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7 节
作者:九米      更新:2021-02-21 13:34      字数:4732
  看着悲切的老人,连首长都不知道咋安慰他。
  老人抹抹眼泪又讲:“凤城现在变得非常好,不知首长们看到了没有?”首长们缓缓点头,老人捉住首长的手,激动地说:“真的是变好啦,这都是有目共睹,没有人说不好的,让我们这些有罪的老家伙重新看到了希望,高兴我们传统的优良作风又回来拉!我是将死之人能看到这些死而无憾!今天见到了首长,就想把这些憋在心里的话讲出来,讲出来我就痛快啦,最后我再说两句,希望首长们想想办法,咋才能让所有的地方都能有现在凤城这样的好领导,让所有人都过上这舒心幸福的日子。”
  这真是发自肺腑的真情道白,连对他们有成见的方明也感动不已!
  首长紧握老人的手摇动着,真诚地回答:“能的!我们现在的改革和整顿,就是要早就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的干部,就是要让所有人都过上和谐美好的生活,请您相信我们吧!”
  在场所有人都激动兴奋地鼓起掌来。
  正文 第177章 政改特区
  大家中午与老老党员们一块吃罢饭都回到了政府宾馆,有人通知下午没有活动安排,留在宾馆休息。
  方明休息起来,想到该趁着空档去拜访一下王书记。他先用宾馆内部电话联系了王书记,王书记正好也是刚休息起来听说他要来拜访很高兴。两人见面坐下泡了热茶,王书记便询问起他公司发展的情况,听了介绍很是诧异没料到他的集团公司发展的如此迅猛,衷心的对他连连恭贺。后王书记跟他探讨起集团的管理和运作,两人相聊甚欢谈了一下午,他觉得与王书记这一席畅谈真是受益匪浅。这次谈话对他公司日后得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在期间的闲谈中,两人虽然尽量避开首长来凤视察的话题,可王书记还是透露了一些信息。首长此次所要视察的地方,不是省市先安排的,都是首长制定。的凤城的反腐大风暴使凤城出了名,期中反腐的过程和方法引起了上面高度关注,上面同时也了解到李书记他们一系列改革整顿的措施,这些更令上面感兴趣,便指示省委不要干涉干扰他们的工作,并且与省委同时派员组成暗地驻凤城的观察组,观察了解上报李书记他们改革整顿的具体情况,可以说上面对凤城的情况有相当得了解。
  这令方明没想到的情况,解除了他前前后后的一些疑惑,有些明白了首长为啥要视察参观那些地方,也明白了张书记后来为啥不再干预李书记他们的工作。
  就在方明与王书记畅谈时,在一位首长下榻的套间客厅中,两位首长和三位随行领导,省委书记以及李书记和齐宇,这几个人也在畅谈。就这个小范围的谈话,却在十几日后对凤城县、对龙城市有着巨大的影响。
  谈话开始时首长们讲这几天的观感,在称赞的同时,也讲了他们个人的想法,并指出了他们认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就凤城有关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一些问题深入探讨起来。
  在探讨中,李书记和齐宇结合凤城的改革情况认为,政治体制改革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大大滞后,影响甚至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康顺利的开展,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加快步伐。及早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可涉及到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时,李书记和齐宇讲得吞吞吐吐,似意尤未尽的样子。首长们变鼓励他们大胆的讲,说这是党内同志间的交流和探讨,讲错也没关系,想法不成熟也没关系,不要存任何顾及。
  这么好的机会,李书记和齐宇本来就想大胆的讲出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但讲到关键处却不由得退缩,毕竟他们有些认识和看法与主流思想有差异。首长这样鼓励他们。他俩对视后豁出去了,由齐宇先大胆的开口。
  可齐宇讲时还是先表明这完全是个人的看法。然后没讲虚言套话直接进入正题。
  他认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改善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但一直以来存在几个误区,有观念和认识上的,有具体工作上的,不解决这几个误区。政治体制改革就难以进一步深化,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就难以解决。
  他重点讲了三个误区,首先是党的形象存在误区。
  党是由群众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本来该是完全能代表群众意愿和利益的贴心人、带头人,是群众很容易接近并且可以倾诉衷肠的组织,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是党的应尽义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却不图名不图力的忠实仆人。于就是党章的要求:“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在建国前,党正因为是有这样的信念和态度,才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不断的壮大,最终夺取了胜利,在任命心中树起了崇高的威望和不朽的丰碑,建国后带领人民群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巨大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但到了后来,党在成绩面前骄傲了,党对自身地宣传经常是过分美化和颂扬。把党的形象树造的太过伟大。可在现实中,各地、各级、各部门长期以来总有一些党的领导干部在败坏党的形象,党的形象在局部或特定的时期内名不副实,宣传起到了反作用,造成暗地里骂声四起。
  最严重的时候是在文革时期。不仅是过分的美化党,而且还神话党,把党宣传成是永远伟大正确的,永远都不会 犯错误。甚至还君主化,从里到外把党塑造为至高无上的封建君主,高呼万岁神圣不可冒犯,谁若不敬或有微词,就予以无情的打击。而且还曾经被占据高位的一小撮人恶意的利用,把党作为他们的挡箭牌去压制民主破坏法制,差一点就毁了我们的党。
  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实事求是的对党的历史和功过重新作了正确的评价,同时反对个人崇拜、美化、神化、君主化党的形象开始予以纠正。但到目前为止,这种形象并未得到很好地纠正,在宣传和实际工作中,仍然把党的形象摆得高不可攀,粉饰和颂扬的话不绝于耳。开口必是某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这成绩那成绩,只讲功不讲过,有错不承认更不道歉,助长了党内自以为是、独断专行的思想,助长了虚夸假冒之风,是造成脱离群众的一个根源。如果与群众的关系愈来愈远,就难以恢复与群众的雨水之情,必会致使党的威信下降,支持率下降,进而也销弱了党的领导。
  形象问题也是党风问题,形象不正则党风难正,党风不正何谈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党章中说得好:“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当存在的生死存亡问题。”所以,端正党风,就应该摆正党的形象,包括摆正党的领导干部个人形象。无论是党还是领导个人,都要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对待自己,真正地放下架子到人民群众中间,做人民群众名副其实的贴心人和带头人。
  其次,党的性质存在误区:
  党的性质应该是群众组织,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群众组织。可长期以来,党实际上成为了事实上的政治机构,就连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等群众性的团体和组织,也变成门难进脸难看的官僚机构。
  群众组织与政权机构主要的区别是,政权机构靠的是权利去领导、制约和规范群众的行为,而群众组织则是靠号召力和影响力赢得群众的拥护,夺取了胜利。可执政后,手里有了权,越来越看重权利,也就逐渐地丢弃了非常宝贵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而号召力和影响力是靠脚踏实地地为人民利益想得来的,丢弃了号召力和影响力,也就丢失可脚踏实地的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宗旨,也必然克服不了官僚主义的作风,也必然难把群众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必然难同群众保持同甘共苦最密切的联系。
  因此,尽管我们党特殊,是执政党,但仍不能忘了群众组织的身份,要还党是群众组织的本来面貌,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少靠权利,多靠号召力和影响力。领导干部也不能耍官老爷威风,不能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党的领导也存在误区: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以自己正确组织形式和领导方法,以及党员的模范行动,去影响、组织和带领群众,实现领导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忽视政治和思想上的领导,重视组织上的领导,觉得政治和思想上的领导费劲难做,组织上的领导易做威风。尤其是特别热衷于向各部门推荐和任命干部,甚至借机捞取好处中饱私囊。这样的领导态度,恰恰是本末倒置!
  政治领导,就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重大决策的领导,集中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如果党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如何能使全社会不断地健康和顺利发展呢?思想领导,就是理论观点,思想方法以至于精神状态的领导,没有正确的思想领导,如何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呢?
  组织领导则主要是通过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对国家政权机构和社会团体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保证党在政治和思想的领导不至落空。这固然很重要,但党取得政权之后,干部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化和法制化,使干部的选拔和任用能严格依照科学的法制程序进行,使其符合党的意志,也即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意愿,不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在实际工作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往往不遵循或假遵循规章与制度,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且在选任过程中有腐败行为,选出的干部不能符合党的意志和群众的意志,使党的组织领导作用不能正常发挥,也就更加削弱了政治和思想的领导。
  齐宇讲罢三个误区的长篇大论,首长们表示基本赞同,并说这也是一直思考要想法解决的重点和难题,问他们既然认识到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走出误区,稳步快速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李书记听了首长的表态,绷得很紧的神经才放松。现在首长问他们如何走出误区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他赶忙从公文夹取出几份请示报告,分递给首长和领寻们,边递边笑道:“我们的想法都在这报告中。可能不很成熟,但我们希望得到批准,通过实践看是否可行。”
  一位首长接过翻了一下这四、五页的请示报告,呵呵笑道:“看来你们是早有准备啊,好,看一看你们有啥想法。”
  首长们和几位领导开始翻阅报告,李书记和齐宇心中志忑地看着首长和领导们的脸色。因为这报告中不仅有一些与现行政策不符甚至相违背的具体想法,而且还有一个大胆的请求。
  这些具体想法中,他们要继续精简机构裁减人员,而且力度会更大,有的部门要合并,有的要降级,有些不适应市场经济或不适合县城设立的虚空部门还准备要撤消。在想法中,比如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社会团体,都要恢复为群众组织的性质,负责人团体内实行选举制,其身份也不再具有机关人员的身份,转职的在任期内比照同伍机关负责人的待遇,任职届满时恢复其任职前的身份,鼓励相关社会人士兼职。还有进一步改进民主制度的一些思考,要进一步加强大人大的权力,使其名副其实地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并且乡镇长包括县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要完全由选举产生,不搞先委派后选举。
  等等这些想法都与现行政策不尽相符。但最不相符的是他们关于改革凤城县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构想。其中有一直不可动摇的原则也有重大调整。他们认为现行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存在不科学和不完善之处,事实并没才管好干部,而且是造成权力过于集中致使贪官泛滥的主要因素,有必要勇于检讨进一步完善。
  在他们的想法中,县委对干部地管理将要偏重于政治和思想上地管理和监督,除党内领导干部,以及必需由县委推荐的领导干部,其余都要实行分别和分类管理,县委不再具体推选任用。那些该选举产生的则进行选举,该公开考聘的则公开考聘。县委只对其进行政治和思想上的审查,审查是否合格都要出书面结论。这想法主要是针对县政府及所属各部门,也就是县委将不再具体插手行政机构这些权力部门的人事管理,建立一套独立自主的公务员考聘体系,建造一支在政治、思想上合格,具有部门特色和专业特长且较稳定的公务员队伍。
  他们大胆的请求是希望上面给予特殊政策来实践这些想法,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因无现成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