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6 节
作者:闪啊闪      更新:2021-02-21 17:42      字数:4971
  纯真的玛加蕾特被审判了,接着又被拯救了。浮士德也被自己审判了。他能否得救?这个问题要由他自己来回答,更要由他的艺术自我,那反复无常,难以揣摸的梅菲斯特来回答。
  读书笔记(二)第229节 梅菲斯特为什么要打那两个赌(2)
  第二次否定
  被生命的否定打倒在地的浮士德,以他那百折不挠的弹性重又苏醒过来,听到了太阳这个最高理性的召唤。但太阳的光焰过于严厉,浮士德决心背对他在自欺中继续向最高的生存攀登。当他面向大地时,阳光就转化成了彩虹,不但不妨碍,反而激励他进行新的追求。
  而引领浮士德向前发展的梅菲斯特,现在要干什么呢?他们已经领略过世俗的风暴了,现在他们要一道向地底这更深层次的生存进军。他已经看出浮士德具有亡命之徒的勇气,和无与伦比的韧性,这正是下地狱所需的气质。
  梅菲斯特在皇帝的行宫里展示了世俗欲望的虚幻性之后,获得了认识的浮士德没有打退堂鼓,跃跃欲试地要立即开始第二轮的生存。他要运用自身原始的冲力梅给他的钥匙进入那〃无人去过〃、〃无法可去〃、〃通向无人求去之境〃的地底,去寻找万物之源的〃母亲〃。梅还告诉浮士德,他的钥匙并不是妖术,人只要在旅途中排除一切依傍,成为真正独立的孤家寡人,就会到达那个〃永远空虚的地方〃。在那个地方,人什么也看不见,也听不到自己的脚步,找不到可以歇息的坚实地点。就是在这个既像天堂又像地狱的地方,令人毛骨悚然(因为她们身上的死亡气息)、只有形式缺乏实体的最高精神母亲们在黑暗中飘浮。
  浮士德经历了梅菲斯特为他安排的地底的精神洗礼之后,就同纯美与肉欲的化身海伦会面了。对于浮士德来说,这是一次更为辉煌而又合他心意的结合。海伦不同于玛加蕾特,她是成熟的、智慧的女人,淫荡无比而又充满了进取精神。她受到装扮成女管家的梅菲斯特的挑逗,很快就明白了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毫不犹豫地投入浮士德的怀抱。
  〃但不管怎么说,我愿意跟着你去城堡;再怎么办,我胸有成竹;只是王后这时藏在内心深处的隐秘心曲,任何人也猜不透老太婆,前面带路!〃《歌德文集第一卷》,347页。海伦
  在那〃异想天开〃的中世纪城堡里,具有这样个性的两个人相遇之后,当然是干柴烈火,把一切观念烧了个精光:
  〃我觉得自己远在天边,又近在咫尺,只想说:我到了,终算到了!〃《歌德文集第一卷》,360页。海伦
  〃我浑身战抖,噤若寒蝉,简直喘不过气;只怕是一场梦……〃《歌德文集第一卷》,360页。浮士德
  这两个旗鼓相当的叛逆,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听不见了。但梅菲斯特不放过浮士德,他在他耳边像不祥的老鸦一样聒噪,将理性的忠告传达给他:
  〃……毁灭的下场已经不远。墨涅拉斯率领大军,已向你们节节逼近。〃《歌德文集第一卷》,360页。
  梅菲斯特在等待那个毁灭的结局,因为他知道这是自然的规律。人可以在爱的瞬间将一切超脱,但人终究是大地之子,一切羁绊依然如旧:海伦是一个〃欠下风流债〃的荡妇,被她丈夫追杀;浮士德自己,也不过是个轻佻的花花公子。这就是他们的世俗现状,而爱情,不过是暂时的空中楼阁。但谁能因此就说爱情不存在?梅菲斯特所真正等待的,显然不是这个短命的爱情的毁灭,而是它确实存在过的证实。于是,他甚至让这场惊天动地的爱孕育了一个具有世俗特点的虚幻的孩子欧福里翁。
  欧福里翁是人的肉体同虚幻相结合而诞生的孩子艺术的灵感。他继承了父母身上的二重性格。当他在永恒的旋律中竭尽全力朝〃美的大师〃的高度跳跃时,危险就临近他了,因为他仍然属于世俗的大地。他是独立自由的精灵,他又是这可诅咒的大地产生的天堂之音;他的目标是认识死亡,他的方式是以身试法。他终于跃入空中,不久又悲惨地坠落在地,完成了他的宿命。终极之美是那永远抓不住的虚幻之物,但欧福里翁的体验已达到极致。
  〃谁能如愿以偿?此问伤心难言,
  命运不得不装聋作哑,
  …………
  但请唱起新的歌曲,
  别再垂首而沮丧:
  因为大地还会把他们生出,
  正如它历来所生一样。〃《歌德文集第一卷》,382页。
  接着灵感的母体海伦也相继消失。连梅菲斯特也为自己的伟大创造震惊了,但他仍在冷静地分析。他拾起欧福里翁蜕落的遗物(生命的痕迹)说道:〃火焰诚然已经消隐,可我不为世界惋惜。〃产生过如此美丽的诗篇的大地,我们当然用不着为它惋惜。不仅如此,人还要守住世俗这一切诗性精神的诞生之地。
  〃……虽然保不住本性,
  这点我们感到,我们知道,
  可我们决不回阴曹地府去!〃《歌德文集第一卷》,383页。
  梅菲斯特在此将真实的人生导演给浮士德看,以启发他:懂得世俗生活的妙处,迷恋它的粗俗的人,才可能成为诗人;只有一次又一次地行动,一次又一次地失去,才会同美的境界靠近。经历了这一次更深层次的生存,浮士德进一步升华了自己的精神,他虽再不能与海伦和欧福里翁团聚,但这两个人已进入了他体内,从此他再也不会颓废了。
  整个过程中,梅菲斯特以他特有的古典的严谨导演着这场狂放的爱情悲剧。他首先让浮士德进入深层的地底,从那里吸取精神的力量;然后让他与海伦不顾一切地恋爱,并生下欧福里翁;最后让他失去爱人和儿子,落得一场空。梅菲斯特又一次用否定的方式,展示了生命的热烈与凄美。
  读书笔记(二)第230节 梅菲斯特为什么要打那两个赌(3)
  第三次否定
  经历了不断失败的浮士德反而更加雄心勃勃了,他要活着来建成自己的精神王国,也就是说自己成为上帝;他要让自己的理性操纵一切,合理地达到最高的生存。只有梅菲斯特知道他的这种理想意味什么。梅菲斯特怂恿他一步步去实现这个理念,并在每一阶段向他揭示生命过程的肮脏,及他对理念的可笑的误解。总之,他将浮士德的每一次英勇举动都转化为滑稽的自嘲,沉痛的反思,寸步难行又非行不可的无奈。梅菲斯特的这一次否定是一次总结性的否定,为的是让浮士德在这种充满矛盾张力的艺术境界中最后一次完成生存模式,体验永生的极乐与悲哀。浮士德在梅的帮助下一步步体会到了人性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也明白了:求索=进入噩梦。人再也不能回到他的本原,因为退路已没有了。
  尽管如此,浮士德仍在向前挺进他只能向前。他的眼睛瞎掉了,感觉部分关闭,但他可以活在内心。他像上帝一样努力用意念构思出丰功伟绩。世俗的干扰再也压不倒他,他的活力超越了时空。他仍旧用残余的感官与世俗进行着曲折的交流,从幻想的世俗中获取力量,终于做到了让两界接壤,自己在生死之间自由来往。
  人只要还活着,精神王国就不可能最后建成。所以已拥有广大疆土的浮士德,成日里在忧虑与困惑中度日,因为那残余的世俗(住在海边的信教的老年夫妇)不肯退出他的视线。梅菲斯特用他干脆又残忍的扫除障碍的行动告诉浮士德:世俗是消灭不了的,它本身是精神王国构成的材料;只有当精神本身也消失之时,世俗才会隐退。所以虽然毁灭了小屋和老人,那痛始终留在浮士德心头。浮士德做不了超人,只好日日在痛苦中继续幻想,把幻想变成他的生活。
  埋葬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也就是说死到临头了。浮士德可以做什么?他可以加紧幻想体验那最为浓缩的生存。他的王国就要建成,只差最后一条排水沟。他听见为他挖坟的工人挖出的响声,就把这响声当作了令了鼓舞的动力(典型的艺术生存方式)。
  〃只有每天重新争取自由和生存的人,才配有享受二者的权利!〃《歌德文集第一卷》,434页
  他在临终前终于成为了上帝当然只是在艺术幻想的意义上。梅菲斯特悲喜交加地说道:
  〃任何喜悦、任何幸运都不能使他满足,他把变幻无常的形象一味追求;这最后的、糟糕的、空虚的瞬间,可怜人也想把它抓到手。他如此顽强地同我对抗,时间变成了主人,老人倒在这里沙滩上。〃《歌德文集第一卷》,436页。
  也就是说,他并没有赢这个赌。
  浮士德的肉体死去了,深谙灵与肉之间的关系,内心深处相信精神不死的梅菲斯特,表演了一场阻止灵魂升天的反讽滑稽戏。他指出灵魂是以下贱肚脐为家,并生有〃熠熠生辉〃的翅膀。他预言道:〃既是天才,它就总想远走高攀。〃《歌德文集第一卷》,436页。天使们及时地赶来了,他们来抢浮士德的灵魂。梅菲斯特用自嘲的口气向天使们抗争,实际上道出了两极相通的奥秘:
  〃我竟然欢喜看他们,那些十分可爱的少年;是什么东西把我阻拦,骂骂咧咧我可再不敢?如果我让自己疯疯癫癫,试问今后有谁称得上痴汉?〃《歌德文集第一卷》,439页。
  他左右为难。他知道灵魂的最后归属是天堂那纯净的虚无,任何抗争终归都是徒劳;但是他又妄图将灵魂留在地狱,使其同生命统一。他的抗争就是浮士德的抗争的继续。虚无这个人的本质的归宿获胜了,梅菲斯特的幽默生存也达到了极致:
  〃这么一大把年纪你还受骗,也是自作自受,你的处境才惨稀稀!我倒行逆施真够呛……老于世故的精明人竟做出了这种幼稚疯狂的勾当,看来最终把他控制住的那股傻劲儿并非小事一桩。〃《歌德文集第一卷》,441页。
  这一番对自己的数落就是精彩的披露。多少代艺术家的自讨苦吃的〃傻劲儿〃成就了永生的作品!最能〃倒行逆施〃、集〃老于世故〃和〃幼稚疯狂〃于一身的梅菲施特,和浮士德一道成就的伟业,正是贤明的天主所盼望看到的东西,而天主本身,不就是艺术家身上那非凡的理性吗。
  重新回到作为标题的这个问题:梅菲斯特为什么要打那两个赌?一切都清楚了,那是作者本人要向人类展示艺术家毕生的追求,是他要将生命的狂喜和悲哀、壮美和凄惨、挣扎和解脱、毁灭和新生,以赞美与嘲讽、肯定与否定交织的奇妙形式,在人间的大舞台上一一演出。诗人的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沉痛,因为他清晰地感到这苦短的人生的每一瞬间,都是向那永恒的虚无狂奔;而人要绝对遵循理性来成就事业是多么不可能。在沉痛与颓废的对面,便是那魔鬼附体的逆反精神,它引领诗人向〃无人去过〃、〃无法可去〃、〃通向无人之境〃的地方冲刺。每一刻都面对死神的艺术家决心要做的也就是歌德让梅菲斯特打赌的目的是不断地向读者揭示生命那一层又一层的、无底的谜底。
  2000年7月2日于英才园
  读书笔记(二)第231节 学生——读《浮士德》
  在浮士德的书斋里,一名学生前来向浮士德求教,浮士德不愿见他。于是梅菲斯特化装成浮士德,同那名学生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启蒙性的谈话,学生由此改变了自己的一生。纯洁的学生满腔激情从远方而来,一心要探索宇宙之奥秘,却不知从何着手。梅菲斯特便以他渊博的知识及对于人类精神的透彻精深的洞悉,用对于人的处境幽默自嘲的方式,向这位有灵气的学生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使他有可能在今后的日子里战胜观念对自身的羁绊,追随感觉的牵引达到自由。
  梅菲斯特首先赞扬学生选修科学与自然的计划,因为这是达到理性认识的途径。接着他滔滔不绝地向学生阐述了逻辑学、形而上学、法学、神学和医学的本质。从他的阐述可以看出,他是将科学当作〃人学〃来研究的,因为一切科学都应从人出发,以人为本,都是人的精神的奇妙产物,脱离了这个根本,科学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这场艰深的阐述,也可看作是他将精神领域形象化的表演。首先他告诉学生,逻辑学是用来训练他的精神的,是为了使其〃审慎地爬上思维的轨道,不至于像鬼火似的横冲直闯,东荡西飘〃。《歌德文集第一卷》绿原译,第5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逻辑学所教的,是普遍的规律,像吃饭喝水一样普通,但〃思维工厂〃一旦启动,就〃牵动了千丝万缕〃,〃接上了千头万绪〃。可惜的是这样的技巧没有人能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