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节
作者:这就是结局      更新:2021-02-21 16:48      字数:4697
  《瑜伽师地论》,这样懂了吧,然后你拿《瑜伽师地论》,然后出去好吹牛啦,我是开牛棚的,你们去开牛肉店,再不然去卖牛肉面,大的吹大牛,小的吹小牛,就可以去吹了。弥勒菩萨讲出来、传出来,无著菩萨的记录,《瑜伽师地论》,分成什么呢?由一个凡夫普通人学佛分成十七地,十七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十的十,我怕我的国语不标准,这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的七,十七地,我们翻开看看,《瑜伽师地论》的目录,学佛第一要学逻辑,佛法是非常讲逻辑的,所以逻辑没有学好,佛法里头不叫逻辑,逻辑是佛法里头跳出去的,原来叫因明,因明就是逻辑。非常讲逻辑,把它分成十七地,因明就是逻辑,我们中国呢,传统文化叫“名学”,因明就是逻辑,名,名学名气那个名,大名顶顶那个,就是逻辑,逻辑不是,我们自己文化里头还高明得很,可惜大家自己不懂自己。《瑜伽师地论》是逻辑的分类,分成十七地,你看看我们手边都有了,都有了,我们来了。本地分,这就是逻辑,第一个标题,本地,根本的,本地,本地哪里,厦门,本地,本地是厦门,本地就是根本的立足点,下面就分类,本地,五识身相应地,第一要了解,我们这个生命活著身体,有眼睛、有耳朵,眼、耳、鼻、舌、身,身体,这是五识身地,身体同心的关系,这是第一部分。本地分的地,第二部分呢,你们手边都有书,意地,是第二部分,我们的意识思想怎么来的,所以现在这个意识形态怎么构成的,意识的作用怎么来的,意识同五识身相应地分开的哦,意识作用讲得非常清楚的,意识作用,第二地。第三是有寻有伺等等,包括了三地,第三、第四、第五,这些都,这个慢慢解释,今天就要给你们搞这个。第四呢,三摩,三摩呬多地,三摩呬多地,我们讲,得定对不对,大家说怎么得定,梵文叫三摩地,三摩地,那么中文再简单的称呼,我们的妹妹,三昧,还不是二妹呢,也不是大妹子呢,三昧就是三摩地的翻译的转音,三摩地就是得定的境界,叫三摩呬多地。第五呢,有心无心地,后面跟到下来,实际上你把五识身相应地到有心地无心地研究完了,这个佛法的基础是修持去,稳当得很,后面的闻思修慧,声闻地、缘觉地到菩萨地,一直到成佛之路整个给你说完了,所以 ,你们手里拿到已经是拿了成佛之路的把柄了,不过四大本耶,揹得动吗?揹不动有个办法,最后是“空”的啦,都没有的,就丢掉了,那就成就了,所以要尊重这个东西。
  出息入息,一刹那,要不要注意延长时间,刚才讲到逻辑的问题,思想的科学,你这个问题,没有写清楚,你写的是出息入息那一刹那要不要注意延长时间,你问的是出息的时候?入息的时候?或者是不出不入的时候?那个息的境界不是不要延长?所以要学逻辑,问题没有交待清楚。如果我们一般对出息入息,不要故意练它,那变成练气功了那是很粗的,我们人婴儿在娘胎里头没有呼吸,婴儿的呼吸不需要,是靠妈妈的脐带通过到我们肚脐这儿,自然吸收往来,换句话,这个境界就是息的境界,等到婴儿一出娘胎,那个黄医师拿个剪刀,啪啦,把脐带一剪断了,第一个,护士的动作,把婴儿嘴巴里很脏的那一陀都挖出来,要挖得干净哦,那护士的,接生的护士,一点不干净啊,这个脐带一剪断了以后,婴儿嘴里一挖掉,哇,第一声哭的时候,那点东西就咽下去,才开始鼻子呼吸了,要懂这个,所以真正叫息,不用鼻子呼吸那个自然凝定,那个阶段,恢复到那个境界了,那你要问延长不延长,我莫知羊啦,你们也不知,我那个闽南语也说不好,我不知道。知道,告诉你,如果你在那个不呼不吸的境界里头,一定,一念万年,万年一念,整个的地球翻了你都还在定中呢,延长不延长你看吧,但是那还不是佛法到家哦,是初步的一点点而已,可是初步一点点大家就做不到了,所以古代一个禅师讲,有一个禅师就问,考验另外一个禅师,他说,出息不随万缘,注意这两句话,出息,呼出来的气,不受外物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受物理的影响,出息不随万缘,万缘不是外缘哦,万种,入息不居阴界,气进来了,呼吸自然进来了,不住阴界,阴阳的阴,什么是阴界呢,五蕴皆空嘛,这个阴嘛,阴就是蕴,五蕴哪五蕴?身体,色、受、想、行、识,假使人真得了道,了解了修养,出息不随万缘,入息不居阴界。这是个什么人?这是真空灵而解脱啊,世间一切同他都没有关系,就在世间也不怕,出息不随万缘,入息不居阴界。这位禅师勘验这个,勘验就是考验,另外一个答复怎么说,还有人在不出不吸呢,不出不入呢,那就真息的境界,不出不入,既不出息,又不入息,那才是真正的“息”,这是安那般那真正境界了。所以我经常讲,你们看一句话,
  宋朝有一个小姐 《真是女孩子学佛的楷模!小小年纪就那么大成就…编者》,曹彬的孙女,赵匡胤那位大元帅的孙女,他的后代的孙女有些做一皇后的,只有个出家了,叫曹文逸,后来得道成就了,不过她归到道家里头去了,可是她佛家、道家什么都通的,曹文逸有一篇著作非常了不起,叫《灵源大道歌》,我们如果不分佛教、道教,不分的话,你看她的成就,那真了不起,《灵源大道歌》,
  她第一句话,我为诸君说端的,我对大家说真的一句话,我为诸君说端的,这是宋朝的白话,讲的国语、土话,端的就是说真的。命蒂原来在真息,人生生命的根本,蒂,一个瓜蒂的“蒂”,原来在真息,真正不呼吸那个时候定了。命蒂原来在真息,照体长生空不空,照体就是刚才讲弥勒菩萨,讲本地分,从生命根本照到本体上,长生永远不生不灭,空,你说,空的也好,不空的也好,不空就是有,照体长生空不空。灵鑑涵天,灵魂的灵,鑑,一面镜子,那个金字旁的那个鑑,
  《南禅七日》 下一篇:南禅七日第十盘  网站首页
  南禅七日第十盘
  …南禅七日
  照体长生空不空,灵鑑涵天,灵魂的灵,鑑,一面镜子,那个金字旁的那个鑑,灵鑑涵天,涵,三点水那个涵,灵鑑涵天,天上的天,容万物,包罗万象生命根本,后面还很多,又是佛家的、又是道家的、又是儒家的、又是我家的,又是你家的、又是他家的,一大篇,历代这几位女的成就,真是了不起,所以,曹文逸的《灵源大道歌》,“我为诸君说端的,命蒂原来在真息,照体长生空不空,灵鑑涵天容万物”,你看看,你这边好像都是女仙姑,你看人家女仙姑、大仙姑当如此也,我们这些公仙公不晓得如何,仙公,这个问题答完了。回到弥勒菩萨这里《瑜伽师地论》,书先拿到,我们先讨论一个问题,我来不及给你讲这个东西,这个已经一百卷,《瑜伽师地论》,抽出来十三卷,基本最重要的,我现在假使在六、七天给你讲一卷,都讲不完,我只能够捡要点给你说了,首先我们大家学禅也好,学密宗也好,大家学打坐,都想入定,对不对,什么叫做定,这是一个问题了,那么,一般认为定,打起坐来,有些人,他入定了,睡著了,这是昏沉,不算定,对不对,
  大家都看了明朝憨山大师的年谱,憨山大师在五台山打坐,他在五台山打坐,不能入定,在五台山一个人在那里,打坐不能入定,听到那个溪水,山上的水,那个哗啦啦……,吵得他不能入定,等于我们在都市在打坐,你何必要到山里头打坐,现在你要打坐,要跑到那个最吵最闹的火车站去打坐,你看你定不定,你说我山上定得好好的,到了火车站就不定了,那还修个屁,那有什么用,修得光在山上用,山上做猴子用,有什么用,那个清净了,那当然没得想头了嘛。你跑到最闹的地方,你是永远是宁静的,这才叫做定嘛,对不对?对了,所以闹境下坐,出了家在庙子上,你看我多修行,多高明。我说你高明,当年有一个在台湾的年轻的和尚跑到那个,这个这个广钦法师的那个山顶,那个茅蓬山顶上,一个人孤伶仃,在那里一个人在打坐修定,然后,每个月下来到我家里,揹一袋米回去,我说你去吃吧,结果有一次下来揹米坐在我客厅里,我有客人忙,他坐在客厅里,我看正在看我那里的刊物,我注意一下看什么刊物啊,原来光看电影明星的那个刊物,我说你这位老兄山顶下来的差不多了,米给他揹去了,我说,你最近怎么样修持。嗯,很定。我说,很定,下一个月下来不给你米了,跟我去,我带你到跳舞厅去打坐去,那个时候看你定不定。老师你怎么这样。我看你,我看你坐在我客厅里,专门翻那个裸体的电影明星看嘛,我说带你那里脱光的地方看个够,看你定不定,光在山上定,那有屁用,你在地狱,闹市里头最痛苦的地方,甚至在集中营做劳动时候,你心境,照体长生空不空,灵鑑涵天容万物,差不多了。所以你们讲入定,结果憨山大师看到这个溪水这一闹不能定,他一生气拿个蒲团干脆坐到这个桥上来,开始鸣噜……定不了,慢慢一下听不见了,一出定二十一天了,这个憨山大师年谱记载,好不好,好不好,好啊,睡著了,二十一天,什么都不知道,这是一种定,这是什么定,定有百千三昧,佛说的,百千三昧,你看佛经,各种各样的境界的定不同,一百个、一千个三昧,“三昧”刚才解释过梵文“三摩地”,就是定的境界,三昧,可以翻译就是境界,每个境界不同,憨山大师这个二十一天是个境界。譬如虚云老和尚,有时候入定二十一天,七天也不过是一个境界。
  当年在台湾的,厦门福建去的广钦老和尚,大家都叫他水果和尚,一辈子不吃饭,光吃水果的,人家都宣传他一入定二十几天,这个几十年前,我一听现在还有这个和尚,哪里来的,福建来的,在哪里,在日月洞那个山顶,我说好,我去看他去,那个朋友告诉我说。那个山好走吗。容易,老师埃我说,那多高啊,我想山高一点我穿布鞋,爬山嘛。太容易,容易,你不要换鞋子啊,一点点路。那我说,穿皮鞋去,可以吗?可以。我就跟他去了,我的新皮鞋,爬了半天还没有爬到,已经……脚嘛,起水泡了,我说究竟有多远呢?大家带路的人都说,很快,很快,前面就到了,当然,前面就到了,他说个鬼话,前面一定到了嘛,前面那里不到的呀。爬到了,我就赶快把皮鞋脱了,看到广钦,那时候我也不懂闽南话,他是满口闽南话,一见到,我看那个样子,背是驼起的,很有功夫,很有……,那个时候,他四十多岁了,后来我就跟他谈话了,他的国语不高明,我的闽南话也不明高,两个差不多,都是沟通得了,我说,听说你常常入定七天,五、六天的。对。我们两个人对话,旁边没有第三者,第三者我就不好这样问他了,我说,依我晓得你那个入定六、七天的时候,刚刚没有吃饭,肚子空的时候对不对?他说,对。而且第二个我问你,一定是三十多岁左右,对不对?对。我说,现在不行。他说,对。我说,为什么不行?弘法事忙,为了弘法徒弟多了。我一听,只好这个样子,自己摸一下嘴巴,了不起,向你顶礼,供养一番,走了。
  所以什么叫做定?你以为入定起来,什么都不知道,又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一坐七、八天,你一坐一万年,坐在那里,都不知道,请问我供养你这么一个修行人成就了做什么呢?不过成就了一个石头嘛,什么都不知道,那要什么都不知道就是佛法,就是定的话,那何必呢?问那些大医生拿个二十颗安眠药,吃下去就入定了,什么都不知道,那你说那入定要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知道何必学佛法呢,你现在什么都知道了嘛,对不对?所以,你学佛法,怎么样叫定?等于我们昨天讲无想定,能够把思想关闭了的定,思想要关闭就关闭,做到做不到?所以释迦牟尼佛学了无想定三年才修到,无想定虽然是外道,你要做到完全没有想,没有思想,这个定境,你还不容易呢,你然后,假使给你做到了无想定的地位有多高呢?
  我们天人分三界对不对,欲界有男女关系有饮食关系,分六个天是不是啊?是吧,你们都到过,都去过,当年都买过飞机票你们怎么不去呢?六欲天,六个天,我们学佛的应该知道,这个地球,指地球啊,地球上面是太阳、月亮,过去讲须弥山是喜玛拉雅山,那是小乘说法,错误的,这个太阳、月亮所照,带领这九个地球,地球,九个星球啦,地球在最小的一个啦,太阳、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