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节
作者:      更新:2021-02-21 16:46      字数:4907
  装备和军需物资都秘密迅速地运到集结地区。在梅塞维预定渡江时间的前一刻,一
  支侦察分队在黑暗之中对选定的登陆江滩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最后侦察。正当他们的
  筏排偷偷往回划时,不巧遇到了两个驾小船巡逻的日本兵。他们别无选择,只得开
  枪把这两个人打死。这可能惊动了敌人。然而,过了一会儿,首批步兵突击队打起
  蒙上遮光罩的导航灯渡江时,江岸上仍是毫无动静。显然,守军对零星的枪声已习
  以为常了。梅塞维的第一批士兵在黎明前,一枪未发就过了江。至清晨5点;一切都
  还按计划进行着,但很快这种顺利的进展就中断了。
  第33旅大部队渡江时,由于缺少偷渡训练和过分自信,出现了乱哄哄的场面。
  接着,有些船只开始漏水,这就更增加了混乱。结果,当第一道金色的曙光突然清
  晰地照亮渡江现场时,该旅的大部分船只还在江面上无秩序地行进着,而没有踏上
  陆地。于是就在这时,他们被日军发现了,对岸峭壁上的日军机枪开始猛烈地扫射,
  给正在渡江的官兵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行动已经暴露了,靠偷渡过江完全不可能了。梅塞维命令大炮和坦克一齐向对
  岸守军阵地开火,飞机也被召来攻击敌人的阵地。在这些火力的掩护下,残存的船
  只又竭力划了回来。英军将坦克沿着大江西岸排列成行,坦克后面则部署了重炮群,
  这样,只要任何一处地方出现日军的抵抗,就施以毁灭性的炮击。强大的炮火压得
  日军抬不起头来,在炮火网的掩护下,由旁遮普士兵打头阵,乘着摇摇晃晃的小船
  过江,平安地涌过对岸的干谷,冲上高地。没多久,一批接一批的部队很快渡越江
  面,当夜幕再次降临时,总共有3个营过了江。
  次日,梅塞维手头仅有的这些船只又在江上穿梭往返,继续运送后续部队渡江。
  与西线渡江时所用的庞大的英美机动船队相比,梅塞维用来渡越远为开阔险恶的伊
  洛瓦底江的船只,就显得荒唐可笑了。斯利姆回忆录中把这些船只形容为“两根竹
  竿加上一根靴带”。正如斯利姆后来所评论的那样:“智慧、刚毅和胆略,这向来
  就是我军仅有的也是取之不尽的装备。”
  西方人讲话历来有些夸张,不过,由于梅塞维这次行动的远程穿插突袭性质所
  决定,他不可能事先有庞大而坚固的机动船只却是事实。他用来渡江的船只,多数
  是些竹筏、粗陋的缅甸农船和缴获的敌军浮舟。他在加里瓦上游的一处山地丛林里
  制造一些大木船,但为了把它们运人水中,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需要挖许多土方,
  使渠道直通到山坡下,另外还要对坎坷崎岖的小路进行开拓改造。显而易见,不管
  费多大的力气,他所有的船只加在一起,也不能使几个师的人马同时渡过伊洛瓦底
  江,只能一趟趟地靠穿梭往返把部队运过对岸。
  2月15日,良宇周围的日军被完全清除了出去。粗笨的筏排载着谢尔曼式坦克沿
  着斜角航线,浩浩荡荡、从容不迫地驶过江面,在指定的沙滩上登陆。到第二天,
  2月16日结束时,英军已经建立起一个强固的箱形防御阵地,以对付预料中的日军反
  击。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到此时为止,日本人只是进行了些短促袭击而已,没有大
  规模的行动。梅塞维命令已渡过江的第17英印师和第7英印师,毫不迟疑向敏铁拉方
  向前进。日军仍被帕科库和鱼漂两地的佯攻所迷惑,又因英印第19师和第20师在北
  面刚强夺了直逼曼德勒的桥头堡而受到威胁,所以反应迟缓。直到2月19日,越过蒲
  甘向南猛进的第89旅才突然遭到日军激烈地反击,但梅塞维遵照蒙巴顿的电令,置
  该旅的激战于不顾,率第4军主力继续向前推进、穿插……
  敏铁拉是日军曼德勒防线的战略后方,该地连同以东约25公里处的塔泽,是日
  本第15军和第33军的后勤中心和军需屯集地。这一地区还有日军6个简易机场。敏铁
  拉供应着从东面的萨尔温江到伊洛瓦底江这两条战线上全部日军的补给物资,拿下
  它,曼德勒的日军必将土崩瓦解,并使日军在缅甸的整个弧形战线陷于背部受敌的
  境地。蒙巴顿之所以要英军不顾一切地向敏铁拉突进,意义就在于此。
  由于木村兵太郎司令官远在仰光坐镇,曼德勒防线由方面军参谋长田中新一中
  将直接指挥。他判断,英军将从北面对曼德勒发动全面进攻,他将在自己选择的战
  场上进行并且赢得这场大会战。田中新一开始根据自己的判断调兵遣将。他设想第
  15师团能够把英印第19师牵制在原地,而第33师团将阻止英第20师前进,于是他把
  部队从帕科库和敏铁拉调来增援曼德勒守军。他仍然认为梅塞维在良宇渡江不过是
  一种声东击西的虚招,而没有意识到英军要直插曼德勒西南方向的敏铁拉,还愚蠢
  地以为英军的主攻方向在曼德勒的正面,这样他就可以集中兵力实施自己的伊洛瓦
  底江会战计划了。曼德勒这个缅甸的第二大城市,位于伊洛瓦底江畔,日军在那里
  早已筑有完善的防御工事,可以迎击任何来犯之敌。
  但是,英国人没有钻进这个火网,虽然他们在曼德勒北面保持着对该城的压力。
  这是蒙巴顿和斯利姆早就盘算好的。2月21日,梅塞维的先头部队——第17英印师向
  前挺进,目标是首先占领敏铁拉东北面的东沙。次日,科恩的第48旅步兵最先出现
  在通往敏铁拉的尘土飞扬的公路上,谢尔曼式坦克纵队则沿着公路两侧疾进。当英
  军坦克突然从日军后方阵地抄袭过去的时候,公路上日军的第一道封锁线被冲垮了。
  进攻部队现在兵分两路,第17英印师的第64旅插向东沙南面的要塞,另一支部队直
  取关键性的高地,准备向东沙发起钳形攻势。尽管日军阻击部队拼死抗击,第64旅
  到2月23日还是推进到离维朗不到4公里的地方,并拔除了日军的要塞。同时,第17
  英印师的主力猛烈进袭坎耶,从而完成了对东沙的包围。
  24日,第17英印师攻下了东沙。该师各旅继续全速前进。当夜,在歼灭许多敢
  死队和狙击手之后,该师分兵把守主要的公路和铁路要点,准备最后奔袭敏铁拉。
  25日清晨,第48旅留守原地,阻击来自北面的救援日军,而其余各旅连同其锐不可
  当的坦克部队,则继续向敏铁拉急驰。英军拿下塔布通机场后,蒙巴顿又马上派运
  输机把一个旅的援军,于26日拂晓运抵这个简易机场。接着,得到增援的第17英印
  师很快逼进了敏铁拉外围。
  由于田中新一愚蠢地把原驻扎在敏铁拉的1个师团调往曼德勒防线;造成守卫敏
  铁拉的兵力非常薄弱。此时,这里日军的最高指挥官是第2野战运输司令粕谷少将,
  据日方材料统计,守军总共只有3个步兵营、2个机场营和1个高射炮营;不到4000人;
  另外还有几百名住院的伤病员。当英军收紧包围圈时,每一个日本士兵,甚至伤病
  员也不例外,都奉命投入火线死战到底。
  不过,敏铁拉的日军不乏武器弹药,粮食也不短缺,这里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
  军需仓库。所有的日本兵都有某种式样的自动武器武装起来,并携有充足的弹药。
  他们潜伏在地堡和据点里,隐蔽在房屋。店铺、仓库和佛教宝塔内,甚至埋伏在该
  城西面和南面入口处周围开阔的大湖堤岸后面。粕谷少将还从周围机场拉来高射炮
  用作平射反坦克武器,并在城市中央设置了五花八门的地面火炮,决心与敏铁拉共
  存亡。
  2月28日,第17英印师发起进攻。首先由一支部队筑起路障;封锁通往稍埠的道
  路,以防止两地的日军取得联系。同时,第63旅发起冲锋,猛攻守军西部防御阵地,
  第48旅则扑向北部防御阵地。谢尔曼式坦克以25磅自行火炮和两个步兵营为后盾,
  转战于敏铁拉外围的北部、东北部和东部。蒙巴顿派来的皇家空军和美国空军的战
  斗轰炸机,对敏铁拉城进行了狂轰滥炸。其中。特别有效的是美国空军的两个大队,
  每一个大队均有两个闪电式和霹雳式战斗机中队;以及一个B-25型轰炸机中队,此
  外还有两个用以撤退伤病员的L5联络机中队。美国空军的飞机的续航能力比英国飞
  机强得多,所以能始终不断地在敏铁拉上空巡回飞行,随时可用来对付日军的火力
  点。
  在粕谷少将的督战下,日本兵在地堡工事里拼命地负隅顽抗。英军不得不一个
  一个地进攻这些地堡。落日时,还有相当多的地堡未被英军夺取。梅塞维只得下令
  部队退出已成一片废墟的敏铁拉,以防夜间遭到伏击。打红了眼的英印士兵不愿撤
  出,结果,日本兵趁黑夜偷偷地爬出地堡,企图收复失去的表面阵地。于是双方交
  错开火,抵近肉搏,枪炮声震耳裂心,彻夜不绝。
  3月1日,蒙巴顿得知敏铁拉还未拿下,非常气恼,便要斯利姆亲自飞抵前线指
  挥。斯利姆到现场后,决定在该城北面集中兵力发起攻势,以最终占领敏铁拉。
  日本人素以(忄票)悍勇武著称,而在敏铁拉废墟残垣间进行的鏖战之中,表
  现得尤为突出。日本士兵只有咽了最后一口气才停止抵抗。一个负伤的日本兵只要
  还能爬到一挺机枪旁射击,那么即使死到临头,也会豁出命去干。那些在地堡里坚
  持战斗的日本兵,面对英军火焰喷射器的威胁和劝降喊话,宁可被烧死也不爬出来
  投降,直到3月3日最后50名没被打死的日本官兵跳入湖中自尽,敏铁拉才被英军完
  全占领。
  接到这些残酷场面的报告后,蒙巴顿对日本官兵顽强的战斗意志所震撼。在西
  方人的观念中,战争是一种残酷和不人道的行为,具有一切排斥理性和不符合常规
  的性质。尽管他们并未少主动发动或被迫接受战争,但当军人在战斗中尽了最大努
  力仍无法摆脱绝境,他就有权放下武器向对方投降。这对他仍然是光明正大的,合
  乎人道的和无损荣誉的军人。为了让他的亲属知道他还活着,根据西方公认的国际
  惯例,敌国一方还得把他的名字通知中立国。被俘的军人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家
  庭成员来说,都不能算作蒙受羞辱,别人也不能歧视他们。日本人对此恰恰难以理
  解。蒙巴顿曾翻阅过被译成英文的日本军队的《军人手令》,里面的第7条规定:
  “……叛乱、投降、越权、读职、抗命和逃跑一律处以死刑,……同交战国媾和后,
  被敌方遣返的军人将以投降罪论处……”
  “那是一条多么残忍的规定。”蒙巴顿看着来自敏铁拉前线的报告,又想起了
  他读过的日本《军人手令》,不禁感叹道。同时,他还想到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
  据说在巴丹半岛、新加坡、菲律宾、香港和印度尼西亚,当成师成团的英美军人放
  下武器、打着白旗走出战壕投降时,曾令日本军人大吃一惊。对日本人来说,当他
  们面临同样的绝境时,军人只有一个选择:冲锋或者自杀。日本人将这种选择赋予
  了一个崇高而壮烈的名字,叫做“玉碎”。因此,日本人不能容忍自己被俘,同样
  也不能容忍别人做俘虏。在战俘营里,任何人笑一笑都可能遭杀身之祸,因为日本
  看守们认为这些贪生怕死的战俘,是没有笑的权力的。日本人由于鄙视战俘而肆意
  虐待和屠杀战俘的事例在西方广为流传。在英帕尔战役时,蒙巴顿就曾听说一群为
  西约克郡团运送物资的英印士兵,被日军俘虏后,日本人把他们的双手绑到树上,
  然后把他们抽打得昏死过去。俘虏醒过来以后,再用刺刀把他们一个个挑死。蒙巴
  顿听说后即愤言,他永远也不能宽恕日军对待俘虏的残忍行为。
  此时,蒙巴顿似乎理解了第17英印师以那么大的兵力和火力,居然费了一周多
  的时间才占领敏铁拉的原因。
  “日本军队的作战意志太顽强了,他们不会甘心失败,还会向敏铁拉反扑的。”
  蒙巴顿内心暗暗地料定。
  果然,一个多星期以后,日军发起的一场夺回敏铁拉的血战开始了。
  敏铁拉失守后,木村司令官在仰光再也呆不住了。他知道敏铁拉位于伊洛瓦底
  江南岸扇形地带的要害,它的失守使在曼德勒正面作战的第15军陷于腹背受敌的绝
  境,从而致整个方面军于死命。现在,他顾忌不了许多了,下令田中新一停止准备
  伊洛瓦底正面的会战,从第15军的第15和第33师团中各抽出一个联队,配合第33军
  的第18师团和第49师团,全力夺回敏铁拉。木村还特别指令,敏铁拉争夺战由第33
  军司令官本多政材中将指挥,方面军参谋长田中新一不要插手。
  3月12日,本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