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作者:负债赌博      更新:2021-02-21 17:05      字数:4822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80年代中期,一部《英雄本色》在香港十分卖座,一时间,遍地“英雄”下夕烟,连黑道上的人也不愿放过这个把自己打扮成英雄的机会,纷纷涉足影视界投资拍片。
  影视界若有谁敢反抗,便以武力命其降服。
  如:1992年初,富艺电影公司老板蔡子明在公司门前遭到枪杀;新晋电影公司老板陈朗雄深夜遭截击,受伤住院后又被暗杀丧生。
  曾与刘德华合作《魔翡翠》一片的永盛电影公司老板向华胜就曾说:“恶势力入侵电影圈已有一段相当长时间,但这两年情况日趋恶劣,相信除周润发未受影响外,其他‘大牌明星’,例如刘德华已吃尽苦头,其经理人张国忠曾多次被人用枪指着额头‘要人’。”
  1992年10月的一个深夜,香港又发生一起歹徒袭击事件,在这次袭击事件中,受到重伤的就是向华胜自己……
  由此可见,在当时,身不由己的刘德华接拍一些粗制滥造的影片,也就见怪不怪了。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早些年华仔的生意陷入困境,为了还债他疯狂接片,某些电影高产不高质也是注定了的。
  尽管在表演手法上有些雷同,绝大多数观众和影评人,对处于多产期的刘德华扮演的各种江湖形象——或曰烂仔或曰英雄,还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4。闯荡“江湖”(3)
  “刘德华惯常的烂仔或者英雄造型是属于旺角的,一种草根的,打不死的活力,一种80年代的豪气,仅仅因为这个,他也是难以取代的。
  外面的潮流不知改了多少遍,时尚风吹走了又再回来,日本的、英国的、韩国的,只有旺角的永远不变。
  那是一种最地道的香港美学,或者更具体一点,旺角美学。
  他告诉年轻的我们,英雄该如何有型。”
  这是影评人李照兴对刘德华的客观评价。
  他认为,无论是深情烂仔还是悲剧英雄,在一定程度上总括了刘德华在香港影坛上最为不可取代的地位:这样的角色往往奸中有正。
  不管角色的职业是什么,总之他有情有义,为兄弟赴汤蹈火,为情人烈火战车。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登徒在接受采访时说:“刘德华在表演上的特色很早就呈现出来了,我一直觉得他有一种‘街坊味’,他在处理草根角色的时候,特别有亲切感。
  比如说,他早期拍追女片和古惑仔片的时候,就有一种‘流民太子仔’的感觉,一方面他有流民的姿态,但同时又有太子哥的傲气和胸有成竹。
  “当然,现在也有很多演员有这种‘流民’味道,但少了刘德华的明星味。
  在这方面,他是独一无二的。”
  在香港影评家朗天看来:“事实上,随着本土影业的愈趋兴旺,刘德华本身也愈来愈掌握中产意识和中上层身份。
  由《赌神》(1989)到《赌侠》(1990),正式确立了他作为周润发接班人的地位……”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就在他拼命拍片,在“江湖”中趟“浑水”的同时,他的演唱事业亦由开始的磕磕绊绊到后来的一路绿灯,迅猛地发展起来,直至跃上天王宝座。
  5。“天幕”后面的“天幕”(1)
  “我对‘天幕’从未灰心过,也不后悔,起码‘天幕’的每一部电影,都没有骗过观众,每部戏的费用都是花在制作上。”
  在前面的章节里已经介绍过,刘德华拍片最多的时候是1989—1992年,那几年,每一年他都要拍十几部电影,似乎在他的生活里,除了电影再没有别的内容。
  1991年,刘德华在影坛上大放异彩。
  那一年里,平均每个月都有他参演的一部影片在上映,而且票房十分火爆,12部影片的票房总收入达两亿港元,在香港演员中居第一位。
  在韩国,由他主演的《天若有情》上映竟长达9个月,韩国观众誉他为“最受欢迎的外国男星”。
  这样的成绩,无论是谁都会欣喜若狂,可是,刘德华却高兴不起来。
  权衡再三后,他与美国ICM公司签下了经理人合约。
  为什么会做出这一决定?
  刘德华自有他一番苦衷。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刘德华在心中暗暗叹息。
  多年来的努力拼搏,使刘德华尝到了不少甜头:鲜花、掌声、荣誉;但也逐渐地品尝到了身为名人的苦涩:流言蜚语、绯闻中伤、利益侵夺;而最为可怕的,是来自黑社会的纠缠。
  黑社会这个词,内地年轻人过去接触得比较少,这些年也渐渐听得多了起来。
  在香港,这种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并不少见,他们势必会利用各种手段,强行渗透到各个领域。
  一段时间“江湖英雄”片看好,香港黑社会也想把自己打扮成“江湖英雄”,一时间,演艺圈成了黑社会渗透的“重灾区”。
  刘德华这个专演“江湖英雄”的明星自然受灾深重。
  在当时,刘德华创下了一年拍片16部的最高纪录,甚至出现过他的3部影片同时竞争票房的现象,被誉为香港演艺界的“铁人”。
  然而如此高产,必然影响到影片的质量,刘德华心里又何尝不清楚?
  他也想过对粗制滥造的剧本说不,但他不能说。
  甚至,他连拒绝出演的权力都没有。
  别看在银幕上他是英雄;在银幕下,他的英雄气概并不管用。
  起初,刘德华想得很天真:“黑社会也是人,只要是人,一定会讲道理!”
  但,即使他有十分充足的拒演理由,在恶势力面前,也没有半点道理可讲。
  恶势力利用恐吓、胁迫等手段,威逼刘德华和他身边的人接受一些他不愿介入的影片,如不答应,即遭到更恶毒的报复。
  有一次,刘德华试图拒接某公司的一部影片,谁知,就在制片现场,众目睽睽之下,恶势力竟掏枪威逼!
  为了制服刘德华,他的朋友也受到牵连。
  一次,经理人张国忠为帮刘德华推辞片约,被四支枪指着脑袋,可见恶势力的猖狂程度。
  可能有人会问,刘德华为什么不报警?
  刘德华又何尝不想报警,可是,“报警又有什么用?
  他们保得你一时,保不得你一世”。
  往后只会结仇更深。
  于是,在不甘心的情况下,刘德华不得不接拍一部又一部他并不喜欢的影片。
  当时,类似强迫拍片的事在香港演艺界时有发生,因刘德华在外埠有上佳的卖座保证,再加上他没有与一家有能力与各种势力抗衡的大公司签约,因此,遇到的麻烦就更多。
  为了家人、朋友和自身的安全,刘德华不得不一再隐忍。
  面对黑社会的恶势力,刘德华想,如果只是一味地忍让,后面的麻烦事还会不断上身。
  只有自己另起炉灶,回避与那些人打交道,才能还自己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
  于是,刘德华首先加入美国ICM公司,以借助势力强大的大公司为自己当保护伞;1991年,他与几位圈中朋友合股,自任老板,组建了天幕电影公司。
  组建天幕公司,避开黑社会的纠缠自然是重要原因之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拍一些自己想拍的电影。
  5。“天幕”后面的“天幕”(2)
  在记者面前,刘德华曾经透露过自己组建天幕的想法:“我拍电影多年,对电影制作方面的工作有一定认识,也编过剧本,曾写过《江湖接班人》;可是拍出来的影片和我的原意有很大的出入。
  而有些题材,电影公司摸不准是否能卖座,不肯贸然投资。
  于是我便决定投资搞电影公司,以满足自己拍电影的欲望。”
  在香港,刘德华的片酬是当地最高的男明星之一,假如仅仅为了赚钱,多接拍电影就能多赚钱,不必为此劳神费力;现在投资办公司,是赔是赚说不定,风险可就大了,这种生意似乎太不划算。
  但,刘德华投资拍电影并不仅仅为了赚钱,他认为:如果我拍戏只是为了赚钱,哪只赚现在这么多?
  但投资拍片,是为了拍些有新意,自己真正想拍的东西。
  这种创作自由却远不是金钱所能够买到的。
  天幕公司成立后,拍摄的首部电影是《九一神雕侠侣》。
  为了拍好《九一神雕侠侣》,刘德华与他的同事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作为老板,刘德华心里十分清楚,这是自己组建公司所迈出的第一步,必须慎之又慎。
  首先,在创作准备上,一切都要精益求精,不允许有半点马虎;而编导演的阵容,更是经过精心策划,无一不是上乘人选。
  影片的编剧是曾以《阿飞正传》获奖的著名导演王家卫,并由元奎、刘振伟联导;刘德华自任男主角,和他配搭的女主角,是从演唱舞台上走下来的梅艳芳。
  而刘德华的精明之处,在于他请来了当时尚是新星的郭富城出演第二男主角,他让郭富城扮演反面角色,来与自己配戏,一正一邪,忠奸分明,真可谓慧眼独具。
  当时的郭富城,正在走红的上升期,已经打入偶像明星的行列,大有与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鼎足而立、分庭抗礼之势,而且,郭富城的后劲凌厉,不可小觑。
  因此,刘德华将郭富城拉入《九一神雕侠侣》的阵容,并由他饰演反面角色,可以说是颇花了一番心思。
  以郭富城的反面形象,烘衬刘德华本人的正面形象,无疑是聪明之举。
  《九一神雕侠侣》完成后,刘德华清醒地预测到,虽然《九一神雕侠侣》是自己公司的创业之作,但未必能取得票房上的成功,而且,很有可能要亏本。
  据他自己计算,拍摄《九一神雕侠侣》,成本在2400万以上,把此片在韩国和东南亚上映的收入估算在内,刘德华认为,在香港的票房收入必须要在3500万上下,通过折算才能保本。
  而这样的票房是很难达到的。
  根据后来的票房统计,这部影片在香港票房总收入达到2000万港元,这个数字,虽然距刘德华公布的保本数字仍有距离,但无论如何还应该算是一部卖座影片。
  第十六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手册上,曾对《九一神雕侠侣》一片有以下的评价:“说不出年份的世纪末,其实就是“九七”前夕的香港。
  一则尘封了的爱情神话,借助流行漫画还魂苏醒,以玩世不恭的态度留下灿烂的标记。
  人影绰绰,有叫逞哥的,有叫宠物夫人的,各个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情操,勇往直前凭心寄意。
  王家卫笔下,爱仍是一条不问收获的单程路,而奚仲文的美指和鲍起鸣的摄影,则是沿途令人目不暇接的风景。
  影片的视觉效果固然在港产片中难得一见,更教人珍爱的却是它对世情的洞悉和了解。”
  应该说,《九一神雕侠侣》作为天幕的创业之作,作为刘德华自己对电影追求的第一次独立实践,是成功的。
  无论是观众还是评论界,都给予了较高评价,获得了一片叫好之声,在票房上也算不俗。
  《九一神雕侠侣》的成功,对刚刚起步的天幕来说,可谓开市大吉。
  但,接下来的几部影片便不像它这样幸运,无论是其后的《九二神雕侠侣》、《战神》,还是刻意唤回“热血男儿”影迷回忆的怀旧文艺片《天长地久》,都让刘德华在票房上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5。“天幕”后面的“天幕”(3)
  界定一部电影的好坏,票房收入不是惟一的,对这些影片的不卖座,刘德华除了表示遗憾外,并不气馁。
  天幕是他在影坛开辟的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他要在艺术追求与商业追求的两难选择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他说:“我对‘天幕’从未灰心过,也不后悔,起码‘天幕’的每一部电影,都没有骗过观众,每部戏的费用都是花在制作上。”
  华仔认为,“天幕”不是他的包袱,他在“天幕”可以安分地做一个演员,也可以借“天幕”的存在,使观众欣赏到他的另一面。
  天幕公司成立以后,并没有特定的拍片方向,它不像杜琪峰那样,大家一听银河映像便知它摄制的是哪种类型的电影。
  刘德华为自己的天幕公司设计的取向是,拍摄及发行不同类型的电影。
  这大致上有三个取向∶一、跟外国人合作的电影;二、本地较新派的电影;三、一些用来稳定市场,“摄”档期的电影。
  他希望自己的公司每年拍摄大约四至六部电影。
  “天幕是以商业为主的,Artistic的电影……
  我想我还需要储备多些……
  人家对你的信心。”
  在天幕,刘德华不仅是一名演员、一位红星,还是一个老板,一个经营者。
  当有人问他做生意最讲求什么的时候,他当即回答:诚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