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作者:负债赌博      更新:2021-02-21 17:05      字数:4810
  除了有时搞一点调皮的恶作剧,绝大多数时候,刘德华都是一个讨人喜欢的男孩。
  他上中四时的班主任杜国威就曾这样回忆说:“刘德华从中三就开始搞话剧,当时他在可立中学,我是他中四的班主任,可以说,一路看着他入行。
  我记得,在学校的时候,他很机灵,说话得体,很得老师欢心。……
  他住宿舍,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看到他穿一件新衣服,总是很精神的样子。
  他一直是懂得讨好老师的一个学生,后来他进入演艺圈也是这样,不是一个我行我素、太过自我的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当了大影星,大歌星,拿了许多奖,样子也还是那么靓仔,我想他应该是无悔了。
  一路走来,他留下的永远都是迷人的偶像姿态。”
  杜国威老师发自肺腑的概括描述,把少年刘德华精神抖擞的靓仔风采呈现在人们面前。
  刘德华在可立中学度过了514天,纵观他的整个中学时代,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他在童年送外卖时萌生的梦,在中学时代里得到了延伸,虽然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在中学,刘德华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过剧本创作,也组织过乐队,参加过学校剧社的话剧演出等。
  2。校园里的小理发师(2)
  作为一个还未成气候的中学生,当然不可小觑。
  因为,文学艺术融会贯通,学生时代参加的这些活动,肯定对他日后事业的发展有帮助,这是享用一生的帮助。
  享用一生的帮助并不仅此一项,在中学时,他自己主动学到的一门手艺——理发,可以说也让他受用终生。
  上中学时,学校为了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3个月就要进行一次对学生头发长度的检查。
  这个规定让刘德华感到有些尴尬,家里被火烧光后,向大人要钱自然没有那么便当。
  在大人眼里,孩子在学校读书学习成绩好就成,头发长一点短一点有什么关系!
  当然,与刘德华有着同样尴尬的肯定不是他一个人。
  一天,摸着自己长长的头发,刘德华突然来了“灵感”:干脆,学一门理发手艺,摆一个理发摊子,既方便了同学,又“方便”了自己。
  他心中一喜,哈哈,好主意!
  于是,不远处一家理发店里,来了一个还是学生仔的小学徒。
  现在回想起来,不知理发应该排在刘德华众多技能的第几位,抑或说,是他谋生手段的第几招。
  但在当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对理发一窍不通的刘德华,似乎像一个发狠要把理发作为自己终生职业的人,竟然真的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完全掌握了理发技术。
  自那以后,每当到了学校检查头发的这天,在学校洗手间里,刘德华便摆开自带的理发工具开张营业了。
  由于学生的发型相对比较简单,他打理起来得心应手,价格也比外面理发店公道,同学们都愿意找他理发,如此一来,他的生意十分“跑火”。
  既锻炼了他的理发技术,又为自己挣了不少钱,他觉得这是一桩“双赢”的买卖,因而乐此不疲,成为校园里少有的小理发师。
  这样的一段经历,并不是随便哪个明星都曾有过的。
  如果刘德华后来没有选择从艺,说不定今天,在香港的哪家理发店里会有一位技术一流的理发师,而“天王巨星”的荣称,就不知旁落谁人了。
  说来好笑,他的理发技能离开中学后也没少派用场,多年以后,已经成为演员但还未走红的刘德华,也曾在跑龙套之余,帮过不少明星演员理发。
  因为他的这门手艺,还为他赢得了电影处女作《彩云曲》一号男主角的地位。
  说起《彩云曲》,许多人至今都想不起来,但对于自己的处女作品,当事人自然不会忘记。
  “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刚刚从训练班出来,没什么名气,所以一直在跑龙套。
  因为我会剪头发,所以平时除了演些小角色,我也会帮电影公司去做一些造型的工作。
  我帮过曾志伟、谭咏麟等很多人剪头发,并且结识了很多幕后的朋友。
  有一天,一个制片人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演《彩云曲》的第一男主角。
  就这样我得到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
  说到理发,还有一桩好笑的事情:为了在《童梦奇缘》中演华仔的爸爸,黄日华刻意不作打扮,又不剪头发,让自己看来沧桑一点,华仔拍完电影海报后,就马上嚷着叫黄日华不要先走,等他做好访问后,亲自操刀为他剪头发,让他回复青春光彩,大家听到华仔此话一出,便悄悄跟黄日华说,“你还不偷偷走啊,等会华仔帮你乱剪,你不怕啊?
  ”想不到黄日华安然坐在化妆椅上,笑着说,“不怕,刘大师已经不是第一次帮我剪发了!
  他很厉害呢,剪功很好,不用担心。”
  果然一转眼,大家就见刘德华走过来,笑着拿起剪刀,在黄日华头上开始下剪……
  可见,已经成为天皇巨星的刘德华还是那么不摆明星架子,他的理发手艺也还是不减当年。
  刘德华在演艺圈名声大振后,就把美容理发作为自己投资的一个大项目,经过他饶有兴趣地尽心打理,“无名发”美容院总店已成为香港名店,它的分店亦遍布香港各地。
  2。校园里的小理发师(3)
  一段理发的经历,伴随着刘德华走过了他的中学时代。
  在可立中学度过了难忘的514天后,刘德华以一A二B一C的成绩顺利通过了毕业会考。
  有了在校园里跟人理发挣钱的经历,刘德华开始懂事了。
  他不愿意把暑期生活完全浪费在玩耍中,而是想着要自立,要出去打工,为家庭减轻一点负担。
  那段日子,他接下了替一个厂家送手袜皮套至另一工厂的活,待遇不算很差,活计也不轻松。
  刘德华却已经很满意了。
  每天,他扛着笨重的货物,行走在骄阳似火的大街上,晒得黝黑的脸上大汗淋漓。
  这样的吃苦受累,是为了省下老板另外支付的车费。
  不过,每当经过湾仔运动场或艺术中心时,他心里便忐忑不安,总是勾着头弓着背,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过去。
  他不怕吃苦,只是担心被在艺术中心上暑期课的同学看见自己的窘相,丢了面子。
  打工的艰辛让刘德华体会到生活的不容易,更切身体会到自立的重要。
  然而,要自立,仅凭力气干活是不行的,还要有丰厚的知识作为垫基。
  虽然后来他没有选择继续学习深造,而是选择了演艺事业。
  这个选择是他生命的关键之择,他没有半点后悔。
  不过,在内心深处,毕竟对自己文化底蕴不厚或多或少有一丝遗憾。
  正因为如此,成名后的刘德华在许多场合都热情宣传读书的重要,并以自己的偶像身份在母校设立“刘德华奖学金”,给在校学习的师弟师妹们予以鞭策和激励。
  3。生命的抉择(1)
  “透过镜头,我觉得自己可以让观众的生活多一点点趣味。
  因为我们,他们会笑;因为我们,他们会哭。
  所以我觉得现在电影对我来说就像空气一样重要。”
  当年,那个不谙世事的送外卖的小男孩,只把给明星们送外卖当作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并没有想过、也想象不到那充满神秘的摄影片场以及水银灯光,会与自己日后的事业有多大关联。
  应该说,自打少年时期开始,刘德华就对唱歌有了偏爱。
  在上中四时,他参加过“Four友”乐队,并在一次唱歌比赛中摘取冠军奖牌(这似乎算得上是他唱歌方面的初次尝试)。
  如果不是他后来选择了进艺员训练班,人们有理由相信,今天的刘德华,说不定会是出自哪个音乐学院的高材生。
  应该说,刘德华对剧本的创作还是蛮喜欢的,在中学时,他曾经与同学合作,创作出一部名为《蜕变》的剧本,并在一次香港电视台的剧本创作比赛中夺冠。
  后来,《蜕变》被香港电视台拍成了电视剧。
  这次的夺冠让刘德华信心大增。
  如果不是他后来选择了从影,人们有理由相信,今天的刘德华,很可能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剧作家。
  后来,他在百忙之中撰写自传体散文集的举动,似乎更能解释他与文学结下的不解之缘。
  应该说,刘德华对表演舞台剧还是很感兴趣的,在上中三时,他就参加了学校剧社的话剧表演。
  他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喜欢上电影。
  上中学的时候,我对电影还没有那么强的感觉,因为我在念书的时候,已经对话剧有了很大的兴趣,我觉得在舞台上的演出才是一种有艺术的表演。
  那个时候我只是偶尔看一些武打片,所以对李小龙特别钟爱……”
  其实,中学时的刘德华并没有考虑过自己将来的工作就是当演员做歌手,他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纯粹是对文艺这种表现形式的兴趣和爱好,并未给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刻意去设计路标。
  然而,刘德华却在后来误打误撞地以电影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并以“巨星”之誉经久不衰,演绎出一个艺术生命不老的传奇。
  是电影选择了他,还是他选择了电影?
  无论是电影选择了他还是他选择了电影,这都是一个生命的抉择。
  从影20多年来,他拍了120多部电影。
  电影于他已经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透过镜头,我觉得自己可以让观众的生活多一点点趣味。
  因为我们,他们会笑;因为我们,他们会哭。
  所以我觉得现在电影对我来说就像空气一样重要。”
  前面说过,刘德华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一直在中等徘徊,这让他有点灰心。
  他曾自述:“中六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便投考艺员训练班,但学的是幕后工作。
  毕业后,公司和每人都签有一份演员合同,我无可奈何才演戏。”
  无可奈何才演戏,却演出了一个“双料影帝”。
  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个中艰辛,留待以后叙述。
  现在,我们只想探究他当时选择从影的动机。
  1980年,刘德华考入了香港无线艺员训练班,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刘德华选择从影并不是年轻人的一时心血来潮,他是经过了一番十分细致的左右权衡的。
  当时,他面前摆放着两张表格:一张是应届高等教育课程报名表,一张是香港“无线”艺员训练班报名表。
  是选择按部就班继续完成学业,然后上大学,攻读学士、硕士……
  还是选择学一门适合自己的专业技术,走一条既有风险又有刺激的人生道路?
  两张表格,两种人生。
  何去何从?
  刘德华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3。生命的抉择(2)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香港“无线”,位于九龙将军凹,数十年来,她以每年五六百集的自拍剧,牢牢占据港剧播出市场;以一部部精彩的作品,影响着所有港人、千万海外华人,及至亿万内地观众。
  著名的香港“无线”艺员培训班开办几十年来,成为一代代香港明星的摇篮。
  或许是潜意识里,儿时送外卖时看到的演员工作的多姿多彩给了他挡不住的诱惑;或许是影视艺术的神秘挑起了他青春的萌动;或许是“无线”的名望让他实在难以割舍;最终,他在“无线”艺员训练班的报名表上庄严地填上了自己的姓名……
  刘德华忐忑不安地来到父亲面前,他低着头,眼睛望着地,轻声说出了自己的选择。
  他心里很清楚,父母辛辛苦苦供自己读书,希望自己能像其他人家的孩子一样读出一点名堂,可是——沉默,令人难耐的沉默……
  许久,双眉紧蹙的父亲拿眼睛盯住他问:“你肯定了?
  ”他不敢抬头,心里对父亲问这话的用意琢磨不透。
  但他知道,自己的态度是最重要的。
  于是他又勇敢地抬起脸,一脸庄重地朝着父亲把头点了点。
  他看着父亲,觉得那一刻很长,很难耐——终于,父亲舒展眉头,也把头点了点。
  见父亲点了头,刘德华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此刻,他激情奔涌,他感激父亲给了自己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利。
  因为这证明在父亲眼里,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张开翅膀飞了。
  命运向刘德华开启了一条缝。
  香港“无线”艺员训练班并不是填了报名表就能进去的,那是一个淘汰率非常高的艺术培训之地。
  当时,同刘德华一起报考的共有七人,只有他一人被录取。
  他曾经回忆当时考试的情景:“我的个性向来活泼惯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