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作者:天马行空      更新:2021-02-21 17:03      字数:4884
  但说实话,这个神话并不美丽。为了这个地位,西欧血流成河。比如,为了征服萨克森人——日尔曼人的一支,查里曼以开会为名,一举逮捕了4500名萨克森贵族,并在一天之内杀了个精光,鲜血横流之后,查理曼施施然到另一个地方庆祝圣诞节和复活节。
  “凡尔登惨案”被当时的教廷认为是上帝借查理曼之手所实施的一次正义的惩罚,正如在这场对付萨克森兄弟的大战中,查里曼对部下发表的宣言:“法兰克士兵们,为了捍卫纯洁的基督信仰,为了获取高尚的骑士荣誉,向着这些傲慢邪恶的野蛮人进攻吧!失败从来与你们无缘,胜利必将属于你们!”
  就这样,宗教使战争成为合法,使屠杀成为正义。但这一行径却多受后世指责。十九世纪,一位法国学者莫伯特还指出:“历史上有许多被记录在案的恐怖事件,但几乎没有一件比凡尔登大屠杀更可怕。这一事件是而且将永远是查理曼的名声中难以洗刷的污点,是他一生中可恶的耻辱。”
  当然,为查里曼的战争付出代价的不仅是信异教的“野蛮人”,也有法兰克人,甚至查理曼的忠臣良将。
  公元778年8月15日,远征西班牙不利的查里曼,从比利牛斯山的隆赛瓦列斯山口撤退回国,当他走出山口,回望远方的西班牙时,他并不知道,此时自己已经走入了一部史诗,自己的外甥将成为史诗中永恒的悲剧英雄。他的外甥叫罗兰,是法兰克大军殿后的将军。
  大国崛起·德国 第一部分 君王(3)
  当法兰克大军走出山谷很远,罗兰的后卫部队还在山谷时,两边的崇山峻岭里突然跃出无数的加斯康人,他们披着斗篷,用如林的长矛和大刀攻击罗兰部队,罗兰率部与数倍于已的敌军血战,终因地势不力,全军覆没,战场上血流成河,罗兰和两万战士的尸体堆积在草丛中。
  这场惨烈的战斗,通过人们的记忆流传下来,并最终成为一首长达数千行的史诗《罗兰之歌》。在这里,历史成了传说,传说又成了神话。
  诗中的敌人从当地的加斯康人变成了*人,而时年35岁的查理曼变成了200多岁的老皇帝。查理曼也没有像诗中所说的那样,听到远处传来的微弱号角,立即回师救援,为罗兰复仇。事实上,查理曼不仅没有去救罗兰,反而加快了回国的速度。
  这一惨败被称为“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失败之一”,是查理曼第一次巨大挫折,法兰克军队因此陷入耻辱和悲哀之中,查理曼也因为没有救罗兰而深怀内疚,正如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所描述的那样,查理曼清查阵亡将士名字,重金抚恤家属,每当祈祷时,眼睛常含泪花,一提及罗兰,就为他声泪俱下。
  但查理曼毕竟不是甘于失败的人,很快他就再次挥师西进,在此后20年间,他6次出击,终于将大量的西班牙土地纳入自己的统治。
  2、法兰克人正义地夺来了匈奴人不义地从其他部族抢走的东西。
  其实驱动查里曼去东征西讨,用鲜血扮靓帝冠的不仅是光荣与梦想,还有更为现实的东西,诸如土地和金钱。
  当时的法兰克王国,农业落后,在一份保留至今的查理曼的财产清单上,记载了一块坐落在法兰德斯和阿尔瓦边界上的名叫安普斯的王室地产,农作物的收成几乎只是种子数量的两倍,在这所拥有200多头牛的大庄园中,所有的铁器居然只是两把大镰刀、两把普通镰刀和两把铲子。王室尚且如此,普通农民的境遇可想而知。
  低下的生产力和粗放的耕作方式无法满足法兰克人的物质生活资料需要,但又需要大量的土地来维持简陋的生产。因此,法兰克人特别是那些贪欲无穷的贵族,希望用军事征服的手段向外夺取肥沃的土地与大量的财富。作为一国之君的查理曼,也自然担负着发动战争来开疆拓土,攫取财富的重任。
  侧文2——查理曼的战士
  当时的战士需要自己置办武器、衣物,而王国没有后勤保障系统,既没有仓库也没有军械库,为确保军事行动,法兰克王国规定。战士可以按照命令就地无偿征用军需物品,在敌对国就地掠夺作为补给。通过这种方式,查理曼将封建领主和自由农民都充分调动起来,拥有了一支可以随时征调与战斗的军队。这支军队在土地与财富的吸引下,在征服异教徒的召唤下,不断奔赴各处战场。查理曼几乎都选择在春季发动战争,他会召开大会,发布命令,又称为“三月校场”或“五月校场”。主题不是打不打,而是跟谁打。随后在战斗中度过夏天,秋天归来,冬天休养,来年再战。西方学者认为查理曼的战争方式“几乎无变化地持续了四十六年,这期间人们早已不知道什么才叫真正和平的时光了”。但这种方式的确令查理曼乃至法兰克人收获很多,并为下一次战争提供物资保证和物质驱动力。
  在对阿瓦尔人战争中,查理曼利用阿瓦尔汗国的叛徒,占领了这一王国,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收获颇丰。在796年的秋天,法兰克军队将掠夺的珍宝运回国,仅阿瓦尔王室的珠宝就整整装了15辆大车,每车必须由4匹壮牛拖,才能拉得动。这些车辆因为太重而速度极慢,每小时只能走两公里。查理曼的大臣艾因哈德不禁感叹地说:“人们想不起法兰克人所卷入的战争中有哪一次使他们发了这样一大笔财,增加了这么多财富。截止当时为止,法兰克人一向被认为差不多是个穷的部族。但是现在,在王宫可以看到这样多的金银,在战争里他们掳到这样珍贵的战利品,以致可以很公道地认为:法兰克人正义地夺来了匈奴人不义地从其他部族抢走的东西。”
  大国崛起·德国 第一部分 君王(4)
  这实在是一个很奇妙的逻辑,同样是在血与火中纵兵抢掠,打着基督旗号的就是正义,而不信基督的就是不义。这一逻辑后来在德意志的文化基因中发扬光大,直接上升到种族,日尔曼的一切行动都是正义,非日尔曼的一切都是不义,应该用刀剑去纠正。
  当然刀剑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当公元800年,查理曼成为罗马皇帝时,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并不名符其实,因为在东方的君士坦丁堡还有一个东罗马帝国,而且长期的基督教教育使查理曼自己也认为东罗马帝国实在比自己要正统得多,那么是放弃梦想还是调集大军杀奔君士坦丁堡?
  查理曼诗人般的心绪与商人般的精明算计再一次结合起来,他派遣重臣率领一个庞大的使团,携带着金银珠宝前往君士坦丁堡求婚。时年58岁的查理曼想要迎娶的是当时在东罗马帝国把持朝政的皇太后,年届50但风韵犹存的伊伦娜。这样,查理曼可以无须战争,就将法兰克帝国与东罗马帝国结合在一起,建立一个梦想中的真正大一统的罗马帝国。
  查理曼的求亲大臣对此不抱什么希望,却没想到伊伦娜十分仰慕查理曼的雄才大略,竟然欣然同意,愿意与查理曼一起重建一个强大的罗马帝国,结连理、治天下。如果这对“情投意合”的君王能成其好事,那么整个德国史、欧洲史甚至世界史恐怕都要改写。
  然而,历史的马车在这里稍稍停了一下,就向另一个方向绝尘而去。查理曼的求婚和伊伦娜的态度引发了东罗马帝国的政治大地震,许多人认为这是“蛮族”国王吞并东罗马帝国、篡夺罗马“正统”的诡计。于是在一场宫廷政变中,伊伦娜被流放并很快死去,罗马人推选一位将军成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查理曼收到消息后不禁黯然神伤,泪湿衣襟。因为这不仅是一桩完美婚姻的终结,也意味着欧洲统一的梦想终结,他念念不忘的罗马帝国就象一场春梦一样,没有成为现实就已经随风远去。
  其实,查理曼在西罗马帝国的疆域上建立的法兰克王国也没有存在多长时间。
  公元814年1月28日黎明,查理曼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死前,他在胸前划了一个十字,念出了一句诗句:“进入您的手中,噢,上帝,我交出我的灵魂。”
  仅仅29年后,查理曼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缔结条约,将法兰克帝国这个庞然大物一分为三:日尔曼路易得到莱茵河东部地区与巴伐利亚,相当于今天德国的西部,地理上称德意志;秃头查理则获得莱茵河以西地区,地理上称法兰西;罗泰尔得到意大利中部和北部,以及查理与路易之间的部分土地,他还承袭皇帝称号,但不具备对兄弟辖区的最高统治权。从这个角度来说,查理曼的法兰克帝国可以被视为德、法、意三者的共同祖先。正因为此,法德很多年来为查理曼的归属争论不休。
  不过,查理曼这位原本不识字的帝王对文化十分倾慕,他四处搜罗学者,给予他们很高的待遇,一些大学者甚至可以得到最高等级大臣的薪俸。在处理政务之余,他不厌其烦地向学者求教,而他的名言是“会提问就已经是一门学问了。”在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时查理曼已是中年人,他把纸笔放在枕头下,一有空就拿出来读写,虽在战时也不变,很快他就学会了用多种文字读写,甚至会创作文笔清新的诗作。
  他指令在自己的行宫兴办学校,学生不拘门第,他还破格提拔那些出身贫寒的优秀学生,并对他们说:“你们在我的眼睛里永远是光荣的。”但他一转过头就会大骂那些不求上进的贵族学生:“我看不上你们高贵的出身和漂亮的仪表……除非你们努力读书,弥补从前的怠惰,否则你们永远不会得到查理的任何恩宠。”
  大国崛起·德国 第一部分 君王(5)
  查理曼倾心于罗马艺术和文化,他组织学者保留并挖掘了许多古罗马的文本,例如凯撒的《高卢战纪》和塔西陀的《编年史》等一系列罗马名著,都因查理曼时代的学者而保存下来,成为后世欧洲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他还组织人员修订《圣经》,创建“加洛林小书写体”。后世史学家评论说:“今天的现代印刷体都保留着加洛林小书写体的基本形式。如果把这一发展与印刷体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作为整个奠基于书写文字的文明成长史中的两个关键步骤,一点也不过分。”
  他对教育和文化的重视对欧洲文化复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世也称查理曼这一时期为加洛林文艺复兴。虽然此后欧洲不停的战争和日益禁锢思想的教会打断了加洛林文艺复兴的历史进程,但它的思想流动于中西欧各民族的血液中,当然也包括德意志民族。
  侧文三:查理曼的送别诗
  飞越过山岭,飞进山谷的阴影,
  孤独的微小身影远去了,
  去寻觅本恩克特心爱的屋顶,
  那里等待着它安稳的歇息。
  他们过来发现了疲倦的漂泊者。
  翠绿的香草,充足的面包,
  宁静、兄弟的爱和恭顺,
  基督的和平降临在每一个人的头顶。
  3、朕亨利,承蒙上帝恩宠的国王,以及我们主教们全体对你说,滚下来,滚下来!
  【图片:德国中世纪风情】
  当匆匆建立起来的法兰克帝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和国家意识就分裂之际,当时的东法兰克人说的是一种被称作“德意志”的语言。所以“德意志”这个名称先是指语言,后来指讲这个语言的人,最后才扩大到他们的居住地区。而在德意志地区依次生活着巴伐利亚人、士瓦本人、图林根人、阿勒曼人、法兰克人、萨克森人、弗里斯人。
  公元919年,王位落入萨克森公爵亨利手中,在即位的第二年他就把东法兰克王国改名为德意志王国,这是德意志历史的真正开端。
  公元951年,亨利之子奥托应罗马教廷之请率军进入罗马,他重演了162年前查理曼加冕的一幕,“罗马帝国”重新出现,这也是所谓的“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开始,此时的皇权还是很强的,奥托一世明确了教皇与皇帝之间的关系:皇帝宣誓保卫教皇,教皇宣誓忠于皇帝。在此后一个时期,皇权压过了教权,德意志皇帝甚至试图让教皇变成帝国的大主教。
  但此时的德意志远远称不上统一,在同时形成的法兰西王国里很快就形成了稳定的行政管理秩序和同化的生活方式,并逐渐成为一个统一民族国家的时候,德意志的权力却从没那么集中过,在德意志,不同的公爵家族彼此争斗,他们反对一个强有力的王权,反对一个拥有广泛权力的中央政府。虽然国王甚至皇帝在不断产生,但没有谁能够真正建立持久的权力,宝座在大公国的领袖们手中转来转去。因此统一的民族国家也迟迟没有出现,而且日见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