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9 节
作者:摄氏0度      更新:2021-02-17 05:37      字数:4750
  十二岁,她的芳华就要凋谢在这座边陲小城,不知她的墓碑上会刻上什么字,大隋丹阳公主杨芳馨吗?还是一个小小的墓碑,一个无名女孩。
  莫名伤感使这个柔弱少女的心中充满了无助和孤寂。
  ……
  河阳县以东的官道上,五万大军正疾速向榆林郡方向行军,旌旗招展,气势浩荡,杨元庆身着铁甲,头戴鹰棱金盔,目光冷峻,在他头顶上,一面赤鹰大旗猎猎飞舞。
  这是雁门城被围第五天了,面对四十万大军的进攻,杨广十万禁军是否能支持得住?杨元庆的心中也有一丝担忧。
  尽管杨广的北巡解决了丰州的危机,但从政治上考虑,他又必须出兵替杨广解这个围,以获得名份和大义,缓和他与杨广之间的危机,只有政治上的合法,才能筑成他将来争霸的基础。
  这次雁门事件对他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次重大的机会,就看他怎么把握。
  身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有亲卫禀报:“总管,苏将军来了!”
  “命他过来。”
  苏烈疾奔而至,在马上拱手道:“末将在!”
  杨元庆沉思一下道:“这一次我要把一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你,按照突厥人的行军习惯,四十万大军南征,后方数百里外必有后勤,你可以率本部五千骑兵前去寻找,如果能毁掉他们的后勤最好,如果毁不掉也要扰骚他们,断了突厥大军补给。”
  杨元庆将一封军令递给他,这里面是详细的命令。
  “末将遵命!”
  苏烈接过军令,调转马头向自己的部属奔去,不多时,一支五千人的军队离开了大队,向西北方向奔去,杨元庆凝望着苏烈远去,立刻下令,“加速前行!”
  四万五千军队加快了速度,向榆林县疾速而去。
  ……
  此时的榆林城已是一座空城,驻扎着五千突厥骑兵,在城门处放置着隋帝杨广巨大六合木城,周长八里,就是一座可以移动的城堡,在突厥人眼中,这座神造的移动城堡将是他们引以为豪的战利品,不仅是移动六合城,十万隋军紧急撤退时丢掉的大量帐篷、粮食、图书、衣物等辎重,也都堆放在榆林城中。
  傲慢的始毕可汗坚信杨元庆没有这个胆子敢来挑战他的四十万大军,杨元庆应该像只乌龟一样躲在他的丰州。
  但五千突厥守军怎么也想不到,在晨曦刚刚到来,一支数万人的隋军出现在榆林城外,而守城已经不现实,榆林城的城门被突厥军队严重损坏,当初他们捣毁城门和吊桥时,曾经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狂妄大笑,可直到这时他们才发现,捣毁城门是他们所犯下的最愚蠢的错误,将使他们付出惨重的代价。
  五千突厥守军弃城而逃,却被一万丰州隋军拦截,两军在榆林县以东数里外激烈鏖战,此时数万隋军骑兵已铺天盖地杀来,杨元庆战刀一挥,厉声令道:“悉数歼灭!”
  在隋军的前后夹击下,五千突厥骑兵迅速崩溃,骑兵四散奔突,各自逃命,被隋军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一直追出去十余里,斩敌四千余人……
  “禀报总管,残军已逃远,是否还要继续追赶?”
  杨元庆对这场小战役并没有什么兴趣,他不过是杀掉了始毕可汗几个看门的家丁罢了,没有什么值得激动,离开庆功宴尚早。
  他摆了摆手,“收兵回榆林城!”
  军令迅速传出,一队队士兵从战场上撤回,大军重新整队,向榆林城开去。
  杨元庆却来到西城外巨大的六合城前,他眼睛微眯,用一种复杂的目光打量这座木城,这座木城他上去过无数次,他是以臣子的低姿态去觐见大隋的最高统治者。
  但今天,它却像个被抛弃的柔弱女人,孤零零地置身在旷野中,面对所有打量它的强势者,它没有任何抵抗的能力。
  六合城的大门紧锁,一条手臂粗的铁链缠绕在大门上,很显然,始毕可汗也看上了这座六合城,不准突厥士兵进去破坏。
  “把大门打开!”
  卷十二 风云激荡第九年 第四十五章 援军到来
  两百名亲卫守在六合城门口,杨元庆独自一人走进了这座迷宫般的六合城,他听说过,六合城内的布局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八卦图,中心是举行军国会议的六合殿。
  他在一条长长的过道里行走,这走廊叫回龙道,绕整个六合城一圈,杨广的御书房就在正北面,四周异常安静,只有脚下传来木板的吱嘎声,一根根光柱从窗户里射进,使走廊变得格外明亮,光柱中漂浮着细细的尘埃。
  这条路他已走过多次,走到正北面,他自然而然地转身进了一条甬道,眼前一下子黑暗下来,两边墙壁上应该有灯,但此时灯油已燃尽,两边的房间都是杨广的图书房,里面放有杨广亲自主持修撰的御书三万七千余卷,杨元庆一直走到底,大门关闭着,他向两边看了一眼,在门边墙角,有一个铜质的小踏板,他踩了下去。
  门缓缓开启,门内是两幅锦质的幔帐,两名用玉石雕成的仙女正徐徐下降,幔帐自动向两边展开,这里便是杨广的御书房,四扇窗户都在慢慢地自动打开,大片阳光透入,清风袭面,房间里变得明亮而清新。
  杨元庆走进了杨广的御书房,桌上奏折还翻开,但朱笔已经不见,只剩一座水墨翡翠笔架,御案旁,装有兵符和金牌的箱子也不见了,杨广虽然是匆匆逃离,但这些重要的东西,却一样没有丢掉。
  杨元庆注视着御案片刻,便慢慢在杨广的御榻上坐下,拾起他尚未看完的奏折,是江都通守王世充所上,大败江南刘元进,斩杀乱匪五万余人的庆功奏折。
  就在这时,远处隐隐传来‘当啷’一声,是碗盘落地的声音,在寂静的六合城中听得格外清楚,杨元庆霍地站起身,快去向御书房外走去,这座六合城内竟然还有人。
  他迅速走出御书房,在另一边踏板上踩一下,门窗和幔布又缓缓关闭,一切如故,他听得真切,应该在左边数十步外,杨元庆抽出刀,在黑暗的内圈走廊疾走,皮靴踩在地板上‘咔!咔!’作响。
  这时,杨元庆猛地回头,身后是一扇小门,他听见门内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他推开门进去,这里竟是备膳房,御厨做好的酒食点心就暂时放在这里,然后等用膳时再端过去。
  杨元庆目光冷冷扫过房间,一只碟子打翻在地,十几块糕饼滚得一地都是,杨元庆忽然快走两步,从一个黑暗的角落里一把揪出一个瘦小的身影。
  房间里顿时响起一个小女孩恐惧而凄惨的尖叫声,“饶了我吧!不要吃掉我啊!”
  杨元庆看清楚了,是一个小宫女,最多十一二岁,瘦小得跟猫一样,他放开了她,小宫女跪在他面前连连磕头哀求,“突厥大爷,饶了我吧!不要吃掉我!”
  杨元庆见她浑身在颤抖,能体会到她内心的恐惧,心中也有些不忍,便柔声道:“你不用害怕,我是隋将,不是突厥人。”
  小宫女慢慢抬头,她也看清楚了,眼前确实是名隋将,不是那些长像恶鬼一般,吃人的突厥兵,她心中蓦地一松,竟一下子晕厥过去。
  杨元庆摇摇头,这些宫女生活在深宫,没见过突厥人,便将他们想象得跟吃人的恶鬼一样,这种小宫女更是会相信。
  他蹲下来,在她的耳根捏了几下,小宫女慢慢苏醒过来,杨元庆柔声问她道:“你叫什么名字,为何躲在六合城不逃走?”
  杨元庆柔和的语气让小宫女惊恐之心慢慢平静下来,她怯生生道:“我叫玉儿,是伺候公主的小婢,那天我来给公主拿点心,突然说突厥人杀来了,大家都在跑,我也要逃,门却怎么也打不开,我害怕极了,就躲在房间里。”
  “你是伺候哪个公主?”
  “丹阳公主。”
  杨元庆想起来了,很多年前他见过一次,一个长得非常可爱的小公主。
  杨元庆站起身,又看了一圈房间,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没有动过,只少了几盘点心,又问她,“你一直就躲在这里吗?”
  “是!”
  小宫女胆怯道:“我就吃了两盘点心,喝了一碗茶,又吃了两个梨,别的都没有碰过,刚才听见脚步声,我以为是突厥人,想着就算死也要吃饱,结果把盘子打翻了。”
  杨元庆拾起一只梨递给她,“把它吃了,跟我走。”
  杨元庆起身向外走去,小宫女小口啃着梨,跟着杨元庆一路小跑,她实在是怕极了突厥人,眼前这个隋将成了她求生的希望。
  杨元庆走出六合城,随即令道:“把大门锁了,不准任何人进去。”
  他又指着小宫女,对两名亲兵道:“找一辆马车,把她送去河阳县,交给韦县令,对了,再给她弄一罐粥来。”
  小宫女心中感激,对杨元庆施一礼,“多谢将军救命之恩!”
  杨元庆笑了笑,“放心吧!等我救出公主,再让你们团聚。”
  一辆马车很快驶来,两名亲兵护送着小宫女向河阳县去了,杨元庆则骑马进了榆林城,他留三千人守城,两个时辰后,大军转而向南,向雁门郡疾驶而去。
  ……
  雁门城的攻防战打得异常惨烈,双方皆投入了重军,日以继夜地进攻和防御。
  攻防战已经进入到第六天,突厥军已先后投入了二十万大军进攻雁门城,死伤超过六万,而隋军也先后投入八万大军守城,死伤近三万五千余人,但雁门城始终没有攻下。
  ‘咚!咚!咚!’
  巨大的进攻鼓声在雁门城外敲响,四万突厥军携带着数百架攻城梯向雁门城潮水般涌来,箭矢在空中织成了箭网,分不清城头和城下,喊杀声此起彼伏,突厥军顶着盾牌,将一架架攻城梯搭上城墙,疯狂地向上冲击。
  城头上死尸遍地,两万隋军士兵依旧在拼死抵抗,皇帝杨广的承诺和封赏,给了士兵们巨大的勇气,他们士气高涨,拼死相搏,经过几天几夜血腥战斗,他们已经渐渐摸到了一点对付突厥人的门道。
  突厥人是轮番进攻,保持体力,隋军也轮番防御,保持体力,突厥人投入四万军队进攻,他们就投入两万军队防御,突厥的箭雨使他们无法靠近城墙反击,他们就离开城边一丈,张弓向下抛射,而且突厥人除了攻城梯,始终拿不出其他攻城武器,而攻城梯,隋军已经找到了破解它的办法。
  “轰!”地一声巨响,一架宽达三尺的巨大攻城梯搭上城头,粗大的铁钩钩住城墙,数百突厥士兵疯狂地向上攀爬。
  隋军士兵举起木头和石头向下砸去,突厥士兵惨叫着跟着木头和巨石一起翻滚下去。
  两名身材魁梧的隋军抡起大锤向两边猛砸攻城梯,随着铁钩划过城墙发出刺耳的吱嘎声,城梯渐渐变宽,最上方两根梯档的楔子从梯架中脱落,这样便使得攻城梯少了两档而无法登城,在隋军猛烈的反击下,突厥军纷纷从城梯上滚落。
  但突厥军很快有了对策,他们用生铁将梯子横档固定,使隋军的锤砸没有了效果,但隋军又发明了大铁叉,他们砸弯铁钩,数十名士兵用大铁叉向外猛推梯子,梯子脱离了城头,向外翻到下去。
  双方就是在不停地使用各种攻城手段和反制手段中进行血腥之战,就在这时,突厥军的鼓声变成沉闷而缓慢,‘咚—咚——咚!’每一下重击都打得人的心房跟着颤抖。
  “将军快看!”一名士兵指着远处恐惧地大喊起来。
  所有隋军士兵都呆住了,慢慢站了起来,惊恐地望着远方,宇文成都也看见了,只见远方出现数十座庞然大物。
  那是高达三丈的巢车,每座巢车在数百匹马的拉拽下,缓缓向城墙驶来,俨如巨大怪兽,宇文成都回头大喊:“上床弩!”
  隋军的重型守城器只有床弩,长达三尺的大箭,射程可达三百余步,就不知能不能对付这几十座庞大巨怪,宇文成都的心中充满了担忧。
  ……
  突厥大营前,始毕可汗咄吉在数百名将领的簇拥下,远远地观战,始毕可汗眼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恼火,原本一天便可以攻破的雁门城,他竟然打了七天,却始终攻不破雁门城,他已经付出死伤六万余人的代价,如果这次雁门之战抓不住杨广,那么对他而言就是惨败。
  这时,左杀大将军阿史那昆吉对他道:“可汗,隋军虽然反抗激烈,但他们也同死伤惨重,更重要是,他们兵力不如我们多,我们还有三十余万大军,而他们只有一半了,这样消耗下去,他们必定会因为兵力绝尽而城破,请可汗勿急!“
  咄吉点点头,确实是这样,只要自己不停攻城,隋军兵力必然会被消耗光。
  “传我的命令,再增加两万军,配合巢车攻城!”
  他的命令刚刚发出,远处一名巡哨骑兵疾奔而至,大喊:“可汗,大事不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