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节
作者:九米      更新:2021-02-21 13:31      字数:4744
  听说齐宇和丹俐要上来,孔斌和李玉珠很高兴,急切一见。
  他俩上来后,孔斌夫妇第一印象就很好,一个帅气诚实,—个俊美大方,真是一对璧人。到了孔斌客厅后,丹俐和李玉珠很快说到一块了,可齐宇还有点生疏,光听她们说话了。
  齐宇边听她们说笑,边四下看看屋内,眼光落到玻璃窗上,总感到有点不同,他便走到窗前,仔细看起来。方明见状说道:“这就是太阳能发电玻璃。”
  齐宇兴趣来了,忙问道:“是不是?哪是怎么发电的?”
  方明“嘿嘿”一笑道:“你问我,我懂个啥?让大哥告诉你吧。”
  孔斌见齐宇用渴求的目光看他,心想这就是和方明的区别了,方明住这么长时间了,也没问过这话,就懂得闲心不操,悠哉悠哉过日子,不过人与人不同,方明正是这点让他越来越喜欢他,跟他在一块不用费脑子,谈话也开心,思想能远离各种复杂的事务纠绕,身心很放松。
  孔斌告诉齐宇:“你看那是双层真空的,最早是一种保温屏,里层玻璃涂有一种可视隔热膜,冬季用来防止室温外传,夏季用来阻隔外面热量,达到节减能源的目的。后来我们研制出一种透明有机膜,这种有机膜象太阳能电池板一样,可以发电,现在已赶上了普通硅晶电池板的光电效能,也就是说同样大小的窗子和硅晶电池板产生的电量差不多,增加了这种玻璃窗的功效。”
  齐宇看看孔斌,又看看窗子,心想这种高科技产品太实用、太神奇了,他兴致勃勃接着听下去。
  齐宇听的会神,孔斌也讲的有兴:“这种有机涂层我们也应用到太阳能热水器上,在水温达到标准时,会自动切换到发电功能上,如果连续阴天,储存起的电能还会转化为热能,加热水箱,水就能经常保持在标准温度上,如果连续晴天,还会通过蓄电池储备电能。我们还将这一技术推广到建筑墙地装饰砖上,在砖上的发电涂层上再上一层透明耐磨釉面就行,院外的墙面和地面就是这种砖。”
  方明插话了:“那种砖太好了,夜晚还能发各种彩光,组成五颜六色的图案,不断变化着,太好看了,你们今晚别走了,好好看看。”
  齐宇看到这么神奇的产品,他决定晚上一定留下看看,就是撵他他也不走了。
  正文 第040章 齐宇献策
  孔斌和方明的话不仅让齐宇太感兴趣了,连丹俐的注意力也吸引过来了。
  孔斌笑笑继续说:“那是在涂层下面先加了发光层,在夜晚把电回传过来。不过这种能变多种彩光的成本太高,只能在高级场所使用。一般的只发一种光就行,电路也简单,成本比较低,适合推广。现在正在研制把地砖的发光层再加上发热元件,增加融雪功能,这就更加适合北方地区了。”
  齐宇忍不住了,开口道:“大哥可是选对好项目了,新型能源是朝阳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我从报上看,这也是国家大力扶持的项目。如果这些产品能普及到千家万户,那对社会的贡献太大了。”
  孔斌笑道:“你说的很对,我们的项目国家在税收、资金和政策上给了很大优惠,现在的奥运村很多建筑已用我们的产品。方明和你说了吧?我在这准备建的温泉旅游区和学校都准备用这种产品,那就不像这套房了,这是半路改建的。新的建筑从屋顶到墙面和门窗,只要适合的地方全要用上,不仅在用电上自给自足,还要利用或销售多余的电量。就这套房,这些电量我们这么些人用还有富余,等我们走后就富余更多了。我离开这以后,派人在南房搞一间蓄电池充电室,卖蓄电池也能赚不少钱,整个楼房的各项支出差不多就赚出了。”
  李玉珠故意笑他:“你这人一点也怕浪费,蝇头小利也舍不得丢。”
  齐宇听了却认真道:“正是孔大哥的这种精神,才能把目光放到开发新型能源上,这一行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是人类最现实的福音。因为它是绿色能源,能减少环境污染,净化人类生存环境;因为它是再生能源,能长远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维持良好的生产生活状况;从具体的方面讲,直接改善了我们的人居环境,让人类活的更幸福。”
  齐宇这番文驺驺的总结让他们对新型能源认识一下清晰明了,让孔斌对齐宇有所认识,李玉珠竟鼓起掌来。
  丹俐看着有点脸红的齐宇,人们对他的赏识她从心底高兴,她深信自己是拥有一块暂未发光的金子。她高兴地微笑着对齐宇说:“你不是还有事要跟孔大哥讲,是不是忘了?”
  大家都把目光投到齐宇脸上,齐宇便把昨晚利用彩票筹建学校的事说出来,临了他强调:“无论是西部大开发还是各种扶贫工程,都应该把重点转向教育扶贫和人力资源开发。所以教育彩票比体彩和福彩的意义更深远、更重大!”
  孔斌一直饶有兴趣地听着,特别是对他提出的运作方式更感兴趣,他听完马上说道:“这个想法太好了,众人的力量是无穷的,搞彩票每个手机用户每月只出区区二元钱,每年就能办我上百个孔斌想办的事,那效果就非同一般了。”
  李玉珠插话道:“确实好想法,不仅贫困家庭受了益,还能蹦出不少新‘方明’,人们坐在家中,手指一摁,好运就从天而降,人们还不抢着摁?平均一人一个月二元?我看只少能上十元,嘿!是你们算错了。彩票是每周开一次,每月四周,每周一人买一次还翻了四倍,再说多数人一次也不只买一张,因为它太方便了,随时随地都可抽奖,如果真得有手机短信抽奖,我自己每月也要抽几百元弄着玩,这除了能支持办教育,碰等着有和二弟一样的好运,中它个四五百万元。不过我要中了,就拿出来再多捐一个学校。我看这么有一年功夫全国的贫困县全解决了,你们说是不是?”
  大家欢快地笑了,并连连称是。齐宇暗责自己,冲昏头了?彩票是按周算的,自己怎么按月算了?玉珠姐细心,一下就想到了,按周一算确实翻了四倍,这不更好?!他便对孔斌讲:“孔大哥,您在上面肯定有不少熟人,把这个意见传上去,成功了比建一所学校更功德无量。”
  孔斌确实心动,可他叹了口气说道:“好的确是好,可惜涉及部门太多,除非真接呈到国务院主要领导手上,就怕我的能力有限啊!那我们也得努力,齐宇,你把方案拟好,我会尽最大的能力递上去,连人大、政协也不放过,碰对那算那。”他说完定了定,看着齐宇又道:“方明是忙不过来,那这个学校的筹建工作就全交给你们夫妇了,我们无论在学校的硬件还是软件都要建成一流的,把示范作用弄大点。你的设想万一不成,有这做示范,再推动起来比我们说话顶事多了。你俩最快成行海滨,我大概最多再呆一个月,争取在我走前把前期工作做完。”
  齐宇和丹俐高兴啊!方明同样非常高兴,自己推荐的朋友得到大哥认可,能为大哥办好事情比他自己办好事还高兴。有了齐宇这有意思的创意,大家的谈话热烈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畅想着这种学校的未来,越谈越想越觉的是件极好的事情。
  孔斌最后总结道:“学校的运作模式成功后,国家肯定重视和扶持,也许会拿出大笔资金推广到城市的贫困家庭和打工子弟学校,可以根据家庭情况通过适量收取食宿费,保证学校正常运作。有条件的省市也可效仿,那规模和作用就太大了,咱们国家挤身强国之林还有啥愁的?”
  直到小玲进来让大家下去吃饭,人们才兴犹未尽地下去了。
  中午他们的酒兴自然好,孔斌夫妇觉得这是他们来这认识的,最谈的来的两个人了。说到快要建设的温泉旅游区时,孔斌问齐宇有啥好建议提一提。
  齐宇谦逊地说:“这我可不敢乱说,园林建设是一门艺术,我这门外汉不敢瞎讲。这里铁路、公路交通方便,离北京也近,旅游区建成后肯定能火。说起这事,我想到我过去对我国城市化建设有点疑虑,和这个问题有些牵挂。”
  孔斌对齐宇前一句的话很满意,对不懂的事不乱表态,齐宇后一句话又引起了他的兴趣,他专注地听着。
  “咱们国家已向城市化迈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建设的整体思路没错,这是现代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但应该想到中国和其它发达国家的区别在于人口过于庞大,现有的城市规模已经和发达的国家差不多,甚至更高。我们现在的城市人口还不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就这好多城市的基础建设、就业压力、环境污染、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共公共事业的脆弱已凸现出来。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是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二还多。想一下,我们如果城市化进程赶到那一步,既使大城市和小城镇的建设非常协调和合理,那现有的的城市都将是世界上的超级城市,上面说的那些问题将会更严重。”
  齐宇提出这一问题,让他们都感到社会将来进一步发展的困难和艰巨性,可他们不明白这和温泉旅游区有啥关系,但让他吊起了胃口,只能听下去。
  “但小城镇的吸引力和容纳量毕竟有限,特别是西北部落后地区更差劲。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还是要挤进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只能不断扩张,而我们现在城市建设都是由里往外扩张,先是内环、外环、三环、四环,到六环、七环,不知要环到什么时候?而且越到最外,那环圈越大,各种配套工程也越宏大。这样,城市内部不仅要改造,城市外部要建设,整个城市建设成本太过巨大,不堪负重,其它社会共事业的建设必然跟不上。”
  齐宇进一步的阐述,让他们对未来城市和社会发展忧虑更大,不知他下步要说什么,反正已被吸引住了。
  齐宇看着他们都停了吃喝,专注地听着,赶紧把话转入正题:“我由上海新建的磁悬浮列车想到,狠下决心发展磁悬浮列车可能是条好出路。”
  大家感到突然和奇怪,怎么又转到磁悬浮列车上来,对他后面的话更期待。
  看着他们疑问的神色,齐宇笑笑继续说道:“比如从我们龙城市到北京市修一条磁悬浮列车道,全长大概是四百公里,整个行程不到一个小时。而在北京市内,一个小时的上下班行程也算平常的。如果磁悬浮铁路与北京市内地铁联通,这样在沿线的城市几乎与北京连在了一起,北京市一下子不是变大了吗?在北京工作的人们就宁愿住到这些沿线城市,也不愿住在偏远的环线上,这是把点上的扩张变成了线上的扩张,那上面所说的问题相对少多了。如果把我们凤城县也作为一个点,从北京到这不过半个小时,我们的温泉旅游区不就变成了北京人日常休闲的好去处了吗?那旅游区的效益就太大了。”
  这下人们才明白他说这番话的用意,孔斌真对齐宇刮目相看了,可李玉珠着急问道:“这么好为啥国家不建这种列车铁路,那车真有那么快么?”
  孔斌回答她:“因为磁悬浮列车投资大,运营成本大。那车的确快,我记得报上介绍百小时最高能达六百多公里,齐宇,对吗?”
  “对,上海那个已达四百多公里,它不仅速度快,爬坡能力强,运行平稳,而且起步快、停车快,起步不到一分钟就能上二三百每,多几个站点也不觉得麻烦,还有个优点是比现在的高速列车节能百分之二十左右。”
  方明问:“日本是不是有了?”
  齐宇又笑答:“有是有,而且这种技术数日本和德国的成熟,但没有用于商业运行。不过咱们国家也全部掌握了关键技术,在实验场也上到每小时六百多公里。”
  李玉珠追问:“哪为啥他们那么发达不搞商业运行?”
  “这与人家的国情和现状有关,他们国家小,人口密度低,现有的公路铁路非常发达,几次论证都不合算,就没搞。不过他们仍投巨资研究,可能想让建设成本降下来。”齐宇侃侃而谈。
  孔斌说话了:“咱们也别光顾说话了,继续喝酒。”大家碰完杯他接着道:“好归好,我看三年五载建不起来,听说京沪线想搞,可又说搞不起,还是搞高速铁路,如果京沪线搞不起那更不知牛年马月了。还继续喝酒吧。”
  喝干杯中酒,齐宇叹道:“我有个想法,可惜也是白想。”
  孔斌又有兴致了:“说来听听,权当一盘下酒菜。”
  齐宇有了精神:“搞不起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建设成本高,二是运营成本高。但没有运营,谁能证明它的成本就高了?关键是施工质量要求高,投资成本大,怕效益不好。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