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节
作者:热带雨淋      更新:2021-02-17 04:33      字数:4778
  恚缑允Х较虻淖凹壮底荻雍筒奖慷雍芸赡芑崦煌访荒缘卮橙胨樟呔常庋突崾苟悦娴乃站慷泳跗鹄矗柚沟戮那敖蛘呤峭暾匏鸬爻返降挛珊雍偷谀舨右幌摺N朔乐拐饫嗍虑榉⑸戮细袷敌辛嗽胍艉偷苹鸸苤疲鸭父鲆罢郊啪卧诼ざ岷诘墓诚呱稀?br />
  希特勒让三军首脑自己决定发起进攻的准确时间,但他们却左右为难,并因意见不一而引起一场小小的争论。
  德国陆军总司令部根据一向奉行的军事理论,几乎本能地认为,各野战集团军应当在拂晓时分发起进攻,也就是说,进攻时间应该定在1941 年6月22 日早晨,那时天已亮到可以进行“通常的户外活动”。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先头突击部队最有可能完整无损地夺取苏联西部边境众多河流上的桥梁。这样,各师主力部队就可以在昼间从桥上渡河,有条不紊地实施进攻。
  德国空军总司令部却坚决反对陆军的观点。空军将领们指出,参加第一波攻击的大约900 架飞机在黑暗中无法找到苏联境内的目标。如果陆军在拂晓时分发起进攻,空军的飞机从前沿和内地起飞,顶多能够与地面部队同时越过边境,此后平均还要飞30 分钟才能对苏联机场实施攻击,这就给了苏联空军大约30 分钟的预警时间,“巴巴罗萨”作战计划要求的是通过突然空袭以求得解除苏联空军的作战能力,为此,空军将领们认为,必须把苏联飞机摧毁在地面上。而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需要彻底达成突然性,如果苏军得到警报,他们就会向东方的备用机场疏散飞机,同时派飞机升空截击德军。这样,德国空军就要面对一支基本上完整无损的苏联空军,就要进行空战,而且德国陆军部队也会遭到苏联空军的袭击。
  然而,陆军也有自己的理由,陆军总司令部指出,如果几百架德国空军的飞机在拂晓时分飞过边境,几十万苏军地面部队不可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这样一来,尽管已进行了几个月巧妙的欺骗、蒙蔽,德国野战部队在进攻中却得不到达成战术突然性的好处了。部队会遭受惨重伤亡,对实施闪击战至关重要的许多桥梁也会被破坏。桥梁问题虽然是战术性的,但对于闪电战来说意义重大,搞不好会延缓整个战役的进程。事实上,如果德军在边境滞溜时间过长,就会使苏军指挥官和部队有足够的时间恢复镇静。
  两种意见,各执一端,最后陆军的观点略占上风,陆军突袭时间定在3点05 分,标志着“巴巴罗萨”作战开始。首先是炮火准备,同时各野战军进入立陶宛地区。3 点15 分,开始向南进攻。为达成战术的突然性,空军必须先派出一批最优秀的飞行员驾驶30 架轰炸机在陆军发起进攻之前越过苏联边境。这些飞机在夜暗中飞向目标,天一亮就对10 个苏联空军基地发动进攻,它们的任务是尽可能多地摧毁苏军飞机,造成苏联空军基地长时间的混乱,使下一波德国飞机能及时赶来,把剩余的苏军飞机摧毁在地面上。
  进攻之前紧张的最后一天,只剩下不到12 小时了。外交部打来电话报告了令人不安的消息:苏联大使再次紧急要求会见里宾特洛甫。为拖延时间,这位外交部长突然“失踪了”,杰卡诺索夫被搪塞过去,说等里宾特洛甫晚上回来再约定会见时间。事实上,里宾特洛甫就在总理府,一天中几乎与希特勒形影相伴。希特勒也正在口授国内消费公告和给墨索里尼、霍尔蒂以及芬兰总统雷斯托·雷蒂的信,通知他们关于进攻俄国的事宜。
  9 时30 分,杰卡诺索夫得到允许去见里宾特洛甫的国务秘书。会见时他只是递交了一份对德国屡次侵犯苏联领空的正式抗议照会。几乎与此同时莫洛托夫也在莫斯科向德驻苏大使舒伦堡递交了一份同样的抗议照会,照会措辞听起来如此可笑,以致电报凌晨传到希特勒的总理府时,一经宣读,使得全场哄堂大笑。“一系列的征兆使我们看出德国政府对苏联政府不满意。。”(重点号作者所加)事到此时,莫洛托夫还只是如此发几句牢骚。一小时以多万德国士兵沿着从北冰洋到黑海的前线,由3000 辆坦克和近2000架飞机做后盾攻打了苏联。不折不扣的突然袭击。
  于是,阿道夫·希特勒在52 岁的时候开始征服俄国。22 日晚,希特勒和他的私人官员一直熬到深夜,他的思想飞到总理府以外遥远的地方。他对副官们说:“用不了三个月,我就将目击一场世界史未曾见过的俄国的崩溃!”然后,他小睡片刻。
  三、这里令历史也感到困惑
  当战争之剑已高悬于头颅之上时,斯大林在干什么?
  1941年4月13日晚上,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电告柏林,称斯大林对日本人和德国人表现出“异常友好的态度”。舒伦堡所说的异常友好,发生在这一天的莫斯科火车站。当时,外交使团正为访问德国回国途经莫斯科的日本外相松冈洋右送行,谁也没想到,斯大林会在一大群苏联最高党政军首脑们的簇拥下来到了现场,而且亲自将日本外相送到车厢的扶梯上,然后拥抱告别。接着,他又找到了在场的德国大使和武官,他甚至说:“我们将继续做你们的朋友,患难与共!”
  斯大林的这一举动显然是一种外交策略,可接下来的事情就让历史也困惑不解。
  还在此之前的3月20日,美国人在华盛顿就向苏联大使提供了一份绝密报告:希特勒将在5月份进攻苏联;
  4月15日,一架德国侦察机在苏联罗夫诺迫降,红军在飞机上发现照相机,已被曝光的皎卷和撕毁了的苏联西部地图。其军事意图即使是普通士兵也不会怀疑,然而,苏联最高当局却向红军边防部队发出严厉的命令:“不得射击在苏联领土上空飞行的德国飞机”;
  4 月下旬,在驻德国的美国大使馆,一位德国空军军官直接面告苏联大使馆一秘,德国的空军和陆军主力部队已经调往东方战线;
  5 月,二战期间著名的超级问谍左尔格从日本东京向莫斯科报告:德国军队将在6月20日前后对苏联发动不宣而战的大举进攻;
  6 月,美国驻苏联大使亲手将一份文件交给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警告德国将在两个星期以内进攻苏联;
  几乎在此同时,中共打入德国驻华使馆的间谍成功地劫获德国将进攻苏联的秘密情报,中共急电斯大林:德国人将在6月下旬进攻苏联!
  可1941年6月的莫斯科似乎注定了的要让后人愕然6月14日,苏联的国家广播电台播发了外交部授权塔斯社发表的重要声明:
  “德国也同苏联一样,始终不渝地信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规定的条款。因此,苏联各军区认为,关于德国意图撕毁条约、进攻苏联的谣言是毫无根据的。至于最近德国军队撤出巴尔干战役调到德国东部和北部地区的行动,应当认为是另有原因的,与苏德关系无关。”至于外国报纸上出现的关于“苏德之间即将发生战争的谣言”,“是反苏反德力量笨拙的宣传伎俩”!
  6月15日,苏联所有的报纸都刊载了这次声明;
  与此同时,苏军统帅部再次命令部队:“即使是德国军队发起进攻,红军部队在没有接到最高当局命令之前,不得进行还击”,否则军法从事!
  当6月15日,希特勒召集起纳粹德国武装部队的主要高级官员,就“巴巴罗萨”举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秘密军事会议,决定:德军将在6 月22日早晨5点进攻苏联。苏联克格勃大头目贝利亚却在写给斯大林的备忘录中说:“我们再次解除井惩罚我国驻柏林大使杰卡诺索夫,他一直向我报告关于希特勒进攻苏联的虚假情报。”并且果真被紧急召回国,于大战爆发前一天以“企图以虚假情报迷惑斯大林”的罪名被捕入狱!直至6月21日晚10点,朱可夫接到基辅特别军区参谋长的报告,说“在前线抓捕了一名德军司务长,他是自愿跑到我方的。据他说,德军现在正在进入出发地点,进攻将于6月22日清晨开始。”朱可夫是向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汇报了这一消息,铁木辛哥让朱可夫立即起草一份让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的命令,朱可夫说,早已起草好了,于是二人一起去见斯大林。当他们讲述了那位投诚者的消息后,斯大林足足沉默了一分钟,然后用一种怀疑的目光看看朱可夫和铁木辛哥,问道:
  “这个投诚者不会是德军将军为了挑起冲突而派来的吧?”
  急性子的铁木辛哥抢先回答:“不会,我认为投诚者说的是实话。”
  斯大林又沉默了一会,才通知让政治局委员们马上到他这里来。政治局委员们陆续来了,大家不声不响地在长桌两旁坐下。从他们不安的神情中,可以看得出都是以一种焦急的心情等待着斯大林发话。
  斯大林慢慢站起身,像往常一样,在桌旁踱来踱去,也许他感到该下决心了,忽然问道:
  “我们应该怎么办?”
  没人应声,会议室异常寂静,使人感到一种沉重的压抑感。还是铁木宰哥用他那鼻音很重的嗡嗡低音打破了这窒息的气氛:“我看应该立即命令边境军区所有部队进入一级战备。”
  “把你们起草的命令读一下吧。”斯大林说。
  朱可夫迅速展开一张纸,读了起来,当读到“各部队必须根据打退敌人进攻的作战计划采取坚决行动”时,斯大林打断了朱可夫说:
  “现在下达这样的命令还太早。也许问题还可以和平解决。应下达一个简短的命令,指出进攻可能从德军的挑衅行动开始。边境各军区部队决不要上挑衅的当,以免使问题复杂化。”说罢,挥挥手,示意朱可夫按此意去重新起草命令。
  长桌两旁仍然没人出声。斯大林自言自语道:“我相信这是希特勒的一种挑衅,他想试探我们。。难道他真敢在两线作战?”说着,他用目光扫了莫洛托夫一眼,莫洛托夫也不知所措。
  朱可夫很快按斯大林的意思起草好命令,向全体政治局委员宣读一遍后,由铁木辛哥和他两人签发了。把命令向各军区下达完毕,已是6 月22日零时30分,距德军的大举进攻只剩下不足4小时了。
  四、周末,红军在沉睡
  1941年6月21日,正是周末,苏军照例这天是半日工作制。
  基辅特别军区航空兵司令员科佩茨上午处理完工作后,下午便放假回家,一路上,他想起前几天副国防人民委员梅列茨科夫视察时,对他当众提出的严厉的批评,仍是忿忿不平。
  那是一个星期前,梅列茨科夫来到乌克兰首府基辅,任务是视察部队战备情况,正好赶上军区进行一次空军的警报演习。
  演习在离司令部不太远的一个机场举行。这是一个很大的军用机场,设施完备,停机坪上,整整齐齐地停放着几十架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和直升机,很有气派。四周视野开阔,天空晴朗,只有几朵淡积云在远处的天际线上挂着。“确实是个进行演习的好地方。不过,从战备的角度看,这样摆放飞机太不隐蔽了,很容易遭到攻击。”梅列茨科夫心里想着,并没有马上说出来。司令员巴甫洛夫更是踌躇满志,一边兴致勃勃地对梅列茨科夫指点着什么,一边高声地和军官们打着招呼。当见着正从塔台上走下来的科佩茨时,马上拉他过来,并大声介绍说:“啊,梅列茨科夫同志,认识一下吧,这位是我们军区航空兵司令员,苏联英雄科佩茨同志,他在西班牙的赫赫战功,我想你是不会陌生的吧?”
  梅列茨科夫当然知道这位英雄飞行员的事迹,只是没想到他比想象中的还要年轻。
  演习开始了,只见一架架歼击机、轰炸机腾空而起,在指挥员的口令下,编队飞行,作着各种战术动作。正当演习达到高潮时,忽然不知什么地方钻出一架德国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机翼上两个巨大“铁十字”徽记看得清清楚楚。梅列茨科夫不禁愕然,很快,德国飞机竟大摇大摆地对准跑道,一个俯冲,然后降落在机场上,飞机上走出一队空勤人员,指指点点,左顾右盼,对这里发生的一切好象既有点意外,又相当感兴趣,梅列茨科夫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是真的。
  “怎么回事,巴甫洛夫同志?德国人怎么能降落在这里?”梅列茨科夫着急地问。
  巴甫洛夫毫不在意,微笑着说:“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难道你们在莫斯科都不知道,根据苏联民航局的指示,这个机场准许接收德国客机?”
  “什么,民航局的指示?国防人民委员部怎么不知道?”
  巴甫洛夫两手一摊,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梅列茨科夫尽管由此觉察出部队的战备观念松懈到可怕的程度,应该狠狠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