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节
作者:指环王      更新:2021-02-21 15:57      字数:4933
  枪窗锇锩Γ憧丛趺囱俊?br />
  “姨母看着办就行,我只管在旁边学习。”大阿哥三阿哥八阿哥和九阿哥都是正当用的人,云容才不会闲着没事干和这几个太妃对着干呢,不过是卖个面子的事情,她不缺这点儿面子。
  后宫的权利交接完毕,云容就彻底闲下来了。原先她就不太想管理这后宫,毕竟,绝大多数都不是胤禛的女人,不能打不能骂不能冻着不能饿着不能体罚不能关禁闭,她管的好是理所当然的,管不好就是没能力。
  又有一个贵太妃四个太妃等级的妃母在,她确实是有点儿施展不开的感觉。若是康熙没了,她自然是什么都不惧的,相反,反而是这些没孩子的太妃们来讨好她才对。
  所以,趁着这次机会,将繁琐的宫务放下她还是很放心的。至于后宫阴谋?开玩笑,胤禛地位日渐稳固,下一任皇上弘晖已经过了不懂事的年纪,和他爹一样出色,也不经常往太妃们住的地方去,她们的阴谋往谁身上玩?
  有儿子的是要讨好胤禛一家的,将来等儿子长大了能讨个好差事。没儿子的更要讨好胤禛一家了,活得好才是硬道理,没人把闲着没事干将皇上一家惹恼了,自己静悄悄的死在宫里的某个偏僻小角落当做毕生追求的。
  所以很大程度上,云容是完全不用担心着后宫问题的。尤其是在不安分的乌雅氏和年氏因为汉服问题被康熙给关在一处抄经,大阿哥三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彻底对胤禛忠心之后,云容更是连日常的吃食都不用太注意了。好吧,虽然她一向不用很注意,但总得做做样子给别人看啊。
  后宫是平静了,但前朝,可有点儿不怎么平静了,起因就在云容那天和胤禛说的那个事——剃头令。
  康熙四十七年,新皇继位三个月,在距离雍正元年还有十五天的时候,新上岗的皇帝陛下一如既往的往朝堂上扔炸弹,只是这次扔的有点儿大,皇帝陛下直接下令说,要废除剃头令。
  这下子可是炸锅了,宗室一溜儿全部出来反对,汉服那会儿还能借着康熙的嘴压迫一下,无赖进行开。毕竟,衣服嘛,随随便便穿就行了,更何况,汉服漂亮,家里娘们穿上也赏心悦目,他们又被各自枕边人吹吹枕头风,这不答应也不行。
  人家和尚道士还一直不改变衣服呢,也没见他们动摇国本。于是这方面的发对那就是零星小雨,一会儿就过了。
  只是这会儿,什么满族形象,什么大清国本,什么先祖遗命,什么不能汉化,只要是能沾上边,所有的理由都摆出来了,就一个目的——不能废除剃头令。
  胤禛罕见的坚持,说这件事不讨论出结果就不下朝。于是打着等下朝了去见太上皇搬救兵的大臣们更愤怒了,愤怒也没办法,只能更加用劲儿的想反对的理由。
  “朕还有一件事情要宣布。”胤禛听他们讨论的热烈,也不插嘴,一个说完只点名出来让另一个人说,一个时辰,差不多有资格出来说的都说完了,胤禛才开口。
  “关于满汉不通婚的政策,同样也要废除。”这个政策,其实在多尔衮摄政的时候提出过,后来虽然补填了各种规定,将门槛拉的无限高,但也不能说不存在这个政策。
  只是多尔衮死了,还是被顺治用各种罪状定罪了的人,作为顺治的嫡系孙子,胤禛就不好说这个政策的好了,只能重新提出来。
  “皇上,万万不可!奴才求皇上收回旨意!”于是,又是新一轮的口水大战,围绕各种血统不可混肴血脉不能混乱的话题,宗室们差点儿要将中和殿的房顶给掀下来。
  可是朝堂上不光是有宗室和满人的,还有至少三分之二只跟着胤禛脚步走的嫡系部队和汉人官员的。嫡系部队就算是站中间不说话,也能分去不少人。
  剩下的三分之一,一听是对汉人有利的,别管是不是清官贪官,这会儿不出力,难道等着百年后像秦桧一样被竖立在借口被人吐唾沫吗?
  抱成团的汉人官员,加上几个被胤禛威胁不得不出面帮忙的亲王,和宗室们就成了平衡的局面。
  152、满汉。。。
  “完颜大人,听说,你有个儿子叫做完颜成烈,他娘亲是谁?”眼看又是一个时辰过去了,胤禩几个连连给上面龙椅上一直没动静的人打眼色,胤禛这才动了动身子,慢悠悠的开口。
  “瓜尔佳大人,听说,你准备将爵位传给你的第三子,他娘亲又是谁?”第一个不说话了,胤禛马上换第二个,用的时候直接说的娘亲而不是额娘,下面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钮祜禄氏大人,听说你去年刚得了个新儿子,很是宠爱,不知道他娘亲是谁?”胤禛也不搭理被问住的人,只管一个个问下去,但凡家里有汉女宠妾爱妾的,或者有汉女生下来的孩子的,胤禛全部问了一遍。
  “先祖有规定,满汉不通婚,你们这种行为,是不是叫做欺君?”确认一个没落下,胤禛继续说道:“欺君是什么罪过,应该受什么惩罚,需要朕再提醒你们一次吗?”
  “皇上,奴才同意废除满汉不通婚的政策。”过了好半天,才有一个大臣站出来,咬牙切齿的说道:“只是奴才请皇上三思,这嫡子嫡女的血统,还是不要被玷污了。”
  胤禛嗤笑了一声:“嫡子嫡女?那哈儿,若是朕没记错的话,你妻弟除了庶子,就没嫡子了吧?你是准备让他们家绝种?”
  那哈儿脑袋上瞬间出了一层汗,他妻弟的官阶可是比他高两层,若是他的一番话让他妻弟绝户了,回头他这官儿也别想顺顺畅畅的当下去了,就是自家夫人那边,恐怕也是不得安生的。
  “朕知道,你们是害怕这剃头令和满汉不通婚的政策一废除,满人的利益就会受损,而长久以此,满人被汉化,我大清也就彻底成了汉人的天下。”
  胤禛也不管跪在下面的人,直接说道:“但是,我满人先祖女真进入中原之后,民族姓氏就已经对应了汉姓。完颜,汉姓曰王。乌古论曰商。徒单曰杜。女奚曰郎。兀沿曰朱……这姓氏的重要,比不上一缕头发,还是比不上一个侍妾?”
  “况且,我大清繁荣这么多年,你们就只认为头发才是满人的象征吗?”胤禛前几日就已经反复思考打好了腹稿,这会儿更是话唠本质发作,完全不给下面的人一个插嘴的机会。
  从女真入关开始讲,一直说道满人和汉人的亲近,差点儿连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都说出来了,幸好最后打了个弯儿,不是这句话说不得,而是现在不能确认大清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而这少数民族的定义又是从哪方面确认的。在三百年后,汉族当之无愧的是一个泱泱大族,除了汉族,剩下的都是少数民族。而现在,大清是满人在统治的,所以,这头一个就有了争议。
  “除非你们回去将自己的汉女侍妾都送走,将汉女所出的儿女都杀死,否则,今天这剃头令和满汉不通婚的政策,朕是一定要实施的!”
  以一句铿锵有力的话结尾,胤禛很是大气的甩袖子:“当然,若是你自己愿意剃头朕也不反对,这剃头令废除了,就是告诉大家,谁喜欢留什么样的头发就留什么样的头发。咱们满人可以坚持留金钱鼠尾,他们汉人就随意一些。”
  来了个转弯,下面反对的人就有些迟疑了。一来看皇上的意思,像是坚持要废除的,毕竟,皇上就是皇上,他们和皇上对着干好像也没有什么好处,说不定最后被砍头呢。
  二来,皇上也说了,谁乐意剃发就剃去,大不了,他们自己坚持剃发不就行了吗?
  正迟疑间,就听胤禛说道:“不过,为了保证我满族的地位,朕还有几件事情要宣布。一是大清军校已经完全建好,各项管理政策也已经完善,所以明年三月开始正式对外招生,满人可直接入校,汉人需经过考核。”
  反正毕业是要全部考核的,毕业不了就一直在那儿待着吧,大把大把的学费不是开玩笑的。
  汉人大臣想反驳,胤禛一个冷眼过去:“不过,为了以示公平,科举这种事情,从现在开始,满人和汉人一样,全部从第一场乡试开始考。”
  原先的满人是有优惠政策的在乡试和会试中,只需要翻译一篇文章就行了,相对比较,旗人的科举比较简单。不过,好歹前面几个皇上不能太表现出偏心了,于是满人科举,有“旗人不占鼎甲”的规矩。
  不过,满汉是分榜录取的,倒也不占汉人科举名额。
  “从今以后,取消满人每个月的补助,改由军校颁发,但凡入军校者,每月皆有补助,不分满汉。”不等众人反应过来,胤禛又扔下一个炸弹。
  “皇上……”庄亲王刚站出来,胤禛一个冷眼扫过去:“庄亲王不满意?或者说,庄亲王不希望我八旗儿男都去军校学习本领,然后保护我大清领土?”
  庄亲王面色一白,默默后退,都扯到大清领土了,他要是敢反对,皇上是不是就得扣上他一个通敌卖国的帽子?
  “豫亲王,你说,八旗入军校是好事还是坏事?”胤禛眼神一转,转到另外一个亲王身上。面无表情,眼神冰冷,语气没温度,硬是让那个亲王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就连十三十四,都在下面感叹,他们的四哥,几日不见功力更强大了。
  “奴才认为,八旗入军校是好事,能保家卫国,是八旗所以男儿的责任。”保家卫国这词,也是胤禛首先提出来,然后被胤眩霉ソ逃@锩娴难摹?br />
  八旗改革在康熙没退位的时候,胤禛就打过主意。
  但毕竟这八旗是国本,胤禛又不太想引起康熙太大的猜忌,就将事情拖到了军校建立。军校的第一批学生,是胤眩牟肯隆Q劭吹诙昃鸵搅耍獾诙匀皇且』簧习似斓娜恕?br />
  但是八旗糜烂,军校那种严苛的生活,他们肯定是忍受不了的,胤禛这免除补助的方法,也算是一种逼迫。这样一来,八旗男人不事生产的人,就有很大一部分为了口粮去参军。
  这一点儿,不用详细解释大家就都是知道的。而且,这些王公大臣们心里还有一个小算盘,那就是自家宠爱疼爱的儿子,不舍得送去军校受苦,用补助换儿子,还是比较划算的。
  不是没人不反对的,只是胤禛今天下的命令太多了点儿,众人这会儿脑子都有点儿反应不过来,就是反应过来了,要反驳哪一个都需要考虑一下,等他考虑完了,胤禛的各项理由也搬出来了。
  他们反驳吧,胤禛一个危害大清的罪名就扣下来了,他们不反对吧,这些命令又好像是对他们大为不利的。那到底是被皇上斥责一番,然后夺了爵位什么比较赔本还是皇上的命令比较赔本呢?
  只是这朝堂之上,胤禛怎么会让他们这样算来算去的计较得失?他原本的计划是要是有人不答应,他就趁机罢免几个人的,连名单都已经想好了,却不知道这下面的人是这么的……识相?
  后来一想胤禛就明白过来了,康熙是个权力欲特别重的人,自然是不允许像顺治那会儿,做点儿小事甚至宠幸个后宫都被人指手画脚的指挥着。
  于是,自从亲征之后,康熙就将所有的权利都捏在自己手里。他那个皇帝,当的是真真正正的说一不二,像是太子那会儿,多少人进谏,说是太子不合格,要求废太子,康熙一顶就是好几年,最终还是太子有了反心,威胁到他了,他才下定决心废太子。
  太过强硬的作风,几十年的威压,下面的大臣们早就学会了看脸色。
  想通了这些,胤禛又有些不舒服了,长孙皇后说,主明臣直,他虽然不认为自己这个才登基半年的皇上能被成为明主,但下面大臣没一个有直肠子,他还是很失望的。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胤禛摆摆手,苏培盛马上站出来喊了一句,胤禛起身进了内殿,大臣们这才弓着身子倒退着出去,然后站在台阶上互相张望了几眼,各自回去。
  虽然胤禛下令了,但上面还有个太上皇,若是太上皇不同意这些政策,那胤禛的圣旨也就不值钱了。不少大臣们已经开始靠近各亲王:“王爷,太上皇他老人家最近身子可好?”
  庄亲王轻咳了一声说道:“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只前几日还听说太上皇身子不错,不过,眼看要过年了,太上皇他老人家想必是要过个舒心的新年吧?”
  大臣们忍不住怔了一下,若是连太上皇都惹恼了,这最后的翻盘的机会都没有了。那还是等年后吧,反正也没多久了。
  殊不知,胤禛等的就是这么几天。胤眩桌鞣缧械慕似焖心卸≡觳嵬臣疲返v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