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0 节
作者:摄氏0度      更新:2021-02-17 05:37      字数:4749
  渎诖氖勘撑樱惶程逞蚓拼蚩感ν匆だ苍醚笠缭谡鏊寰笥凇?br />
  中军大帐内,数百名将校济济一堂,凡校尉以上皆集中在此,众人一边喝酒吃肉,一边窃窃私语,这时主帅杨元庆站起身,大帐内顿时安静下来。
  杨元庆端起酒碗,众人也端起酒碗站起,杨元庆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缓缓道:“这第一碗酒,我们祭祀在这场战役中阵亡的四百九十五名弟兄,愿他们瞑目于九泉。”
  杨元庆将酒慢慢洒在地上,这时,不少老兵都想起当年老帅杨素在大破突厥后犒劳三军将士的情形,当年受嘉奖的少年小兵,今天却成了三军主帅,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年轻人又成长起来。
  杨元庆将第二碗酒端起,对众人道:“这一碗酒是敬给大隋皇帝陛下,让我们高呼万岁,痛饮这碗酒!”
  “万岁!”众人一声高呼,将酒一饮而尽。
  杨元庆摆摆手,让大家坐下,他又斟满酒,端起酒碗道:“今天大军胜利有斥候的侦察,有在座诸位的奋力杀敌,每一个人都有功绩,但这第三碗酒,是敬给今天的第一功臣。”
  杨元庆的目光向裴行俨望去,“裴将军何在?”
  裴行俨心中激动异常,他慢慢站起身,抱拳道:“末将在!”
  “裴将军率领一万骑兵,以箭阵击溃敌军,进退有序,战术得当,为大军胜利立下大功,不愧为第一功臣,请饮下此酒。”
  裴行俨走上前接过酒碗,一饮而尽,大帐内响起一片鼓掌声。
  这时杨元庆取出一把横刀,对众人高声道:“一碗酒只是敬意,而不是荣誉,荣誉是这把刀,我一共有十二口这样的宝刃,以我的字命名,叫‘虎卿刀’,这十二口宝刀,我将赏给立下大功的将士,无论是士卒还是大将,都可以得到,今天是第一次赏赐,将授予裴行俨将军!”
  在一片掌声和羡慕的眼光中,裴行俨单膝跪下行一礼,双手接过了第一口‘虎卿刀’,“谢大帅赐刀!”
  他面对众人,缓缓将刀抽出半截,只见冷光森森,锋利异常,引起无数的惊叹声。
  裴行俨在宇文策来丰州时,因宇文策有皇帝的圣旨,他是主动交出军权,后来他一直为此事感到不安和愧疚,今天杨元庆当众赐刀给他,无疑是对他的肯定,最终将他心中的一块阴影抹去了,此时他心中只有默默的感动。
  裴行俨的情感不轻易外露,他又向杨元庆深深行一礼,回到自己座位,杨元庆对众人笑道:“下面大家开怀痛饮,大口吃肉,今晚可以一醉方休。”
  众人一片欢呼,大帐内又恢复了喧嚣和吵闹。
  杨元庆走出大帐,视察军营情况,心腹大将杨家臣则跟在他身旁,杨家臣低声道:“公子,那二碗酒为何要敬给隋帝?”
  杨元庆瞥了他一眼,淡淡笑道:“将士需要有心里寄托,毕竟大家还是隋军,我现在还只能挂着羊头卖狗肉,表面上还得敬隋帝。”
  杨家臣也笑道:“什么时候才能说,第二碗酒敬给我们的主公呢?”
  杨元庆拍了拍他的肩膀,微微一笑,“不要去牵挂这些虚名,要牢牢把军队和土地控制在手中,这才是现实,这些虚名就让隋帝去担吧!”
  杨家臣默默点头,“卑职明白了。”
  这时,一名亲兵奔来,对杨元庆低声说了几句,杨元庆回头对杨家臣道:“告诉几名督军,不可真的一醉方休,要大家多注意大营安全,我去一趟县城。”
  说完,杨元庆翻身上马,带着数百名亲兵向县城疾奔而去。
  ……
  在县衙内,县令赵植松和丰州总管府司马张庭正陪同着刚刚赶来的灵武郡太守韦嗣云聊天,韦嗣云是原丰州总管府长史,担任长史有五六年之久,两年前丰州人事变动,韦嗣云被调去灵武郡担任太守。
  这次韦嗣云来找杨元庆,是因为丰州船只经过灵武郡,再加上朝廷对丰州的禁运,使他心中颇为不安,他觉得有必要和杨元庆好好谈一谈。
  三人正坐在房内闲聊,一名衙役禀报,“杨总管来了!”
  “快请!”
  门开了,杨元庆快步走了进来,大笑道:“博生兄既来,为何不去军营,还摆出架子,让我来见你?”
  杨元庆和韦嗣云关系极好,两人共事多年,配合非常默契,韦嗣云也笑道:“为何你就不能给我个面子,来见见我?”
  “我这不是来了吗?”
  两人大笑起来,韦嗣云一摆手,“元庆请坐!”
  两人坐下,赵县令和张庭知趣地退了下去,房间里只剩他们两人,韦嗣云沉吟一下道:“我先要感谢丰州军铲除了刘迦论的乱匪,解除我们一大心腹之患。”
  “刘迦论的乱匪也影响灵武郡吗?”杨元庆笑问道。
  韦嗣云点点头,“应该说威胁到灵武郡,虽然他们大队人马还没有杀来,但小股军队却时常来骚扰,严重影响到了灵武郡的农业生产。”
  说到这,韦嗣云又叹道:“刘迦论的威胁是一方面,还有奴贼白瑜娑的骚扰,这些乱匪不事生产,以抢掠为生,对灵武郡影响很大。”
  “韦兄需要我做什么吗?”
  韦嗣云沉思不语,其实他是希望杨元庆能出兵剿灭白瑜娑乱匪,但他又担心和杨元庆接触太深,会触怒圣上,犹豫良久,他缓缓道:“我这次来找你,是想和你谈一谈,我希望丰州军不要太过于和朝廷对抗,至少能保持表面上的容和,虽然朝廷对丰州禁运,但我想灵武郡也能给丰州提供一点帮助。”
  其实就算韦嗣云不来,杨元庆也会派人去把他请来,他已经派出使者,去附近几个郡,把太守们都请来,杨元庆准备和他们开一个会,达成一些默契。
  在关北所有的郡中,他最重视灵武郡,不仅灵武郡是进攻丰州的桥头堡,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更重要是灵武郡是整个关内北部人口最多,农业最发达,杨元庆异常重视,虽然暂时还不能占领灵武郡,但至少要把灵武郡划进丰州的势力范围。
  现在韦嗣云提出可以在朝廷禁运上帮助自己,也正中杨元庆下怀,他笑了笑道:“其实丰州基本上能自足,只希望韦太守能保证丰州的矿石船顺利通过灵武,另外丰州也准备向盐川、延安、雕阴等郡提供粮食援助,也主要是通过水运,这些都需要灵武郡配合。”
  “船只过境没有问题,我完全能支持。”
  韦嗣云站起身道:“如果元庆没有别的事,我打算连夜回去了。”
  “韦太守不妨后天再回去。”
  韦嗣云一怔,“为何?”
  “明天下午或者晚上,关内北部各郡太守都会来这里开会,大家将商量共同防御乱匪的具体办法,我希望灵武郡也加入到联合防御中来,共同对付白瑜娑乱匪。”
  韦嗣云脸上慢慢露出一丝苦笑,他终于明白杨元庆的策略了。
  ……
  次日傍晚,在杨元庆的军营内,来自盐川郡、灵武郡、延安郡、朔方郡、雕阴郡、榆林郡的六郡太守聚集一帐,参加由丰州总管杨元庆主持的关北剿匪会议。
  这次杨元庆以两万丰州精锐全歼刘迦论的十万乱匪,屠杀造反者七万人,手段之凶狠,令各郡官府都心惊胆战,一方面他们感激丰州军给他们剿灭匪患,出于一种最基本的感恩,他们也应该给杨元庆面子,出席这次会议,另外一方面,丰州军已经进入关北,那将来关北各郡该何去何从,事关各郡的命运,他们也极为关心。
  杨元庆站起身笑道:“感谢各位太守能前来参加会议,刘迦论部乱匪已经被歼灭,丰州将紧急拿出十万石存粮,支援各郡用于赈灾,赈灾之粮已经在路上,不日将抵达盐川郡,届时各郡粮食分配和赈灾之事将有丰州总管府张司马全权负责。”
  张庭站起身,向大家点头致意,六位太守纷纷表示感谢,此时粮食是最珍贵的资源,各郡因为刘迦论造反之乱,粮食都严重不足,能不能熬过冬天也为未可知,有了粮食,就意味着饥民不会闹事,不会再聚集造反,尽管他们都知道接受丰州的粮食不妥,这就像一个要渴死的人,即使明知是毒药,也会毫不犹豫喝下去,无法拒绝。
  杨元庆很清楚关北各郡形势,知道粮食是官府的软肋所在,由于乱匪猖獗,关中的粮食根本就运不过来,他们只能依靠自己支援。
  现在粮食已经给了,那下面就要谈谈他的利益了。
  “刘迦论部虽被歼灭,但白瑜娑部乱匪依然猖獗,而且没有了刘迦论部的制肘,白瑜娑部必然会再度活跃,向关北各郡扩张,仅凭一个郡的力量,是根本抵御不了白瑜娑部的侵袭,今天将各位请来,就是要一起商量,如何联手对付这支乱匪,我提议建立统一防御,我会留下一万丰州骑兵,主导防御,同时成立统一指挥所,各郡郡兵皆受指挥所调动,统一训练,这样一郡有难,其余各郡兵力便可集中支援,大家以为如何?”
  所有人都没有吭声,大家都明白,这是杨元庆要收缴各郡郡兵,可是明白又有什么用,以现在杨元庆的强势和他手上的粮食武器,谁还敢说‘不’字。
  杨元庆徐徐看了众人一眼,他点了点头,“那好吧!既然大家都不反对,我们就签署一份共同防御协议。”
  卷十二 风云激荡第九年 第二十章 背后较量(上)
  六郡太守最终在深夜时签下了‘一州六郡共同防御及互助方案’,方案中没有涉及官府的人事变动,这些杨元庆并不干涉,他只是夺走了各郡的军队控制权,成立共同防御指挥所,以集中训练的方式,集中供应军队粮食的方式,割裂了各郡郡兵和官府关系,使关北六郡成为了丰州的势力范围。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六郡官府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动员五万民夫在赤岭矿区修建赤岭城,筑成后,将在城内驻兵一万,这座周长十里的军城同时将挂上‘共同防御指挥所’的牌子,周围二十里的旷野成为六郡郡兵训练之处,赤岭城事实上成为了杨元庆控制六郡的大本营。
  尽管六郡太守并不想让朝廷知道他们和杨元庆签署协议之事,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还是以某个渠道泄露出去,继而传到长安,长安副留守卫文升紧急报告了隋帝杨广。
  宣政殿御书房内,杨广召集虞世基、宇文述和樊子盖三人紧急协商此事。
  这几天杨广病倒了,感冒颇重,一直在宫中休息,这件事事关重大,他还是强撑病体召开了会议。
  杨广气色不太好,脸色惨白,尽管他心中恼怒之极,但脸上却没有表露出来,只是一脸阴沉。
  “你们说说吧!这件事我们该如何应对?”
  杨广的目光不再锐利,但他目光不断流露出的阴冷,还是令在场的三人都有点忐忑不安。
  “我先说两句。”
  宇文述微微欠身道:“陛下,杨元庆的意图很明显,他是要扩大自己的势力,控制丰州外围,这次平叛乱匪是他最好的借口,臣以为朝廷不能默认,一旦朝廷默认,他就会得寸进尺,继续向南扩张,使整个关内成为他的势力范围,臣以为驻军就是事实上的控制,要想打碎杨元庆的图谋,还是必须从驻军着手,臣建议设立关内总管。”
  杨广点了点头,又问虞世基,“虞爱卿以为呢?”
  虞世基躬身道:“臣觉得他以拥隋之名行反隋之事,其危害更大,臣认为朝廷应公开宣布他为叛逆,认定他是造反,以防止他继续蛊惑人心,而这次他和六郡太守签订协议,把势力扩大到关内北部,臣也主张严厉反击,除了军事入驻外,还须严惩六个太守,将他们全部撤换,不承认他们签署的协议,只有朝廷态度强硬,才能警示其他各郡太守。”
  “樊尚书的意见如何?”
  杨广的目光投向了樊子盖,他之所以让樊子盖一同来商议,是他知道宇文述和虞世基都与杨元庆有私仇,他们的意见中会参杂着自己的私心,而樊子盖比较中立,和杨元庆没有什么利益纠葛。
  樊子盖确实不像宇文述和虞世基那样带着明显偏向,而且樊子盖也出任凉州总管多年,深知边疆的重要,更重要是,樊子盖官场上的目标并不是杨元庆,而是宇文述和虞世基。
  “陛下,臣想知道,朝廷是否已做好了和杨元庆全面翻脸的准备,包括对关陇的防御,和对突厥的防御,臣最担心突厥,一旦杨元庆公开造反,他极有可能勾结突厥大举入侵,朝廷准备如何防御突厥?另外,还有朝廷内部可能发生的危机,这些都要考虑清楚。”
  樊子盖的担忧让杨广脸色一变,他意识到若杨元庆造反,不同于元家和杨玄感,后果很严重,不仅会使朝廷大乱,而且会把突厥牵扯进来,这是他杨广绝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那樊爱卿说说你的方案,朕想知道。”
  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