没有实力和我们对决,这应该只是杨元庆虚张声势。”
  李世民也道:“杨元庆只率五千骑兵到来,这是典型的偷袭,孩儿可以去对付他。”
  李渊渐渐冷静下来,只要杨元庆没有进城就无妨,他对李世民摆摆手,“情况不明,先不要乱来,跟我去城头看一看。”
  李渊起身带着众人向明德门而去。
  明德门外,杨元庆率领五千骑兵列成飞雁阵,这是一种进攻的阵型,三支军队呈品字形结构,中间为雁身,两侧为翼,而对面两里外,李孝恭率领三万军队正和杨元庆对峙。
  城头上站满了数万士兵,手执弓箭严阵以待,许多官员也偷偷上城查看情况。
  这时,士兵纷纷向两边闪开,李渊带着数十名重臣赶到了城头,柴绍连忙上前介绍情况,李渊打断他的话问:“他是为何而来?”
  “回禀丞相,他说是为父亲报仇而来,让我们交出凶手,否则……”
  “否则怎样?”
  “卑职不敢说。”
  “说!”
  柴绍无奈,只得硬着头皮道:“他说若不交出凶手,他将杀进长安,取丞相的人头祭父。”
  “大胆!”身后的侍卫纷纷怒喝起来。
  李渊一摆手,止住侍卫们的叫骂,眉头皱成一团,他当然知道杨元庆不会这么冲动幼稚,他和杨玄感之间也没有深情,这不过是他的借口,他是另有目的,或许是给自己一个下马威。
  这时,李玄霸冲上来,怒道:“杨玄感是我所杀,他要凶手,我就去会他,再取他的人头。”
  李玄霸转身要冲下城,却被李渊一声怒喝:“给我站住!”
  他上走前便给李玄霸一记耳光,指着他骂道:“再敢鲁莽,你就不要叫我父亲。”
  李玄霸被打得低下头,不敢吭声,李世民上前道:“父亲,杨元庆只率五千骑兵杀到关中耀武扬威,如果不能及时制止,恐怕对军心不利,最好的办法是把他击败,孩儿愿率五万军从启夏门出城,从后面攻击,与孝恭前后夹击,杨元庆一定大败。”
  “不可!”
  李建成连忙制止道:“明德门外有大量居民,若在长安城下大战,必然会伤及无辜,这个方案不妥。”
  刘文静也劝道:“建成说得有道理,杨元庆是骑兵,他又善于带兵,就算两军夹击也未必拦得住他,不仅更加让军队丧气,反而会死伤大量平民,影响唐公声望,不如先和杨元庆谈一谈。”
  这一次李渊听从了长子和刘文静的劝告,他点点头,便向墙头走去,李世民心中不悦,极为不满地瞥了刘文静一眼。
  “杨总管请上前一叙!”李渊在城头大喊道。
  杨元庆吩咐苏烈稳住阵脚,他催马上前对李渊朗声道:“李渊,我们之间还有什么可说吗?”
  李渊干笑道:“杨总管,我也不想杀你父亲,奈何战场之上刀枪不长眼,双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他既然已经阵亡,我可以把他的尸首交还给你,以尽你人子之孝,如何?”
  杨元庆摇了摇头,又高声道:“杀父之仇只是私怨,我杨元庆是隋臣,岂是为私怨而来,李渊,你勾结突厥,侵我大隋疆土,辱我大隋姊妹,你就是国贼,我今天是为圣上讨国贼而来!”
  杨元庆声音极高,城头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李渊的脸胀得通红,大吼:“杨元庆,你血口喷人!”
  杨元庆冷笑一声,回头一招手,“带上来!”
  几名士兵带上一名少年,正是李渊第五子李智云,这是乌图在突厥牙帐抓获,连同李渊的信一起派人送给了杨元庆。
  李智云见到了李渊,顿时大哭起来,“爹爹救我!”
  城头上一片哗然,谁也没有想到李智云竟然在杨元庆手上,李渊脸色大变,他最害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他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
  “杨元庆,我儿子在太原,你怎么把掳来?”
  杨元庆不理睬李渊,一指李智云,又将一封信高高举起,大声道:“李渊,你用儿子为人质,勾结突厥进攻丰州,还有你的乞降信,证据确凿!”
  他又对士兵们大喊:“各位将士,你们为什么用白旗?为什么军中有突厥人?就是因为李渊投降了突厥,那是突厥之旗,这等勾结异族屠杀大隋子民的国贼,人人得而诛之,杀了李渊国贼,封国公万户侯。”
  “胡说八道!”
  李渊气得暴跳如雷,指着杨元庆大喊:“给我放箭!射死这个浑蛋!”
  李渊话音刚落,一支冷箭抢先射出,一箭正射在李智云的胸膛上,李智云惨叫一声,“爹爹!”仰面倒下,李渊蓦地回头,怒视李世民。
  李世民慢慢收起弩,阴沉着脸一言不发,这个时候了,还能有妇人之仁吗?
  城头乱箭齐发,隋军骑兵纷纷后退,杨元庆看了一眼城头上的李世民,射杀亲弟,果然是心狠手毒,不过射杀了李智云也没有用,信还在自己手上,把信送给杨广,让杨广去宣布李渊国贼。
  杨元庆摘下弓箭,抽出一支铁箭,张弓搭箭瞄准了李渊,城头侍卫吓得一片惊呼,纷纷用盾护卫住李渊,杨元庆弓箭向上一抬,一支铁箭脱弦而出,钉在城头旗杆之上,绳索被射断,李渊的帅旗在一片惊呼声中,从城头飘落。
  “走!”
  杨元庆一摆手,五千骑兵离开了长安城,向北方疾奔而去,李孝恭没有接到李渊命令,不敢轻举妄动,三万人眼睁睁望着丰州骑兵远走,无数人的眼睛又向飘落的帅旗望去,杨元庆这一箭在所有人心中都留下了阴影。
  李渊望着杨元庆走远,心中愤懑难当,他大吼一声,一拳向城砖砸去,手上顿时鲜血淋漓,吓得众人纷纷相劝。
  李渊恨得心滴血,对众人咬牙切齿道:“今日之辱,何人能替我雪耻?”
  刘文静叹息一声,上前施礼道:“唐公,杨元庆必然不会远去,卑职愿意请命,去和他谈一谈。”
  李渊已渐渐恢复冷静,无可奈何点了点头,“好吧!让这个魔头早点离开关中。”
  卷十四 宛转扬州花园里 第四章 利益之诱
  “畜生,给我跪下!”
  李渊怒不可遏,一巴掌将李世民打翻在地,指着他破口大骂,“我没有你这样狠心毒肠的儿子,连自己兄弟也敢射杀,你心中还有没有一点手足之情。”
  李世民跪在地上,低头道:“父亲下令放箭时就没有考虑他的生死……”
  李世民的言外之意就是说,其实他的父亲的心中也是想杀死李智云灭口,只不过是由自己动手,他不说还好,这这句话让李渊更加恼羞成怒,冲上来就是一脚,将李世民踢翻在地。
  “你这个浑蛋,你在说什么?”
  李渊暴怒,他从墙角拾起一根棍子,劈头向李世民打去,“我打死你这个畜生!”
  李世民没有躲闪,一棍打在他额头,鲜血直流,李渊不依不饶,又第二棍打去,李建成终于忍无可忍,尽管他也深恨世民杀了幼弟,但世民满脸是血,又让他于心不忍,已经死了一个兄弟,不能再死另一个了,他冲上拉住父亲的胳膊跪了下来,哀求道:“父亲,人死不能复生,饶了二弟吧!”
  这时,李渊的妻子窦氏也冲了进来,抱着李世民的头大哭,“老爷,我愿替二郎去死,你打死我吧!”
  李玄霸也跪在地上,跟着哭嚎,他没有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李渊见次子额头上血流如注,也恨得将棍子往地上一扔,指着李世民大骂,“你给我滚!我不想再见到你,滚!”
  ……
  李渊把所有人赶出书房,他痛苦地坐了下来,这三天来,他处在人生最快乐的云端,帝王的宝座就在他身边,他可以随时坐下,可是杨元庆的到来,瞬间把他从云端拉下地狱,让他尝到失子之痛,偏偏是被另一个儿子所杀……
  李渊的内心在这一刻变得无比黑暗,其实李世民并没有说错,在杨元庆把李智云拉出来的一瞬间,李渊的第一个念头便是要杀死李智云灭口,决不能让他勾结突厥的事情传出去,而次子李世民却把他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这是一种极为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李世民为做大事而不择手段的阴狠果断令他暗暗赞叹,而另一方面,他又痛恨李世民下手杀了兄弟,这种矛盾的心理使李渊处于一种他自己的都不知道的痛苦纠结之中。
  他想到了将来,有一天,次子世民会不会杀了他而夺取帝位?李渊心中冒起一股寒意。
  这时,门外传来李建成的声音,“父亲,裴长史来了。”
  李渊心乱如麻,他想不见,但一转念,这是裴寂,不可不见,他便道:“让他进来!”
  片刻,裴寂走了进来,关切地问:“唐公还在生气吗?”
  李渊请裴寂坐下,他长叹了口气,“逆子残害手足,我能不生气吗?”
  裴寂是唯一知情人,李渊下令放箭,当时乱箭齐发,李世民就趁这个机会射杀了李智云,基本上无人知晓,但李渊是站在李世民左边,他发现了李世民放箭,而裴寂是站在李世民右面,他也发现了李世民放箭,除了他们两人外,还有李建成是站在李世民身后,他也看见了,除了这三人,几乎无人知晓是李世民射杀了李智云,所以李渊要见裴寂就是这个原因,这件事他不能让裴寂说出去。
  裴寂微微一笑,“那要看世民为何要放箭,如果是为了争权夺利,是不可以轻饶,但他不是,他是为了保唐公您的名声,可以说他是为了父亲而杀弟,周公圣人诛兄放弟,尚被称为大义灭亲,而世民为了大局,为了父亲的社稷,堪称诛弟救父,这又何尝不是大义灭亲?如果智云没有危害到唐公的名声和社稷,我想世民绝对不会射出这一箭。”
  虽然裴寂在李渊起兵时,将晋阳宫的军资粮食给了李渊,使李渊有了起兵的资本,使裴寂成为起兵第一功臣,也因此被封为长史,成为李渊最信赖的手下。
  但李渊对裴寂的信任却不是因为晋阳宫的物资,而是裴寂对李渊心思揣摩得极为透彻,他能在最关键时刻为李渊解忧,比如现在,他知道李渊其实也想杀儿子李智云灭口,他并不是真的恨李世民杀弟,但他们需要一个台阶,将他们从杀子杀弟的伦理罪恶中解脱出来。
  于是裴寂便有了大义灭亲的借口,这就是最好的台阶,不仅是给李世民,也是给李渊。
  李渊心中蓦地一松,他从黑暗中走出来了,他心中充满了感激,半晌,李渊叹息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裴公一样睿智,此事还望裴公莫要外传。”
  “这个当然,三人成虎,我也不希望世民被人误以为是阴狠毒辣之人。”
  李渊一颗心放了下来,重重哼一声说:“这件事的祸根还是杨元庆,他居心叵测,以我儿子为要挟,结果发生了人伦惨剧,这个杀子之仇,我李渊会记在心中。”
  裴寂心中苦笑,其实这件事的祸根是李渊自己,他送儿子去突厥为质,才最终导致今天的悲剧,不过,这话裴寂可不敢说,他沉吟一下问:“唐公认为,杨元庆来关中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李渊也陷入沉思,他当然不会认为杨元庆仅仅是为揭露自己而亲自跑来关中,杨元庆不是这样冲动的人,更不是为所谓的替父报仇,以杨元庆的身份和城府,以及李渊对杨元庆的了解,他知道杨元庆亲自来关中必然是有更深更大的图谋,那会是什么?
  李渊看了裴寂一眼,见他笑得颇为诡秘,心中顿悟,便笑道:“原来裴公已经想到,为何不早早道来?害我苦思不解。”
  裴寂歉然道:“其实卑职也是突然之间想到,卑职认为杨元庆的真正所图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