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一意孤行      更新:2021-02-21 08:09      字数:4934
  Author :
  Issue : 总第 187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简洁对话
  诺贝尔奖金得主莫里斯·迪拉克(1902—1984)日常生活讲究精确和简练。
  一天晚上,和他一道吃晚饭的朋友漫不经心地说:“今天的风很大,是吗?”
  迪拉克欠身站起来,走到门口,往外看了看,回到座位上坐下来说:“是的。”
  还有一次,一位记者采访他:“迪拉克教授,你研究的东西难懂吗?”
  “难。”
  “可以为我们的读者解释一下吗?”
  “不。”
  两个人相对无言,那位记者决定另换个轻松的话题。
  “请问您看电影吗?”
  “看。”
  “什么时候呢?”
  “1920年。1930年也看过。”
  (高国防译)
  文人谢客辞
  1942年春,作家端木蕻良居住桂林时,每天都有许多文学青年慕名来访。为了潜心创作,他在居室门前贴了一首诗:
  女儿心上想情郎,日写花笺十万行;
  月上枝头方得息,梦魂却又到西厢。
  90高龄的梁漱溟为了回避慕名上门的拜访者,以抓紧时间著书,在居室 门上贴了一张“敬告来访宾客”的条子:
  “漱溟今年九十有二,精力犹衰,谈话请以一小时为限,有未尽之意,可以改日续谈。敬此陈情,唯希鉴谅,幸甚。1986年3月,梁漱溟敬白。”
  (邱春丽摘)爱花知己
  英国文学家王尔德走进一家花店,要求把橱窗里的花取出一部分。店里的人照着他的要求去做,并问他要买多少?
  王尔德说:“我不想买花,只是我看它们太拥挤了,怕它们被挤坏,想让它们轻松一下。”(周增祥译)
  
  Number : 9554
  Title :四季读书歌
  Author :
  Issue : 总第 187期
  Provenance :陕西日报
  Date :1996。10。30
  Nation :
  Translator :
  民国年间,湖北崇阳有儒医熊伯伊酷爱读书,博学多才。他不仅能妙手回春,而且能诗善文。熊伯伊曾作《四季读书歌》一首,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歌曰: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
  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晨钟暮鼓催人急,燕去雁来促我忙。菊灿疏篱情寂寞,枫红曲岸事彷徨。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
  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
  
  Number : 9555
  Title :书信三篇
  Author :贾平凹
  Issue : 总第 187期
  Provenance :人民文学
  Date :1996。11
  Nation :
  Translator :
  一
  儿女小时可以打,如拍打衣服上的土,稍大了就是皮球,越打越蹦得高。我大学毕了业,先父还踢我一脚,待到后来一日,他吸烟,也递我一支,我才知道我从此不挨打了。但有人说父子如兄弟,如同志,那倒又不过分,因为儿女的秉性是永远不崇拜父母的。我女儿看三流电视剧也伤心落泪,读我的书却总认为是她看着我写的,不是真的。让他去吧,龙种或许生跳蚤,丑猪或许生麒麟,只须叮咛“吃喝嫖赌不能抽(大烟),坑蒙拐骗不能偷(东西)”就罢了。窑炉只管烧瓷罐,瓷罐到社会上去,你能管得着去作油罐还是尿罐?
  二
  不要嫌老婆脸黑,黑是黑,是本色,将来生子,还能卖好价钱的面粉。那日到×校开会,去了那么多作家。主持人要我站起来让学生们看看,我站起来躬腰点头,掌声雷动。主持人又说,同学们这么欢迎你,你站起来么!我说我是站起来的呀!主持人说:噢,你个子低。掌声更是雷动。我不嫌我个头矮,人不是白菜,大了好卖。做人不必心存自己是女人或是男人,也不要心存自己丑或自己美,一存心就坏了事。以貌取人者是奴才,与小奴才有什么计较?
  三
  能让别人利用,也是好事。研究《红楼梦》可以当博士,画钟馗可以逼鬼,给当官的当秘书可以自己当官。藤蔓多正因着你是乔木。无山不起云,起云山显得更高。若你周围没那些营营之辈,你又会是何等面目?朋友都是走了的好。今夜月光满地,刚才开窗我还以为巷口的下水道又堵塞,是水漫淹,就想你若踏水来访多好!我可教你作曲解烦。作曲并不难,“言之不尽歌咏之”,曲就是把说不尽的话从心里起便放慢音节哼出来,记下便可以了,如记不下,旁边放录音机来录。学那钢琴就非是一月半月能操作,且十个指头,怎能按得住一百零八个键呢?
  
  Number : 9556
  Title :过小百姓的生活——作家梁晓声给妹妹的一封信
  Author :
  Issue : 总第 187期
  Provenance :工人日报
  Date :1996。11。26
  Nation :
  Translator :
  妹妹:
  见字如面。知大伟学习成绩一向优异,我很高兴。在孙女外孙女中,母亲最喜欢大伟。每每说起大伟如何如何疼姥姥,善解人意。我也认为她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她学习努力,并且爱学习,不以为苦,善于从学习中体会到兴趣,这一点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因而要由做父母的克服一切生活困难,成全孩子的学志。否则,便是家长的失责。前几次电话中,我也忘了问你自己的身体情况了。两年前动那次手术,愈后如何?该经常到医院去进行复查才是。
  我知道,你一向希望我调动调动在哈市的战友关系、同学关系,替你们几个弟弟妹妹,转一个经济效益较好的单位,谋一份较稳定的工薪,以免你们的后顾之忧,也免我自己的后顾之忧。不错,我当年的某些知青战友、中学同学,如今已很有几位当了处长、局长,掌握了一定的权力。但我不经常回哈市,与他们的关系都有点儿疏淡了。倘为了一种目的,一次次地回哈重新联络感情,铺垫友谊,实在是太违我的性情。他们当然对我都是很好的。我一向将我和他们之间的感情、友情,视为“不动产”,惟恐一运用,就贬值了。所以,你们几个弟弟妹妹的某些困难,还是由我个人来和你们分担吧!何况,如今之事,县官不如现管。便是我吞吞吐吐地开口了,他们也往往会为难。有一点是必须明白的——我这样的一个写小说的人,与某些政府官员之间,倘论友谊,那友谊也更是从前的某种特殊感情的延续。能延续到如今,已太具有例外性。这一种友谊在现实之中的基础,其实是较为薄脆的,因而尤需珍视。好比捏的江米人儿,存在着便是美好的。但若以为在腹空时可以充饥,则大错特错了。既不能抵一块巧克力什么的,也同时毁了那美好。更何况,如说友谊也应具有相互帮助的意义,那么也只有我求人家帮我之时,而几乎没有我也能助人家之日。我一个写小说的,能指望自己在哪一方面帮助别人呢?帮助既已注定了不能互相,我也就很有自知之明,封唇锁舌,不吐求字了。
  除了以上原因,大约还有天性上的原因吧?那一种觉得“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的天性,我想一定是咱们的父亲传给我的。我从北影调至童影,搬家我也没求过任何一个人。是靠了自行车、平板车,老鼠搬家似的搬了一个多星期。有天我一个人往三楼用背驮一只沙发,被清洁工赵大爷撞见了,甚为愕异。后来别人告诉我,他以为我人际关系太恶,连个肯帮自己搬家的人都找不到。当然,像我这么个性极端了,也不好。我讲起这件事,是想指出——哈尔滨人有一种太不可取的“长”处,那就是几乎将开口求人根本不当成一回事儿。本能自己想办法解决之事,也不论值不值得求人,哪怕刚刚认识,第二天就好意思相求。使对方犯难自己也不在乎。遭到当面回绝还不在乎。总之仿佛是习惯,是传统。好比一边走路一边踢石头,碰巧踢着的不是石头,是一把打开什么锁的钥匙,则兴高采烈。一路踢不着一把钥匙,却也不懊恼,继续地一路走一路踢将下去。石头碰疼了脚,皱皱眉而已。今天你求我,明天我求你,非但不能活得轻松,我以为反而会活得很累。
  我主张首先设想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乃是没有任何人可求任何人也帮不上忙的,主张首先自己将自己置在孤立无援的境地。而这么一来,结果却很可能是——我们发现,某些困难,并非我们估计的那么不可克服。某些办成什么事的目的,即使没有达到,也并非我们估计的那么损失严重。我们会发现,有些目的,放弃了也就放弃了。企望怎样而最终没有怎样,人不是照活么?我常想,我们的父亲,一个闯关东闯到东北的父亲,一个身无分文只有力气可出卖的山东汉子,当年遇到了困难又去求谁啊!我以为,有些时候,有些情况下,对于小百姓而言,求人简直意味着是高息贷款。我此话非是指求人要给人好处,而是指付出的利息往往是人的志气。没了这志气,人活着的状态,往往便自行地瘫软了。
  妹妹,为了过好一种小百姓的生活而永远地打起精神来!小百姓的生活是近在眼前伸手就够得到的生活。正是这一种生活才是属于我们的。牢牢抓住这一种生活,便不必再去幻想别的某种生活。最近我常想,这地球上的绝大多数人,其实都在各个不同的国家,各种不同的生活水平线上,过着小百姓的生活。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我以为乃是温馨二字。没了温馨的生活,那还叫是生活么?温馨是某种舒适,但又不仅仅是舒适。许多种生活很舒适,但是并不温馨。温馨是一种远离大与奢的生活情境。一幢豪宅往往只能与富贵有关。富贵不是温馨。温馨是那豪宅中的小卧室,或者小客厅。温馨往往是属于小的一种生活情境。富人们其实并不能享受到多少温馨。他们因其富,注定要追求大追求奢追求华糜。而温馨甚至是可以在穷人的小破房里呈现着的生活情境。温馨乃是小百姓的体会和享受。我说这些,意思是想强调——房子小一点儿没关系,只要小百姓主人勤快,收拾得干干净净就好。工资收入低一点儿没关系,只要小百姓自己善于节俭持家就好。只要小百姓善于为了贴补生活再靠诚实的劳动挣点钱就好。哪怕是双休日在家里揽点儿计件的活儿。在小的住房里,靠低的工资,勤勤快快,节节俭俭,和和睦睦地生活,即为小百姓差不多都能把握得住的温馨日子,小百姓的幸福生活。这样的生活,绝对是我们想过上便能过上的。还记得我们小时候,我们将一个破家粉刷得多亮堂,收拾得多干净啊!每查卫生,几乎总得红旗。我们小时候,家里的日子又是多么的困难啊!但不也有许多温馨的时候么?
  在物质生活方面,我是一个绝对的胸无大志之人。但愿你们也是。不要说小百姓只配过小日子的沮丧话,而要换一种思想方法,多体会小百姓的小日子的某些温馨。并且要像编织鸟一样,织一个小小的温馨的家,将小百姓的每一个日子,从容不迫地细细地品咂着过。你千万不要笑我阿Q精神大发扬。这不是在用阿Q精神麻痹你,而是在教你这样一个道理——任何情况之下,只要不是苦役式的命运、完全没有自由的生活,那么人至少可取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至少可实际地选择两种不同的生活——积极的态度和消极的态度,较乐观的生活和非常沮丧的生活。而这也就意味着获得同一情况之下两种不同的生活质量……
  哈市国有企业的现状是严峻的,令人堪忧的。东三省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现状都是严峻的,这是一个艰难时代。对普遍的国有企业的工人尤其艰难,据我看来,绝非短时期内能全面改观的。国家有国家的难处,这难处不是一位英明人物的英明头脑,或一项英明决策所能一朝解决的。这个体制的负载早已太沉重了。从前中国工人的活法是七分靠国家的,三分靠自己,现在看必得反过来了,必得七分靠自己,三分靠国家了。那三分,便是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工人阶级的责任。它大约也只能负起这么多责任了。这责任具有历史性。
  既然必得七分靠自己了,你打算怎样,该认真想想。你来信说打算提前退休或干脆辞职。 我支持。这就等于与自己所依赖惯了的体制彻底解除“婚约”了。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你毕竟有别于年轻人。而且得清楚,那体制不会像一个富有的丈夫似的,补偿你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