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5 节
作者:摄氏0度      更新:2021-02-17 05:34      字数:4766
  尽管杨元庆在校场上饶了贺若弼一命,但并不代表贺若弼就会和杨元庆一笑抿恩仇,他们之间的仇恨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因贺若弼在校场上遭受的奇耻大辱更加深了,杨元庆在几万人面前撕烂了他的颜面,贺若弼已经成了整个京城的笑柄,很快他的丢脸就会传遍天下。
  贺若弼快步走上台阶,独孤罗之子独孤翰已经在台阶前等候了,“贺若世叔,父亲在内堂等你。”
  贺若弼瞥了一眼停在台阶不远处的几辆马车,问道:“你父亲还有客人吗?”
  独孤翰点点头,“有几名重臣正好在和父亲商议事情,已经快结束了,贺若世叔可稍等片刻。”
  贺若弼点点头,虽然时机不凑巧,但贺若弼心急如焚,他不想改日再来,便跟着独孤翰走进了独孤府。
  内堂中灯火通明,十几名重臣济济一堂,有独孤罗和独孤整兄弟二人,左骁卫大将军张瑾、太府寺卿元寿、前前右卫大将军元胄、礼部尚书宇文弼等等,都是关陇贵族中的重要人物。
  他们都是独孤罗命人请来,独孤罗已经得知宇文恺进宫之事,也知道圣上已经任命杨达和宇文恺为东都营作副监,准备挖掘洛阳长堑,看来圣上并没有打消迁都的念头,他们必须要尽快阻止。
  独孤罗已经七十岁,须发皆白,他是独孤信长子,也是整个关陇贵族的领袖,在朝野上下有着崇高的威望,这次反对迁都,也是由他负责领头。
  “各位,该说的我都已经说过了,圣上迁都洛阳,名义上是为控制南方和山东之地,但实际上他是对付我们,一旦他迁都成功,朝廷中枢就将离开关中,我们关陇集团将会逐渐边缘化,届时,我相信各大北方士族将取代我们,诸君,形势非常严峻啊!”
  “如果仁寿宫之事能成功,我们何有今日之忧?”
  说话的是前右卫大将军元胄,他已经在蜀王杨秀一案被除名,至今未得启用,他心中充满了怨恨和不满。
  独孤罗眼中顿时闪过一道警惕,他一摆手止住了元胄的怨气,“现在不要再说这些没用的话,提一些有用的意见。”
  独孤罗的口气有点不悦,很明显,元胄说了不该说的话,仁寿宫之事已是他们所有人的禁忌,不准任何人再提此事,但元胄却在此时不知趣地又提起它。
  元胄也知自己失言,不敢再说话了,独孤罗瞪了他一眼,这才转头问左骁卫大将军张瑾。
  “张贤弟,你的看法呢?”
  张瑾一直沉默不语,他其实也在思考,既然来这里开会,每个人都不会只做听客,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张瑾当然也有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关键还是在于士族的态度,其实也并不是每个士族都支持迁都,至少关陇士族就会坚决反对,还有京城籍贯的高官,甚至包括京城的大户,迁都也一样损害他们的利益,我估计了一下,朝廷五品以上的大臣,至少有六成会坚决反对,三成人是持中立态度,最多只有一成大臣完全赞成,所以这里面的关键就是那三成持中立态度的大臣。”
  “张贤弟的意思是把三成持中立态度的大臣争取过来?”坐在他对面的宇文弼问道。
  张瑾缓缓点头,“没错,就是这个意思,只要有九成人反对,就算圣上态度再强硬,他也会不得不妥协,毕竟他是刚登基,至少三年之内,迁都之事不会再提。”
  张瑾又看了一眼独孤罗,“独孤以为呢?”
  独孤罗捋须沉思片刻,终于点了点头,“我看这是最可行的方案,我们分头行动,尽量去劝说那些持中立态度的大臣。”
  卷四 漫天外云卷云舒 第十一章 仇恨深化
  众人又商议了片刻,这才各自起身回府去了,只有元胄未走,元胄和独孤罗是亲家,独孤家的儿子娶了元家之女,今天元胄是随族弟元寿而来,他来的真正目的是想让独孤罗帮他谋一份官职。
  他已经整整赋闲两年,现在新皇登基,必然会大赦天下,那么他的出头之日也就到了,他希望独孤家和元家能联合向圣上推荐他,这样他复出就万无一失。
  两人正在谈话时,独孤翰走了进来,向父亲行一礼,“父亲,贺若弼来了,在客房等候多时。”
  独孤罗知道贺若弼已到多时,他也知道贺若弼来找他做什么,本来他对这件事并不热心,他认为贺若弼不顾身份,和一个后生晚辈争斗,实在是有失体统,不过当他听说,对方竟然是杨素之孙,他的想法便有些改变了,如果能用这件事牵制住杨素,倒也未必是坏事。
  独孤罗点点头,“请他进来!”
  元胄还没有来得及说谋官之事,却被贺若弼这个不速之客给打断了,他心中着实有点不高兴,便眉头一皱道:“他来做什么?”
  元胄并不知道今天中午校场比武之事,独孤罗便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简单告诉了元胄,又摇摇头道:“我们都没有想到贺若老弟竟如此托大,明明已经年迈,却不服老,要和杨元庆赌生死,结果反被其辱,这个奇耻大辱,我看比杀了他还难受。”
  元胄当年被罢免就是杨素一手主导,他和杨素私仇极深,听说杨素之孙羞辱贺若弼,他不由勃然大怒,“一个黄毛小儿竟然敢如此欺辱大隋功臣,简直是反了天了!”
  这时,身后传来贺若弼的声音,“元公能这样说,贺若弼感激不尽。”
  贺若弼在独孤翰的引领下走进了内堂,独孤罗连忙起身拱手笑道:“贺若老弟,失迎了!”
  贺若弼却忽然跪倒在独孤罗面前,掩面哭泣,“恳求独孤公为我主持公道,贺若家族将铭记于心。”
  其实贺若弼也不是不能杀杨元庆,他有这个实力和财力,比如他悬赏千金,肯定会有亡命之徒替他卖命,关键是善后,他贺若弼若杀了杨元庆,如果没有人帮他善后,杨素的惨烈报复不是他贺若家族能承受得住,而独孤罗是关陇贵族的领袖,只有他能和杨素抗衡,贺若弼便想把独孤罗也拉下水。
  独孤罗连忙扶起贺若弼,埋怨他道:“你这是做什么,为这点小事,还要下跪吗?”
  贺若弼眼中充满了刻骨的仇恨,他咬牙切齿道:“这对我已经不是小事,我曾以为韩擒虎是我这一生最大的敌人,现在我才知道韩擒虎根本不算什么,杨元庆才是我真正的仇人,杀子之仇,羞辱之耻,我只有一句话,不是他杨元庆死,就是我贺若弼亡。”
  独孤罗用一种怜悯地目光注视着他,半晌,他淡淡问道:“你真的决意要杀他?”
  独孤罗这里所说的杀,已经不是公平决斗所说的杀,而是一种暗杀,用一种见不得光的手段杀死杨元庆,他知道贺若弼没有能力杀死杨元庆,所以他才来求自己。
  贺若弼眼中射出果断之色,毫不迟疑道:“是!我决意杀他。”
  独孤罗从本意上说,他并不愿意介入这件事,不过贺若弼亲自登门来求,又给他下跪,情面难碍,他也推脱不掉了。
  独孤罗沉思了片刻,这才终于点了点头,“那好吧!就杀了他,我会祝你一臂之力。”
  旁边元胄也接口道:“我手下也有一些能人,也可以助贺若兄一臂之力。”
  ……
  房间里非常安静,月光从窗户照进来,桌上、地上都映着雕花窗帷的影子,杨元庆盘腿坐在墙边的榻上,呼吸十分均匀,清亮的月光照在他身上,月光就像一个温柔的女子依偎在他怀中。
  这时,院子里传来敲门声,“元庆公子!”
  好像是管家在敲门,杨元庆慢慢睁开了眼睛,他站起身,快步走到院子,将门打开。
  “什么事?”
  “公子,门口有人找你。”管家恭恭敬敬道。
  “是什么人?”
  “来人不肯说,还停着一辆马车。”
  杨元庆沉吟一下,他回屋取一把匕首揣进怀中,跟随着管家向大门外走去。
  杨府大门外停着一辆马车,二十几名侍卫严密护卫在马车四周,车窗已经打开,车帘也拉开了一条缝,晋王杨昭面带笑容,耐心地等待着。
  杨元庆快步走出大门,便听见了杨昭的声音,“元庆,这边!”
  原来是晋王,这让杨元庆轻轻松了口气,快步走上前,躬身施礼道:“参见殿下!”
  “你上车,我有话对你说。”
  杨元庆拉开车门上了马车,马车起动,缓缓向坊外驶去。
  马车内,杨昭神情有些凝重,对杨元庆道:“我刚刚得到消息,贺若弼去了独孤罗府上。”
  杨元庆冷笑了一声,“他还当真不死心!”
  “他当然不会死心,你在万人面前扫了他的面子,只会更坚定他杀你之心。”
  杨昭笑了笑,又道:“不过还有个消息,我没想到独孤罗居然答应帮助他,真的没想到,这样会省去我们很多麻烦。”
  杨元庆瞥了他一眼,杨昭这句话就等于说,他在独孤罗身边安插有亲信,或者是杨广布下了眼线?
  “殿下的意思是说,这次独孤罗要亲自对付我?”
  “他不会亲自出手,只是协助,对付你应该还是贺若弼的人。”
  “那会是什么时候,殿下知道吗?”
  杨昭想了想道:“这个我倒是不知,不过独孤罗做事非常果断,按常理推断,最快应该就是明天。”
  “那我们该怎么应对?”
  “你不用担心,若有最新进展,我会及时通知你,绝不会让他们得逞……”
  声音越来越低,马车很快便驶出了务本坊。
  ……
  次日上午,杨府门前来了两名兵部官员,他们很客气地问门房,“请问,大利城镇将杨元庆在吗?”
  门房立刻进去禀报,片刻,杨元庆快步走出,对两名官员拱手道:“我是杨元庆!”
  一名官员上前施礼,“在下兵部郎中元尚凯,兵部有令给将军!”
  说着,他将一纸文牒递上,杨元庆看了一眼,眉头一皱道:“让我今天就回去吧!”
  元尚凯点点头,“兵部收到丰州急报,有西突厥骑兵出现,兵部希望将军即刻返回大利城。”
  兵部的急令不容推辞,杨元庆点点头,“好吧!我这就收拾物品回丰州。”
  两名官员告辞而去,杨元庆则回房收拾东西,他的东西很少,片刻便收拾完毕,但他并没有立刻走,他依然在耐心地等待着什么。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门房又奔来禀报,“元庆公子,外面来了三辆马车,说是你买的东西。”
  杨元庆立刻起身,牵马向府门外走去,府门外停着三辆装饰普通的马车,和一般店铺送货的马车没有什么区别,没有车窗,只有一个小小的通气口,车壁上贴着一张封条,上面盖有利人市市署的红印,很显然是运货马车。
  两辆旁边跟着二十几名黑衣随从,身上是杨府家丁的服色。
  “公子,这买的是什么东西啊?”门房好奇地笑问。
  “我买了几百斤茶叶,大利城没有。”
  杨元庆笑了笑,他开车门进了第二辆马车,车厢内坐着的,赫然就是晋王杨昭,他的周围堆满了一包包的茶叶。
  “想不到我居然变成了卖茶叶的商人。”杨昭开玩笑地苦笑一声。
  “殿下,兵部命我立刻回大利城。”
  “我已知道!”
  杨昭笑容消失,他用一种淡淡的语气道:“贺家三百家将今天天不亮便出城了,还有十九名神秘的灰衣人,这十九名灰衣人才是真正的杀手,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独孤家所养的云冈十三骑,另外六人估计是元胄的家将,你能对付吗?”
  “我一个人问题不大,大不了就逃走,他们也追不上我,只是……”
  杨元庆有些担忧道:“只是我担心殿下,殿下就不要送我了,万一殿下出了点什么事,卑职担待不起。”
  “你放心吧!我只是短途送送你,不会进他们埋伏圈。”
  杨昭微微笑道:“不管怎么说,你既然要回大利城,我应该送你一程,不是吗?”
  ……
  杨元庆飞身上马,跟随三辆马车和二十几名黑衣家丁一起向城西的金光门疾速驶去。
  杨元庆刚启程不久,贺若弼的长子贺若胜便得到了消息,在贺若胜的身旁,还有一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他便是独孤罗的孙子独孤器,独孤器是奉祖父之命协助贺若家完成今天的行动。
  他见贺若胜的眉头稍皱一下,便问:“怎么,有意外吗?”
  贺若胜摇摇头,“没有什么意外,只是多三辆运货的马车,里面似乎装满了东西,颇为沉重,还有利人市署的封条,应该是杨元庆带回大利城的东西。”
  他又问报信人,“具体是什么东西?”
  报信人道:“听门房说好像是茶叶。”
  独孤器为人谨慎,他还是有点不放心,便道:“速派人去利人市查一查,杨元庆买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贺若胜点点头,立刻吩咐一人去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