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8 节
作者:摄氏0度      更新:2021-02-17 05:37      字数:4744
  张庭仿佛明白杨元庆的心思,便笑道:“上次两支乱匪在盐川郡恶战,就是为了争夺这座铁矿,他们也需要打造兵器。”
  杨元庆眉头微微一皱,这样说起来,这座矿山现在应该被刘迦论所占,杨元庆背着手走了几步,那座矿山虽然离他们不是太远,但它在长城以南,他的骑兵冲不过去。
  这时杜如晦缓缓道:“总管,要想拿到这座铁矿,必须先拿下盐川郡。”
  ……
  杨元庆所控制的五原郡并不仅仅是指河套地区,实际上河套南面的辽阔地区也是归五原郡管辖,只不过大部分是沙漠和荒滩,在沙漠南面也有一部分草原,生活着少量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稽胡民族和农耕汉人,再向南便是灵武郡、盐川郡和朔方郡,东面则是榆林郡。
  这一带由于受风沙侵蚀,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人口也并不多,大多是汉胡杂居。
  刘迦论便是匈奴人,他率领稽胡造反,以延安郡为中心,活跃在雕阴郡、朔方郡、盐川郡以及榆林郡南部和弘化郡北部,拥有十万部众,以稽胡为主,他自称天子,建元大世,完全成了这一带的土皇帝。
  当然,这一带还是隋朝的版图,官府依然存在,只是隋朝控制着城池,而城池以外都是刘迦论的天下。
  刘迦论一直虎视眈眈的,便是富饶的河套地区,那边有大量的人口和充足的粮食,但他却惧怕丰州军,不敢北上进入五原郡。
  而杨元庆虽然并不考虑占据关内,但刘迦论却是他的一大威胁,在控制住五原郡后,他的目光自然也就投向了南方,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他迟早要铲除刘迦论这个毒瘤。
  现在对铁矿的争夺,便成了他对刘迦论动手的导火线,他虽然并不直接占据盐川郡、雕阴郡、朔方郡和榆林郡,但这些地区必须成为他的势力范围。
  盐川郡管辖范围很小,辖内只有一座县城,同是也是郡治,县城也叫五原县,是一座不大的县城,有人口千余户,横跨长城,它实际上就是长城的一部分,是从关外进入关内的重要隘口,长年有驻军两千余人,由太守兼管。
  由于稽胡乱匪刘迦论猖獗,生活在盐川郡的汉人都逃到县城内避难,使得县城内格外拥挤,小小的县城挤满一万余人,好在县城城墙高大,刘迦论几次派兵都攻打不下,杨元庆急需的铁矿山,就在这座县城以西五十里处。
  盐川郡的太守名叫周元,关中京兆人,军伍出身,年约四十岁,他在盐川郡担任太守已经十年,他的妻子是同乡汉人,另外他又从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稽胡中各娶一名少女为妾,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本来还打算再做十年,但此时的乱匪之患,使他头大如斗,他一天也不想再做下去。
  太守周元此时最头痛的是城内粮食不足,每天给一万余人定量发放,最多也只能再维持半个月了,他一连向朝廷发了三份求援奏折,但都石沉大海,没有回应,让周太守有些绝望了。
  其实周元也知道,还有一条生路,那就是向五原郡求援,以丰州的强大,完全能救他,只是杨元庆……他着实害怕朝廷治他的罪。
  周元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心情沮丧,一筹莫展,这时,一名随从在门外禀报,“太守,赵县令来了,说有急事求见!”
  现在县令和太守都共处一城,两人职能重复,只不过太守管大事,县令管小事,周元最害怕赵县令找他,不是这边出事,就是那边问题,一堆棘手之事。
  但他又不能不见,周元只得叹息一声,“让他进来吧!”
  片刻赵县令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一人,身着黑衣,裹着头巾,这是稽胡人的装扮,周元觉得他有点眼熟,注视半晌,忽然认出来,“你是……张司马?”
  丰州总管府司马张庭,周元一下子愣住了,张庭就是盐川郡本地人,曾是盐川郡衙的仓曹胥吏,大业元年参加丰州举行的公开选吏考试,考中第二名,出任大利县丞,周太守认识他。
  张庭躬身施礼笑道:“周太守,多年不见了。”
  周元心中顿时燃起一线希望,他不敢向杨元庆求援,可是他又希望杨元庆能帮助他。
  “司马请坐!”
  周元慌忙请他坐下,赵县令也坐了下来,他和张庭是同乡,从小一起长大,关系极好。
  张庭坐下,便不慌不忙道:“不久前一支刘迦论的乱匪跑到五原抢掠,一个村庄被他们毁掉,被杀死五十余人,几千头牛羊被抢走,杨总管震怒,决心要铲除刘迦论部,今天,我来太守这里,是商量借道一事。”
  “借道?”
  周元脸上涌起一丝苦笑,按理,跨境剿匪是需要兵部批准才可,但这话对杨元庆说,有用吗?
  他不敢回绝,沉吟一下便道:“这一带的长城都修建在风沙滩区,长年风沙侵蚀,很多地段都坍塌了,无险可守,去年我派人沿途视察,绘制了一张长城境况图,我愿将此图副本给杨总管。”
  周元的言外之意就是说,丰州骑兵可以从很多地方越过长城,没必要非走县城不可。
  赵县令在一旁急道:“太守,杨总管说,不仅是借道,另外还可以提供给我们两万石粮食的援助。”
  听到有粮食,周元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粮食啊!现在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他怎么可能拒绝,他又小心翼翼问:“一定是借道,才能给粮吗?”
  张庭毫不含糊地点了点头,“这是必须。”
  “好吧!”
  周元心一横,终于答应了,谁叫朝廷不睬他的求援奏折,“我们就一言为定。”
  卷十二 风云激荡第九年 第十七章 争夺铁矿
  太守周元做梦也想不到,就在他答应的第二天,杨元庆就亲率两万骑兵出现在县城外,他站在城头上,望着城外黑压压的两万军队,他眼睛都有点花了。
  而且他看见骑兵除了帐篷外,其他就没有带任何辎重,那么杨元庆答应的粮食在哪里?周元心中充满了疑惑。
  这时,大将裴行俨骑马飞奔上前,大声道:“太守可在?”
  周元在城头拱手道:“在下便是!”
  “我家总管请太守去军营中一叙,商量过境和粮食问题。”
  周元心中有些犹豫,去军营中和杨元庆会面,似乎有点危险,旁边赵县令道:“对方两万骑兵,向杀我们易如反掌。”
  想想也是,杨元庆要杀他,确实不费吹灰之力。
  “好吧!我这就前去!”他只得无可奈何答应了。
  太守周元带着两名随从,骑马来到了丰州军营,此时两万骑兵已经在城外扎下了大营,一顶顶大帐矗立在荒原之上,足有数千顶大帐之多。
  周元被士兵带到中军大帐,杨元庆拱手笑道:“周太守,几年不见,有没有再娶几房小妾?”
  周元在盐川郡做了十年太守,杨元庆也在丰州从军十几年,他们自然是认识,杨元庆的一句玩笑话顿时让周元心中轻松下来,他也拱手还礼笑道:“去年又娶了一房匈奴族小妾,以后就不想娶了,实在是有点应付不过来。”
  两人会意一笑,走进大帐,分宾主落座,杨元庆不等他先开口,便笑道:“粮食会从水运过来,晚两三天,太守不用担心。”
  从丰州走黄河到灵武郡,再转支流盐川水,便可直接抵达县城,周元顿时放心了,他又问道:“刘迦论的军队主力在延安郡,杨总管还要去延安郡剿匪吗?”
  “剿匪问题不大,这个我有计划,今天把周太守请来,是想商量以后的防御,我打算在盐川郡筑城,并驻兵三千,协助周太守防御匪患。”
  周元一下子愣住了,他怎么也想不到,杨元庆是为了守卫矿山。
  ……
  丰州军目标之一的红铁山便是位于盐川郡的西部,距离县城五十里,北方数里外便是盐川水,水流平缓,可以行五百石的大船,从前这里设有矿监,大量开采铁矿山上船,矿船便从盐川水进入黄河,运到灵武郡冶炼。
  如果杨元庆占领矿山,他的运矿船只进入黄河后北上,便可以直接抵达五原郡,交通非常便利,更重要是灵武郡太守韦嗣云便是当年丰州总管府长史,他一般不会阻拦丰州矿船。
  这座矿山在半年前被奴贼白瑜娑的军队占领,但两个月前,延安郡胡匪刘迦论为了夺取矿山,派三万大军在矿山北面的盐川水沿岸与白瑜娑的军队爆发了大战,最后以白瑜娑的军队败退而告终。
  刘迦论占领了矿山,但数千采矿奴隶早已趁两军大战逃亡一空,刘迦论无奈,只得从延安郡和弘化郡强行驱赶一万民夫前来采矿,又留下三千驻军监视。
  但刘迦论又面临另一个难题,那就是怎么把矿石运到延安郡,这里没有直通河流,唯一的办法便是用畜力来运输,用一万匹马托运,每匹马负重百斤,一次便可运送百万斤铁矿,因此需要积攒到一定量后才能统一运输。
  两个月时间,已经开采了数百万斤铁矿石,堆放在几座巨大而简陋的仓棚中,也就是这些天,刘迦论就要派大队马匹前来运矿。
  此时已是九月下旬的深秋时节,早晚格外寒冷,入夜,一轮半圆的明月从仓棚后面升起,清冷的银辉洒满了红铁山,黑黝黝的山影笼罩着山脚下的劳工大营和一片军营,劳累一天的民夫们困乏地熟睡着,军营里也格外安静,只有两座木哨塔上,各有两名士兵在来回巡逻,哨塔相距一里,一东一西。
  这时,两队隋军斥候悄悄地摸近了木塔,两名弩手用岩石掩护,在五十步外举起军弩,瞄准了哨塔上的敌军哨兵,箭尖上在月光下闪动着绿色的磷光,上面涂有来自粟特的剧毒之药‘帕帕木’,见血封喉,连声音都喊不出,是斥候暗杀的最佳毒药。
  只听‘咔!咔!’两声轻响,两支弩箭如闪电般射去,几乎是同时射中了两名哨兵,没有喊叫,只有两声闷哼,其中一名哨兵从两丈高的哨塔上摔下。
  西面传来寒鸦的叫声,这是另一座哨塔得手的信号,这边也跟着应和两声,不多时,哨塔上又出现了哨兵,已经换成了隋军。
  不多时,一支千余人的隋军骑兵从西面杀来,马蹄上包着厚厚的麻布,尽管声音不大,但千余骑兵冲刺所卷起的气势依然如暴风雨一般席卷而来,很多敌军士兵还是被惊醒,奔出营房察看,他们看到的却是寒光闪烁的长矛和气势如奔雷般的铁骑。
  隋军骤然间冲进了敌营,哭声、喊声、惨叫声响成一片,骑兵踹翻营帐,长矛无情地刺穿敌军胸膛,战刀劈砍,血光四溅,稽胡军四散奔逃,很多人没有穿鞋,他们跑不过战马,骑兵瞬间追上,将一个个奔逃的敌军杀死……
  半个时辰后,杀戮渐渐停止,三千稽胡军被杀死两千余人,其余皆跪地投降,只有十余人骑马逃走,奔回延安郡禀报。
  一万民夫的营帐在百步外,隋军的屠杀没有冲击到他们,也没有人敢逃走,一群一群,呆愣愣地聚集在大营内,每个人的眼睛充满了恐惧,这时,几名骑兵飞奔而至,大喊:“尔等不用害怕,我们是丰州隋军,来解救你们!”
  沉寂片刻,大营内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
  ……
  天渐渐亮了,杨元庆率领十几名将领,在一千骑兵的护卫下来到了矿山,他眯着眼打量这座山脉,长约十余里,是一座岩石山,山体上寸草不生,但也并非全部都是红色,只有西面数里是红色,红铁山指的就是这一段。
  十几年的开采使山体出现了一个大缺口,但铁矿资源依旧丰富,足可以开采数百年。
  此时战场已经打扫结束,战俘被反捆双手,一堆堆地坐着,大部分是胡人,也有极少数汉人,尸体都已经焚烧掩埋,缴获了两千多匹战马和大量的劣质兵器,以及几百顶帐篷。
  一万多民夫都很安静,呆在营帐里,等待着隋军的安置,今天整个矿场都停工了。
  但杨元庆感兴趣地并不是这些,他要的是铁矿,他催马来到几座大仓棚前,里面都是堆积如山的矿石,大部分是铁矿石,但也有几十万斤黄铜矿石。
  这时,丰州兵铠司曹何钧翻身下马,奔进仓棚中,他拾起矿石仔细查看,片刻,他拿着一块矿石出来,对杨元庆施一礼,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道:“总管,这里可是宝山啊!这些铁矿石的含铁量至少在六成以上,杂质很少,可以炼出上好的精铁,极为适合制作兵器和铠甲。”
  “很好,这些矿石要尽快运回丰州。”
  望着堆积如山的铁矿石,杨元庆忍不住笑了起来,回头对众人道:“那刘迦论辛辛苦苦开采了数百万斤铁矿石,连生铁的影子都没见到,便被我们夺走,我很想知道他的表情如何?”
  众将领轰然大笑,杨元庆一摆手,对几名校尉令道:“组织这些民夫,用缴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