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9 节
作者:摄氏0度      更新:2021-02-17 05:35      字数:4777
  杨广眼中却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许,倒并不是因为杨元庆出头检举此事,而是他事先并没有让元庆上朝堂检举,但元庆却想到了,说明元庆很了解自己的心思,知道自己要拿此事做文章。
  这让杨广感到一种配合默契的愉悦,双方都没有说,但彼此却心领神会,杨广迅速瞥了一眼杨素的位置,发现杨素并没有上朝,他心中一转念,难道这是杨素的安排,但只一念之间,他又知道不是,杨素不会这么刻意的落痕迹,如果是他安排,他就会上朝,以显示和他和此事无关,这应该是元庆自己的安排。
  “杨将军,你有什么不同意见?”
  杨元庆把一本奏折高高举起,“臣弹劾右武卫大将军宇文述操纵武举,营私舞弊!”
  杨元庆此言一出顿时满朝哗然,议论之声响彻大殿,谁也没有想到杨元庆竟然把矛头直接指向宇文述,站在前排的内史令杨约轻轻摇头,这就是大哥看中的杨家良才吗?鲁莽、无知、自取灭亡,把他逐出杨家,是杨家大幸,否则此人会害死杨家。
  “陛下,老臣不服!”
  宇文述厉声大喝,从朝班中挤了出去,他气得浑身发抖,脸上似火烧一般,拳头捏着咯咯直响,就恨不得将杨元庆一拳打死。
  他指着杨元庆大喊:“你血口喷人,老夫今天与你没完!”
  一名内侍已经将杨元庆的弹劾奏折接过,递给了杨广,杨广却不看,笑着问杨元庆,“杨将军,你怎么说宇文大将军操纵武举?”
  杨元庆不理睬宇文述,朗声道:“宇文述操纵乙榜,乙榜录取的二百人中,至少有百人是由他内定,他每人收取一千到二千吊的贿赂,使乙榜录取不公,他毁了这次武举。”
  宇文述愤怒之极,指着杨元庆大吼,“杨元庆,你说我受贿,操纵武举,你有什么证据?”
  “我亲眼看见你儿子宇文智及在酒楼上收贿,很多参加武举的世家子弟向他行贿!”
  宇文述怒极反笑,指着杨元庆对杨广和满朝文武道:“陛下,各位大臣同僚,你们听听,这就是他的证据,他看见我儿子收钱,他就说我操纵武举,他有什么证据说我儿子收钱?退一万步,就算我儿子收钱,那就和武举有关吗?他借钱给别人,别人还钱给他,又怎么说?”
  朝堂内响起一片笑声,这个杨元庆一介勇夫罢了,官场上太幼稚,他居然看见宇文智及收钱就跑来检举,这也叫证据吗?
  左骁卫大将军张瑾也轻轻摇头,他以为这杨元庆很厉害,能让贺若弼送命,重创独孤家和元家,没想到他却是如此不堪,不过他却没想到宇文述居然安插了一百多人,这也太过份了,他自己也只安排了十二个人情。
  只有裴矩表情肃然,脸上没有一点嘲笑之意,他了解杨元庆此人,绝不会幼稚到这个程度,他是在欲擒故纵,故意示弱,一步步引宇文述上钩。
  杨广却不露声色又问:“杨将军,你还有别的证据吗?”
  杨元庆点点头,“陛下,臣有一个族兄,他参加了乙榜考试,也向宇文智及行贿了二千吊钱,他的骑射不行,却考了九分,他知道自己行为不当,便退出了武举,陛下可让他来作证,他此时就在朱雀门外,名叫杨巍。”
  杨约一怔,怎么积善的儿子和杨元庆混到一起去了?他心中很是不悦。
  杨广点点头,“传人证杨巍!”
  “陛下!”
  宇文述再次反驳,“他是杨元庆的族兄,他怎么能作证?他完全可以帮助杨元庆做伪证,陛下,这不可采纳。”
  杨广却摆摆手,“宇文将军不要急,等人来再说。”
  宇文述恨得咬牙切齿,心中郁闷之极,圣上竟然一点都不帮他,难道他真怀疑自己受贿吗?他心中也有一丝不安了。
  裴矩心中一惊,他已看出一点端倪了,宇文述可是圣上的亲家,杨元庆说这些毫不靠谱的证据,就算是一般人,也要给亲家一个面子,把这件事中止,更何况宇文述还是重臣,圣上更应该帮他说话,但现在圣上却似乎在帮杨元庆抬杠,难道圣上早已知情吗?
  ……
  片刻,杨巍被侍卫领进了大殿,他身份只是庶民,白身不得进殿,他没有资格进大殿,因此侍卫官又给他穿了一件七品官服。
  杨巍心中很紧张,跪倒在大殿上,“小民杨巍……参见皇帝陛下。”
  “你也是杨太仆之孙吧!”
  杨广笑了笑,问道:“你也参加这次武举了吗?”
  “是,小民参加武举,但半路退出了。”
  “你为何要退出?”
  “因为小民骑射很差,便找到宇文智及的关系,希望他能帮帮忙,他就问小民要了两千吊钱,结果小民只有四分,却被提到九分,小民心中害怕,就退出了。”
  宇文述大急,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道:“陛下,请听老臣一言,老臣也可能说自己骑射低微,然后行贿考上九分,老臣也可以表现得很低微,陛下信不信呢?”
  此时杨广的耐心已经渐渐没有了,他不理宇文述,转而问李纲,“李侍郎,这杨巍究竟考了几分?”
  李纲摇摇头,“具体怎么考试臣不知,可问郎中贺懀В且野竦闹苯又骺肌!?br />
  “你是主考官,你居然不知,却告诉朕武举完全符合规则。”
  杨广冷笑一声,立刻喝道:“郎中贺懀Ш卧冢俊?br />
  贺懀Ь驮诖蟮钌希钗〕鱿郑偷ê耍钗≈型就顺觯忠丫凰ǖ簦某闪怂骞庋簦饨兴趺此担?br />
  他战战兢兢走出列,躬身道:“这事要问具体考官,臣也不知!”
  ‘砰!’杨广重重一拍御案,怒喝道:“一个是主考,一个是副主考,全部都不知晓,那考分名册来,朕自己来看。”
  贺懀纫蝗砉虻乖诘兀桓以僖鳎蜕溃骸盎刭鞅菹拢钗∫丫迹崂镆丫挥兴拿趾统杉ā!?br />
  “贺郎中,不会吧!”
  杨元庆笑了起来,“一共二千零八十三名考生,据我所知除了杨巍以外,还有另外两人也弃考,幽州的邓狄和相州的赵翼,那应该是二千零八十名考生,可你最后的名册中却是二千零八十一名考生,多出一人,这多出的一人是谁?”
  大殿里一片窃窃私语,众人都渐渐看出来,杨元庆并不是真的幼稚,他是有准备,一步步引出了兵部舞弊之事,很多人都觉察到,这次兵部舞弊恐怕要事败了。
  贺懀Щ卮鸩怀隼矗鹊目志迨顾院@镆黄瞻祝静恢栏迷趺椿卮鹆耍员叩挠钗氖黾绷耍嵝阉溃骸昂乩芍校训烂挥刑厥馇榭雎穑俊?br />
  杨元庆也笑道:“是啊!特殊情况,比如这个人没来,你却替他事先安排考试,不就正好多一个人吗?”
  大殿内再次哗然,这时所有人都知道,兵部被抓住把柄了,有人没来,却替他考过了。
  宇文述却像一脚踩空,他呆住了,他心中有一种极度不妙之感,难道那个隋光阳……
  杨元庆盯着他,目光变得凌厉起来,“宇文大将军,那隋光阳是怎么回事,你不会不知道吧!”
  杨元庆又对杨广高声道:“陛下,宇文述贪赃枉法,一名叫隋光阳的考生根本就没有来,宇文述却收受了对方五百两黄金,替这名隋光阳安排假考试,最后还考中了第八名,陛下,此人就是铁的证据。”
  大殿内议论声快沸腾,越来越精彩了,宇文述的老底眼看快暴露,有人欢喜,有人担忧,更多人是对杨元庆刮目相看,此人由示弱到强硬,一步步将宇文述逼到了墙角。
  宇文述大喊起来,“陛下,老臣不知,老臣不认识什么隋光阳,杨元庆是在污蔑臣,陛下替老臣做主啊!”
  杨广暗暗叹了口气,为了将来在科举之事上立威,这个宇文述必须要给他当祭品了,他从御案上取过一张纸条,递给宦官,“把这个给宇文将军看一看。”
  宦官接过递给宇文述,宇文述看了一眼,他浑身一震,顿时瘫倒在地,他翻身跪倒,连连磕头,“老臣知罪!老臣知罪!这个隋光阳确实是老臣安排,臣愿接受陛下一切处罚!”
  一幕极具戏剧性的变化使满朝文武轰动了,圣上究竟给宇文述看了什么?刚才还信誓旦旦不承认的宇文述,立刻跪倒认罪,后面的朝臣纷纷向前涌,企图看清纸条上的内容。
  此时,几乎满朝文武都明白了一件事,杨元庆弹劾宇文述,圣上事先已经知道。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在大殿门口禀报,“陛下,朱雀门外有千余名武举考生静坐请愿。”
  “为何事请愿?”杨广怒道。
  “回禀陛下,他们举报宇文家族收受贿赂,操纵武举,请求陛下严惩舞弊者,给天下武者一个公平交代。”
  千余名考生请愿如火上浇下的一瓢油,点燃了杨广的震怒,他一拍御案怒喝道:“传朕旨意,免去兵部侍郎李纲和兵部郎中贺懀е埃帕钚滩俊⒂诽ā⒋罄硭伦槌纱笕净嵘螅仙笪渚僮鞅装福膊斡胛渚傥璞渍唠抟桓霾蝗摹!?br />
  杨广又看了一眼宇文述,冷冷道:“宇文大将军,你太让朕失望了,这个隋光阳,你还想不到是谁吗?你让朕以后还怎么相信你?”
  宇文述脸色刷地变得惨白,他忽然明白了,隋光阳就是隋杨广,他上当了,这一刻,他又猛地想起了两个月后将要开曹选官,惊得他一屁股坐在地上,他没有机会了。
  “传朕旨意,免去宇文述右武卫大将军之职。”
  杨广对杨元庆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件事杨元庆胆识过人,谋略出众,而且善解圣意,令他刮目相看。
  卷五 龙腾虎跃斗京华 第四十二章 要何封赏
  御书房里,杨元庆垂手站在杨广面前,没有说话,杨广批阅着奏折,不时抬头看了他一眼,笑了笑,也没有什么表态,最后杨元庆叹了口气道:“回禀陛下,那些武举考生静坐示威是臣鼓动的,他们在利人市打伤宇文智及,也是臣的安排。”
  杨广终于停下笔,对杨元庆点点头道:“朕猜到就是你干的,你还好,自己承认了,你胆子很大嘛!居然敢煽动武举考生闹事?”
  杨元庆一直在细细体会祖父教他的善解圣意,该不该承认武举士子们闹事是他的安排,在没有做出正确判断前,不能傻乎乎承认,那样搞不好会引发皇帝震怒,把他今天在朝堂的功绩都一扫而光。
  杨元庆所做的判断就是杨广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如果杨广很重视,那就说明武举考生闹事这件事很严重,他无论如何不能承认,相反,如果杨广并不在意这件事,那么承认了他也不会失分,反而给杨广一个诚实的印象。
  他站在御书房外等宣,从头至尾,杨广就没有召监门卫来问问武举考生示威的情况,说明这件事他并没有放在心上,武举考生示威对他没有什么心理威胁。
  这是基于这种判断,杨元庆承认了武举考生示威是他鼓动。
  他连忙躬身施礼道:“回禀陛下,臣为了收集舞弊证据,这几天一直在和他们接触,臣发现他们怒气很重,不少人还想冲击兵部,臣就劝他们,他们可以以一种平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臣劝他们不要带兵器,也不要使用暴力,可以静坐情愿,他们便听从了臣的建议,希望没有惊扰到陛下。”
  “还好吧!这帮武者居然没带兵器来闹事,让朕觉得很惊讶,这不符合他们的脾气,朕就想到,这后面必然有人安排,估计就是你,这件事朕可以不计较,但绝不允许再有第二次。”
  “臣不敢,绝不会再有第二次。”
  杨广确实不计较这件事,只要不带武器,这些武者和读书人没什么区别,几百名侍卫便可以消灭他们,杨广笑了笑,这件事就算过了,他沉吟一下,又问道:“元庆,你和这些武者接触较多,听他们的意思,是不是希望武举重考?”
  杨元庆摇摇头,“陛下,他们并不希望重考,他们骨子里认为,再考十次也是不公平,他只希望看到舞弊者受严惩,这样他们心中至少认为圣上是公平的,而舞弊者是下面人所为。”
  杨广推出这次武举的目的是想试探科举,但武举的结果却让他很失望,他也意识到自己有点操之过急了,现在急于推出科举,会引出从上到下的门阀反对,他即位不久,皇位还不稳,他必须先进行一些外围的改革后,才能逐渐碰科举这个核心的人事权问题。
  杨广想到这次武举从上到下舞弊,居然只有九个人是公平录取,他心中大恨,咬牙道:“朕也决定了,这次武举取消,考中者一个不录用,让那些花钱卖官血本无归。”
  杨元庆心中暗暗叹了口气,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杨广的偏执,其实可以保留甲榜,取消乙榜,至少可以安抚一下五品以上官员,然后再严惩兵部考官,给平民考生一个交代,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