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节
作者:谁与争疯      更新:2021-02-21 10:18      字数:4834
  仲秋自然是不客气,反正,她不会白用两个舅舅的。
  人一走,王兴文就开始找人家借铁犁,正好可以用牛把地翻了。子滨现在也跟着忙着家里的事,家里现在,除了子汐外,就没有一个是闲人。连仲秋都要跟着到地里去看着。
  老爷子第二天就从村里人的嘴里听到了仲秋家要种土豆的事。
  他们这边也不是没种过,但一般都是春天的时候种下去,秋天的时候收回来。从来也没有听说过,秋收完了还能种地的。
  而且,土豆算是粮食,自然不会少种,打得也多。可现在种地,那不是在糟蹋粮食吗?老爷子一下子就坐不住了。
  “你管她们种啥?人家种水稻的时候也没有问过你,还不是种出来?听说卖了好几十两银子呢,也没见他们过来孝敬你。你操得哪门子心?”高氏收了王兴文家的粮食,也接到了年礼。心里有些美,可是听说仲秋家今年光卖白米就赚了好几十两银子,心里又不舒服起来。
  “你少说话,再啥的,那也是我儿子。他有钱我能不高兴?还有,你还想老大家咋孝敬你,你一年得800斤玉米,300 斤大豆,还有那些银子和年礼,你还不知足?你想把老大家赚的银子都给你送来你就知足了?你就没看看老大一家是咋干的,连仲秋那丫头都整天泡在地里,你光看着老大家赚银子的事。我告诉你,你要是再敢说三道四的为难老大呀,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老爷子也是真生气了,大儿子家种成了水稻,还能他家送来了二十斤,那可是二十斤啊。
  平时吃什么好的,都要送上来一些。可见老大家的也没忘了他们才能两口,他知足。
  “哼,光给咱们了?那老方家的提回去的是啥?”高氏反唇相讥。
  “咋,那是三丫头的姥爷,咋就不能给,老大家有事,人家老方啥时候往后退过。咱们出过谁?老二一想过去帮忙你就这有事那儿有事的,你还想咋?非要把孩子们都弄得和咱们不亲了,不来往了你就好受了是吧?你就不为老三想想?他将来可是要做官的人,你这样做,老三将来还做得成官儿吗?那是风凭,名声不好,还做个啥官儿。”
  “你……你个老东西,心长得都歪了,就知道相着老大家的说话。好,这事我不管了。你爱咋咋的。”高氏说着,一扭着,不理老爷子了。
  不是她不放过王兴文,而是怕这事影响到老三的事。
  老爷子叹息了一声,背着手身走出了家门。他不放心老大家啊,要是种不出来,那损失的可都是粮食啊。
  第79章 消息一个又一个
  老爷子到了地里,看着一家人在地里的一阵子的忙活,便找了王兴文把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
  “兴文啊,这冬天再种土豆也不是没有,可是,收顺来的土豆啊,都是小得没有娃儿的拳头大,就是收成了,还不如留下种子来合适呀。”老爷子叹了口气,说服老大改变主意,老爷子觉得很难的。
  老大平时不爱说话,可是定下了的事,一般就很难改。何况现在老大一家已经分出去了,更不会接受老宅人的指点。
  老爷子深知道高氏伤人不轻,老大一家人这么拼命,还不就是因为高氏的原因。
  “爹,不管如何,总是要试试。你看,当初大家没有一个人看好我们种水稻,你看,今年的收成还不是很好。一亩地收成三百来斤,虽然不如玉米经吃,可若是卖了钱的话,可是比玉米好太多了,所以,仲秋说要种秋土豆,我也就答应了。咱们就当让孩子试试吧,反正,今年行不行的,也就是一年。”
  老爷子认真地听着,最后不得不点头道:“老大啊,试是行,不过,若是家里的粮不够了,就去找爹。爹还能看着你们吃不上饭吗?”
  “我知道了,爹。”王兴文忍心下眼里的泪意。看着老爷子转身的背影:他一定会让家里人吃好喝好,过上好日子的。
  仲秋一边让家里人栽土豆栽子一边看着田边上说话的两个人,不是她不看好老爷子。而是老爷子虽然是王家的当家人,说了算。
  可是有高氏在的话,她真心不看好老王家能够过上什么幸福的日子。
  一家人忙了一天,总算是把一少半的地都种完了。累得大家连腰都快直不起来,仲秋早在下午的时候就跑着回家,拉着子汐就往镇上跑。
  买了肉,都是肥的。还有空间里,她把空间里她试验栽下的菠菜和白菜都拿了些出来。
  最重要的是,她把空间里的兔子都一个个地拴好了,种兔子自然是留给自家的,其他的半大兔子,她都直接送到了王掌柜的那里。并且还免费送上了一份熏兔子肉。
  从王掌柜那里换了不到五两银子,手里的大筐里装着一对种兔子,和子汐回到了家。
  点火做饭,让子汐去房前屋后给兔子割草。
  等到一家子都回来的时候,仲秋的红焖肉和瀑炒肥肉片白菜已经做好了,还有一锅的菠菜鸡蛋汤。
  饭自然是白米饭的,煮熟了用笊篱捞出来放进陶盆里,剩下的米汤都装到另一只盆里。都放到锅里,等到吃饱的时候,饭是热的,而且,饭前饭后一碗浓香的米汤那是再好不过的吃食了。
  而仲秋还为了这浓香的米汤特意买了些白糖,不过,古代的白糖还真没办法是白色的,有些发黄,不过还是挺甜的。
  一家合合乐乐地吃过了饭,仲秋把家里要养兔子的事和大家说了一下,谁也没有反对。这事就算是通过了,不过,仲秋对子滨的学业问题可是一直放在心上。
  “爹,等到咱们家土豆都下地了,你就带着我哥去镇上书院报个名吧,不然的话,又要等到明年了。”仲秋对于九岁还没有念书的子滨还是很着急的。因为一般的启蒙都是在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了,她们家特殊些,九岁要是再不去学院里念书,那得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个书念书出来啊。
  仲秋可没想过让子滨念个十年八年的弄成老学究,那可不是她们家的打法。
  “行,你娘把你哥的书袋都准备好了。”王兴文好很愿意儿子去念书的,只是家里的钱一直就没有多余的。
  “哥,你要好好地学,别惦记着家的事。反正农忙的时候,学院也是放假的。”仲秋看着子滨微沉着脸,皱着眉头,赶紧打气。
  “我知道了,小妹。”子滨不太爱说话,这一点随了王兴文,不过,子滨心里对事情有数。只是现在还没有到他光的时候呢。
  子滨的事完了,接下来就是土豆地要保暖的事情。
  现在才九月初,如果可能的话,她们家的地里还是要盖一层麦杆或者水稻杆当保温层的。要不然的话,收成会降低,如果成功的话,她们家的土豆也会再为她们家增加一笔收入。
  仲秋的意思是,从今年的两件事上,让家里人更加地肯定她的存在和话语权。
  “爹,现在村里的人都已经收好了庄家,咱们家的麦杆也要和村子进而的人说一声,谁家有的,可以卖给我们,而且,再过两个月,我们就要再接一次香肠的生意。到时候,就更忙了,如果能帮咱们家的,我们就请那些人家帮忙做香肠,你看这样好吗?”
  虽然麦杆什么的在农村里没什么大用,因为烧火不行,不经烧还不暖,占的地方还大。而且,村子里人有牲口的人家还是毕竟是少数的。
  所以,一般的,这些麦杆什么的,大家都不要,丢在地里,等到来年的时候,放火一烧,也就当成肥田的了。
  王兴文对这个提议倒没有什么反对的,不过,用麦杆什么的和他们家换什么做生意的机会,好像有些说不过去。
  “和大家说一声吧,就这样说。今年的生意不一定有去年的好,我们也未必就能招那么多的人。我们不可能不得罪所有的人的,所以,能帮到咱们家的,自然是要多照顾一下的。”仲秋可不想做老好人,村子里的人是淳朴,可是同时他们也是人。只要是人就会人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想法,就不会没有自私的想法。
  最后家里的人还是听了仲秋的意思,第二天由王兴文和方氏一起去村子里,和自己相好的人家说明自家想用些麦杆,自然,这些没用的东西,人家也懒得下力气去地里拿回来。自然是愿意的,何况,今年还会有一个赚钱的机会,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土豆地保温的东西有了,接下来就是养兔子的事。
  兔子也是肉,镇子上也有兔子肉卖的,这兔子肉比羊肉要便宜,比猪肉贵一些,一般是比较富户的人家买回去做席用的,而农村做席什么的,也喜欢用这个。毕竟这也算是野味,上了席面也是很有面子的。
  但一般的兔子没有家养的,都是由猎户在山里打来的卖到野味或者杂货店里。
  现在仲秋说要在家里养兔子,这也是个致富的好机会。虽然王兴文不太清楚,但还是同意了。
  王兴文第二天去了老宅,请了老二王兴武过来帮忙弄几个兔子笼,在后院里排成一排。
  王兴文走后不久,方老爹带着两个儿子也过来帮忙给仲秋家种土豆。一家子人又忙了一天才算是把土豆都种下了。
  自然,仲秋不可能在已经天黑的情况下把方老爹和两个舅舅放回家去,何况,她还要给方老爹和舅舅三家白米的。
  方老爹和两个舅舅家每家都是二十斤的白米,另外还带上了两只兔子。
  晚饭过后,方老爹和仲秋及王兴文商量起明年他们三家也想跟着一起种水稻的事,仲秋自然是乐得答应了。
  大家有白米吃,为毛还要吃那种粗拉的高粱米饭啊,何况,想吃的话,用卖了白米的钱可以去镇上随便挑着买呀。
  又把事情地商量了一下,仲秋答应了方老爹和两个舅舅,明年她出水稻种,然后再让方老爹育秧苗。到时候有什么事两家再说,反正也离得不远。
  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第二天一早,两个舅舅就帮着仲秋家舂起了米,一直干到快天黑了,这才告辞离开。仲秋家的米也剩下不多了,留着王兴文有时间再舂也不迟。
  村子里的人看见仲秋家的院子里终于有了人影之后,这才提着小口袋来仲秋家商量着要买白米。
  仲秋也兑现了之前许下的诺言,每家最多只给五斤,多了没有。
  不过,仲秋也不傻,只卖给村子里一百斤的白米。
  这次种水稻,仲秋家一共收了2150多斤的稻米,去了壳,也就剩下净米一千五百多斤,她家又卖了一千斤的精米。剩下的也就是五百来斤,仲秋可不想辛苦一年得来的白米再去卖钱。
  她可是最得意吃白米饭的,没理由把白米都卖了,自家却没有吃的。
  剩下五百多斤,老爷子那里二十斤,方老爹和两个舅舅又去了六十斤。剩下的只有三百多斤,她都留着自家吃的。
  仲秋的打算已经和家里的人都说了,自然大家都听仲秋的。不过,方氏觉得自家留下三百来斤的大米吃有些过福了,还想着再卖些。
  仲秋掰着手指头和方氏算帐:“娘,我们一家子就七口人,每顿饭吃得三斤多米吧?就算是我和小五吃的少,可一家子一顿饭也要三斤米的吧。”看着方氏点头,仲秋又道,“这样一算来,我们家就只能吃上一百顿啊,何况,要是来个客人啥的,我们还让客人吃玉米面?”
  方氏和王兴文一样,宁可自己吃不好的,也不可能让客人吃孬食。
  仲秋总算把唯一反对她留下这么多白米的方氏给说通了。不过,仲秋最担心的还是老宅那边的人。
  方老爹和两个舅舅都拿了白米回去,老宅那边的人要是消停了那就奇怪了。
  不过,这回仲秋可没打算再给老宅那边送米。不是她不孝敬老人,而是这一年来,她给老宅送的东西,算起来都够一年的礼钱了。脾气是不能惯的,越惯她越压服你。
  仲秋家米卖完了,基本上没有啥人说闲话,最多的就是议论着明年都想着跟仲秋家种水稻的事。
  老爷子在家里也在想着这件事,仲秋家种水稻的收成虽然和玉米相差不多,可是收入的银子可是种玉米的一倍还多,大家难免眼红起来。
  老爷子现在有个儿子在县城里读书,开销更大了,就家里这些地来讲,供一个孩子上学还是可行的,只是,老爷子节省惯了,自然想着手里能多有点也好。
  有了主意,老爷子就想着过年的时候,老大一家肯定是要过来过年的,到时候再说也不错。
  只可惜,老爷子的打算是不错,不过世界的变化太大了。
  第80章 又见秦管事
  仲秋这边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