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2 节
作者:摄氏0度      更新:2021-02-17 05:35      字数:4752
  恰好被杨暕听见,杨暕勃然大怒,起身一巴掌将这名姬妾打翻在地,怒斥她道:“上仙风仪,岂是我等凡人所能妄测!”
  他气得暴跳如雷,喝令左右,“将这贱人杖一百,关三天,看她再敢妄言!”
  姬妾吓得浑身发抖,被几名体壮如牛的健妇拖了下去,其他姬妾都被吓如泥塑,杖一百,那是要打死人的,从未见过殿下发这么大的火。
  杨暕的心情极度恶劣,依然余怒未消,他重重哼了一声,拔足向内院走去,刚走到门口,一名家人来报:“殿下,皇甫使君到了。”
  杨暕点点头,“请他到我书房等候!”
  杨暕转身向书房走去。
  ……
  杨暕书房内,一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正背着手来回踱步,此人叫皇甫诩,是洛阳府伊阙县县令,在两年前,此人还是个穷困潦倒的书生,他是齐王心腹陈智伟的亲戚,被陈智伟推荐给杨暕,一番详谈后,杨暕发现他颇有谋略,正好可以弥补虞世基被贬黜后的空缺。
  皇甫诩深得杨暕宠信,在去年被补为伊阙县县令,这两天皇甫诩也同样是忧心忡忡,京城持续不断的骚乱令他感到不安,这样下去的话,会显示出齐王的无能,从而在圣上面前失分,最终失去问鼎东宫的机会。
  他已经劝过杨暕几次,但杨暕却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一味采取武力镇压,却没有任何怀柔的手段,从而使骚乱有愈演愈烈之势。
  更要命是米价高涨,引起所有的物价上涨,已经波及到了伊阙县,民怨沸腾,杨暕只管把耳朵捂住,却不知道他已是千夫所指。
  皇甫诩刚刚听说杨暕在做法事,这令他又气又恨,迷信旁门邪术,这自古就是皇室大忌,齐王怎么就不懂呢?尤其杨元庆的任命昨晚已经到了,这么危险的事情,杨暕似乎一点反应都没有,一想到这,皇甫诩就心急如焚。
  “皇甫使君今天怎么有空过来?”门口传来杨暕的笑声。
  皇甫诩转身对走进房间的杨暕躬身施礼道:“卑职参见殿下!”
  “免礼!”
  杨暕走进书房坐下,笑了笑道:“使君找我有事吗?”
  “卑职听说杨元庆将出任东宫左右卫侍率将军,有这件事吗?”
  “有!昨天父皇的圣旨已经到了,父皇是命杨元庆来稳住京城局势。”杨暕喝了一口茶若无其事道。
  皇甫诩见杨暕居然不当回事,不由大急道:“殿下,东宫之军是殿下所控,由杨元庆来插手算什么事?还有,命杨元庆来控制京城局势,不就等于认定殿下无能了吗?”
  杨暕当然也为这件事烦闷,否则他就不会请上仙来解忧了,只是他不想表露出来,此时听皇甫诩说得刺耳,居然说他无能,杨暕的脸立刻沉了下来。
  “皇甫县令,这是为人臣该说的话吗?”
  皇甫诩从杨暕都是这样说话,从未见他摆过架子,今天情况危急,他倒摆架子了,令他心中一阵苦笑,只得跪下请罪,“微臣心中焦急,言语中冒犯了殿下,请殿下恕罪!”
  杨暕脸色略略好转,一摆手道:“罢了,起来吧!本王心情不好,说话要注意点!”
  齐王心情不好,说明他还是知道形势危急,皇甫诩又有了信心,站起身道:“殿下,现在还来得及,只有对策得当,微臣觉得局势还是能扭转回来。”
  杨暕注视着他,“说下去!”
  “殿下,臣一路在想,为什么圣上只任命杨元庆为左右卫侍率将军,而不索性任命他为东宫六率府大将军,那样便可直接把殿下的军权夺走,微臣以为有两个可能。”
  “哪两个可能?”杨暕也被他的话吸引住,坐直了身体。
  “第一,圣上或许对他并不太完全信任,所以不敢把六率府的军队全部给他,但微臣又觉得既然如此,那为何不让宇文成都过来,那就一下子解决了。”
  “是啊!你说得有道理,既然派杨元庆来,就不是信任上的问题,那会是什么原因?”
  “微臣认为是第二种可能,那就是圣上并没有完全下定决心夺殿下的军权,圣上尚在犹豫,所以就没有一步到位,或许圣上想观望一下殿下的态度,微臣觉得这个可能很大,如果是这样,那还有弥补的可能。”
  皇甫诩的分析有条有理,将杨暕心中的颓废扫去一半,他又振作起精神道:“先生告诉我该怎么办?这次我一定听先生的。”
  “卑职有三个建议,首先殿下态度要好,圣上既已下旨,那就把左右卫给他,切不可赌气抗旨,其次,圣上派他控制京城局势,殿下表面上要表示支持,态度要鲜明,这是做给圣上看,把前面这两条做好,那重点就要做第三条,决不能让杨元庆成功,必须要让圣上明白,并不是殿下平乱无力,而是事态太严重,连杨元庆也平乱失败。”
  皇甫诩的建议,使杨暕如拨云见日,心中一下子豁然开朗,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
  ……
  中午时分,杨元庆率领五百士兵从上东门进入了京城洛阳。
  他现在已经不是汾阳宫监,汾阳宫监由李渊接任,杨元庆再次恢复军职,出任东宫左右卫侍率将军之职,他其实是一人领双卫,虽然品衔还是正四品将军,但实权却很大。
  更重要是杨广秘密赐他一把尚方天子剑,这就使他的身份俨如钦差大臣,他可以调动整个京城的资源,磐郢剑是私剑,用的是皇帝之威,而尚方天子剑却是权剑,如皇帝亲临,可以先斩后奏,它权威要比磐郢剑大得多,只不过在完成使命后,尚方天子剑就必须上交皇帝。
  上东门前人来人往,格外热闹,杨元庆率领军队到来,普通行人和商人都纷纷闪开,让军队先入城。
  杨元庆骑在马上,打量着两边街头的情形,他想知道,连续不断的骚乱给这座京城带来了什么样的伤害?
  从表面上看,变化并不大,可如果细看,就会发现身穿富贵衣者少,穿寻常衣者多,而且随处可见无家可归的流民,一群群蹲在墙角和屋檐下,女人抱着孩子,大都衣衫褴褛,目光警惕地望着军队进城。
  就在这时,前方传来一声高喊:“嵩阳上仙回宫,士庶及闲杂人等避让!”
  卷八 凌云健笔意纵横 第三十三章 棒打贵客
  只见前方出现了一支队伍,前面约百余人开道,都骑着高头大马,身着绯绿色镶银边锦袍,腰束革带,头戴乌龙纱帽,每个人都横挎银装仪刀,这是宫廷侍卫的装束。
  在他们身后是一座镶金嵌玉的亭阁式肩舆,由八名壮汉抬肩,肩舆两边各护卫着八名侍卫骑兵,身后跟着十六名道士,列成两队,步履矫健。
  杨元庆的目光落在肩舆上,只见舆坐着一名头戴玉冠,身着鹤氅的老道士,须发雪白,面色红润,双目微闭,颇有一种神仙般的气质。
  两边民众见到这名老道士出现,纷纷行礼,甚至还有一些年长之人跪了下来,杨元庆侧身问一名守城门士兵,“这是何人?”
  “此人是嵩阳宫上仙潘道长,据说已有三百高寿。”
  杨元庆点了点头,原来此人就是云定兴口称的妖道,齐王对他敬若神仙,心中暗暗思忖,此人留在齐王身边倒有点用处。
  杨元庆心念一转,有了应对之策,立刻喝令道:“列偃月箭阵!”
  他一声令下,五百骑兵迅速排列成半月阵型,前后中三排,张弓搭箭,瞄准了百余名骑马士兵和肩舆上的老道,只等杨元庆一声令下,便乱箭穿心。
  突发的变故使护卫道士的军士们一阵慌乱,纷纷后退,四周民众更是吓得四散奔跑,离得远远的,却不肯离去,围在街头看热闹。
  “大胆!”
  侍卫首领大喝一声,“这是齐王贵客,你们是哪里来的杂军,想闹事吗?”
  杨元庆催马而出,冷冷道:“我便是杨元庆,尔等可有耳闻?”
  杨元庆的名声早已传遍天下,京城更是人人皆知,侍卫首领一愣神,他也认出了杨元庆,心中暗暗叫苦,怎么遇到这么一个杀神,他不敢招惹,连忙上前躬身施礼道:“卑职不知是杨将军,多有冒犯,我们是奉齐王之令,护卫潘道长回别宫。”
  杨元庆见他们虽然身穿齐王府侍卫服,但他们腰间铜牌却是军牌,而不是侍卫银牌,齐王府只有侍卫数百人,并没有军队,这些腰挂军牌的士兵显然不是齐王府侍卫。
  杨元庆问道:“你们是齐王府侍卫,还是东宫率府军队?”
  侍卫官行一礼,“我们是东宫左卫军士。”
  杨元庆重重哼了一声,“你可知我官任何职?”
  杨元庆出任东宫左右卫侍率将军的旨意昨天已经到达,但只有齐王和少数高级将领知道,而眼前这些左卫军士并不知晓,侍卫官苦笑道:“卑职不知!”
  “我已奉圣上之命,出任东宫左右卫侍率将军,尔等想以下犯上吗?”
  护卫士兵们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护卫首领心中却明白,没有人敢假传圣旨,杨元庆也算是高官,他更不敢冒充东宫左右率卫将军,这可是死罪,更重要是他们惹不起杨元庆,四周五百支弓箭对准了他们,还不如借机下台。
  他连忙翻身下马,单膝跪下行礼,“卑职左率卫功曹赵悦参见侍率将军!”
  其他侍卫纷纷下马参见,这时,老道潘诞慢慢睁开眼睛,目光冷厉地看了杨元庆一眼,恰好杨元庆也在看他,两人目光相触,杨元庆冷笑一声,对士兵们道:“朝廷自有律令,尔等既然是左率卫士兵,就不该擅穿侍卫袍服,还不速速脱去!”
  士兵们无奈,只得脱去侍卫锦袍,露出里面的紧身军服,杨元庆又喝令道:“立刻归营,很快我将点卯,凡擅自脱营者,杖一百!”
  他又对功曹赵悦道:“你去通知左右卫其他人,一个时辰后,我将去军营点卯,不在营之人,我将重罚。”
  赵悦不敢不从,他向杨元庆行一礼,一挥手,“走!”
  百余名东宫左卫士兵调转马头疾奔而去,老道潘诞身边一下子变得空空荡荡,只剩下八名抬舆人和十六名道士,威风消失,显得颇为狼狈。
  杨元庆脸上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意,他见士兵们都奔远了,立刻回头笑呵呵道:“弟兄们给我上,狠狠揍这帮臭道士!”
  骑兵们纷纷下马,挽起袖子冲了上去,数百身材魁梧的士兵围着十几名道士拳打脚踢,可怜神仙一般的老道士潘诞被掀翻在地,被打得鼻青脸肿,浑身乌紫,杨元庆在一旁笑吟吟观战,见打得差不多了,便吩咐手下:“可以了,上马!”
  士兵们纷纷上马,跟随着杨元庆扬长而去,只留下满地痛苦呻吟的一群道士,四周民众无不骇然,居然把潘上仙打了,也有不少人心中疑惑,潘上仙怎么不施法术自保?
  一名中年道士将潘诞扶起,见师傅牙齿被打掉几颗,一条老命已丢了七分,心痛不已,他见乘坐的肩舆已被砸烂,便苦着脸问道:“师傅,我们去哪里?”
  潘诞向杨元庆的背影射去了极其仇恨的目光,他叹息一声,颤颤巍巍道:“回齐王府!”
  众道士互相扶持,一名没有受伤年轻道士背上潘诞,一群人一瘸一拐地向齐王府而去。
  ……
  杨元庆对他此行的任务了解得很透,一方面是要控制住京城的混乱局势,另一方面还要夺取东宫二万军队的军权,防止齐王利用这两万军队在京城生出事端。
  东宫军队名为六率府,实际上是十卫军队,包括左右卫率、左右宗卫、左右虞候、左右内率、左右监门率府等等,其中左右卫最为重要,两卫共有六千士兵。
  东宫二万军队原本是驻扎在长安,由于杨昭病逝,杨广便下旨将二万军队调到洛阳,军队驻扎在城外军营,但府衙却在皇城内。
  五百士兵在皇城外等候,杨元庆率十名士兵疾奔至军衙前,东宫左右卫率府是在同一座巨大的建筑里,一条中轴线分为两半,左右各一个率府,一个率府内有副率、长史、司马、录事参军等等官员数十人。
  杨元庆翻身下马,他抬头看了看大门上方的牌匾,‘东宫左右率府’,就是这里,他即将赴任之处,圣旨应该先到了。
  现在对他来说,控制住军队才是第一重要,只有把军队先牢牢掌握住,才有可能去谈控制京城局势之类。
  他刚走上台阶,一群官员便闻讯迎了出来,每个人都笑容满脸,为首是两名中年官员,上前拱手笑道:“欢迎杨将军赴任,在下左卫长史韦焕!”
  另一名官员也拱手笑道:“在下张闻嗣,右卫长史,参见侍率将军!”
  长史是军队中最高文职军官,包括新旧首脑的卸任和接任,都是由长史来主持,昨天圣旨到来后,两名侍率都已卸任另赴他就,现在就等新侍率上任。
  杨元庆对众人回礼笑道:“圣上旨意已经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