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希望之舟      更新:2021-02-21 17:15      字数:4976
  WAP小说阅读,请登录 wap。zhuike
  最长的一梦
  1。 关于作品的相关设定
  这本书大概有两成是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两成是朋友的故事,还有两成是这些年的所见所闻,剩下的一点就是纯粹的YY了。把这些糅合起来,加到一个虚幻的人物身上。因为这个原因,我是不愿意相关的人对号入座的,虽然这只是小说而已。
  因此,书中的地点基本上都是用的和现实中不同的名字。即使在描写这些地方的小吃和风景的时候,我也通常混合几个地方的特色,把它们加到一个地方上面去。同样的,有些著名的人名,甚至公司名和书名,都作了一些改变和虚构。当然也有用现实中有的名字。
  关于时间,有一个大概的设定。这个故事开始的时候,大概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书中并没有给一个很具体的时间。很多历史事件会被提及,或者成为背景,但时间和细节可能和现实有一些差异,希望大家不要太深究。因为作为小说来说,我并不是太追求这方面的真实。(当然也有偷懒的原因在里面,有些历史事件,是我印象中成长的一部分,但并不愿意太考究它们具体的一些细节)更多的我想注重成长的经历和感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互动。
  嗯。现在想到的大概就是这些了,别的以后再补充。');
  2。 主角成长的两种模式
  在升级游戏和网络小说统治市场之前,有一代人,或者说几代人,是看武侠小说或者言情小说长大的。如果说言情小说是女生的YY,武侠小说则可以是全民的YY,那时候是另外一种说法,叫成年人的童话。
  武侠小说的主人公基本上有两种出场和成长的模式:
  第一种是郭大侠,杨过,令狐冲,或者韦小宝这样的,从弱小到强大,慢慢的成长。这个过程中,秘籍通常是要有的,好师傅是一定要有的,面容姣好背景深厚一心爱着主角的女主多半是会有的。这种成长模式,写的好代入感很强。我们都是普通人,曾经或现在的梦想之中,难免掠过这样的YY,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也能从普通人一步步爬上这个社会的巅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二种是楚留香,陆小凤,或者萧峰那样的,一出场就武功绝顶,智计高绝,江湖经验丰富,有些还位高权重。不要问这一切是怎么来的,读者需要的就是一个武功,智能,金钱都满血的主角,然后就可以纵横江湖,享受历险的感觉。
  十年前,我基本上是更喜欢第一种模式。譬如倚天屠龙,我每次看的时候都喜欢从光明顶大战六派看起,因为很爽。十年后,我似乎变得更偏爱第二种模式,成长的烦恼,挫折,和喜悦,回想起来,可能是最让人回味无穷的。用句俗气的话说,就是要享受过程重于结果。
  这本书的主角,基本上是属于第二种模式。他既不是某个高官的后代或者私生子,也没有豪门女子投怀送抱送上巨大的嫁妆和人脉。呃,对了,他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虽然披着重生的名头。
  既然有YY的成分,高人当然是会遇到的,机遇也会不请自来,但总的来说,知识的积累,人脉的建立,和事业的成长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在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比较慢一些。所以,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样享受这个缓慢积累和成长的过程。');
  夹在中间的烦恼
  (其实是该放在作品相关那一部分的,不过通常很多人会跳过那一部分,暂时所以放在这里,希望更多人能看到。)
  以前上商学院的一门课,有个教授最喜欢推销他的核心竞争力的三角形理论,其实也不是他创造的,不过他很推崇。
  这个所谓的三角形理论是这样的,所谓核心的企业竞争力,有三个大的领域,一是卓越的营运管理和成本控制,说的简单点,就是同样的东西同样的质量,我可以打赢价格战;二是卓越的市场营销和市场操作,说的简单点,就是推销做的好,比如明明是差不多的东西,盖了我的标牌,价格贵一倍,大家还抢着买;三是卓越的创新,这种创新倒不只局限于高科技的创新,前所未有的用户界面设计或者组织概念的革命,等等等等,都可以属于创新的范畴。
  这个理论说的就是,一个企业,应该选好一个目标,我要走哪一条路,是要像Walmart那样拚价格呢,还是要像LV那样越贵大家买的越开心。有人说,为什么不能既控制成本,又做好营销,还充满创新呢?教授跳出来说,哈哈,最蠢的就是你这样的人。要想三样同时都做好,结局永远是(很武断哦)一样都做不好,这就叫“夹在中间的失败”,是最典型的失败案例。
  说这么多废话,其实是想说,开始写小说以后,觉得这个理论还是有些道理。
  第一本小说,至少一部分是写给自己和曾经的记忆的,还有一部分,是希望某一个读者,在看到某一个段落,会心有说感触,或者抚掌笑曰,于我心有戚戚焉。对于我来讲,这就有得遇知己的宽慰。
  但既然把小说发布出来,总是想有更多的人追看,更多的人喜欢。如果只要自己喜欢就好,那还不如写日记算了。
  问题在于,有人会说,兴许是很多人会说,要写实就不要YY,要YY就再多一点,不是,要多很多,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而另一部分人会说,不准开金手指哦,最讨厌金手指了。
  呵呵,以下是我的很诚实的想法和我的初衷。
  在事业发展上,尽管有很多部分和细节来源于生活,学习的,工作的,创业的,投资的,成功的,失败的,色色种种。但无可避免,这里或那里,有些金手指,或者说不能推敲的太仔细的细节。如果想要看真正壮阔而写实的商业历程,大概巴菲特,盖茨,洛克菲勒,韦尔奇,或者王永庆,郭台铭的传记是更好的选择。
  *******************************************
  我最看重的是两点,或者说想要表达,和大家分享的是两点:阅历和感情。
  江之寒可以是一个代入的棋子或者目标,随着他,我们可以经历历史的片断,成长的快乐和烦恼,成功和失败,惊险和刺激,很多于平常生活中所缺乏的,是一种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阅历。
  而另一个就是情,包括亲情,爱情,和友情。如果在某些时刻,读者能和书里的人物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欢欣或者沮丧,一起感慨或者振奋,那就是最大的成功。当然我知道笔力可能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但至少这是我的初衷。即使在我的幻想世界里,主人公也决不会把职务的头衔变化,银行帐本上0的位数,或者是收集美女数量的多少,当作生活最主要的目标。要有真正的情,才会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是底线。于这点上,我倒希望能写出些真实的人生。
  *******************************************
  不久前遇到一个大几届的师姐,刚刚生了孩子。她混的很不错,如果按照世俗的或者金钱的衡量标准。她给我说,她的父亲来看外孙,抱着小孩儿,就说:“你妈这一辈子是没什么好看的了,只有看你,以后能不能成为一个人物。”
  虽然平平淡淡也是福,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就是长大的幻灭。你三十岁了,甚至才二十几,往前看,很多可能性已经没有了。钱能再多挣点,肯定的!房子能换大点儿?很可能。要想轰轰烈烈的做出一番大事,名留青史?咳咳,这个,你要仔细再想想。
  每个人小的时候,都有无限的可能,爱因斯坦?贝多芬?莎士比亚?全球首富?虽然可能性很小,但一切皆有可能。但倏忽之间,岁月流逝,可能性越来越少。
  ******************************************************************************
  江之寒,于我,就像这样一个婴儿。对他来说,一切皆有可能。
  我希望大家能耐心的陪伴他,一起去成长,去阅历,去冒险,去成功,去失败,去爱,去恨,去伤害,去被伤害,去流放,去救赎,最后去接受最终命运的审判。
  ******************************************************************************
  在现在的构想中,全书基本上已有了完整的框架,一共会有八卷,现在是第二卷(当然可能会有些改动),每一卷会控制在十万到四十万字之间,通常应该是二十万字左右。
  P.S.(这一篇绝不是说教,只是想要表达写作的一些出发点。如果我文不达意,那就是自作孽了&;#61514;)
  从三峡好人到二十四城:回忆与记录
  才看了贾樟柯的二十四城,很久没有看完一个电影,有想坐下来喝杯茶,然后写点儿什么的冲动了。
  影评家们喜欢谈论的是所谓形式上的创新,一半纪录片的真人采访,一半专业演员的表演形式的采访,半真半假,似真似假,混杂在一起。但于我看来,吕丽萍,陈冲,或者赵涛她们的故事,和那些真实的工人们的故事,并没有两样,都是在那样的国营工厂里曾经发生过,慢慢消逝掉,渐渐被遗忘的。
  电影里没有任何的Drama,都是些普通的回忆,平常的生活,有些刻板的访谈:一个保卫科长回忆曾经日夜加班的节约如金师傅,一个工人讲述当年背井离乡的悲伤,和后来下岗时的挣扎,一个曾经的厂花讲述流逝的青春,破产的恋爱,和社会地位的变迁,一个办公室主任回忆小时候的生活,打架,和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有一个为阔太太做代沟的时髦女孩儿说起她在厂里工作的父母,父亲离职后的失落,母亲劳作的艰辛,和曾经的背叛和回归。
  而这一切的背景,就是厂子把地卖了,拆迁去了别处。在厂区的地方,新矗立起来的会是商业住宅和商业中心,名字就叫二十四城。
  影片有很强的贾樟柯的痕迹,缓慢的镜头移动,长时间的聚焦,看似缓慢的节奏,一些企图表现寓意的景物特写,以及永远会出现的赵涛。
  而在这些看似琐碎和平淡的采访谈话间,映射的是一个军工厂50年的巨变,甚至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几十年的变迁;沉淀的则更多是一些平淡但需要慢慢体会,可以长久回味的东西:曾经的对工厂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爱情,亲情,生活的挣扎,以及其他的很多。如果你曾经历过,或者目睹过,也许心里有一根弦会被轻轻拨动,有所感触。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第一次看三峡好人。看那个片子之前,我看了不少的普通人的评论,有极喜欢的,有对他的镜头技巧,缓慢节奏,和故事性深恶痛绝的。也是在那个片子之前,我看过他的逍遥游。虽然那里面的一些场景和故事也能够触动我,但那些两分钟一动不动的特写镜头还是让我抓狂。
  所以,我看三峡好人之前抱的期望值不那么的高,但看完之后,留下的是震撼和喜欢,只有震撼和喜欢。
  如果二十四城讲述的是一个工厂拆迁的故事,那么三峡好人讲述的就是一个城市拆迁的故事。在三峡大坝建造的大背景下,一座城市在几年间就彻底的消失了,而影片则是通过两个人的故事来讲述时代的变迁:一个来异乡寻找离开自己的曾经买去的老婆,一个到异乡来寻找在这里承包工程的丈夫。而在故事的最后,本来是被卖掉又被“解救”的女人却一心想着回归,而在改革大潮中发财的丈夫收到的是妻子离婚的请求。
  同样是平淡的故事,缓慢的节奏,没有悬疑,没有高潮,看似业余的演员,镜头的移动让你很多时候觉得并不是电影,而是某个电视台真实的记录节目。同样的,如果你能体会,你能在那些平凡中见证惊雷般的历史变迁。
  贾樟柯的电影,还有两个地方让我很喜欢。
  一个是里面的配乐和歌曲。无巧不巧的,在这两部片子里,穿插了很多曾经的经典歌曲,从上海滩到血疑的主题曲,从齐秦到那个小女孩口中的流行音乐。那样的穿插,不觉得生硬,倒觉得是对故事的无缝衔接和巧妙润滑。
  另一个,则是一些小的细节,有些带着些许的黑色幽默。三峡好人里那个喜欢模仿发哥,最后死掉的小年轻,或者是二十四城里陈冲扮演的厂花自述当年大家都说自己像小花里面的演员,或者是那个露台上的庆祝酒会,新时代的弄潮儿拍拍手,一桥的华灯亮起,那种属于精英者的Zhuangbility。如此种种。
  ************************************************************************
  中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前进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