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0 节
作者:谁知道呢      更新:2021-02-21 16:22      字数:5008
  平时柳蔚虹回家吃饭,柳世晖总是格外活泼,缠着姐姐说这说那,但今天他早得了母亲的叮嘱,便也不敢多话,只得闷闷地低头吃饭。柳成邦见小儿子被自己的脸色吓住了,刻意放松了一点,露出了微微的笑纹,给儿子夹了一条鸡腿。
  “吃吧,多吃点肉才能长得高大。”
  “哦,谢谢爸爸。”
  柳世晖少有见到父亲对自己这般和蔼,高兴得不得了,马上啃起鸡腿来。
  和对柳蔚虹的宽和慈爱不同,柳成邦对小儿子的教育特别严厉,甚至可以说是严苛。
  主要是柳蔚虹自幼丧母,又不在自己面前长大,是以柳成邦心里总对女儿怀着几分愧疚,以前柳蔚虹和他感情有些疏远,时不时会给他甩脸子,柳成邦也尽量不对女儿生气。
  他明白女儿小时候肯定是不乐意有后妈,所以才会气了那么多年。不过自从柳蔚虹高中毕业,主动选择到南都来读书后,他才发现自己这个女儿在不知不觉中竟成长得这么快,到得这时,更没必要对她严厉了。
  可是柳世晖不同。对这个唯一的儿子,柳成邦可以说是寄予厚望。柳家教养男孩子的传统也是典型的硬汉教育,柳成邦和柳定邦兄弟俩从小就是被柳老爷子拿棍子揍大的,所以在儿子面前,他从来都是严父形象,有时还嫌廖碧莹对儿子太溺爱了。
  廖碧莹对丈夫待儿子太严可不敢有什么异议。她又不是小门小户出来的女人,当然明白大家族里培养继承人从来都是如此严格,柳世晖可是长房嫡孙,要是教不好养成了废物,会被人笑话死的。
  她可也不想输给二房啊!
  从这一点出发,廖碧莹对柳蔚虹就更满意了,全靠这继女能干,给他们大房增光添彩。近来她每次回京,在那些夫人圈子里,人人说起柳家大小姐都只有说好的份,许多人还羡慕她有个这么出息的继女。
  如果柳蔚虹是儿子,那廖碧莹对她的感觉就不会这么好了,被出色的大哥压制着,自己的小儿子肯定吃亏,然而有个好大姐,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一顿饭就在各自的思量中寂然结束,饭后,柳成邦照例坐在客厅里边喝茶边看《新闻联播》,柳蔚虹便在一旁相陪。
  今天的《新闻联播》的主要内容,还是关于国内目前最热门的大事——“新火”计划。
  这件事,可以说是国内经济和生产领域内最大的新闻,就在年初的时候,国务院作出了实施“新火”计划的重大决策。
  “新火”计划是发展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由科技部组织实施,其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以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为中心的科技革命浪潮,“新火”计划的实施,正是我国面对这一浪潮和国内经济建设的新形势所作出的英明决策。
  “爸爸,这个新火计划,已经宣传了几个月,该进入实质性的阶段了吧。”
  “嗯,我们省的担子很重啊。”
  柳成邦轻轻点头,眼中流露出深思的神色。南方省作为国内经济最发达的沿海省份,又紧邻着香都市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本身就是改革的前沿阵地,也是发展高精尖产业的试验田。
  “行了,您也别太操心,牟省长肯定有高招呢。”柳蔚虹抿嘴笑道,柳成邦瞥了女儿一眼,脸上总算有了点笑影。
  “你都知道的事,我能不知道?”
  南都省的经济建设总规划,自然是省政府的工作,归省长牟栋梁管。牟栋梁这个人,比较低调,相对于强势的省委书记邴义州而言,他简直是太平易近人了,就连柳成邦这个排名第三的省委副书记,看起来都比他权威。
  不过牟栋梁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能在南方省坐稳省长位置的人,后台和手腕绝对都极硬。
  柳成邦才不会去插手牟栋梁的动作呢,他光是管南都市的事都够呛,这不,才安生了没两天,今天又闹出这么个“荔枝事件”!
  等看完《新闻联播》,柳成邦率先进了书房,柳蔚虹也赶紧跟了过去,她的确很想知道,今天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而且父亲摆出这种和她谈话的姿态,可能也是想向她讨主意呢。
  “今天这事,唔……我也是有责任的……”
  柳成邦抽了一口烟,将这事的来龙去脉缓缓道来。
  前几年,白云乡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在当时的乡长路建材的倡议下,鼓励乡民们种荔枝树。当初他们和隔壁丹县的一家饮料厂签了协议,白云乡乡民们种出的荔枝,都由丹县这家“美嘉”饮料厂收购。
  第一年,白云乡和饮料厂的合作很愉快,饮料厂如约收购了白云乡的荔枝,付款也很干脆,果农们收到了钱,积极性顿时大为提高,很多人都把收到的货款拿来买更多的树苗,甚至有人不惜跟亲戚朋友借钱来扩大种植。
  这个时候,乡里忽然把果农们召集起来,告诉他们乡里通过一些关系进了许多便宜又多产的荔枝树苗,让果农们买这种树苗来种。当时的乡民对政府的信任度是很高的,况且前一年确实增加了不少收入,谁还会对买新树苗有意见?大家都抢着买。
  可是这些树苗种下去以后,慢慢地,问题就出来了。
  一些有经验的老果农,发现这些树苗不对劲,成活率比普通的荔枝树苗要差,而且挂果率也不好,更重要的是结出来的荔枝果也不如原先的树苗香甜。果农们惴惴不安地向村里反映,村里再找到乡里,得到的答复是这种外地树苗可能有些水土不服,再用心养着就好了。
  果农们一想,确实也是这个理,这年,美嘉饮料厂那边来收购的人对他们的果子很不满意,可是碍于签订了协议,也只好把他们的果子收购走了,只是价钱压低了不少。
  第三年,那些果树结出来的荔枝还是不太好,美嘉饮料厂迟迟不肯来收货,后来不知道乡政府那边和对方怎么谈的,反正后来美嘉饮料厂还是按照去年的价格收购了果农们的荔枝。
  他们原先签订的协议是三年,到了今年,荔枝又成熟了,然后美嘉饮料厂那边却不肯派人来收购,说是不再从这边进原料了。
  于是,果农们就炸开了锅,白白种了这么多荔枝,现在却只能眼看着果子烂在树上,谁能不着急?
  白云乡的交通本来就不发达,果农们也找不到销路把自家果园里的荔枝卖出去,有人实在受不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化为乌有,就背着筐子把荔枝运到云峰镇上卖。然而水果又不是生活必需品,云峰镇的人口本来也不多,哪里能消化得了这么多荔枝?
  果农们只得不停地去催自己村的村支书村长,让他们像过去几年一样,求乡政府出面去让美嘉饮料厂来收购荔枝。
  但镇政府迟迟没有回应,一天拖一天,果农们的怨气也一天比一天大,在今天这个赶集的日子里,每个村的果农几乎都绝望地背着荔枝到镇子上来卖,大家聚在一起议论着这件事,渐渐地就越说越激动,终于爆发了这次的事件。
  “白云乡政府的人,真是不像话。”
  听父亲把事情简单复述了一遍,柳蔚虹忍不住有些气愤地说出一句“不合规矩”的话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什么在之前美嘉饮料厂数次不肯收购这边的劣质荔枝后,乡政府还得过且过,不引导果农们改种别的果树?为什么不把美嘉饮料厂不肯收购荔枝、果农们面临困境这件事上报,让上级帮忙协调解决下?
  拖拖拖,就只会拖!
  他们总以为拖着拖着,这些果农就会自认倒霉、息事宁人?
  “庸吏乱政啊。”柳成邦也难得地发出了一句感叹,可见他对这些人有多么的不满。
  尸位素餐!
  “那现在如何处理这件事?”
  柳蔚虹是抱着疑惑和好奇的态度发问的,别看她在处理许多事情上脑子还算好使,到了这种具体的政务,十个她加起来也不如父亲一个。
  柳成邦从政二十年,从中央到基层,又从基层到省级高官,处理政务的经验相当丰富。或许在一些大局方面他看得不如女儿远,使小手段也比不上女儿的“狡猾”,但这种地方性事务他还是能处理好的。
  “事情不大,那些果农的代表已经安抚下来了,也和饮料厂那边沟通好,让他们明天就来收购。”
  咦,饮料厂那边这么好说话?
  柳蔚虹有点惊奇。
  264:有女如此
  也不知是否要解开柳蔚虹心里的疑惑,柳成邦话题一拐,说起饮料厂的事情来。
  撇开别的利害关系不说,饮料厂这边其实也蛮冤枉。
  美嘉饮料厂是丹县的集体企业,也是丹县近年来的纳税大户之一。这厂子和很多中小型饮料厂、罐头厂、酒厂一样,走的都是乡镇销售路线,就是说他们的主要消费群体是附近乡镇村落的群众。当时交通不发达,大家一般都习惯了吃用本地牌子的东西,所以这美嘉饮料厂的果汁、罐头销量向来不错。
  虽然当时人们没什么品牌意识,但是美嘉厂的饮料和罐头也算是有点小口碑的。
  然而自从他们和白云乡这边签订采购协议后,麻烦就来了。第一年还好,到了第二年,收购来的荔枝品种不好,甜度不够,制造出来的果汁质量就比之前下降了不少。
  为了改善这果汁的质量,他们还得额外添加了许多糖精之类的添加剂,增加了不少成本,成本的增加带来的自然是利益的减少,换谁谁也不乐意啊。
  所以第三年的时候,饮料厂过来验收荔枝,发现这些果子用来做饮料还是不合格,就想拒收了,但是毕竟签了三年协议,又是公对公,不好翻脸,只能再收购了一年。
  他们当时就对白云乡政府提出,不会再跟白云乡的果农们收购这种质量的荔枝,可是白云乡政府的负责人们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也怕果农们得知这件事后会有什么过激的反应,毕竟当初推广新荔枝苗的栽种可是政府带的头,所以他们就想先拖着再说。
  越拖越大,拖到后来就演变成了今天这种局面。
  “那饮料厂现在收购的条件是什么?”
  柳蔚虹问道。
  “也没有什么特别,低价收购……下午我在云峰镇临时开了个会,让白云乡拨款,另外给果农按照和正常收购价格之间的差价发放些补贴,起码不能让他们血本无归。”
  “啊,就这样?”
  柳成邦失笑道:“怎么,这样处理很奇怪?”
  “不不……”柳蔚虹摇头,自嘲地笑了:“我想太多了。”
  柳成邦的处理不但不奇怪,而且可以说是很平常,很普通,完全是一种四平八稳的处理手段。
  只是柳蔚虹有点轻微的被害妄想症,遇事不自觉地往复杂的方向想,才会一时觉得有些意外。
  柳成邦若有所思地看着女儿,说:“你是很聪明的,但有时候太聪明了,反而不够沉稳。做基层的工作,很多时候没那么多花巧,要把基层的工作做好,必须踏踏实实沉下去。”
  柳蔚虹的表情渐渐严肃起来,下意识挺直了腰身。颔首道:“是的,爸爸,我记住了。”
  “嗯,你明白就好。”柳成邦对女儿的悟性还是很满意的。
  不过柳蔚虹随后又有了新的疑问,既然荔枝事件处理起来并不难,为什么父亲进门时脸色还是不太好?
  但她很快就想通了,柳成邦在意的不是果农闹事这件事本身,而是在想着怎么处理那些渎职的干部们。
  处理这些基层的干部,可得好好拿捏分寸,轻了重了都不好。轻了,起不了警戒作用;重了,又怕打击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柳蔚虹还是小看了这件事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她是从工作的角度去思考这件事,却忘了在官场上,有些事可不仅仅用从“公”的角度去想,还得考虑“私”的一面。
  而柳成邦则比她得要远得多、深得多,他的担忧,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在次日的常委会上,这次的荔枝事件当然会被当成一个重要问题来讨论。柳成邦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他对这次的“伤农”事件很不满意,认为白云乡的负责人们没有尽到他们的职责。
  常委们对于这样的事,自然也不会满意到哪里去。这回幸亏及时把人给疏散、安抚下来了,不然的话事情一闹大,可不是白云乡一个乡丢人,南都市都有麻烦。
  大家都赞同柳成邦昨天在现场做出的指示,从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