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7 节
作者:摄氏0度      更新:2021-02-17 05:36      字数:4764
  但使臣队伍载有重物,怎么也跑不过杨元庆的精锐骑兵,三百骑兵纵马疾奔,只片刻便渐渐追上了使臣队伍,杨元庆抽出一支铁箭,张弓搭箭,月光下,他看得清清楚楚,他拉满弓一箭射去,箭如黑色闪电,‘嚓!’一箭射断了使臣手中的旌节杆,使臣大惊失色,放慢了马速。
  他旁边护卫的高丽军官见旌节杆竟然被射断,顿时勃然大怒,也张弓搭箭,双腿夹马,转身一箭向杨元庆咽喉射来,箭势极为强劲。
  “好箭法!”
  杨元庆一声喝彩,拔刀迎箭劈去,‘咔嚓!’将箭劈为两段,但他刀上却依然能感受到箭力强劲。
  这一箭使杨元庆对那名军官有一种熟悉的感觉,难道是他?
  杨元庆一声喝令,“拦住他们!”
  三百骑兵飞驰上前,瞬间便将对方使臣拦住了去路,这时,杨元庆已经看清楚了,确实是高丽使臣,为首使臣戴着高丽王朝特有的筒子高帽,而旁边的护卫军官长得高大威武,虽然六年不见,但杨元庆还是一眼认出了他,正是在长安宫廷和他比过箭的盖苏文。
  “是什么人擅自在隋境穿行?”杨元庆厉喝道。
  使臣不认识杨元庆,以为他们是定襄郡的巡逻士兵,而盖苏文却忽然认出了杨元庆,他愣了一下,正想告诉使臣,却来不及了,使臣上前拱手诚恳道:“在下高丽国户部尚书乙支文德,奉大王之命觐见隋帝。”
  使臣乙支文德说一口流利的汉语,盖苏文暗叫不妙,这不是巡逻士兵,这是丰州总管杨元庆,他一定也是去觐见隋帝,这一对质岂不是暴露了他们,但乙支文德已经说出口,无法再更改了。
  盖苏文只得干笑一声,上前拱手道:“杨将军,咱们六年未见了,久闻杨将军威震中原,平步青云,可喜可贺!”
  “哥哥,他就是杨元庆?”盖苏文身边响起一个清脆的声音。
  杨元庆这才发现盖苏文身边的小将竟然是个女子,大约十六七岁,身材细高,长得小鼻子小眼,满脸冷煞之气,既然叫哥哥,那她就是盖苏文的妹妹。
  盖苏文连忙歉然道:“这是家妹娇娇,不懂礼仪,请杨将军见谅。”
  “哥哥,你不要对他低声下气,他想让我称他将军,除非他能胜过我手中之刀。”
  这个少女正是盖苏文幼妹,名叫渊盖娇娇,又称为盖娇娇,她傲慢地瞥了一眼杨元庆,一脸不屑,手中摆弄着一把八尺长的滚绣刀。
  杨元庆没有睬她,又对高丽使臣乙支文德道:“贵使既然要见大隋皇帝,应当是往东走,在乞伏泊,为何向北行?”
  乙支文德听盖苏文叫对方杨将军,他便知道对方不是巡逻兵,他心中有些发慌,连忙道:“我们不知,这就转道向东。”
  杨元庆回头使个眼色,一名士兵跳下马,上前捡起符节,递给乙支文德,杨元庆歉然笑道:“刚才是误射,很抱歉了。”
  “不妨事!不妨事!”
  乙支文德连连摆手,对随从道:“我们向东走!”
  他催马便向东行,急急慌慌而走,盖苏文向杨元庆一拱手,笑道:“杨将军,后会有期!”
  “一路保重!”杨元庆微微回礼。
  高丽少女盖娇娇却哼了一声,头高高昂起,不理睬杨元庆,杨元庆身边的亲兵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待他们走远,亲兵校尉张胜笑道:“那小娘好自作多情,总管根本就没睬她,她却自作傲气,以为自己长得美貌么?我看像只黄鼠狼。”
  众骑兵‘轰!’地大笑起来,杨元庆却没有笑,这支高丽使臣的出现令他疑惑,他们去突厥做什么?
  他不放心树林中的营地安全,一挥手,“回营地!”
  众骑兵纷纷掉头,向自己营地方向奔去。
  ……
  高丽使臣向东奔行了约十几里,便慢慢停了下来,乙支文德回头问盖苏文,“刚才那隋将是何人?”
  盖苏文对盖娇娇道:“你说吧!”
  此时盖娇娇已经完全没有了刚才的傲慢,而是一脸严肃,她躬身道:“刚才隋将便是隋王朝颇有名气的杨元庆,前太尉杨素之孙,校检左骁卫大将军、银青光禄大夫、五原郡公,现任丰州总管兼五原郡太守。”
  “原来是此人,我有所耳闻,盖娇娘不愧是大王在隋朝的第一耳目。”
  盖娇娇见乙支文德有些不把杨元庆放在心上,便冷笑道:“此人不仅武艺超群,更是智谋高明,替隋帝屡屡扳倒重臣,如果尚书轻视他,迟早会败在他手中。”
  乙支文德一惊,又苦笑着摇摇头道:“可是我现在和他并没有什么关系,重不重视他又有什么关系?”
  盖娇娇毫不留情道:“可是刚才尚书说错话了,你不应该说去见隋帝,他和隋帝一对质就知道你在说谎,反而欲盖弥彰,使隋帝怀疑我们此行目的,乙支尚书实在太大意了。”
  乙支文德被她说得恼羞成怒,恨声道:“我又不知他是杨元庆,你明明知道,也不及时告诉我,是我的错误吗?”
  盖苏文见乙支文德脸上有些挂不住,便斥责一声妹妹道:“不准对乙支尚书大人无礼!”
  乙支文德想到他们是渊太祚的子女,这口气只得咽下,便道:“算了,既然已经发生,也无可挽回,我们赶路吧!”
  盖娇娇望着他的背影,冷哼一声,低声自言自语:“大王怎么会派这么愚蠢的人来出使。”
  卷十 高丽鼙鼓初响起 第四章 突厥异变
  杨元庆回到树林营地,却见营地外面有几十匹马和一些隋军士兵,不是他的手下,而是地方军,他微微一怔,这是有人来找他吗?
  一名哨兵上前道:“禀报总管,是定襄郡裴司马,现在偏帐等候!”
  “我知道了。”
  杨元庆翻身下马,走进树林,向自己偏帐走去,偏帐内,一名文官正背着手来回踱步,他便是定襄郡司马裴寂,裴寂是蒲州桑泉人,和闻喜裴家同祖不同支,由于定襄郡太偏僻,只有数百户人家,因此他这个郡司马也只是个很不起眼的小官。
  裴寂一路追踪高丽使者,结果高丽使者过桥后,竟把桥毁掉了,等他把桥修好,高丽使者已经不见踪影,寻找半天,却发现了杨元庆的营地。
  杨元庆一挑帐帘走了进来,笑道:“是哪位裴司马?”
  裴寂慌忙行礼,“在下定襄郡司马裴寂,参见杨总管!”
  杨元庆见他年约四十岁左右,容貌清奇,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之气,便笑道:“原来是裴司马,失礼了,司马请坐!”
  杨元庆请裴寂坐下,又命亲兵上茶,裴寂坐下,心中有些不安,杨元庆的热情使他觉得杨元庆可能误会他是裴阀子弟,连忙解释道:“在下和闻喜裴家并无关系。”
  杨元庆微微一笑,“和裴家有什么关系,裴司马是主人,我只路过的客人,客人不该谦虚点么?”
  裴寂恍然,他连忙笑道:“应该是主人尽地主之谊,是我失礼了。”
  杨元庆笑了笑,不再寒暄,直接问他:“裴司马是专程来见我吗?”
  “不!不是!”
  裴寂苦笑一声道:“我三天前发现一支奇怪的使臣队伍,偷偷摸摸过境,我便一路跟随,结果他们过金河时把桥毁了,等我修好桥过来,使臣已经不见了踪影,也不知是去见圣上,还是去突厥?”
  “他们是高丽使臣,去突厥,我刚才就是去追他们,一路鬼鬼祟祟,也不知去突厥做什么?”
  裴寂笑了,“其实我倒知道他们去突厥做什么,突厥发生了变故。”
  “什么变故?”
  “启民可汗死了,杨总管不知道么?”
  杨元庆愕然,这个消息他竟然不知,他连忙问:“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大约一个半月前,突厥内部封锁消息,我是听一个突厥商人说起,也不知道真假,圣上应该也有所耳闻了,所以他才决定来边疆视察。”
  杨元庆有点汗颜,这一两年他全心致力于内政,并不关心突厥事务,以至于启民可汗去世这么重大的事情他都不知道,但至少乌图应该派人来告诉他,他为何不派人来?难道突厥内部发生了内讧?他忽然关心起义成公主和尉迟绾的情况,心中有些不安起来。
  裴寂是个极为精细之人,他感觉到了杨元庆心中有一丝细微的不安,以为是杨元庆担心圣上责怪,他连忙道:“这件事确实很隐秘,我也是偶然听到,并不一定是真。”
  杨元庆感激地笑了笑,沉吟一下又问:“圣上已经到了乞伏泊,难道突厥人还没有来觐见吗?”
  “听说已经到了,在乞伏泊北面,来了不少人。”
  杨元庆还在想高丽使者之事,他觉得高丽使者并不是来吊孝,从时间上不可能,应该是为别的事情。
  杨元庆走神,两人一时无话可说,裴寂是想和杨元庆套套交情,请杨元庆在圣上面前给他说几句好话,让他能调离这个苦寒之地,就算让他去中原做县令,他也愿意,他实在是受不了定襄郡的苦楚。
  可他和杨元庆只是第一次见面,开不了这个口,裴寂心中苦笑一声,道:“如果杨将军没有别的事,卑职就告辞了!”
  杨元庆连忙起身拱手笑道:“多谢裴司马的消息,非常及时,我若见到圣上,一定会替裴司马美言几句。”
  裴寂大喜,没想到杨元庆这么通情达理,连忙深施一礼,“杨总管之恩,卑职会铭记在心,卑职就不打扰了,告辞!”
  裴寂千恩万谢告辞走了,杨元庆回到自己帐中,见出尘全身披挂盔甲,就像要出征的模样,不由一愣,“你要去哪里?”
  出尘抿嘴一笑道:“我感觉你要打仗了,所以先做好准备,省得你把我甩掉。”
  “你想到哪里去了?这里是大隋境内,去和谁打仗?”
  杨元庆心念一动,他用突厥语问她:“我有件事想交给你做,你可以吗?”
  出尘在五原郡这两年闲来无事,也学了一两百句常用突厥语,听杨元庆这一说,她愣了一下,随即眉开眼笑道:“没问题,什么事?”
  杨元庆说完便后悔了,连忙摆摆手,“没事,我只是试试你突厥语怎么样。”
  “不!你肯定有事情想要我帮忙。”
  出尘上前环臂搂住杨元庆脖子,笑盈盈道:“我太了解你,你一说出口就后悔了,然后又改口,无缘无故,你试我突厥语做什么?你快说,要我做什么?”
  杨元庆苦笑一下,他知道瞒不过出尘,只得道:“本来我想让你替我送封信,但又觉得太危险。”
  “可是你心里还是希望我去,对吧!”出尘注视着他的眼睛道。
  杨元庆默默点头,以出尘高明的武功,她最为合适,更重要是,她是女人,可以贴身保护义成公主。
  “那就行了,你把信给我,再告诉我信送给谁?”
  杨元庆犹豫了良久,他才缓缓道:“我曾答应过义成公主,绝不会让她再嫁给儿子。”
  ……
  深夜,杨元庆将无尘一直送出五十里外,他心中还是很担心,不知自己的决定是否愚蠢,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官场上,他都是杀伐果断,绝不会拖泥带水,但出尘毕竟是他妻子,是他亲人,如果她出了什么事,女儿该怎么办?
  出尘见杨元庆犹犹豫豫,便笑道:“你一直是那么果断之人,怎么这会儿又变得这般婆婆妈妈?”
  杨元庆苦笑一下,注视着她眼睛道:“我现在真的后悔不该让你去。”
  出尘心中明白杨元庆对她的关怀,心中默默感动,她柔声说:“元庆,比这个更危险的事情我都经历过,我有足够的经验,放心吧!我有自保之法。”
  杨元庆点点头,忽然,他想到了什么,顿时一拍自己脑门,连忙转身从马袋里取出一支金箭,这是当年阿朵思从突厥王帐中偷给他的可汗金箭,当年他就是靠这支金箭令逃出了突厥牙帐核心区,突厥人就算换了可汗,但金箭却不会换。
  “我真是该死,把这么重要的东西忘了!”
  杨元庆催马上前,把金箭递给出尘,“这是他们可汗之令,万一遇到什么危险,你可以出示这支金箭,可以保你无恙。”
  出尘接过金箭笑道:“那你更不用担心了,我一定会安然无恙归来!”
  她猛抽一鞭战马,向北方奔驰,身影渐渐消失在草原深处,元庆望着她的背影,不由深深叹了口气。
  ……
  次日一早,杨元庆率领五百骑兵继续向东疾奔而去,当天晚上,他们抵达了乞伏泊。
  乞伏泊是一个葫芦形的湖泊,面积数千顷,水质极为清澈,四周牧草丰美,一直是突厥人放牧的宝地,尽管是在马邑郡境内,但突厥牧民人前来放牧,隋军士兵并不干涉。
  但现在不同,乞伏泊湖畔驻扎了三十万大军,这次隋军并没有像从前那样采用长蛇阵行军,而是用团阵行军。
  杨元庆率军冲上一座山丘,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