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作者:理性的思索      更新:2021-02-17 04:57      字数:4760
  决定性的消灭不是在防御交战中,而是在进攻战役中。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总参谋部、各方面军首长在确定1943年夏季战略任务时创造性的处理方法的杰出范例。
  库尔斯克会战的经验,如同其他一系列战役经验一样,它告诉我们,要达成重大的战略性胜利,必须拥有强大的预备队,当时草原方面军部队就是这样的预备队。
  库尔斯克会战过程表明,由于投入了战略预备队,因而建立了必需的对敌兵力优势,创造了有利的机动条件,在短期内打垮了敌人的进攻,接着转入了坚决的反攻。
  当然,如果保存草原方面军并在必要的时候用其全部兵力实施突击,那就更加理想了。但是,当时的局势是这样的:大本营要求用最近的预备队立即挡住敌人在普罗霍罗夫方向上的突击。而草原方面军同正在作战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首先按照大本营的指示从草原方面军调走2个坦克军,然后调走2个集团军,过了一段时间又调走2个集团军的原因。整个说来,库尔斯克会战中使用战略预备队的经验是十分有益的,在现代条件下的确不失其意义。
  诚然,现在战略预备队的性质和质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建立战略预备队并将其及时地用于主突方向,仍然是军事学术中的基本问题之一。
  库尔斯克地区会战中防御的组织和实施,极其明显地体现了苏联军事学术观点中的防御基本实质。苏联军事学术把防御看作是一种战斗行动类型,用来疲惫、削弱敌人,为转入反攻创造条件。
  有必要再次提示一下,库尔斯克附近的防御是按计划组织的防御,这对整个防御性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众所周知,我军在库尔斯克地区布满了大量火炮,阵地构筑良好,战斗队形呈纵深梯次配置。厍尔斯克地区的防御不仅比莫斯科地区和斯大林格勒地区的防御更为稳定,而且更为积极。这一点首先表现在实施强大的炮火反准备和航空兵火力反准备、及时占领预有防御准备的地带、广泛机动兵力兵器和对敌军实施反突击等方面。
  库尔斯克地区的纵深和多地带的防御首先是对坦克防御。其特点是高度稳定,这种稳定性是由于反坦克支撑点和反坦克地域的正确配置及其之间密切的火力协同,工程障碍物,雷场的广泛运用及其与反坦克火力配系的互相配合,反坦克炮兵预备队的机动而达成的。但是,这场会战的胜利是用进攻取得的。
  在库尔斯克地区的会战中,组织突破敌军在布良斯克方向和哈尔科夫方向上预有准备和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这一十分重要的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
  突破敌军防御是在一些比较狭窄的正面地段上进行的。在这些地段上,我军大胆地集中兵力兵器,从而保证了兵力兵器上的对敌优势。仅举一例就足以说明这一点。西方面军近卫第11集团军司令员И·Х·巴格拉米扬将军,在占进攻全正面40%的突破地段上,集中了92%的步兵师和全部加强兵器。近卫第5集团军和第53集团军的部队,其基本兵力也集中于主突方向上。这里的战役密度为1。5公里正面1个师,1公里正面上约有230门火炮和迫击炮、7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进攻兵力兵器的大量集中,周密准备,和密切配合,保证了对敌人坚固防御的顺利突破。
  突破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简单的算术推演结果。我们从战争经验中知道不少突破难以成功的例子。一般地说,战役突破的基本内容是,消灭战术地幅内的敌军主力,为快速兵团——坦克集团军或方面军(集团军)第二梯队进入突破口创造条件。
  为了在战役纵深发展胜利,在库尔斯克地区的会战中,组成方面军快速集群的坦克集团军首次进入了突破口。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役中,近卫坦克第1和第5集团军的使用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这两个集团军并排行动,突破防御的战术地幅后,展开了神速的进攻,推进了120—150公里。坦克第土集团军在博戈杜霍夫方向上进攻时,在脱离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情况下,平均一昼夜行程20—30公里,对希特勒军队的战役预备队、翼侧和后方实施突击,迫使敌人丢弃防御阵地,退却逃跑。
  需要指出的是,草原方面军编哎内共有1,380个装甲单位。而在库尔斯克交战中的3个方面军共编有4,98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约占全部作战集团军装甲单位的50%。这就证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规定在主要战略方向上应集中使用坦克和机械化部队。这一具有远见的计划结果是人所共知的。
  在库尔斯克附近展开了前所未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遭遇交战。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域,而后在阿赫特尔卡和博戈杜霍夫地域,展开了真正的坦克大激战。这些战斗的经验十分宝贵。它表明,坦克集团军交战的胜利取决于它们同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协同动作,取决于对炮火支援和航空兵火力支援的正确组织,取决于主要方向上兵力的迅速集中,取决于冲击的神速性和指挥的连续性。
  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空军的使用经验为军事学术理论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东西。我航空兵夺取了全部制空权。在反攻中,在大范围内向大纵深实施了航空兵进攻,有效地对付了敌预备队。无论是在防御中,还是在反攻中,航空兵都是集中使用的,都是在若干空军集团军与国土防空军航空兵密切协同的情况下使用的。
  苏军后勤在库尔斯克会战期间完成了大量的工作,以各种武器和战斗技术装备、弹药和燃料、食品和装具保障了部队的行动。
  我们光荣的医生应该受到赞扬,他们为了把战场上负伤的指战员及时送到后方,为拯救苏联军人的生命并使他们归队,贡献了全部力量。
  在读到库尔斯克会战中战术的发展时,我想强调指出,组织和实施诸兵种合同战斗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军事艺术。要求组织诸兵种合同战斗的指挥员和司令部周密地准备进攻,组织协同和指挥,因为只有联合各兵种的力量才能取得胜利。
  库尔斯克、奥廖尔、哈尔科夫、别尔哥罗德战区的军人、分队,部队、兵团和军团的行动,得到了详细的研究,全面地反映在军事书籍之中,这不仅是为了历史的需要,而且是因为库尔斯克地区的会战经验在今天仍不失其意义。
  许多首长、司令部和部队工作的一般原则,在现在,特别是在从理论上研究不使用核武器条件下的战争的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联武装力量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取得的历史性胜利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全世界爱好自由的人民亲眼看到并相信,尽管在欧洲没有开辟第二战场,但法西斯德国的军事计划必将遭到破产。
  红军在库尔斯克交战中取得的胜利,还具有极其伟大的战略意义。斯大林说:“如果说斯大林格勒会战,预告了德国法西斯军队的覆灭,那末,库尔斯克会战,就把它置于覆灭的边缘。”
  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苏联人民及其武装力量不但取得了军事胜利,而且取得了极为重大的精神政治胜利。
  在这次会战中,苏联人高昂的士气和优良的战斗素质,忘我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得最为突出。
  忘我地为祖国服务,战胜艰苦的考验,准备建立功勋,成为千千万万红军士兵和军官的行动准则和性格特征。
  当地居民和党组织怀着深仇大恨积极参加了对敌斗争。在会战正炽烈的时候,游击队展开了“铁道战”。8月中旬,白俄罗斯、乌克兰、库尔斯克州、奥廖尔州、布良斯克州和斯摩棱斯克州的游击队加紧了活动,给予了各进攻的方面军巨大的援助。
  参加库尔斯克会战、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交战的10万多苏联军人荣获勋章和奖章,其中许多人荣膺苏联英雄称号。
  苏联作为同法西斯德国斗争中的决定性力量,其威望更加提高。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增强了希特勒匪徒占领下的各国人民对即将获得解放的希望,使反法西斯抵抗力量的斗争更加活跃。
  库尔斯克会战标志着苏联军事学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梅不仅作为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武装力量的威力不可战胜的标志,而且将作为先进的苏联军事科学成就的杰出范例,永存于世。
  第三章 第聂伯河会战
  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彻底击溃德国法西斯军队后,红军从大卢基到亚速海展开了强大的进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定,苏军的基本战役将在西南左岸乌克兰实施,目的是消灭敌军东线南部集团,前出至第聂伯河,夺取河右岸的登陆场,以便尔后完成解放全部右岸乌克兰的任务。
  被迫在苏德战场全线转入战略防御的希特勒军队,竭力扼守已占领的领土并阻止苏军在韦利日、多罗戈布日、布良斯克、苏梅、北顿涅茨和米乌斯河等地区的进攻。一旦不能守住这些地区,敌人打算在杰斯纳河、索日河、第聂伯河、莫洛奇纳亚河地区固守。希特勒匪徒在所有这些地区都进行了紧张的防御作业。
  1943年8月11日,希特勒下达了关于加速构筑战略防御地区的命令,该防御地区从楚德湖北面开始,沿纳尔瓦河、普斯科夫、涅韦利、维捷布斯克、奥尔什以东,然后经过戈梅利,顺索日河和第聂伯河中游,再沿莫洛奇纳亚河至亚速海。
  法西斯统帅部特别重视沿第聂伯河防御的组织。这是自然的,因为第聂伯河水量大,河面宽阔,是继伏尔加河和多瑙河之后的欧洲第三大河流。第聂伯河适于防御的另一个原因是,河右岸高,可控制左岸,左岸在很大一段距离上坡低而缓。9月底,敌人在这里构筑了工程完备、布满防坦克兵器和防步兵兵器的防御,这就是所谓“东方壁垒”的基本部分。在德军统帅部认为苏军可能渡河的地方,构筑了极为牢固的多地带防御。在第聂伯河左岸一系列地域,敌人构筑了火力很强的桥头堡。在克列缅丘格、扎波罗热和尼科波尔地域,构筑了特别强大的工事。
  希特勒匪徒抓住第聂伯河,把它当作一根救命稻草。法西斯将军们认为,他们利用这道强大的天然江河障碍和在河上构筑的工事,将能阻止红军强渡第聂伯河。希特勒在丢失哈尔科夫后声称:“第聂伯河是一道700—900米宽的巨大江河障碍,右岸是连绵不断的永备发射点,攻不破的天然堡垒。除非第聂伯河水倒流,否则俄国人是克服不了它的。”(苏联国防部中央档案馆档案)
  在法西斯德国和希特勒军队中;戈培尔之流的宣传家们反复地说,第聂伯河战线将是稳固的,苏军克服不了这一深水水域。敌人扼守第聂伯河的企图是明显的。守住第聂伯河与保住乌克兰南部富饶地区密切相关。乌克兰对于法西斯德国来说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希特勘明白,第聂伯河沿岸阵地的崩溃,将使法西斯德国失去乌兰克的粮食、克里沃罗热的铁矿、扎波罗热和尼科波尔的锰和有色金属。一句话,丢掉乌兰克,对于德国人及其盟国来说,就意味着丧失重要的原料基地。
  解放乌克兰的光荣任务由中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等五个方面军部队完成。大本营委派苏联元帅Г·К·朱可夫和А·М·华西列夫斯基协调诸方面军的战斗行动。
  早在8月12日,当草原方面军部队进抵哈尔科夫防御外廓,在博戈杜霍夫以南展开激战的时候,草原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指挥部就已收到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训令,训令中下达了这三个方面军部队的尔后任务。
  草原方面军的预定方向规定为向克拉斯诺格勒、上第聂伯罗夫斯克进攻,快速部队应前出至第聂伯河并占领各渡口。
  沃罗涅日方面军的任务是进攻克列缅丘格,西南方面军部队应向巴尔文科沃、巴甫洛格勒总方向运动,前出至扎波罗热、波洛吉一线,截断敌顿巴斯集团向西的退路。
  敌人同以前一样,将基本军队集团部署在西南方向上。在这里,与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对峙的是德军“南方”军队集群,编有坦克第1和第4集团军,第8和第6集团军,以及从“中央”集团军群调来的德国法西斯第2集团军,总共62个师,其中14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8月15—30日,敌军有8个师补充编入“南方”军队集群,其中有2个坦克师。)。“南方”军队集群共有124万名官兵,12,600门火炮和迫击炮,约2,100辆坦克和强击炮,近2000架作战飞机。曼施泰因元帅指挥“南方”军队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