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节
作者:你妹找1      更新:2021-02-17 04:32      字数:4761
  挥幸馑肌N患顺迹膊还腔始彝飞系囊桓媸笨梢园蔚舻摹!?br />
  人走茶凉,这是中国官员的归宿,更是中国政治的逻辑。有时候,这逻辑还要跳跃一下,直奔结果:人尚未走,茶就凉了。张居正应该属于前者,盖棺论不定,尸骨未寒,就有人清算他了。清算张居正的时候,另一个也被捎带上了,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司礼太监冯保,冯保还掌管着东厂的锦衣卫。可以说,冯保的地位与职务,决定了他是随时能给别人敲响丧钟的那号人。但是这些敲丧钟者从来想不到,自己能给别人敲,别人也就可以给自己敲,大明体制下,丧钟是没有逻辑的。也许,他们能想到,但是身为盘中一走丸,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原来的轨道上维持自己均匀而平衡的速度,至于设计新轨道,甚或挪动巨盘,根本想都不想。
  冯保的下属,宦官张诚、张鲸向皇上揭露说:张居正死的那天,冯保还去他家取出珠帘五副夜明珠九颗,冯保家的钱比皇上您家的还多。这些话当然能打动皇上,因为万历他姥姥家是山西小农啊。至于人家冯保接受别人贿赂时如何还弱智到叫两个下属看见,并且似乎还请这俩位帮着数珠子来着,皇上没有考虑。皇上也没有考虑两位小张为何当时不举报而拖到了现在!当然,两位小张希望冯保倒台后空缺下来的司礼监太监和东厂头头由他们二位接替的要求,也引不起皇上的注意。皇帝当然注意不到这些,那种体制下,君臣上下都有些街道娘们儿的倾向,也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就掂着小脚,抿着小嘴儿,东家长西家短的无事生非就行了,在别人揪自己的头发前,自己最好能把别人的头发揪秃,头发长,见识短,只看眼前,不看脑后,是众多娘们的通病。万历作为众娘们之首,娘们气可能更重些,他宠爱的郑贵妃甚至叫他老太太,所以,万历无非是个老娘们。清算开始的时候,老娘们有些犹豫,这是娘们通病,奈何手下众娘们一齐摇唇,老娘们就有了精神。特别是听说冯保家的珠宝比自家柜子里的还要多,哪个娘们能不生气?一生气,就对冯保下手了。
  老娘们没有想到,冯保的家一经查抄,居然收获丰厚:珠宝无数,金银一百余万。
  老娘们疑心病就上来了:张居正该有多少家产呢?娘们一动这心思,张居正的家就完了:抄出黄金万余两,白银十余万两。这就不算少了,据说陈希同家就抄出一支万元钢笔来,陈希同还不知道那钢笔值钱,在法庭上可怜巴巴的要求:那钢笔值一万元?快点叫俺瞧瞧。
  问题是众娘们儿觉得抄出的钱财有点少,“主拷官”刑部侍郎丘橓要求张家招出他们藏在别人家的二百万两白银来。招不出来,就拷打。结果,张居正儿子敬修与懋修都自绝于人民,敬修成功了,奈何懋修投井不死,绝食又没死,居然活了下来。敬修临死前,写下血书一份,天道无知,人心难测的呜呼半天,看了令人泪下。泪眼朦胧中,也有点愤:为什么,时至今日还埋怨天道与人心?大英帝国那旮旯,也有官员在侍候着他们的君主,但是他们先弄了个财产私有,后弄了个言者无罪,人道做到,安全就够,管他什么鸟天道与鸟人心。
  当然,天道与人心是我们最后的安慰。窦娥临死前,恨天道恨人心,所以骂那天地都瞎了眼,骂完人家,最后还不忘要求:给我大旱三年。大旱三年是什么意思?赤地千里,饥尸万具啊,你看这小丫头狠的。
  张居正的同事们也够狠,御史丁此吕检举万历七年高考时的作文题目是“舜亦以命禹”,他解释说:出题的人是劝张居正当主席。因为舜是主席,禹是居正,这不就是劝请吗?懋修在被拷打的时候,甚至有堂官问他:你爹与戚继光元帅关系不正常,据说半夜了都,你家还开门接他的书信,都等不到早上,意欲何为?莫非反状乎?
  看到这里,令人哭笑不得,因为这一切,并非历史。新中国诞生后,这一切,又重新演过一遍。
  历史也给我们安慰,敬修自杀成功,某些有良知的官员耸动不已,内阁首辅申时行与刑部尚书潘季驯请求皇上特赦张居正那八十岁的老娘,老太太得以留空宅一所,田十顷。也够人道了,文革时也有好多革命干部的儿子上吊或跳楼来着,而且也有成功的不成功的,但是没有听说谁的儿子自杀成功,政府就对其家属手下留情的。但是明朝官员所谓的良知,也就止于此了,居正的娘不会饿死,居正家的儿子,除了自杀的,其他都下放劳改了。万历一朝,再没人敢替张居正说个公道话,直到万历升天,熹宗继位,居正的平反诏雪工作才开始启动,这个工作一直继续到崇祯时代。崇祯时,敬修的孙子,也就是居正的重孙-同敞做到了中书舍人。
  但是,历史已不愿再给明朝更多的时间了。因为时间到了。张居正的子孙后代,也要了结了:崇祯八年,张献忠部下要居正的儿子允修出来做官,允修当然不干,自焚而死。至于同敞,誓不降清,清廷后来退一步,不要他投降,只要求他削发为僧,同敞拒绝。最后走向了刑场。烈士有反映他心曲的遗诗两首:
  自诀诗:弥月悲空待此时,成仁取义有天知。衣冠不改生前姓,姓字空留死后思。破碎山河休葬骨,颠连君父未舒眉。魂兮莫指归乡路,直往诸陵拜旧碑。
  自誓诗:翰林骨莫葬青山,见有沙场咫间。老大徒伤千里骥,艰难胜度万重关。朝朝良史思三杰,夜夜悲歌困八蛮。久已无家家即在,丈夫原不望生还。
  同敞对大明的无限热爱与忠诚,尽在其中矣。
  最后说明:要居正的命的,是他十年的痔疮。从隆庆六年到万历十年,他当了十年的总理(内阁首辅可算是总理吧)。十年的兢兢业业,十年的痔疮,换来一个如此身后。
  大家都知道万历在居正身前与他说过的交心话:先生功大,朕无可为酬,只是看顾先生的子孙便了!
  金口玉言,君主无戏言,原来所谓的看顾子孙就是这个样子的!
  28。蔡文姬之怨
  近日看蔡琰的《悲愤诗》二首及她的《胡茄十八拍》,引得我这个终日乐开怀的没心没肺的小女人也跟着悲悲戚戚:天下第一怨女,蔡文姬也!
  蔡琰,字文姬,河南陈留人,跟忧天的杞人是老乡。蔡文姬本是名家贵女,其父蔡邕才学一流:既是大文学家,又是大书法家,精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名声显赫,家中常是高朋满座,连曹操都是蔡邕家中常客!
  蔡文姬作为蔡邕唯一的女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想不成才都难,没办法,小小年纪便博学能文,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只可惜,天命不待,先嫁卫仲道,夫早死,无子女,遭卫家嫌弃,心高气傲的蔡文姬哪里能受得了这种鸟气,遂愤而回家。
  对于一般女人来讲,这就够怨的了。比如咱的贫下中农代表孟姜女,没了丈夫,怨气能把长城干翻!但是蔡文姬连安静的小寡妇都当不成,更无缘学习老前辈卓文君,上演一出才子才女私奔的好戏来。正如文姬在十八拍中所言: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国乱之中,父被杀;国难当头,自己被匈奴掳走,最后成为匈奴左贤王一妾,还给人家生了两个胡儿。
  嫁胡夫,又是一怨。但这怨气,比细君、解忧公主嫁乌孙国王、昭君 姑娘嫁呼韩邪单于要大多了。人家好歹都是以和平使者、爱国女士的身份,风风光光的嫁过去的,而文姬却是被胡人抢去的。虽得左贤王宠爱,却无非一妾罢了。所以,文姬在自己的十八拍里强烈地有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当然,也有民族气节与伦理的自责,按文姬的解释,她之所以没有自杀殉国殉节,乃在于自己希望生回故园,死埋家乡。
  十二年之后,文姬终于如愿。携天子以令诸候的曹操,在初掌政权以后,终于有闲心来善挚友蔡邕之后了,他派使者携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文姬赎了回来。这一点,文姬比细君公主稍强一些,因为细君先嫁老乌孙王,后嫁老乌孙王之孙,嫁孙子之前,细君给大汉天子写信,请归,可是大汉娘家却不愿意干涉外国内政,只教导她要入乡随俗,以大局为重。问题是文姬归家,却又多了另一桩心痛:回归故国,就得舍弃自己的两个亲生胡儿!
  作为一个女性,一个母亲,从此再见不得自己的孩子,又多一重怨气。正如文姬在十八拍中所言: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读到这里,不由得替文姬怨那曹操,胡俗里,老婆孩子都是财产,你就不能多带两个钱,连她两个孩子也赎了来?可是回头想想,又怨不得,真把那两个孩子带了来,在重义气节气的大汉,叫文姬如何抬头?那情形,约相当于现今的女人公然带了自己与强奸犯的儿子生活,还有,大汉视周边民族如禽兽,文姬那两个胡儿再长得有点胡气,回来也会被人视作异类的,说不定一出门就遭愤青或者红卫兵们一顿打呢。总之,想来想去,也给文姬想不出一个两全的办法。
  曹操还算够哥们儿,又给文姬指定一夫-屯田校尉董祀。电视剧《曹操与祭文姬》里却搞得花,把文姬打扮成曹操心目中最爱的女神,而且曹操一直不称帝,也是在等待文姬答应做他的皇后,他希望称帝时自己身边能拥有世上最高贵的皇后!这当然是瞎编了,哄我们高兴的。若曹操真能把先做小寡妇,后做匈奴小妾的文姬视作天下最高贵的女人,那曹操真是咱中华第一男子汉了!
  文姬嫁董祀,仍有小怨。据说那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迫于丞相授意,接纳文姬为妻,内心里对文姬还是有些不足之感的,所以他们婚后初期的生活并不和谐。甚至有人怀疑,董祀在婚后第二年即犯死罪,也是对曹操授婚变想不满的一种表示。当然,也有可能是曹操故意给文姬的一个机会,反正文姬为了救夫,蓬首徒行,找到了曹操,一翻哀酸,感动曹操,最后免董祀一死。据说从此后,夫妻两人感情好多了。但是文姬的五言悲愤诗里“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厉,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弃”等句,又分明透露了一个小女人唯恐丈夫嫌弃自己过去的惊恐与哀怨。
  当然,文姬也有活下去的支撑,这支撑便是给亡父续写汉史。中国历史上,这种支撑多了,带头的是司马迁,与文姬相似的是清初学者张岱,作为明朝遗老,他也要给自己找一个在异族统治下活下去的理由-为故国修史!用他自己的话来讲:若吾大史者,岂可以一死卸其责哉?
  张岱撑下来了,文姬也撑下来了,并且还与董祀生了一儿一女,女儿后来还嫁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如果那女儿是她与左贤王的女儿,估计这婚事不会成。
  当初文姬之父蔡邕临死前,也希望免死,只黥首刖足,以完成《汉史》。奈何未允。如果真的允了,蔡邕自己完成了汉史。曹操赎文姬还有什么理由?而文姬继续活下去,还有什么支撑?
  最后,令我纳闷的是,文姬在自己所剩不多的诗里,多用笔触描写自己的思儿之痛,但我找来找去,却没有找到一处涉及与她共枕十二年,对她怜爱有加的胡儿之爹-匈奴左贤王。不由得想入非非:文姬到底想不想他?不想,于情不符,古人的《文姬归汉图》画的也是文姬与左贤王相拥而泣,两个小儿竞相拉阿妈衣角的;想他,碍于节气与民族大义,又如何说得出口?
  悲夫,一代才女蔡文姬,一生苦衷有谁知!
  29、打嘴
  看《窦娥冤》,感觉很有意思,因为我从里面找不出一个好人来。
  首先是窦娥她婆婆,按照咱革命理论分析,她简直就是个女黄世仁。人家窦天章为了大元帝国之崛起而读书,她居然放高利贷给人家:窦天章借她二十两银子,一年后居然连本带利要还她四十两!利息太高了!
  第二是神医赛卢医,自言“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你看,医疗事故太多吧?估计是把老婆孩子都赔给人家了,还不行,才借了窦娥她婆婆十两银子的。这还不算,蔡婆婆登门要帐,他居然拿出绳子,要勒死债主!
  第三是张驴儿父子。赛卢医勒蔡婆的当口,两位英雄从天而降,学雷锋做好事,把那蔡婆救了。如果事情按咱们新中国的逻辑发展,当时蔡氏婆女敲锣打鼓的给老雷锋小雷锋送锦旗与表扬信才对。谁知父子两个没看过雷锋日记,更没接受过领袖的教导: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