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节
作者:西门在线      更新:2021-02-21 14:12      字数:5028
  你们的事。”
  东西是一早就收拾好了的,崔嘉怡回来不过是换一身出门的衣裳,黛玉则是收拾要送给崔嘉怡的东西,林珺也打发丫鬟回去拿了两样针线过来。
  送崔嘉怡走后,黛玉和林珺在老太太处用了中饭方陪着说了会子话方才各自散去。
  黛玉回来歇了中觉,起来时宋妈妈已经过来了,正指点几个小丫头针线。
  “妈妈今日怎么来得这么早?”黛玉一边说一边扭头看了一眼西洋钟,便红了脸,呐呐不能言,却又瞪了红绡一眼,嗔道:“怎么不叫醒我?”
  宋妈妈笑道:“是我不让她们叫的,这几天天气凉爽,姑娘才能好生睡个觉。明儿起,只怕又一天天热起来了。”
  姚黄、绿翡和紫鸢各自搬了绣架和绷子出来,“姑娘,今儿是在这里还是出去?外面敞亮些儿,就是没这边凉快。”
  黛玉见她们在帘子外面不进来,其实是想她出去。若是在屋里的话,她们几个丫头自然要出来;若是她出去,外面自然就要搁冰。不禁好笑,故意道:“搬进来罢,我也懒得出去。”
  紫鸢想不到黛玉竟然真留下来,愣了会子神,才进去讨好道:“好姑娘,外面宽敞,开了窗户又通风,放上冰,保准和屋里一样凉快。”
  绿翡也走进来,捧了桌上的茶凑上来,谄媚道:“正好冰上一缸绿豆汁,回头累了歇息时正好配点心用。”
  宋嬷嬷毫不客气地狠狠点了绿翡的额头一下,笑骂道:“还不出去摆好?哪里来的这些话?”
  两人连忙看向黛玉,见黛玉并没有开口拒绝,也没有不悦的样子,连忙笑嘻嘻地答应着出去了。
  红绡捧着一个一尺长两寸宽的红木匣子从房里出来,笑道:“崔姑娘过来住了几日,姑娘也跟着学坏了。”
  黛玉歪着头看她,笑道:“我瞧着,倒是你们几个学坏了,都学会编排我的不是了。”
  红绡已走到帘子跟前,腾出一只手撩起珠帘,回首笑道:“奴婢们哪里敢编排姑娘的不是。”言罢,人已到了帘子外面。
  往日里都是你啊我的,这会子倒是奴婢二字都出来了,黛玉好笑。香橙上前扯起她,道:“姑娘也赶紧出去罢,上回大奶奶不是说要做一架屏风送人么,妈妈已经定了样子。”
  宋嬷嬷也跟着说:“姑娘也帮我瞧瞧,看怎么样?若是好,回头也好拿给大奶奶过目,早些定了稿子。”一行说着,一行便屈指算了算,又接着说:“这会子天热,也赶不了活计,却也能做些,等八月天凉快下来,也不用那么赶。”
  一行人一壁走,一壁说话,黛玉问:“六扇还是八扇?”
  宋嬷嬷笑道:“姨奶奶原说要八扇的,被大奶奶回了。”
  既是回了,那就是六扇。
  屋里几个人都笑起来,香橙道:“也怪嬷嬷活计做得太鲜亮,不然,姨奶奶也不至于总惦记着。”
  大厅正中间摆着绣架和撑子,北向是一张圈椅,南向是一张杌子。
  因不见红绡,香橙便问了一句,“方才还在,怎么一会子的功夫又不见了人影。”
  话音未落,便见红绡从角落里走出来,手上捧着一个葵花样式的小茶盘。
  黛玉便笑道:“也不知你长着这双眼睛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大个人站在那里,你偏看不见。”
  红绡在罗汉床前放下盘子,听言,笑道:“她就是这个样子,人长大了,这脾性是半点也没改。”说罢,又说:“早上青鸟炖了银耳汤,姑娘且尝尝,也吃两块点心垫一垫,再做针线罢。”姚黄另盛了一碗给宋嬷嬷。
  吃毕,黛玉便要花样子看,香橙忙拿过撑子上的一卷纸,一边走来,一边笑道:“姑娘瞧瞧,看嬷嬷的画工是不是又精进了,我说了嬷嬷不信,姑娘说的嬷嬷肯定就信了。”
  黛玉也不用旁人,和香橙两个人就在矮几上展开画卷。六福皆是以石榴为主,或榴花初绽,或已败了结出柔嫩翠绿的果子,或已熟透,裂开的嘴儿里露出晶莹剔透的籽儿,再配以花鸟鱼虫,红花绿叶,端的是热闹至极。
  若说画家是用笔在作画,宋嬷嬷便是用针线作画,虽画追求真实,刻画太过,略显呆板,但并不妨碍,关键在于针法的利用。一一赏过,黛玉道:“妈妈真是谦虚了,我看娴姐姐必定喜欢,说不得,要留下自己用呢。”
  继长子许景之后,卢慧姗又生了长女许真,现如今又有了身孕。真姐儿乖巧可爱,再和自家淘气异常的儿子一比,卢慧娴羡慕不已。气恼林飞淘气时,便说拿他换真姐儿的话吓唬他。
  宋嬷嬷也笑了起来,谦虚道:“奶奶什么好的没见过,哪里就瞧得上我这个了。”又说:“姑娘若瞧着还看得过去,晚些我就拿去给大奶奶瞧瞧。”
  说笑一回,黛玉净了手,方才坐到撑子前,红绡和香橙亲手揭了上面的布,里面还罩了一层薄绸,二人揭开,便可见一副蝶恋花的绣稿,牡丹的叶子已绣好。
  红绡又把方才拿出来的盒子捧过来,就放在黛玉跟前的高几上,揭开盖子,里面俱是一模一样的线轴,只绣线颜色不同。
  宋嬷嬷上前来,拣了几色线出来,细细说那一色线绣哪里,劈几丝,用什么针法。
  黛玉听一句答应一句,那一面宋嬷嬷已熟练地剪线辟丝,穿针引线,然后一边做示范,一边讲解要领。
  宋嬷嬷绣好一根线,顺便又穿好一根线,便递给黛玉。
  红绡等几个丫鬟也各自拿了针线活计出来做,宋嬷嬷盯着黛玉的同时,也时不时指点几个丫鬟。
  屋里先时还静悄悄的,各自做着各自的活计,过了一刻钟,便开始说起话儿来。
  黛玉做了一会子,也没了方才的兴致,起身逛了一圈,看一看红绡做的海棠鲤鱼,或者是紫鸢的荷塘月色,再或者是赏玩一番林海送过来的君子兰。
  忽而想起一事来,便问红绡,道:“棋子儿你可记着给怡姐姐带回去了?”
  红绡停下手里的活计,抬头看着黛玉,说:“哪里能忘了?崔姑娘看中的书房里的那副小插屏,我也一并装好了交给了画楼。”
  “别忘了就好,”黛玉点了点头,说:“原说了特意为她寻的,我再留下,她定是要恼了我。”
  红绡说完,便有埋头做方才那片花瓣,听言,便说:“崔姑娘倒不是这样的人,若我们果真忘了,回头记起来了再送过去也是一样。”
  黛玉走到撑子前坐下,拿起针辨了辨,找着了方向下针,笑道:“倒也是,我也是白操心了。”
  恰苏嬷嬷今儿在这里,听见这话,便说:“这怎么是白操心?原是说好了的事儿,崔姑娘忘得,姑娘却不好忘了,这不是坏了姑娘和崔姑娘的情分。”
  香橙便冲黛玉吐了吐丁香小舌,黛玉瞪了她一眼,才忍着笑,应了个是。
  苏嬷嬷没瞧见,仍旧接着说:“红绡办事是个稳妥的,姑娘的东西在哪里,她都清楚,姑娘交代的事儿,也从未有错过一件或是落下一件半件的,但总还是个人,总有打盹的时候,姑娘提一提,也是应该的。”
  红绡忙谦虚了两句,黛玉则应了个是。
  43第四十三章
  得了张凤娥有孕的信,老太太便说去大觉寺还愿。先是林飞周岁;又接连几日大雨;就耽搁下来。这会子天气好了;老太太便又提起来。
  说的时候,林珺第一个就说要去;不想,头一日贪凉多吃了一块瓜;夜里起了好几次;次日早起精神就不大好;老太太不敢让她出门,赵太太留在家里照看她。
  才要上前大街;就碰上镇国侯府的车驾。林珗林琰见镇国侯骑马跟着;便知车里坐的是姬老太太,便命自家的车停住,让镇国侯府的车先行。
  听了小厮的回话,老太太略想了想,问:“哪个镇国侯府?”
  似不记得的摸样。
  卢慧娴笑道:“不怪老太太忘了,他们家原来一直在北疆,因老侯爷没了,这才回的京。就住在帽儿胡同,离着咱们家,也就两条街。”
  “原来是他们家。”老太太张了张嘴,似要说什么,却又未说。
  镇国侯在前朝时就是北疆守将,太祖打天下时,为保一方百姓免于战乱,便降了太祖。这么些年来,一直守着北疆。
  虽少进京,世家大族都还是知道的。老太太知道他们家也不足为怪,卢慧娴也只当寻常。
  林黛玉因没听过,不免好奇,问道:“是因为老侯爷没了,所以才回来么?”
  是说镇国侯是神京人士,一家人回来守孝。
  卢慧娴略一思索就知道她想到哪里去了,笑着摇了摇头,道:“镇国侯是青州人。”
  既然是青州人,那怎么不回青州守孝?林黛玉心里猜度,只怕是有别的缘故。他们兄妹还在孝里,不也来了京都么?卢慧娴没说,她也不问。
  卢慧娴顿了顿,又说:“老侯爷去时,世子才十四,恐无人管教,太皇下了恩旨。”
  镇国侯乃北疆守将,一方诸侯,若无恩旨,即便是世子要守孝,也得在北疆守,断没有回乡守孝一说。
  这是教黛玉。
  黛玉点了点头。
  老太太笑着揽了黛玉在怀里,又问:“不知他们老太太是哪里人?”
  卢慧娴道:“说是原幽州守将的遗孤。”
  老一辈的都记得,太祖驾崩太上皇初登基那会子,蒙人三番两次犯境,幽州几度失守。那一阵,人心惶惶,都以为要守不住了,最终还是挺了过来。
  若没有镇国侯府,只怕真守不住。不过,老侯爷父子兄弟五个,却只剩了他一个。
  因此,换得镇国侯的爵位世袭罔替。
  外人只知羡慕,却忘了罗家是拿命换来的。
  老太太叹了一声,没说话。那样的惨烈,谁也不愿意再回首。林黛玉是女儿家,读书也不过是为了明事理,知进退,又不是为了科考,日常看书,只随自个儿喜好,诗词歌赋,历史轶闻,杂话野史,均有狩猎。听言,也是黯然。
  便再不说镇国侯府的话,转而说起张凤娥的事,计算着有几个月了,要备些什么东西,什么时候送去,等等,不可一一尽述。
  此时,正是石榴花残,果子尚青涩的时候,虽无花赏,又无果子可吃,却又是另一样风景。又因天气炎热,就不急着回家,玩到下午方才打转。
  才回到萱草堂,红绡便拿一封信给她,“下午崔姑娘打发人送了一篮子好大的葡萄过来,姑娘不在,我就做主给老太太老爷二爷那里各送了一挂,大爷那里多送了一挂,我们自己剩下一挂,洗好了一直放在水晶缸里湃着,姑娘这会子要不要吃?”
  黛玉自拆了信看,见问,也没听清说的什么,就随意点了点头。
  却是履行那日的约定,邀她出月初七去他们家里顽,正好一起乞巧。黛玉一边看,一边就笑起来。
  姚黄几个没出去的,这会子都围着香橙问长问短,独青鸟坐着分线,听见黛玉笑,知道是好事,就问:“姑娘笑什么呢?可是崔姑娘说了什么笑话儿,姑娘也说出来,教我也跟着乐一乐。”
  黛玉笑道:“过几天,我们去摘莲蓬。”
  话音才落,香橙立马大声说道:“姑娘,还是我跟着罢。”
  一语未了,红绡端着水晶缸走进来,正听见这话,就抬头看了她一眼,却又不说什么,香橙却心虚了,又说:“姑娘带我和红绡去罢。”
  红绡就笑起来,扭头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道:“多大的人,还这么成日惦记着玩。”一面说一面要水洗手好打发黛玉吃葡萄。
  黛玉掷了信,也要水洗手,笑道:“前儿是谁说,这回你出去玩,红绡留在家里看家,下回就换红绡出去,你在家里看家?”
  香橙就红了脸,呐呐道:“那我在家里看家,红绡跟着去伺候姑娘。”却又十分不舍,说得不情不愿。
  红绡向水晶缸里捏了一颗葡萄,一面撕皮,一面说:“罢了,天这样热,我也不爱出门,还是你跟着伺候姑娘,教我受用一日罢。”
  香橙脸上就溢出笑容来,又强忍着,还只当人看不出来。黛玉暗笑,却只当没瞧见,只向红绡说:“让你去你就去。”香橙脸上的笑容立时就又没了。
  次日上学,和林珺说起,林珺也是高兴。她是个急性子,立时就要拉着黛玉去见卢慧娴。因在上学,好容易按捺住。等一下学,就连连催促黛玉。
  不想,卢慧娴却不在,去了锦寿堂,玺儿说:“镇国侯府打发了两个女人来给老太太请安。”
  林黛玉一愣,他们家和镇国侯府并无往来,怎么呼喇喇的就打发人来?遂问道:“是帽儿胡同的镇国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