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笑傲网络      更新:2021-02-21 17:44      字数:5274
  … Page 2…
  一、苏颂以前的中药学著作
  苏颂,字子容,生于1020年12月10日,泉州府同安县(今福建同安)
  人,是北宋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和天文学家。
  苏颂的六世祖名叫苏益。唐昭宗(889—904)时,威武军节度使王潮(?
  —898)割据福建,苏益随同王潮进入福建,死后就安葬在同安。
  苏颂的五世祖名叫苏光海。苏光海在同安修建了府第,从此,苏家就在
  同安定居下来。
  公元1024年,苏颂的祖父苏仲昌中了进士,曾任复州(治所在今湖北天
  门)太守,后来进为左屯卫将军,太子少师。
  苏颂的父亲苏绅比苏仲昌早五年中的进士,初任宜州 (治所在今广西壮
  族自治区宜山县)推官(负责勘问刑狱),后来曾任史馆修撰、翰林院学士、
  尚书礼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等中央和地方官职。苏绅博学多智,写得一手
  好文章。扬州的州将盛度一向以文学自负,见到了苏绅的文章,大吃一惊,
  自认为不及,从此,苏绅声名远扬。苏绅在知河阳(治所在今河南孟县西)
  任满时,准备奔赴河中 (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任新职,未行时染上
  了疾病,由于医生开错了药方,还未上任就不幸去世了。苏颂在扶柩南归的
  途中,将苏绅择葬于润州丹阳 (今江苏丹阳),随后把家也移居到丹阳。
  苏颂的伯父,堂叔伯苏缄、苏结等也均为进士。
  苏缄在公元1065年时为皇城使知邕州(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南),因交趾(今越南)入寇而死,被宋神宗赠为奉国军节度使,谥(帝王、
  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号忠勇。
  苏颂的哥哥在苏颂中进士四年后也中了进士。
  1042年,苏颂和王安石(1021—1086)同榜考中进士。苏颂初次任职是
  宿州(治所在今安徽宿县)观察推官(宿州驻军长官的僚属),知江宁县(今
  江苏南京)。江宁在唐朝灭亡后,户籍田产管理一直很乱,官府收取赋税时
  由收税吏员说了算。苏颂到任后,进行了周密的调查,然后正式进行户籍田
  产的清理工作。那些想隐瞒自己的户籍田产而从中牟利的人,见苏颂知道他
  们的底细,大为骇惧,再也不敢隐瞒都如数上报。于是苏颂定出了简而易行
  的纳税办法,革除了由收税吏员说了算数的弊端,为人民所称道。
  不久苏颂又被调任为南京 (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县南)留守推官,当时的
  南京留守是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他把政事交给苏颂去办,认为苏颂办事精审,
  一经苏颂阅览的文案,他就不再去看了。当朝宰相杜衍退休后在南京养老,
  见到苏颂,对他也很器重,认为日后他一定能成为宰相。公元1053年苏颂被
  调到京城开封任馆阁校勘。从此,他开始从事皇家藏书的校勘整理工作。
  公元1057年,由枢密使韩琦(1008—1075)建议,宋仁宗下诏,命直集
  贤院检讨掌禹锡(字唐卿、许州郾城今河南郾城人)和苏颂等四人为校正医
  书官,在编修院内设置校正医书局(后改称所)。
  东汉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一部较完善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著录药物共365种,计有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
  药46种。如桂枝、麻黄、杏仁、石膏、附子、黄岑、黄连、知母、柴胡、地
  黄、当归、芍药等,在临床上有卓越的疗效。
  自《神农本草经》问世以后,又陆续有《蔡邕本草》、《吴普本草》、
  《李当之药录》等新的本草著作出现。这些本草著作都是在《神农本草经》
  … Page 3…
  的基础上,增加了魏晋以来所发现的新药,加以整理总结而成,他们的体例
  都不够系统,内容也比较简单,并且有许多错误。
  南朝齐、梁时的道士陶弘景(456—536)在公元494—500年间开始对以
  前的本草进行了勘订整理。陶弘景不仅把《神农本草经》所载的365种药加
  以订正,又增补了汉魏晋以来张仲景、华陀、吴普、李当之等名医副品药物
  365种,共计730种,汇编成《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在撰写《本草经集注》
  时,用朱笔抄写《神农本草经》的内容,用墨笔抄写张仲景等名医增录的资
  料,用小字抄写他自己的注文,这样就保存了《神农本草经》的原貌,致使
  《神农本草经》的原文能够流传下来。
  陶弘景把《神农本草经》中的药物按上、中、下三品分类,首先按照药
  物在自然界中的属性分类。他把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
  有名未用等七类,除有名未用一类外,其余每类再分上、中、下三品。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对药物的性味、产地、采集、形态、鉴别、
  炮制以及应用等方面都有新的论述。他把药物的寒、热、性、味用朱、墨点
  予以区别,以朱点为热,墨点为冷,无点为平。他把药性分得更加细致,共
  分为寒、微寒、大寒、平、温、微温、大温、大热8种,使当时人们对药性
  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认为药物的产地和采制方法与它们的疗效有密
  切关系,并对药用植物的形态鉴别极为重视,譬如他认为:术有两种,白术
  叶大有毛而有桠杈,根甜而膏少,可以作丸散用;苍术叶细而无桠,根小,
  苦而膏多,可以煎用。
  陶弘景最早提出了“诸病通用药”的名目,列举出80多种疾病的通用药
  物。这不仅给医生处方用药带来方便,而且开创了按药物主治作用进行分类
  的先例。这是中药分类的一大进步。
  陶弘景还首次记载了一些有特效的药物,有的现在还在中医临床上使
  用;他还规定了丸剂、散剂、膏剂、汤剂、酒剂等的制作规程,考订了药用
  的度量衡;在深入研究药物的过程中,他曾仔细观察了大量动植物,做了不
  少生动、准确的记录,纠正了前人一些不科学的认识,在生物学上也做出了
  一些贡献。譬如当时流行螟蛉是蜾蠃的“义子”这样一种迷信说法,但他发
  现蜾蠃是有“子”的,蜾蠃的子寄生在螟蛉身上,以螟蛉为食物。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成书后,又把汉魏以来名医在《神农本草经》
  内增录的资料汇集成《名医别录》3卷。《名医别录》收载药物种类比《本
  草经集注》中“名医副品”365种要多,它不仅收载两汉至刘宋期间名医增
  录的药物,而且记载了《神农本草经》所载药物的新用途。《名医别录》是
  总结两汉、魏、晋、刘宋时期的药物学专著,其中所记槟榔等的药效以及书
  中所载本草附方,是现存文献中最早的记载。
  唐高宗显庆 (656—661)年间,唐高宗命苏敬等人修定《本草》,增药
  114种,称 《新修本草》。从唐代的《新修本草》开始,我国有了由政府组
  织编撰和颁行的本草著作 (相当于现在国家颁布的药典)。
  唐玄宗开元 (713—741)年间,陈藏器撰《本草拾遗》。
  五代后蜀(934—965)韩保(044)等人又以《新修本草》为蓝本,参校增
  补注释,撰 《蜀本草》。
  公元973年,宋太祖组织了《开宝新详定本草》的修撰,次年又加校勘,
  定名《开宝重定本草》。《开宝重定本草》所载药物从《新修本草》的850
  种增至983种。
  … Page 4…
  二、编撰 《图经本草》
  掌禹锡等人所在的校正医书所共校正了《灵枢》(《黄帝内经》中的9
  篇,主要论述经络和针刺)、 《素问》(《黄帝内经》中的9篇,主要论述
  脉理和病因)、《甲乙经》(晋皇甫谧撰。10卷,128篇。内容论针灸,兼
  及脏腑、经络、腧六、病机、诊断、治疗等,定人身腧六 (针穴)总数654
  个,对各穴的具体位置及主治证候,都有明确的叙述。后来我国医学中有关
  针灸的论著,无不以此书为基础。书在唐代即已流传至朝鲜、日本等国)、
  《广济方》、《千金方》(唐孙思邈撰,包括《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两书,共收集了5300多个药方,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外台秘要》(唐
  玄宗时王涛撰,收了6900多个药方,至今还有参考价值)、《太素》和《神
  农本草经》等8部医药书。
  掌禹锡等对《神农本草经》的校正,是在《开宝重定本草》的基础上,
  吸收了《蜀本草》等各家之说,加以正误补注而成,因而根据宋仁宗的年号,
  称之为 《嘉祐补注神农本草》。
  1060年,《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完稿,次年印行,共21卷,载药1082
  种,在内容和文字方面都比 《开宝重定本草》有很大的进步。
  人们在补注《神农本草》的过程中认识到,只有文字资料是不足以明确
  无误地辨别、认识各种药物,必须吸取《新修本草》的经验,要有描绘药物
  的图形和图说,才能使人正确地鉴别各种药物。
  1058年10月,校正医书所奏请朝廷向全国各地下诏,将所产药物详细
  绘图,并说明药用动、植物的生长情况,各个有效药用部位、收取时间、药
  性、主治疾病和有关的处方等,连同标本一起送到京城开封,用来撰写一部
  与本草经平行的图经。这个奏请得到了宋仁宗的批准,于是展开了一场全国
  性的药物普查活动,送来了数量巨大的图和说。校书官掌禹锡等人面对这样
  一大堆工拙不一的图,详略、雅俗、正讹万状的说,感到无法下手,没有能
  力再来主持这项编撰纂述的工作,他们只好向朝廷举荐苏颂来从事这项工
  作。
  苏颂得到朝廷任命后,即将这一大堆资料进行了鉴别、分类、整理和考
  订。
  1061年,左、右相富弼(1004—1083)、韩琦推举苏颂出知颖州(治所
  在今安徽阜阳),苏颂只好赴颖州任职。这年10月,《图经本草》一书撰成,
  苏颂派人把稿件送到校正医书所抄写,第二年12月进呈给朝廷,奉敕镂版印
  行。
  苏颂在《图经本草》中共收入药物780种,药物图933幅。药物图大多
  数是写实图。这些图到现在还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许多植物图现在还可以用
  作鉴别这类植物科、属、种的可靠依据。
  苏颂在编纂《图经本草》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各地所报材料中大量的民间
  实际医疗经验。这部书与前代的本草著作相比,增加了63种新的药物。这些
  药物大多数是各地民间发现的有效药物。譬如:狼把草,可以治疗血痢;紫
  背可以解一切蛇毒,兼治咽喉肿痛;瓜藤,治疗各种热毒疮;石南藤(石南
  高七八尺,正二月间开花,花很细碎,聚集成(135)。淡白绿色,秋结实。江
  南地区常植于墓地),可以治疗腰痛等等。苏颂在书中保存了大量来自民间
  实际治疗经验的宝贵资料。
  … Page 5…
  苏颂在继承古代医药学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发挥。他在《图经本
  草》中一般首先引述《神农本草经》或者《名医别录》等经典著作中药材的
  产地、形态、性状、收采时节、炮制方法、主治功用等内容,再详细叙述当
  代出产这种药物的军州郡府的名称,还对各地的产品进行比较。这种发挥对
  于考察汉代到宋代中药材产地的变迁和北宋中叶地道药材、生态学等都有重
  要的意义。
  苏颂对药物基原和原植物的鉴别和描述,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对每
  一种药用植物,一般按照苗、茎、叶、花、果、实、根的顺序记载,还对花
  萼、子房、种子的形态都有不同的描述。他对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和唐
  代的 《新修本草》中一些常用的植物药,譬如术、白前、石韦(丛生,蔓延
  石上,生叶如皮,故名。亦名金星草,生于瓦屋上者名韦)、连翘(本名连,
  又名异翘。有小翘、大翘之分。以实似莲作房,翘出众草而名,根、茎、实
  入药)、泽泄、使君子(又名留求子。花可观赏,果仁供药用,作驱虫剂)、
  茵陈蒿、桔梗等多种植物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