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节
作者:九米      更新:2021-02-21 11:16      字数:4787
  !?br />
  “也就是说,这个宋孟被判出局了呀。你告诉他没?”许莹莹有些叹惋,竟然不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当然,可宋孟还是回了我很多年前的那句话,只要苏向晚没有找到在一起的人,他还是会继续对她好。”林夏也有些唏嘘。
  “虽说有些拿得起放不下,却还算是个好男人。”陈宁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怎么叫‘还算是’,明明就是个好男人,姑娘都拒绝的那么明确了,他竟然还是痴心一片。”许莹莹可是真的被打动了。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沈心怡惯有南方女孩的细腻,也觉得宋孟的痴心很动人。
  “而且,到现在为止,宋孟的喜欢从来没有给苏向晚造成过任何负担,我的高中同学都不知道他的喜欢,送礼物也是我的名义,平时都不会找任何人打听苏向晚的动向。”林夏补充着。
  “好吧,我承认,他是个好男人。”陈宁一虽然喜欢爱恨分明的纯爷们,但是宋孟做法,却让她感觉到温暖与踏实。
  “所以呀,下午我要把自己的礼物跟好男人的礼物,用我的名义再寄回到发件地的另一所学校。”自己的好朋友被人如此喜欢,为他们做些事情,并不让林夏厌烦。
  “你们说,他能坚持到什么时候?”许莹莹问出她最后的疑问。
  “坚持到不愿坚持了呗。”陈宁一大咧咧的回答。
  “只怕不会有不愿的那一天,只是等时间不合适了,就像他说的一样,苏向晚有了自己的归属,他就不会坚持了。”沈心怡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等他不继续拜托我当中转站了,我会告诉你们的。”
  下午的时候林夏依言去给苏向晚寄了生日礼物,小小的卡片上,还是写着“爱的礼物”。
  关于宋孟对于苏向晚这种默默的喜爱,林夏并没有过多去评价,是幸福,是苦涩,其实只有宋孟知道。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爱一个人并不一定要占有
  爱一个人更需要会放手
  像天使一般默默守候
  因为我爱的人快乐而快乐
  我不需要你给我任何承诺
  我愿意永远躲在你背后
  我终于明白爱一个人
  只要所爱的人拥有快乐”
  ——《爱一个人快乐》林心如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是送给我身边的一位好朋友的,他就是文中宋孟的原型。
  就是知道他看不到才敢写出来的,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竟然还保持着那种喜欢,多少场春雨,都没淹死这颗痴情种子啊。。。
  ☆、第四十四章  奖学金风波
  大二上学期,林夏迎来了大学里第一次奖学金评选,评选依据是成绩和平时表现的综合绩点排名,据说还有个投票表决。对于这件事,林夏并不是很上心,倒不是说她有多清高不屑于奖金荣誉,其实是她不够清高,知道这种事总有些猫腻,上心多会伤心。毕竟自己上一世也是经历类似事件的,很清楚,再看似公平的规则,也不过是只能粗略看看罢了。
  因为是这些大二学生第一次奖学金评选活动,班里同学积极性还是挺高的,只要在《学生手册》的评选范围内,基本上都递交了申请书。
  这几天许莹莹也不回家住了,她一直住在寝室,要知道,不跟同学多交流,那个投票指不定有多低呢,可不能临门一脚给踹歪了。陈宁一也挺上心,虽然她班里人少,可是相应的名额也少,不会像刚开学选班委时人人平均了。只有沈心怡和林夏,悠悠哉哉,不在状态内。
  “夏夏,你申请的几等奖学金?”这天下课,许莹莹和林夏一起收拾着东西准备去吃饭的时候,许莹莹问起林夏。
  “没写申请,你呢。”都快到申报奖学金的截止时间,林夏还是没有写申请,她已经决定不参与这件事了。
  “都快截止了,你怎么搞的呀。”许莹莹倒是没想着林夏是故意不告诉她真实想法,反正这种申请交上去后就会公开。“我的成绩不如你,还申了个二等呢。”
  “你的综合表现不比我低呀,又不是完全看成绩的,平时的表现加分也很重要,你应该没问题,我是你忠实的一票。”林夏没有跟许莹莹解释自己不申请奖学金的原因,她知道许莹莹家里在学校有不少关系,这样的奖学金,不会在她身上落空,而她,也不用费尽心机去争取,所以这种事情的黑幕,在没有亲自体会的时候,受益人很难感同身受。
  “那你呢,就错过机会了?”许莹莹还是想着林夏能争取一下,虽然钱不多,但是这既是荣誉,也是奖励,对以后也有益。
  “我就算了,再说,那个申请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平时表现一般,家庭条件不困难,虽然成绩好些,可是也好不了多少,我自己都觉得希望不大,何必多此一举呢。”
  “你呀,总是这样,真不知道该是说你不思进取,还是与世无争。”
  “与世无争呗。”
  两个女孩说说笑笑,这事看似就过去了。
  个人递交奖学金申请书截止日期后的第三天,林夏班里的候选人名单就出来了,当然不是简单的只有申报者的名字,每个人的平均绩点都赫然在列。
  “林夏,你觉不觉得这份名单里的绩点有问题?”别看许莹莹平时没心没肺,其实是个外粗内细,她对关心的事情,还是极为认真仔细的。
  “有什么问题啊,你的绩点打错了?”林夏没有关注评奖这件事,自然对于给出的名单里别人的成绩排名如何,不会加以重视。
  “权重不对。”看着林夏还是一副不明白的样子,许莹莹真想感慨自己怎么跟这么一个队友组团,她简直是个“世外高人”了。“咱们发的《学生手册》不是说成绩占70%,平时表现的各项加分30%么?可是这一个的综合绩点很明显不对,跟我算的不一样。”
  这时候林夏她俩也听到其他拿到名单的同学的议论,都表示给算错了,要重新再算一份。
  “大家注意了,现在拿到的成绩表,可能跟你们算的有出入,我现在解释一下,今年咱们系有了新的评比规则,成绩和平时的表现加分各占一半的比重。”班长郭美玲在同学们的议论声中走向讲台,做出了“问题”成绩单的解释。
  “规则改变怎么没有通知?”班内的同学可没那么好说通。
  “我也是去报大家申请的时候,导员才跟我说的。至于修改的原因,是为了鼓励同学们更多地参与活动,不要只顾学习,毕竟来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的。”郭美玲说得有理有据,怎么听都是在情在理。
  “哼,班干部们的排名倒是都上去了。”有几个同学还是持不同意见,咋咋呼呼。
  “大家有意见可以反映,不过今年的新规则是在整个年级实施的。”前一句看着还有改变的余地,后一句却又把路给堵死了。林夏忍不住在心里给郭美玲点赞,不愧是班长,真是语言艺术与手段兼具。
  虽然不情不愿,可是毕竟都是不到二十岁的学生,班长连消带打之下,竟然再没人有意见提出,就这样,开始了投票。
  林夏仔细看了候选人名单,本来成绩不错的人,竟然没能出现在一等奖学金的候选里面,就是平时的日常加分过低,可不,仅仅是担任班委一项,就可以加上一个校级奖项的奖励分数,大家才刚入学一年,能有几个重大奖项?
  “跟上一世还真真是一样。”林夏上一世在另一个学院担任了班干部,也是凭借加分可以稳稳进入二等甚至一等奖学金的行列。这一世虽然她没去参与,又换了另外一个院系,可是事情的发展,竟然如出一辙。
  天下乌鸦……
  林夏规规矩矩按照心中理想的人选根据各项奖项的名额填好给出的名单。
  接着就是唱票。
  “哎,等一下,一等奖学金明明有四人,怎么你只念了两个名字。”正在唱票的时候,又有同学发现了问题。这一次的一二等奖学金都是四人,三等奖学金是八人,很多人都是按照这个名额选取候选人。可是,正在念的那张名单上,很明显的可以听到,一等奖学金,只投了两位人选。
  “情况是这样的,没有规定一定要按名额选满,只要在名额以内都可以。”郭美玲继续给出解释,林夏发现,她真的很擅长处理突发状况,以后做个公关什么的,没问题。
  “那怎么开始还说什么名额名额的,我们都以为要选够人数呢。”看着自己的票数较低的同学已经是义愤填膺了,他们不满的情绪越来越高。
  “这是评选,肯定是要有名额限制的。继续唱票吧。”郭美玲的表情完全是毫不在意,她早就跟其余几个班委达成一致了,只投“自己人”。大家算是了然于心,又都是直接受益人,这种事情,怎么会告诉别人,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状况。这当然是已经有了“上头”的授意,不然,郭美玲又怎么会这么坦然无所谓呢。
  林夏看着一桩桩突发事件被平息,差点笑出声来,可是,她明白这不过是“冰山一角”,而且,也只是“小巫”而已。
  幸好,许莹莹也是规则内的人物,她早有几个校级奖项在手,综合成绩的排名依然稳稳居于二等奖学金候选人之中,而且她又不是班委会成员,在今天这样的氛围中,算是民意所属,民心所向,最终得到了二等奖学金的名额。
  后来确实有几位成绩优异的同学心有不平去找辅导员反映情况,但是果然像郭美玲早就说过的那样,被辅导员简单就以需要注重能力提高,增强集体意识的理由给打发了。
  这一次的评奖,给很多涉世未深的孩子,好好上了一课,直接表现就是以后的评奖评优中,大家各种手段纷纷上演,请客送礼拉关系,投票的时候“我选我”,好戏连台。
  果然,实践出真知。
  回寝室之后,陈宁一和沈心怡专业的评选也结束了,沈心怡跟林夏一样没有掺和,不过她的原因是成绩真的一般,而陈宁一则是铩羽而归,谁让她虽然是班委,可跟辅导员关系不密切呢。
  几位小姑娘在那一晚郑重展开卧谈会,可以用群情激奋来形容,虽然只有许莹莹和陈宁一比较激动,沈心怡有一搭没一搭,林夏偶尔说上几句,可是,还是都表达了对校园阴暗面的控诉。
  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条路不过才刚刚显露狰狞。
  作者有话要说:  天气越来越冷,妹纸们要注意保暖。
  暖气君,我深情地呼唤你~~~~~~~~
  ☆、第四十五章  路在何方?
  在F大已经是第三年了,因为很早之前林夏就已经坚定了在史学研究这条路上走到底的信念,所以泡图书馆,啃专业书,研究史料古籍就已经成为林夏在F大的最主要任务,称得上生活的重心。对于林夏的学霸之气大开,同寝的三个女孩常常表示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
  于是,在大三上学期,一部分同学还沉浸在大学校园轻松混日子的欢愉中时,另一部分同学,包括林夏同志,已经开始为就业还是深造着手准备了,当然,林夏的准备是深造,毫无疑问。
  “夏夏,明天早起的时候叫我,我也要去图书馆。”从大三开始,许莹莹就开始了长期的住校生活,虽然住在家里条件更好一些,可是却比不上住在学校里自由,至少,自己床上乱糟糟的时候,没有人像念经一样的叨叨不休。许莹莹家庭条件不错,没有经济压力,加上她上学早,现在才不过刚刚二十岁,她没想好以后做什么,反正是史学专业,多读书总是好一些。于是,许莹莹同志也是考研大军里的一份子。
  “我也得早起,前段时间联系的实习单位,终于给我答复,明天开始就要去上班了。”沈心怡从大一开始就一直兼职不断,倒不是说她有什么经济困难,好像这是长期生活的环境促使她形成的一种生存本能。自然,她没有继续选择再读书,反正她的专业哪怕读得再多,也不可能挣到大钱,盆满钵满这种事,不会发生在安心做学问的人身上。这不,早早的她就联系好了实习单位,虽然是文员,打杂的可能居多,但毕竟是国企,如果最后能留在实习单位就更好不过了。
  “那也算我一个吧,我去买本公务员的书,今年参加国考,努力一把。”陈宁一的父亲有着北方人传统的思想,千好万好,不如铁饭碗好。他自己是本方一座小城的公务员,体制内工资虽然不高,可隐性收入不错,陈宁一常年耳濡目染,也觉得考进体制内,是最好的选择。更何况她学的专业属于历史学,在国考的时候受限不多,也算个优势吧。
  “既然这样,那我明天六点半,把你们都喊起来好了。”林夏因为选定了以后的研究方向,虽然看似缩小了范围,其实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