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节
作者:缘圆      更新:2021-02-21 17:52      字数:4831
  拇怼?br />
  1985年11月5日,萨马兰奇回到西班牙,拜访了费利佩·冈萨雷斯首相,并且谈了自己的想法。
  报界立即对萨马兰奇的设想做了报道。西班牙最高体育理事会的发言人对此评论说:“我们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这个问题应该由西班牙奥委会自己解决。”
  冈萨雷斯首相对此表示关注。他担心这件事的进一步发展会影响巴塞罗那申办1992年奥运会,表示他准备利用自己的影响争取在年底之前说服西班牙奥委会内部双方协商解决问题。
  结果问题不仅没有得以解决,反而进一步激化了。德博尔冯以西班牙奥委会的名义举行了欢迎萨马兰奇的招待会,但是没有邀请任何“捣乱分子”参加。
  奥运项目协会代表也不示弱。他们公开宣布,如果在西班牙奥委会下一届会议上再不接受他们的修正案,他们就要退出西班牙奥委会。他们的修正案要求“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问题要由奥运项目协会讨论解决,其中包括西班牙奥委会主席人选问题”。他们问道:“在奥委会,还有比选举主席更重要的事情吗?”
  非奥运项目协会对此当然持异议。钓鱼协会主席华金·迭斯说:“我们并没有扰乱或损害西班牙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相反却促进了它的发展。我们不知道他们究意想干什么。为什么西班牙奥委会主席就一定得是奥运项目协会的人呢?现在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以前是旱冰球协会主席,旱冰球协会也不是奥运项目协会呀?”
  在双方还在争论的时候,奥运项目协会代表们已经在酝酿新主席的人选了。他们建议由田径协会主席曼努埃尔·德奥斯出任西班牙奥委会主席。
  曼努埃尔·德奥斯心中有数。他知道,最好的人选是卡洛斯’费雷尔·萨拉特,而且这也是萨马兰奇的意思。
  萨拉特时年55岁,是西班牙雇主组织联合会主席,曾两次荣获西班牙网球冠军,并参加过1952年和1953年的戴维斯杯网球公开赛。萨拉特还是萨马兰奇推荐的西班牙籍国际奥委会委员,此时正为巴塞罗那争办1992年奥运会而东奔西忙。萨拉特的才识甚至得到冈萨雷斯首相的赏识。显然,他是西班牙奥委会主席的最佳人选。
  西班牙奥委会奥运项目协会代表们在威胁要退出西班牙奥委会的同时,推举萨拉特为西班牙奥委会主席,并且得到了萨马兰奇的支持。不久,在西班牙奥委会的全体会议上,萨拉特当选为主席。萨马兰奇立刻发来贺电。
  这次会议结束了西班牙奥委会内非奥运项目协会代表掌权的局面,也结束了非奥运协会代表在西班牙奥委会存在的历史。更重要的是,随着非奥运协会代表退出西班牙奥委会,争办冬季奥运会的提案也被束之高阁,争办1992年夏季奥运会终于成为西班牙奥委会上下一致的呼声。
  德博尔冯的去职结束了西班牙奥委会的内证,保证了巴塞罗那筹办奥运会工作的顺利进行。新上任的西班牙奥委会主席萨拉特始终如一地支持巴塞罗那参加申办,在一系列繁琐而又充满挑战的准备活动中付出了大量心血,为巴塞罗那最后获得第二十五届奥运会的主办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2年下半年,为巴塞罗那申办奥运会打汗局面的塞拉被提升为西班牙内阁国防大臣。接替他担任巴塞罗那市长的是原副市长帕斯马尔·马拉加尔。
  上任伊始的马拉加尔十分清楚他任期内最大的任务就是继续争办奥运会。他首先冷静地分析了巴塞罗那历史上三次申办奥运会失败的原因,认识到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巴塞罗那自身准备不足。总结历史教训,马拉加尔意识到肩上担子的重量。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从两方面着手准备:集资和公关宣传。
  对于申办城市的具体要求,国际奥委会有本厚厚的专著《举办奥运会的条件和规定》,其内容大体归纳起来就是要求申办城市在社会稳定、体育场地设施、交通通讯、环境保护、举办经验等方面有足够的保证,而且有一个能够容纳80000人的主体育场。毋庸置疑,这些都离不开钱。然而眼下最需要用钱的地方是申办活动。
  1983年,马拉加尔在巴塞罗那商会邀请各大企业家和社会名流聚会。他向来宾们回忆起1888和1929年举办博览会为巴塞罗那城市建设带来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谈到了巴塞罗那人举办奥运会的宿愿。而且投商人所好,透露说举办一届奥运会一般至少可净挣2亿美元。他时而慷慨陈词,时而娓娓而谈,可以说声情并茂,最后几乎是声泪俱下,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当场就捐赠了5千万比塞塔。
  然而5千万比塞塔对于申办奥运会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离需要的数目相距甚远。马拉加尔又委托西班牙奥委会主席费雷尔·萨拉特和大企业家莱奥波尔多·巴德斯建立了“巴塞罗那92奥运企业联合会”,作为长期接纳捐款的机构。费雷尔·萨拉特和莱奥波尔多·巴德斯俩人精明强干,交际广,在巴塞罗那有一定影响。据后来统计,整个申办共耗资16.74亿比塞塔,其中大约一半来源于巴塞罗那市政府,另一半就是由巴塞罗那92奥运企业联合会提供的。
  为申办所筹集的资金最后还有1.23亿的余款,加上约1千万比塞塔的利息。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这次伟大的行动,马拉加尔决定将一部分余款捐赠给洛桑奥林匹克纪念馆,另一部分准备用于在巴塞罗那建立一座申办1992奥运会纪念碑。
  萨拉特和巴德斯同时还担负起公关宣传的任务。为此他们组织了一个包括外交官、公关官员和西班牙奥委会领导人之一维基·伊瓦拉小姐在内的公关委员会。伊瓦拉小姐的父亲佩德罗·伊瓦拉荣任国际奥委会委员33年,1985年转为荣誉委员。他同国际奥委会其他成员很熟,这次也鼎力相助。
  全体人员齐心协力,积极活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们利用每次召开会议、举行体育比赛或表演的机会接触国际奥委会成员,平均每位国际奥委会成员与这个公关委员会成员有过7次接触。共有72位国际奥委会成员访问过巴塞罗那,仅巴德斯一人就曾在自己的家里宴请国际奥委会委员69次。公关委员会成员一共跑了56个国家,有时甚至在国际奥委会成员家里拜访,真可谓把工作做到了家。整个活动费用高达3亿至3.5亿比塞塔。
  成功的诀窍不在费用高,而在安排巧。每次宴请前,主人都详细了解客人的职业和习惯。如果客人是银行家,就邀请当地的银行家做陪;如果客人是政治家,就有外交家在场;如果客人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礼品一般是红色的,而且席间少谈政治,以免因观点不同而产生不快;最主要的是席间不谈论巴塞罗那,以免客人有“吃人家嘴短”之虑。
  为了使客人能够对巴塞罗那留下深刻印象,公关委员会还专门配备了直升飞机。每次客人造访,都安排他们乘坐飞机鸟瞰巴塞罗那。这样巴城城建布局的合理性就可以一览无遗,飞尘也不至染脏客人洁白的衬衣和铮亮的皮鞋。
  所有的客人都会受到市长接见,而且客人有求,市长必应。有位委员询问自己当医生的儿子可否在巴塞罗那实习,没问题;尼日利亚将军尼德费佩嗜好收集种子,于是他得到了巴塞罗那所有各种珍奇的种子;巴基斯坦的瓦吉赫·阿里家产百万,他只是认为如果不受到国王的接见就是对他的不尊重,皇室立刻满足了他的要求。客人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对巴塞罗那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但是有一点马拉加尔注意到了,即不过多地给萨马兰奇添麻烦。萨马兰奇也从未对国际奥委会其他成员谈论巴塞罗那,并且公开表示不参加投票,以保证投票的公正性。
  萨拉特不孚众望,集资和公关宣传都成绩斐然。西班牙首相冈萨雷斯、马拉加尔和萨马兰奇都对他的表现十分满意。正值佩德罗·伊瓦拉转为国际奥委会荣誉会员之际,实际上就是从国际奥委会退休,萨拉特被增选为国际奥委会成员。
  1985年6月,国际奥委会第90届全体委员大会在柏林举行。虽然第25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的确定在1986年10月瑞士洛桑第91届大会上讨论决定,申办的6个城市中,除了印度新德里外,巴黎、阿姆斯特丹、希里斯班、贝尔格莱德和巴塞罗那都派出了以市长为首的代表团,他们将在国际奥委会最后投票决定第二十五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前,像运动员一样展开最后的角逐。
  所有的代表团都同国际奥委会成员们一起住在柏林最豪华、消费水平最高的皇宫饭店里。他们在柏林中心举办展览会,向国际奥委会成员宣传自己城市的有利条件,轮流为委员们洗尘饯行。
  各代表团都对自己的经费预算守口如瓶,唯有马拉加尔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公开向记者宣布,巴塞罗那的竞选经费高达1千万美元,令记者咋舌。
  此后不久,马拉加尔又宣布向每位国际奥委会成员赠送一幅西班牙画家复制的版画《掷铁饼者》。《掷铁饼者》原是古希腊艺术家米开朗其罗为奥林匹克竞技会制作的雕塑。马拉加尔借用这件展现古代竞技者健壮体魄和搏击雄姿的艺术珍品,寓含了巴塞罗那争办奥运会的决心和信心。
  赠送仪式分别在各委员所在国举行。刚刚当选执委不久的何振梁自然在受馈之列。对于此次活动,西班牙驻华使馆一反以往的矜持,主动邀请了北京几家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文化处号称中国通的伊玛小姐更是跑前跑后,为大使翻译,为记者讲解,忙得不亦乐乎。仪式结束后,西班牙大使又宴请了何振梁。
  1986年10月17日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是萨马兰奇、马拉加尔以及无数巴塞罗那人不会忘记它。这一天,在洛桑国际奥委会第91次全体委员大会上,萨马兰奇郑重宣布:第25届奥运会将于1992年7月在巴塞罗那举行。
  消息传来,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立即召见马拉加尔,亲自向他表示祝贺。后来,西班牙政府成立了奥运会政府代表委员会,以集中力量帮助巴塞罗那搞好奥运会筹建工作。
  为了筹办工作的顺利进行,马拉加尔亲自担任了奥运会组委会主席,他切实感到,一副更重的担子已经压在了他的肩上。他已经没有时间顾及其它,筹办工作千头万绪,很多事情不得不由他亲自过问,必须把几乎全部精力都投放在这件事上。也许这就是他担任市长期间所做的唯一的大事,但它却很伟大。至于成功与否,只能任世人去评说。
  马拉加尔是这次筹办的总指挥,他用5个月的时间筹建了组委会。而萨马兰奇作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则希望在他任期内举办的奥运会一届比一届好;作为巴塞罗那的故乡人,他对这次奥运会更是寄予了一种特别的期望。他希望这届奥运会能够成为奥运历史上的一座丰碑,这将是巴塞罗那名垂青史的荣誉。所以萨马兰奇通过萨拉特和罗德斯给予巴塞罗那奥运会以特别的关心。
  作为奥运会主办国,必须有一个能够容纳80000人的主会场供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之用。萨马兰奇建议马拉加尔新建一个体育场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个体育场也将是第25届奥运会的纪念物。
  但是马拉加尔另有考虑。如果条件允许,能够建设一个新的大型体育场固然是件好事,但是筹办奥运会资金、时间和人力都很有限。建设一个大型体育场,将牵涉大量的人力物力,弄不好,会影响整个奥运会基本建设。马拉加尔决定将现有的蒙锥克山体育场加以扩建作为此届奥运会的主会场。
  萨马兰奇对此表示异议,蒙锥克山体育场是1929年为举行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而修建的,至今已半个多世纪。虽然1936年曾进行过翻修,但毕竟已年代太久,况且当初的设计容量仅为35000人,离80000人的要求相距甚远。
  马拉加尔召集以奥里奥尔·博伊加斯为首的工程设计人员进行研究,寻找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最后决定将原有的观众看台彻底拆除,仅保持体育场的四壁,同时把原有的中央场向下挖11米,重新安排观众席的座位,缩小座位之间的距离。这样作的结果是,虽然比赛场地小了些,跑道短了些,但观众的容纳量却增加了,由原来的35000人增加至65000人。
  这座体育场1989年曾用来举行第5届世界杯田径赛。不巧在举行开幕式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主席台顶面严重漏雨,宾客哗然。虽然这是个意外事件,但却暴露了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
  萨马兰奇本来就对将蒙锥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