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作者:一意孤行      更新:2021-02-21 08:09      字数:5099
  想想看,一个窃贼成功地进入了我的电脑联网。这太可怕了!他将使进入环球联网的政府部门和商业部门,大学及家庭的电脑像羔羊一样任其宰割!
  被偷的数据没有一点下落,直到几个星期后,我接到一个名叫布鲁斯·柯布尔的人的电话。他是韦尔电脑网络的用户。他收到从韦尔公司发来的通知,让他移走大量的数据,因为这些数据占用了存储库的太多空间。这使柯布尔大吃一惊,因为这批数据早已被封存起来。当他查找时才发现,它们已被人盗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陌生的文件——全是我的被盗的文件。
  窃贼不但把我的文件藏进韦尔公司的电脑网络,还把从摩托罗拉、苹果电脑及其他电脑公司偷来的信息存了进去。
  讥讽的声音不断从电脑中传来。一次,他用一种近似于哀号的声音说:“你的安全防卫措施已经一败涂地了。”还有一次的留言十分可怕,没有说话的声音,只有一种类似恐怖电影中的令人毛骨悚然的音乐。
  为了诱使盗贼作出反应以找到他的踪迹,我把两条电话留言输进联网的数字文件中,这样做同时便于信息重复播放。我又通知了FBI(美国联邦调查局),电脑犯罪特别部的莱沃德·伯恩让我把窃贼的话记录下来。我们还在韦尔公司建立了一个跟踪监测系统,当窃贼行动时,我们可以得到警报,这样,我们就有可能跟踪记录下他的行动。最重要的是不露声色,以免打草惊蛇。
  跟踪终于有了线索,我们发现罪犯打开了约翰·马克夫的E~mail文件。马克夫是纽约《时代》周刊的记者。窃贼正在找有字母“itni”的卷宗。看得出来,他很谨慎,但对我来说,他完全暴露了。马克夫在1994年为《时代》写过一篇专访,揭露了一个叫凯文·米特尼克的电脑流氓的罪行。马克夫同时与人合作出过一本叫《Cyberpunk》的书,写的也是米特尼克与其他电脑流氓。很显然,窃贼要从马克夫的E~mail中找出有关米特尼克的情况。除了米特尼克自己,谁还会对此有这么大兴趣?
  接着我又收到了窃贼的留言,这是我把上一则留言存入网络后的盼望已久的回音。“嘿,我的有本事的徒弟,”这次他开始用亚洲口音,“我看到你把我的声音入网了,难道你还不知道我才是最棒的吗?你真让我失望,我的孩子。”他开始上钩了!通过与他的联系,我们就能确定出他的位置。
  窃贼把我的文件藏到韦尔公司,从这点入手,我们发现他通过NET有线通讯服务公司干了不少坏事。其中之一是他获取了两万个NET信用卡拥有者的个人信息。我们与该公司共同合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监视。
  整整两天,我们泡在NET公司,设计追踪窃贼的程序。只有他歇手的时候,我们才有功夫吃点东西,稍事休息,然后又马上回到计算机前,等着抓住他发出的每个信息。
  一天后,我们发现窃贼通过联网与以色列的同伙联系。屏幕上打出:“我的那个是个日本孩子。”好像是在指我。过一会儿又打出:“我上《时代》第一页的原因是马克夫。”
  就是他!这下我确信了这个电脑窃贼就是凯文·米特尼克!
  他和我有着极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从儿童时代起就对计算机产生的狂热。
  我的父母都是日本人。我生长在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从我会走路那天起,父母就鼓励我要好奇地对待一切事物,然后通过实验来给自己找到答案。
  一次吃饭时,我把一块蘑菇掉在了地上,当我捡起来要吃掉它时,我父亲说:“那块蘑菇很脏。”“我没看到它有多脏。”我反驳道。于是,父亲开车带我到他的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观察那块脏了的蘑菇。
  10岁时,我加入了普林斯顿计算机俱乐部,从此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很小,我就是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房的常客。14岁时,我开始为该大学天文系编写技术程序。中学毕业后,我在加州潘萨但那工业学院学习高级计算机程序。19岁时,没等拿到学位,我就开始在新墨西哥州的罗斯·阿拉默斯国立实验室工作。
  凯文·米特尼克却被电脑“黑暗”的一面所诱惑。他生性孤僻,由一个离异的母亲抚养长大。他参加了一个地下组织,按他们自己的说法是“电话骚扰者”。通常,他们搞恶作剧。比如在私人电话系统上做手脚,以至每当用户拿起听筒时,就会被一个录音告知需交纳10美分的费用。
  米特尼克第一次犯法是1981年,那年他才17岁。被捕的原因是盗窃了洛杉矶太平洋贝尔交换中心的计算机手册。当时判了缓刑。一年后,他又被指控侵入南加州大学的计算机网络。他并没有就此罢手,他总想证明他可以破坏任何计算机系统。
  1988年,米特尼克侵入数字设备公司的计算机系统,获得了他们的机密信息,并拆除了一个昂贵的保护程序。他被指控盗窃数字软件。该公司估计出的损失是数十万美元,这是由于他的非法侵入造成的。1989年8月,他被判入狱一年。
  1993年9月,加州警察局又对他签发了逮捕令。因为他窃听了MV汽车公司加州分部的电话,想找出确切的代码,为获取机密信息作准备。一个职员发现有人正非法使用代码,便通知了该部的调查人员。他们跟踪到一个电子城的拷贝商店,但被米特尼克发现了。他因此潜逃至今。
  我们继续通过NET公司追踪米特尼克的行动。该公司当时已在51个城市设有电话网络。我希望窃贼能使用当地的NET号码作案,这样我们就能找到他。
  1995年2月12日晚上,我们正在NET的“战场”上吃着比萨饼,眼睛不停地盯着监视器,忽然,计算机显示出米特尼克出动了。他正在使用移动电话,占用NET在罗利市的线路。我们缩小搜捕范围,发现电话打自该城东北市郊。我想,在这场较量中我又进了一步。
  第二天凌晨2点,我飞到罗利市。我开着监视车,在街上转悠。与我一起来的还有马克夫同一个电话公司的工程师。我手里拿着天线(那东西看起来就像激光炮),膝上放着电子仪器,吱吱作响地发射电波信号,测量我们与“猎物”之间的距离。不一会儿,我们就发现他正在一个叫“玩家俱乐部”的公寓里。
  当监视车驶过公寓的停车场时,我不断调整天线位置。数字显示告诉我,我们已越来越接近猎物。看到跳跃的数字,我敢说我们几乎已经战胜了他。看!二楼的一个窗口正亮着灯,米特尼克也许正蹲伏在一台电脑旁,忙着输入指令,收取信息。
  现在我离他可真近啊!我忽然对这一切产生了怀疑。要是他看见一辆大货车正在街上缓缓行驶,认出车厢内有个天线,他会有何反应?会逃跑?或许更糟?他是一个人吗?他有枪吗?想到这些,我们终于驱车离去。
  我把消息通知了联邦调查局和美国律师事务所。几天内,他们便有了逮捕米特尼克的证据。我们回到“玩家俱乐部”公寓外等待他们的行动。这是一个寒冷的夜晚。
  十分钟之后,联邦调查局的莱沃德·波恩出来了。“我们逮着他了。”波恩告诉我们。当他们冲进公寓时,米特尼克正试图将几张纸锁进公文箱——无耻而徒劳的举动。
  我到过法庭,听了对米特尼克的审讯。他走了进来,高高的个子,戴一副金边儿眼镜,头发披到肩上,戴着手铐和脚镣。半路上,他看见了我,停了下来,本来毫无表情的脸上,眼睛忽然瞪大了:“你就是下村!”
  听讯完毕,当他快走出法庭时,他转身对我说:“下村,我欣赏你的本事。”
  我盯着他,只点了点头。似乎没必要再说什么。游戏结束了,他消失了。
  面对二十三条指控,凯文·米特尼克只承认他盗用了电话号码。还有其他的指控没有通过,米特尼克同意把他的案子移交给加州法院,那将不会再对他缓刑,或许指控会更加严厉。
  
  Number : 9568
  Title :音乐会小史
  Author :辛丰年
  Issue : 总第 187期
  Provenance :乐迷闲话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欧洲最早举办凭票入场的音乐会的,据考是英国的约翰·班纳士特。时为1672年。此人是个小提琴手。音乐会的场子只不过是一个大房间,里面摆上一圈椅子和小桌子,倒像家啤酒店。票价是一先令。他物色来的一伙乐师便在隆起的小台上演奏。每晚6时开始。一连搞了6年之久。
  到了1678年,又出现了一种私家主办的定期音乐会。每周一次,延续了36年。主办人是汤姆斯·勃列顿。这是个自学成才的音乐家。当时伦敦城里一些饱学之士都同他交游。但他的本业,却是日日背一袋木炭,沿街叫卖。所谓音乐会,场子就在他那家炭行楼上,其中安着一架只有5个音栓的小型管风琴。亨德尔曾去弹奏过。还备有一架古钢琴,也不大。却有人评价是当时最好的一架。
  这种音乐会,一开头是免费入场的。后来发售年票,价10先令。场内还有咖啡供应,一便士一杯。场地狭小,有人幽默地说,谁要是拼得一身大汗,就可以在那儿欣赏到好音乐。
  1710年,英国有所谓“古乐会”。在这个社团所举办的音乐会中,是坚决不演奏“现代音乐”的。什么是“现代音乐”呢?主要是指亨德尔之作!
  到1776年,又出现一个“古乐音乐会”。虽然其宗旨                                                                                                                                                                                                                                                                                                                                                                                                                                                                                                                                寮易蚴忻裆缁帷*
  海顿本是奥匈贵族爱士特海齐亲王家的一名乐师。每逢开饭,他只能“坐在盐瓶以下”即仆役位置上。有时则是主、宾在吃喝,而他却必须领着王府乐队演奏助兴。此种清客、帮闲的身份,正是莫扎特所不乐为的。到了18世纪末,海顿却应音乐会经理人沙罗门之请,赴英演出了自己写的神剧《创世纪》与交响曲(因而那几部作品被称为《沙罗门交响曲》)。1782年,莫扎特也曾同马丁在维也纳主办音乐会,场子利用园林与广场,乐队则是职业管乐手加上客串的弦乐师。
  从贝多芬传记中可以看到,还在他从波恩来维也纳定居之时,在按季举行公开的音乐会这方面,音乐之都却落后于英、法。只不过一年一度为慈善事业筹款开一两次音乐会。偶尔才有预订门票的音乐会。我们的乐圣,便是在以上两种场合同贵族以外的广大听众见面的。
  在1795年3月的慈善音乐会上,他以作曲兼演奏家身份登台,弹了自己的一部钢琴协奏曲。两天之后又有一场音乐会,举办人是莫扎特的未亡人康士坦莎。贝多芬这次弹了莫扎特的一部协奏曲。
  除了为慈善性质的音乐会效劳,和参与贵族们私第的音乐活动,贝多芬要想自己开场音乐会弄点钱,就不那么容易了。他曾申请皇家剧院准许他每年利用剧院搞一次义演,然而颇费周折。他甚至暗示过不能如愿的话,将离此他往。1808年11月,终于获准在剧院开了一次义演音乐会。其节目安排之重,今天的听众恐怕会吃不消。除了《命运》和《田园》两部交响曲、《第四钢琴协奏曲》、《C大调弥撒曲》(部分)、《场景与咏叹调》,外加他本人出场,即兴演奏钢琴。虽然这样他还怕听众不满足,又决定加个“终曲”,为此便突击写成了一首《合唱幻想曲》。
  这次义演,虽然声势不凡,但因安排不当,反而事倍功半。有的作品未及充分排练,奏到半中腰突然断了气,只好重新来奏,时间过长而剧场奇冷,演出乱糟糟地收了场。
  19世纪之前,独奏、独唱音乐会既不行时也无人敢冒此风险。据考,“独奏音乐会”(Recital)一词,首先用起来的是李斯特,那是1840年,出现于他在伦敦演出的海报上。这是别人给他出的点子。从此,独奏会便盛行了。
  1848年7月,肖邦在伦敦开独奏会,实际上仍有维阿多夫人的独唱节目穿插其间。至于1832年他在巴黎首次露面的那场音乐会,却是个杂烩。肖邦所担任的,只是最后一个独奏节目。此外则是他和门德尔松等5位名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