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9 节
作者:      更新:2021-02-17 04:05      字数:4927
  江掌柜应了一声。
  董夫人道:“这还要记账?”
  杨茉笑道:“这不比开粥棚,米粮早有计算,到最后都会用光,这是给伤兵用的,一时或有用不尽又或有不够用,总要有个数目,让大家也好知道拿出来的东西都用在哪里。”
  十奶奶这是在真真正正地做善事,不像她们是为了脸面,施粥都是要看各家要开几日粥棚,互相比较,不能是最好的,也不能是最差的,就这样一年年地糊弄过去。
  董夫人立即又觉得羞臊,自己问的问题真可笑。
  “十奶奶可知道周三夫人要开粥棚,已经叫了许多人家一起,我们家也收了帖子,去年京里出事,我们家也没开粥棚,就想着不如这次就摆出来。”
  二老太爷家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会提出开粥棚,这是事半功倍,既做了善事又拿出的是去年已经备好的米粮。
  如果用来搏名声是足够了。
  杨茉道:“董夫人若是想要开粥棚,还不如自家开,现在这个要紧的时候,自己家的下人一手安排,心里才踏实。”
  董夫人之前还真没想到这一点。
  杨茉也是点到即止,毕竟周三夫人那边还没将粥棚开起来,谁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的米。
  董夫人看着杨茉忙碌起来急忙起身告辞,坐车回到府中就吩咐管事妈妈,“去看看周三老爷府上开的粥棚准备的怎么样了?”
  管事妈妈立即道:“已经搭的差不多了,说是明天开始就要施粥,方才还来催我们将米粮送过去。”
  真快,这次周三老爷的动作比平日里快很多。
  昨天才开始有的消息,今天搭粥棚,明天就开始施粥,好像跟谁比赛似的。
  董夫人皱起眉头,“我们还要仔细看看,免得将事做不好,家里一件件的事紧逼着,别再出了差错。”
  周三老爷府上要开粥棚,周三夫人亲自上门不说,周家太夫人还写了帖子和信函,无论谁看了都要给几分的颜面,何况周三老爷还是随行的武将,至于保合堂的事,多少有些上不了台面。
  十奶奶出面,带着街面上的药铺,多数用的都是药材,大家觉得随着十奶奶做善事就多有不便,还是捡着简单的做并且有旧例可遵循,才是京中达官显贵的做法。
  到了下午,管事妈妈带回来消息,“周家的米粮好似都是从庄子上运来的,奴婢装作去和那边管事商量粥棚的事,特意看了一眼那些米,米粒都是黄色的,还有一股子霉味儿。”
  施米都用陈米,可是陈米也分好坏,黄米带了霉味儿的大多是运送中就受潮的,董夫人早就听说有达官显贵买那些米用来抵给佃户、长工和做善事。
  可是这时候用有霉味儿的米,万一出了事要怎么办?大家一起开粥棚,谁知道是哪家送来的米,董夫人摇摇头,怪不得十奶奶会提醒她,她不能淌这趟浑水。
  董夫人这样想着,外面的管事道:“樊老将军府上的三奶奶来了。”
  董夫人忙站起身带着人迎出去。
  樊三奶奶见到董夫人急忙问董昭的情形。
  董夫人不免又红了眼睛向樊三奶奶摇头,“还不知道怎么样,消息也没捎回来,我每天盼着朝廷的回音都有阵子了。”
  樊三奶奶劝慰董夫人,然后说到粥棚上,“夫人准备和周三夫人一起开粥棚?”
  董夫人点点头不过立即又犹疑起来,“是这样答应的。”
  樊三奶奶笑着看董夫人,“夫人就不怕被鱼目混珠。”
  这是第二个人在她面前这样说了,董夫人立即精神起来,“这话怎么说。”
  樊三奶奶道“夫人方才有些犹豫,难道不是为了这个?”
  董夫人想了个折中的法子,“我也只是猜测,可不能乱说。”
  樊三奶奶是个爽利人,“不瞒夫人说,我们听说好几家武将的米粮都交了上去,夫人家的可送了过去?”
  董夫人摇了摇头,“还没有,”说着看向樊三奶奶,“奶奶家的呢?有没有将米粮送过去。”
  樊三奶奶就笑,“我们家老太太一直躲着周三奶奶呢,明日里夫人不妨去我们家,周三奶奶也要过去说话,这粥棚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明日也就见了分晓。”
  原来樊三奶奶来找她是为了这件事。
  董夫人应下来,“左右我在家中也是心烦意乱,明日就去府上叨扰。”
  ……
  樊老太太身上不爽利,周三夫人自告奋勇帮忙张罗粥棚,这样一来她们之前设想的事也就做成了。
  周三夫人松了口气,这样就好,等到老爷回来得了褒奖,她也算是功臣一个,杨氏究竟还是嫩了点。
  旁边的妈妈低声道:“今天早晨已经开始施粥了,太夫人听了笑着说夫人能干。”
  总算是得了婆婆的欢心,周三夫人嘴边露出笑容来。
  马车到了樊家,周三夫人立即下车,跟着樊三奶奶一起进了内宅。
  刚走进垂花门,周三夫人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周三夫人不禁用帕子捂住嘴四处看,“是什么?”
  樊三奶奶笑道:“是家里在做宴席,煮米的味道,”说着看向周三夫人,“夫人是双身子的人,是不是闻到这气味难受?”
  周三夫人忙拿下帕子,“不碍事,就是……觉得奇怪……这米的味道好怪。”
  樊三奶奶道:“走过这段就好了。”
  果然向前过了个院落,味道就消解不少,周三夫人这才透了口气。
  一直走到花厅,进了屋子,周三夫人听到里面传来樊老太太的声音,“怎么……这就能好了,这是什么缘故。”
  周三夫人顺着声音看过去,之间樊老太太让人扶着在屋子里走动。
  周三夫人也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昨日她来的时候樊老太太还卧床不起,好像十分的难过,樊大太太用热的粗盐给老太太敷腿。
  樊老太太还说,“这辈子大约都不能站起来了。”
  怎么一转眼的功夫,人就下地行走。
  周三夫人半晌才眨了眨眼睛。
  樊大太太看到周三夫人,“原来是周三夫人到了。”
  说话间,樊老太太也转过头来,目光在周三夫人脸上掠过,然后笑道,“周三夫人,看老身怎么样,可比昨日好多了?”
  “好多了,”周三夫人立即迎过去,“老太太步子迈的快,我家太夫人也比不上,”说到这里周三夫人心里油然生出不好的预感,该不会是出自杨氏之手,“老太太可是寻到了好大夫医治双腿?”
  樊老太太满面红光,很是高兴,“京里京外的大夫都看过了,哪个开的药都不好用,我这是得了仙人的仙丹,一丸下去返老还童,等到老太爷打仗回来,说不得都认不出我了,我这次定要去府门前迎他。”
  屋子里笑声一片,樊大太太道:“爹看到定然高兴。”
  原来是得了道士的丹药,不是杨氏。
  周三夫人本来提起的心一下子落回了胸口,这样一放松才发现刚才她已经吓出了身冷汗。
  不是杨氏那祸害就好。
  周三夫人才想到这里。
  樊老太太“噗嗤”笑出来,“周三夫人还真的信了,”说着伸出手,“快让周三夫人看看给我仙丹的仙人。”
  周三夫人正觉得诧异,难道道士还没出府,就看到帘子掀开,一个女子走进来。
  那女子抬起头正好和周三夫人的目光撞在一起。
  周三夫人眼睛几乎要掉出来。
  杨氏。
  真的是杨氏。
  果然是杨氏。
  周三夫人心慌跳个不停,好像有千万马从上面踏过,她和身边的管事妈妈对视一眼,从管事妈妈眼睛里看到自己苍白如鬼的脸色。
  “要不是十奶奶,老身怎么也不能站起来。”
  “亏我之前还不相信,一片树皮就能治好我的病,”樊老太太说着上前躬身给杨茉行礼,“多谢十奶奶给老身治病症。”
  樊家人也急忙跟着拜下去。
  杨茉忙上前将樊老太太扶起来,“老太太快坐下。”
  周三夫人主仆呆愣地站在那里,如同斗败的公鸡,看着樊家人将杨氏当做贵客,而她就被孤零零地扔在一旁不闻不问。
  樊老太太更是拉着杨氏说话,那目光亲切同献王太妃看杨氏时同出一辙。
  周三夫人不明白。
  不过就是一个杨氏。
  看透了也就是一个女医,到底为何那么多人喜欢她。
  一个根本不会转圜的人,不懂得八面玲珑的人,竟然一转眼的功夫就跑去了她前面。
  “三夫人这是怎么了?脸色那么难看。”樊大太太先注意到。
  所有人都看过来。
  周三夫人立即露出笑容,哆嗦的脸皮将她的笑容称的格外难看,“我……没有……只是没想到老太太说的仙人,就是我们十奶奶。”
  “这就是你的不对,”樊老太太意味深长,“怎么都不知道家里人活脱脱就是位女仙,否则老身怎么能站起身来走路。”
  目光相接,周三夫人心里翻江倒海,她不想说杨氏的好话,尤其是当着这么多人,她不想夸奖杨氏一句。
  可是樊老太太就这样望着她。
  第三百一十四章 戳穿
  杨茉微微笑着不准备帮腔,二太夫人一家向来和她说要长袖善舞,今天她也看看周三夫人要怎么舞袖。
  其实真的假的谁还能不知晓,什么长袖善舞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周三夫人脸皮绷着。
  樊老太太笑意更浓,“都是妯娌,三夫人还不舍得夸十奶奶,那我可就夸了,十***药真是比仙丹还灵。”
  周三夫人眼睛里立即露出怨怼来。
  平日里只会将别人置于尴尬的境地,现在换成三夫人自己,也没比旁人好到哪里去。
  周三夫人道:“我们家十奶奶医术是很高明。”
  樊老太太听得这话更加高兴,“三夫人这话说的是,”说着顿了顿,“怎么今天这么凑巧,将周三夫人也请来了。”
  好像浑然忘了周二太夫人写帖子的事。
  周三夫人立即道:“是搭粥棚的事,我们家太夫人已经和老太太说过。”
  “对了,是这件事。”樊老太太点点头。
  周三夫人被压制的心立即又欢跳起来,只要能成事她才不管杨氏来做什么。
  周三夫人立即道:“这可是好事,去年米粮欠收,今年的米价才会贵起来,京里不知有多少灾民吃不上饭,保定那边又有战乱……”
  樊老太太颌首道:“我知道是好事,做善事当然好,等一会儿,童家、朱家、傅家、胡家,几位太太一起来了。我们一起商量。”
  周三夫人笑着点头。
  杨茉已经开完了药,却不急着走,坐在一旁和樊老太太说起话来。
  “吃药的时候应该准备些食物,免得药到肚子里不舒服,我开的这张单方也要按时服用,大太太给您用热盐敷腿也是能缓解,针也要每天用一遍,哪样都不能少。”
  樊老太太点点头,“不过我看这些东西。都没有你的药好用。”
  她的药不过就是柳树皮天然的水杨苷,就是阿司匹林的最初版本,她也是来给樊老太太诊断的时候突然想起来的。
  一盏茶的功夫几位太太相继到了。
  大家坐在一起喝茶,笑着说话,周三夫人正要提起开粥棚的事。
  樊老太太看向樊大太太,“米都准备好了吗?”
  樊大太太点点头。“准备好了。”
  说着看樊大太太,“粥呢?熬的粥拿过来,给每个人都盛一碗。”
  樊大太太目光闪烁,停顿了片刻,还是起身道:“媳妇这就去拿。”
  熬好的粥,那不是她一进门就闻到的那股怪味。
  周三夫人仔细地看着樊老太太的神情。樊老太太笑容满面,看不出有什么特别。怎么会在这时候让大家吃粥。
  樊家下人将粥端上来,周三夫人立即又闻到那股恶心的味道。
  一碗热腾腾的粥就放在旁边的矮桌上。
  周三夫人不自觉地用帕子捂住口鼻低头看过去,这是什么粥,米粒黄黄的。
  屋子里的太太们面面相觑。
  童大太太用勺子盛起一些米又放下,惊诧地道:“老太太您这是熬的什么粥,怎么看起来怪怪的。”
  樊老太太的脸已经沉下来,“这就是粥棚里拿出来的米。不知是哪家送来的霉米,混在其。各位太太都是吃精细米粮的,只要一闻就能闻的出来。”
  怎么会突然说起这个。
  就像晴天霹雳。
  周三夫人觉得地底下仿佛钻出来根铁钎一下子将她整个人串起来,让她从头到脚一片冰凉,她立即看向身边的管事妈妈,管事妈妈也是脸色难看。
  家里用霉米的事让人发现了。
  谁也没料到会这样快被人知晓。
  樊老太太道:“我们家本也要送米去开粥棚,听到这件事,我就让我家大太太压下来,若是出了事,我们谁都逃不了干系,这种米你们大约不知道,我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樊老太太说着看向樊大太太,“去,将老太爷屋子里的罐子拿出来。”
  樊大太太应了一声急忙进内室里取东西,一会儿工夫就捧着只青花缠枝莲的陶瓷罐子过来。
  樊老太太道:“盖子打开,抓出一把米放在桌子上。”
  樊大太太抓了把米小心翼翼地放下。
  大家看过去,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