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节
作者:换裁判      更新:2021-02-21 17:44      字数:4798
  在这个提案中,陈立夫等人认为:“中国之统一为台湾海峡两岸及海外全体同胞之共同愿望,故仅为时间问题。”但是,“中国的统一必须以由中国人以自力达成之,非第三者所愿成所能助成者。”对于实现祖国统一的具体思路,陈立夫等人表示:“谋求统一,必先建立共信,有了共信,自信乃生。自信生,自会团结统一。”“中国文化为建立共信的最佳条件”,因此以中国文化作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基础。
  陈立夫等人还设想了实现祖国统一的途径:在自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台湾的科技潜力和大陆的人力、物力资源,取长补短,“共同成立国家未来计划经济委员会”,双方进行经济合作,消除二者的敌对行为,以此为基础,通过“政治整合之协商”,最后达到海峡两岸全面合作,从而实现两岸统一。陈立夫等人还认为:“惟若统一有望,有限度的接触,则不可避免。”这样才能建立自信。陈立夫等人在提出“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的议案之后,又提出向大陆提供50到100亿美元的长期低息贷款。
  陈立夫等人提出的“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的提案,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个提案有力地冲击了国民党长期坚持的“三不”政策,表明陈立夫放弃了原来提出的“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主张,并积极倡导祖国和平统一,主张经济合作,政治协商,建立共信。尽管在提案中还有一些不恰当的提法,但是,从总的说来,这个提案有利于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符合两岸人民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合乎历史发展的潮流。陈立夫首创的“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的论调,奠定了他在海峡两岸关系上的特殊地位,因此他被台湾媒介奉为“促进两岸交流与和平”的“基磐”。后来,陈立夫又当选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的名誉会长。因为这个提案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共两党以谈判促进和平统一大业,因此,陈立夫赢得了海峡两岸对他的共同尊敬。
  陈立夫等人的提案公布之后,尽管遭到台湾当局的否定,但是在台湾岛内外还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效应。台湾岛内外和海外人士对这个提案反映普遍良好,已是垂暮之年的陈立夫,在大陆和台湾再次成为新闻人物。
  1988年8月22日,台湾《中国时报》发表题为《陈立夫谈构想,希望重新统一》,副标题为《“三不”或“四坚持”莫如中国文化有力》。文章写道:国民党元老陈立夫表示的,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建立共信”案是个人的一个天真构想。他认为,现在海峡两岸,若透过合作而达到中国统一,中国必将在世界壮大起来,发挥无比的影响力。
  陈立夫是在会见“中国统一联盟”代表时做上述表示的。“统联”派代表往访陈立夫先生,希望他就“中国文化统一案”举行演讲说明会。陈立夫以他所提此案政府不赞同为由,婉拒了“统联”的邀请。陈立夫及多位国民党“中评委”,月前曾于国民党十三全会时,提出来如果中国大陆当局能郑重宣言复兴中国文化,重振四维八德,以替代“四个坚持”,放弃武力犯台,则政府可以考虑,以外汇资金50亿至100亿美元贷款支援大陆经济建设。
  今年89岁的立夫先生最近接受《联合报道》杂志的访问,访谈中还曾坦率地表示,假如中共大陆的邓小平请他去谈一谈“如何以中国文化来统一中国”的话,他一定去。他相信他有一套方法去说服邓小平。此举据悉曾引起陈立夫的秘书和家人的郑重否认。
  陈立夫在接见“统联”代表时,特别赠送来访者一本《联合报道》,对他曾表示可以与邓小平谈谈的话,从他特别仔细校对文化一两个错别字,以及赠予别人参考的动作看,似乎他不否认愿和邓小平见面,也承认里面所有已表达的他的观点。不过,在问到陈先生如何愿意为中国统一问题,到大陆与邓小平会谈时,他客气地说:“三不”政策使他出不去。
  陈立夫曾经在上一届国民党全会中提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方案,此案被国民党中央采纳,但中共却不同意,认为“不合时宜”;此即构成他思考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的新方案,因为他认为三民主义是中国文化的结晶。不料,新案海峡两岸都认为“不够实际”。
  陈立夫最后特别向“统联”的代表感慨指出,他的一生从来都是为着中国的统一、中国的命运而奋斗,他真希望有生之年,看到中国的统一。
  8月28日,台湾《新闻》发表了陈杰夫撰写的《反共老人要做联共先锋?》,文章这样写道:最近真是陈立夫风光的时候,自从他在国民党十三全大会提出经援大陆的和平统一方案之后,国内报纸纷加反映,甚至“国民大会”,“监察院”里也有人以“立夫案”为指标而大谈统一新策;这位公众形象是长年满口孔孟,“道贯高中”中国文化教材的89岁反共守旧老人,一下又跃居为“和平统一”的急先锋,激进的程度真让国民党开明自居的当权晚辈们瞠目结舌……
  第三部分:坦言谈统一两岸互信合作
  到底陈立夫在他这垂暮之年还想做什么呢?接近他的一些CC派立委都不得说他年纪太大,脑筋也不灵光了,怎么可能再度出马?大搞国民大会召开临时会的滕杰等人,从早年的“力行社”以来,似乎也是和他不对头的,怎么可能拥戴他。但是,陈立夫再度风光的意愿又是那般狂热:他的儿侄辈赵耀东只是有个构想,准备拿台湾钱去借给大陆,他就兴致勃勃地自撰3000字左右的经援大陆的方案,从四维八德讲到海峡两岸共同成立“国家实业计划推行委员会”,而且在开会前亲自一一找人联署,开会期间手边还不时拿着案文,逢人散发,直到这两天,赵耀东已经觉得这件经援大陆提案,必须静下来检讨检讨的时候,陈立夫似乎仍然兴致勃勃。
  从他早年撰写的反共文章似乎很难理解这位和共产党缠斗数十年老人,怎么如今竟会百般“容共”。他对记者说,他的“经援”提案是完全基于“爱和同情”而提出的,巨额贷款不是收买大陆民心,而是希望以台湾有余济大陆不足,发挥同胞爱,协助大陆人民脱离贫穷困窘。以前的陈立夫强调“中华文化是共党的第一号敌人”,现在的陈立夫虽然也强调,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为国共建立共信的最佳条件。但是,过去的陈立夫说中共是“暴政,暴政必亡”,中华文化复兴一定成功,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他是第一个提出来了这口号的)一定胜利。现在的陈立夫虽然也说这些口号,但是胸怀是爱和同情的,尤其,手段不是反共抗俄,而是拿着台湾纳税人的钱去贷款给他过去所控诉的敌人。过去他真是反共反得铿锵有力,现在他似更“联共”联得理直气壮……
  再看参与提案的其他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均是国民党元老,包括赵耀东、蒋纬国、谷凤翔、刘广凯、王叔铭、刘阔才、曾虚白、张宝橱、陶百川等党政军特各界名人。过去这些人大多以保守、顽固反共著称,现在却参与联署这一“大胆”、“开放”的提案,尽管其目的、动机各有不同,但却表明了国民党元老对中国统一的紧迫感正在增强,同时,也表露出元老派对李登辉今后的政治走向不放心,以及对自己生存危机的忧虑。香港《镜报》评论道:“老家伙们”提了,正儿八经地提了,实质他们不是提议案,而是向李登辉“发炮”。你要搞“实质外交”,逐步滑向“国独”吗?我就来个“加速统一步伐”,看看你是什么态度,也让台湾大众、让国民党全体同志看看你的面目。这一炮确实打了李登辉个措手不及。在政治民主问题上,元老派应该说是保守的,但在统独问题上,却表现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强烈情怀。他们始终与分离祖国的种种论调格格不入,始终不能忍受各种“独立”的形式在台湾出现。
  在大陆上,中国共产党对陈立夫等人的提案持肯定和欢迎的态度。1988年9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赞陈立夫等人的提案。全文如下:
  两岸互信合作,促进祖国统一
  ——评国民党中评委陈立夫等人的提案
  以陈立夫先生为首的34位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在国民党十三大闭幕后首次召开的中评委会议上,提出了一项关于中国和平统一的议案,甚为国人关注。
  这项议案提出:“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中国之统一为台湾海峡两岸及海外全体同胞之共同愿望,故仅为时间问题”,中国的统一“必须由中国人以自力达成之”。“谋求统一,必先建立共信,有了共信,互信乃生,互信生,自会团结统一”。统一的过程,应是先在中国文化基础上建立互信,继之共同成立国家实业计划推进委员会,开展两岸经济合作,进而通过“政治整合之协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这项提案尽管仍有某些不适宜的提法,但主张祖国和平统一,提倡对话协商、互信合作,并有一些具体的设想,这是顺应两岸人民强烈要求和平统一、振兴中华的历史潮流的。陈立夫等34位先生这种谋求祖国统一的积极态度,令人感佩。
  祖国的统一,是所有中国人面临的历史任务,也是我们向历史应有的交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中国的和平统一,1979年以来,主动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诚意的主张,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这不仅缓和了台湾海峡的紧张气氛,并进而为两岸开展正常的经济、文化交往创造了良好环境。蒋经国先生去世后,中共中央曾发唁电表示哀悼,中共中央负责同志发表谈话,期望“台湾局势稳定,社会安宁,经济继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李登辉先生当选为国民党主席后,赵紫阳又即发电祝贺,由衷期望国共两党与全国同胞一道,为早日完成中国统一大业而共同努力。7月15日,赵紫阳在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时表示:“实现国家统一,海峡两岸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传统上,都存在着不少的共识和深厚的基础。”这一切都表明中共出自民族大义的诚意。
  海峡两岸都认定只有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主张和平统一,所有中国人,都对国家的统一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祖国的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共同的最高利益所在,任何党派都不能把自己一党一派的利益或主张凌驾在这个最高利益之上,附加种种“前提”,设置种种障碍,人为地延误实现祖国统一的时日。邓小平主席不久前说:“一切爱中华民族的人都要联合起来,共同完成国家的统一。”负有重大历史使命的国共两党,应该本着“和为贵”的精神,尽早坐下来沟通对话,消除积怨,达成谅解,与一切爱国的政治团体和人士,共同促成国家统一。正如陈立夫先生等所言,中国的统一“必须由中国人以自力达成之”,“非第三者所愿或所能助成者”,“惟若统一有望,则有限度的接触,为不可避免”。否则,总不接触,总不对话,误会徒增,冰山难释,祖国和平统一大计将迁延时日,实现无期。我们认为,只要谈起来,一切问题都好商量,问题才有可能得到妥善解决。国共两党可率先就和平统一达成谅解,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案,与国人共商。凡是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提出积极、合理的主张和建议者,我们都表示欢迎,并愿意与之协商合作。
  第三部分:坦言谈统一陈立夫对李登辉的认识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世界文明有过伟大的贡献。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巨大的凝聚力,是海峡两岸建立共信和互信的一个重要基础。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几千年来维系着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灭,是所有中国人的根。她藉中华民族的统一得以发扬光大。在中国历史上,凡对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优良传统有所贡献者,无不执著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国共两党都以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振兴中华为鹄的,通过对话、协商进而实现祖国统一就有共同的基础。
  发展两岸的经济交流,是走向祖国和平统一的实际步骤。值得赞许的是,陈立夫先生等人的提案中,对此也有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目前,台湾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大陆的经济改革也进入加快和深化的关键时期。两岸经济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具有相当的互补性,当此之际,正是进行合作的好时机。我们主张发展两岸经济关系,在交往中平等互利,取长补短,互补互益,共同繁荣。我们欢迎台湾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