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节
作者:雨帆      更新:2021-02-21 16:18      字数:4873
  扮演游戏及AD&D(龙与地下城)为主题,其后又以前瞻类的稿子为主。个人认为他的稿子应该集中挖掘一些关于欧美角色扮演这一庞大游戏支线的深度,以全力的表现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撰稿人的业务水准。目前看作者大有潜力可挖,但是如果该作者沉迷于日常的物质满足,恐怕最高限度也就是到此为止。目前该作者处于大学就读,撰稿也为业余状态。
  于翔在CBI发表炮轰的文章是在2000年的10月左右,系列文章连续出现了5到6篇,直面陈述国产游戏和当前游戏圈的众多弊端。客观的说,于翔的文字在一定意义上有积极作用,但是其中的许多观点是不进入游戏圈就无法了解并理解的事实。不管如何,这些文字毕竟饱含了作为一个对游戏产业充满斗志的精神。在随后不久的日子里,我看到该作者已经开始尝试进行专题性的写作,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兆头,因为大多数作者只有经过激情到塌实稳妥的学习写作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提供。我很希望看到该作者能够在游戏业务水准方面的提高,至少我认为那对于他是一件好事。目前该作者处于大学就读,撰稿也为业余状态。
  罪天使的名字我最开始听到是来自一个古怪的网络社区疯人町。不过我对撰稿人的看法是来自文章本身而绝对不会来自作者的出发地或ID名字等外在因素,尽管现在某某天使的名头实在是多到泛滥。我对这名作者的印象主要来源于一篇关于《剑侠情缘外传》的人物设计的文章,作者使用了完全恶搞的角色扮演倾向,情景类于漫画《E级水平》中变态王子对角色扮演的理解和设计,非常的出色。再随后关注该作者的文章中,我可以看到作者的文字功底和严肃的撰稿人态度,这是让我觉得非常不容易的事。目前该作者正在CBI的编辑部做兼职编辑,期待他的发展。
  星河随风的文字多为随感类。文章中,感情是牵引文字的主线,无论是搞笑的情节还是煽情的段落。作者的文笔对用堆砌的辞藻,意图达到华丽的效果。文章本身感情的宣泄成为吸引读者的主要力量,但是这种感情本身是需要依靠长期的生活积累才可以达到感动人心的效果。如果他希望成新一代的撰稿人代表,那么作者在这方面还需加强自身的能力。另外星河随风在不久前因为文字的原因采取了公开批评古流根尾·我我神的方法,我个人认为这很不妥当,因为没有经过调查的发言本身就是不严肃的。这虽然造成了影响但是只会对撰稿本身的行为产生不良后果。目前该作者处于大学就读,撰稿也为业余状态。
  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凭借着大脑中的碎片,挑出写文章的人和对写文章有极其影响的人物列举出来,但是这并非说除了这些人就再也没有优秀的撰稿人了。我所接触到的媒体主要集中在CBI,大众软件,家用电脑与游戏,电脑报,游戏时代上,而个人的好恶感又极强的左右了我的视线,我能够公正的评价这些撰稿人么,我有资格评价这些撰稿人么?我不知道。
  撰稿人的未来会怎么样?我不知道,谁也不知道,这个行业没有一个公开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它属于很无奈的状态。能写出真知实鉴的撰稿人可能并没有那些只知道混稿费吹稿子添模板的人得到更多的物质奖励。这是这个行业的悲哀,我只能观看,甚至服从,却无法左右。
  我这几年所接触的撰稿人群,有业余的写进来业余的写出去的,有辞去工作全新全意写稿子的,也有直接拿这个为跳板进入游戏圈的。就算有再多的激情和热情,最后也难免会回归于平静。
  那么,就让我拿某人说过的一句话添加点自己的枝叶作为结尾吧:“也许那些日子不值得,但是我毕竟全力投入的去做过认为应该去做的事情。回头想想,那段日子有游戏相伴,已经是可以让自己心满意足的事情了。这样的事情,夫复何求呢?”
  是啊,做一名游戏撰稿人,这样的事情,夫复何求呢?
  …salala J
  回复(260):啊啊啊啊…………
  说到撰稿人,说道黑幕,其实黑幕实际上是这样了,中国游戏业界已经被一个叫做阿春组的组织控制了,这组织以XXXX、XXXX为代表,横行霸道,欺行霸市,扼杀幼苗。罪恶真是罄竹难书阿……
  至于古留,我要说,那真是一个废柴啊,你没有事情不能少说两句么……
  …匿名人士148069 J b
  回复(261):
  哦哦哦哦哦!李老师你也来啊!怎么不见罗老师呢?
  …匿名人士64931 J b
  回复(262):口桀、口桀、口桀~~~~~~~~~我真是一个废柴,仔细看了看,我以前都把谁都写上去了啊~~~~好怕好怕
  …salala J
  回复(263):以前看电视新闻;国家领导在大会堂齐聚;我爷爷忽然说:假丝由拧了了革得放扎组呆;革呢头头贼西光;011
  我现在想说的是。。。。如果谁在楼主这幢楼楼搁一炸弹。。。。。。灭活活活
  …令尊上梁山 J
  回复(264):媒体英雄——昔日编辑今安在?
  回忆
  有关这篇文章的念头,如果做个追忆的话,是在很早很早以前的时候。
  那时的我是一个刚上高中的小子,脑子中充满了幻想和拿着火神机关炮的英雄。每天带着无比的不情愿早晨起来上学,谨慎的一边听课一边看杂志,充满热忱的等待中午的篮球时间,然后,在下午带着疲惫睡过一觉之后,迫不及待的回到家里把我的电脑打开。
  这样的经历肯定会让很多人产生共鸣——我确信如此——我毫不怀疑有无数的人同我一样如此度过高中的岁月。就象我丝毫不怀疑有无数的人同我一样崇拜当时的各种电玩杂志的游戏编辑一样。
  那时候的我狂热的喜欢电脑,喜欢游戏。我订了很多游戏杂志——几乎把能买到的游戏杂志都买回来看。我想,当时我的心中确实是有偶像的——那就是那些游戏杂志的编辑。
  如果大家还能够回忆的话,不妨和我一起回忆这些名字,最初的《电子游戏软件》,最初的《电脑商情报·游戏天地》,大陆最早的游戏前瞻栏目——电脑游戏月旦评,让无数人热血澎湃的阿猪周记,充满个性风格和另类幽默的电刑室手记。我总是迫不及待的把眼睛凑到报纸第一页的那个小方块上或者杂志翻到最后一页享受那些奇怪另类但魅力十足的文章随想。
  确实,我的脑海里至今还对经历这些印象深刻。我记得我象教徒朝拜圣殿一样向往游戏杂志的编辑部,当时在我的脑海中,那种工作完全可以说成是一种享受。
  我记得许多编辑的名字,软体动物,阿猪,教官,T。J,蚂蚁……这些人曾经是我的偶像,他们甚至承载着我的梦想。
  但,时光冉冉,这些编辑逐渐从我的面前消失了,当年我所知道的,就是:
  软体动物1997年离开《电子游戏软件》杂志,最后一期月旦的名字叫分手总是在春天。
  阿猪、TJ离开CBI进入新浪潮,但似乎再也没有往日辉煌。
  他们就这样消失了。
  现在
  我因为一时的游戏之想,和许多机缘巧合,现在正坐在办公室里写这篇文章,如果没有当时的一念之想——甚至可以说是冲动——我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新闻系学生,正在教室里索然无味的听教授讲课或者逃课上网。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逐渐接近了这些人,也因为此,我逐渐萌发了一个念头,我想知道这些人当时的感受……在他们带给我们那么多欢乐和激动的时候,他们是怎么想的呢?
  于是,我开始写这个东西。
  我用OICQ和E…MAIL与这些人聊天,再把聊天的历史记录整理出来,希望这篇东西能唤起大家对那个时代和他们的回忆。英雄,无论什么时候的英雄,都不应该被人淡忘。
  一 黄磊
  阿猪 本名黄磊 1996年进入CBI任编辑 在《电脑商情报·游戏天地》主持《阿猪周记》栏目。现在ELONG担任技术工作。
  黄磊可以说是CBI的一个“形象代表”, CBI游戏天地的文化氛围也是从那时流传至今。当年,黄磊的阿猪周记感染过几乎一代的玩家,直到现在还有人对我说……“朋友,游戏和酒,这就是生活的全部”。
  出乎我的意料,他频繁的给我发来OICQ,几乎完全是主动的讲述,他曾经对我说过下面一段话:“事实上,在你找我谈之前,已经有半边多没写过任何东西了。这也是所有关于那个时候的叙述里,最详细的一次。那就当做一次回忆吧。以后也未必有这样的机会了……”
  正因为此,我在与他的交谈经常感觉到一种悲哀。他的叙述带有浓厚的灰色气氛,以至于我不得不在其后的整理中大量删除那些代表迟疑、叹息和若有所思的省略号。
  祝:你是怎么开始走上编辑的路的的?
  黄:嗯……94年,那时我21岁。从浙江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时,因为想着出国,就不打算找个什么单位挣钱,直接回了父亲以前的单位: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当了个小技术员。当时的考虑是这样要走的话熟人多,不会有太多障碍。谁知道,在那一呆就是两年。由于种种原因,出国未果。所以这将近两年的时光,可以用一个词总结:一事无成。96年大约7月份的时候,相交5年的女朋友毅然离开了成都。我也意识到:不能这么过下去了。
  在单位里的时候,我就一直在看《电脑商情报》。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有游戏的内容,但最多也就是在家用版的最后有那么1/4版的内容。但我总是反反覆覆地看,一面寻求自己在游戏中苦思不得的答案,一面想象着那个虚拟世界里的东西。
  就在我决定要离开研究院的时候,正好看见电脑商情报上登出了招人启事。心里便感到或者是个可以一试的机会。至少在那时,CBI在我心里是个满“神圣”的地方;所以,后来面试的过程之顺利,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祝:当时的CBI还没有游戏版是吗?
  黄:没有单独的游戏版。游戏内容是划在家用版下面的,很小的一个角落。而那时的游戏编辑——是一个时髦小丫头,对游戏一窍不通。
  在进入CBI的前三个月,我都和游戏几乎没有任何关系。3个月里,我基本上在打杂。打杂的意思就是:哪一块缺人手了就临时让我顶上去。
  96年9月的一天,大伙在办公室里聊天。朱小姐(游戏的那位编辑姓朱,名字就不必透露了吧)走过来说到:周XX(CBI的一位知名笔杆子),游戏部分从1/2版扩充到一个整版了,肯定是需要给读者们写点什么东西。我懒得写了,你帮我写吧。
  周XX耸了耸肩,表示他对此事毫无兴趣。在再三劝说无效下,朱小姐忽然看见坐在角落里的我。然后,她对我提出同样的请求。我想了想,似乎没什么理由拒绝,因为我的确也没什么事。
  那么好吧。那天回到家,卷首语一挥即成,只是为了开开玩笑,我把自己称为“阿猪”,因为那位编辑大小姐姓“朱”,大家平时就叫她“阿朱”。我想她肯定会在审稿的时候发现并改掉的。一面想着她生气的样子,一面哈哈笑着上床睡了。谁也没想到,这个名字在今后的两年中和我有着多么亲密的联系。
  我没想到的事还不少:朱小姐拿着我的稿子,连看都没看一眼就扔给录入的,然后就排版去了。于是,在那期的报纸上,有一个自称“阿猪”的编辑,傻乎乎地给大家说了一堆乱七八糟的话。而我知道这个结果,已经是一个星期后的事了。
  大约在我把稿子交给她3、4天之后,编辑部的头儿把我叫到办公室里。我毫不意外地听他告诉我阿朱小姐要离开的消息。她嫁了个很有钱的老公,结束了本就勉强的工作。
  我同样毫不意外地得知,头儿希望我能先“顶一阵”。
  “你以前玩过游戏吗?”头儿问到。
  “嗯……在办公室里偷着玩过一些……”
  “呵呵,那就够了。小黄啊,你知道,我们对你是有很高的期望的,你现在也只是暂时顶替一下这个空缺,很快就会委派给你更正式的工作……”
  “哦。”
  走出办公室的时候,我心里想到:游戏编辑?!怎么想这个称呼都觉得有些怪怪的…但是出于对自己工作的责任心和对自己面子的虚荣心,我决定要干就要干出点东西。不过能够有堂而皇之的理由接触游戏和相关资讯,到的确是快意的事……
  至少在开始的时候,仅如此而已。
  祝:当时编辑只是你一个吗?
  黄:对。以前就那个朱氏一个,她走了就我一个。
  不过按照我那时对栏目的设想,我除了自己用“阿猪”的名字出现以外,还虚构了两个搭档,用得最多的一个就是“肥肥”,另一个用得少,已经不记得了……
  于是,我开始一个人用几个不同的角色和风格在报纸上说话,讨论。当时的读者都被骗了,哈哈哈 》:)
  不过这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