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1 节
作者:白寒      更新:2021-02-21 08:04      字数:4691
  ネ胁В3终飧錾罘绞剑巳思夜┭可嶂猓约嚎隙ㄊ鞘飨乱凰蓿簧桓谋洹T谥泄媸Υ蟮碌敝校酵砟甑滦谐删停磐胶芏唷⒐┭芏啵先思业纳钜彩怯涝侗3植槐洹N颐且窃谛睦铩:茫衷谑奔涞搅恕?br />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第三首:
  【若有菩萨能坚固。修诸胜行无厌怠。最胜最上无碍解。如是妙智彼当得。】
  这一首偈,是佛不但是为大威光,为所有一切的学人,普遍的在授记。希望我们读了也能够直下承当。学经教的同学们,都希望自己赶快开智慧,我们也很清楚,唯有真实智慧,能解决世出世间一切疑难杂症。不但利益自己,确实能够利益一切苦难众生。从小的方面来说,我们现在在这个地方学习经教,展开课本,我们理解很有限。听说经本字字句句都含有无量义,这我们只听说,但是我们自己展开经卷,能看得出的义趣是非常非常有限,甚至於完全看不懂。原因在哪里?
  佛在这个地方给我们说出了,就是前面这两句,『若有菩萨能坚固』,这个接著下面这一句,用坚固的信心,坚固的愿心,坚固的落实,净土宗讲的信愿行三个原则,在净宗讲,这往生的三资粮,三个重要条件。实在讲,世出世间一切法,要想得到圆满的成就,还是这三个条件。你要能够有这坚固的三个条件,问题就解决了。『修诸胜行』。『无厌怠』就是精进的意思,不疲不厌,怠就是疲倦的意思,「无厌怠」就是不疲不厌。哪一种行是最殊胜的?《金刚经》上讲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由此可知,所谓「殊胜行」,只要你能用坚固的信愿行,你去修,那一个行门就是最殊胜的行门,并不专指哪一门。专指哪一门那就不平等了,怎么可以说法门平等?这个道理要懂得。
  我们今天在许多法门里面选择的是净土法门,依照经教的教诲来学习,经教里面教我们要做的,一定要做到,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能违犯,这就叫修行。修行是以经教为标准,不是以我们自己成见、想像、烦恼、习气,这个不能做标准。要以这些做标准,你所造的是三途恶业;恶行,那不是胜行,胜行一定是以佛菩萨教导我们的标准。
  修净业的,你要知道从哪里修起?净宗法门里面世尊跟我们讲得很好,从净业三福学起。许许多多修净宗念佛人到最后不能往生,他怪佛菩萨所说的不灵,殊不知他自己错了。他自己听经太少,知道的事情不多,把修行的基础给疏忽了。这个净业三福三条,不仅是净宗法门,所有一切大小乘的法门统统在里头,所谓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净业三福三条:第一条人天福报,你要想得人天福报,基础在第一条,你有这个根基,你确实得人天福报。第二条二乘福报,第三条大乘菩萨福报。这怎么能疏忽?最低限度要把第一条做到,这个是标准。我对父母的孝养疏忽了,赶紧回头;我对於老师奉事疏忽了,从今天起改过自新。
  对老师的奉事,最重要的依教奉行。我们的老师是谁?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你看我们称他为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诲,阿弥陀佛的教诲,都在《无量寿经》中。我们每天读诵《无量寿经》,就是在接受这两尊佛陀的教诲,要把它记住,要把它落实。我们有没有去做?如果没有去做,那你是违反了奉事师长。历代祖师大德的注解,那是帮助我们信解,等於学校里面老师一样,这是助教,我们要依靠他。对於这个经典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个要靠这些助教,佛经里面称为善友、善知识,称为和尚,称为阿闍梨,不能离开他们。他们帮助我们坚固信解,坚固行愿,都是属於奉事师长这一条里面。
  另外,佛教给我们要培养慈悲心,决定不能杀生,决定不能够做伤害一切众生的事情。这些统统落实在十善业道,修十善业。用十善业来修正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的标准。起心动念决定不能有贪瞋痴,一定是无贪、无瞋、无痴;言语决定是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身体一切的造作,决定是不杀、不盗、不淫。这叫「修诸胜行」。然后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是殊胜行。
  不能懈怠,不可以懒惰,永远不疲不厌,那普贤菩萨。他为什么不疲不厌?他在这个里面得到法味了,这个法味无比殊胜。我们今天为什么会厌倦?我们学习里头,没有得到法味。这个没有得法味跟得法味,我们也有个比喻,得法味的人,好比吃了这个东西,他消化了,营养完全吸收了,身体强壮,容光焕发;没有得到法味,这个东西他虽然吃了,没有消化,养分完全没有吸收,他就排泄掉了。就好比病人,他的肠胃没有能力吸收养分,这个人病,病得很严重,食而无味。
  你看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怎么会疲厌?他把他所学的统统落实在生活上。「时习之」就是时时刻刻落实在生活上,快乐!学了马上就管用,就用上了,身心喜悦,所以他不会疲倦,他不会讨厌,愈学愈欢喜,乐此不疲,真快乐,法味尝到了。佛法里面深一层的入三昧了,我们念佛人,他得念佛三昧了。学《无量寿经》得无量寿三昧了,那就不一样了。
  你要怎么样才能得三昧?记住,坚固的信愿行。你的法味是什么?最胜,最殊胜、最上的无碍解,你学《无量寿经》,你对《无量寿经》里面的真实义体会到了。我常常说,这古人讲的「一经通一切经通」。《无量寿》的义趣要是得到了,《华严经》就通了,这三藏十二部经典你全都通了,你没有一样不通。那就是『最胜最上无碍解』。这个解一定要有行,没有行你那个解不踏实,你的解没有通过实验。现在的科学家讲的一切都有实证,实验来证明,你没有通过实验;换句话说,你那个解,上面还打问号在里头。实验是什么?在生活上,你把你所学的统统用在生活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你的解通过实验证实,这是正解,没错误。
  我在讲《无量寿经》跟大家报告过,如果你真的能够把《无量寿经》上的教诲,百分之百的都能做到,你能够百分之百的理解,百分之百的落实,你念佛只要一念就行。真的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临终一声佛号,你上上品往生。如果你能做到百分之九十,还有百分之十还做不到,上品中生。这个九品你逐渐逐渐往下降,下下品往生,你也要做到两成。《无量寿经》的教训,你至少要做到两成,你才能下下品往生;做到三成,下品中生;做到四成,下品上生;能做到一半,中品下生。我用这个角度来看九品往生的因行。
  所以末后这一句佛陀给我们授记,『如是妙智彼当得』。这个「彼」就是你能有坚固的信愿行来学习,你一定成就。这个「妙智」是如来果地上的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会现前。再看第四首,这第一段的最后一首:
  【福德光者福幢者。福德处者福海者。普贤菩萨所有愿。是汝大光能趣入。】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这个第四首有智光,就是末后这一句『是汝大光能趣入』。趣入哪里?趣入福德、福幢、福海。福跟智离不开的,我们中国谚语里头有所谓的「福至心灵」。说这个人福报现前了,他忽然聪明了,从前看他傻头傻脑的,福报一来这个人聪明,福至心灵。那个聪明是智慧,所以福当中有慧,慧当中有福。但是福要有德,他才有智慧,福要没有德,就没有智慧。没有德的福我们中国人通常讲福气,某人福气很好,福气它不是福德,所以他没有智慧;福德里面那一定有智慧。
  他这个前面两句讲四桩事情,『福德光者』,真实智慧,才能够修殊胜的福德。由此可知,人不学怎么行?不亲近善知识怎么行?我跟同学们说过,我是一个最没有福报的人,我的物质生活,四十岁以后才好转了一些。四十岁以前,从前一些法师朋友知道,因为他们看到,都以怜悯心来看我,很可怜,是真的。但是我自己并不觉得,年轻还有体力,再苦能忍受得过。同时跟著老师学教,精神生活很丰富,物质生活非常贫苦。
  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那个时候承蒙甘老太太,甘贵穗的母亲,她照顾我。我跟她认识是在埔里茅蓬,她皈依忏云法师,到埔里来看忏云法师,我们这样认识的。她照顾我十年,她的照顾方法,她是找十五个朋友,十五个人当中有她自己一个,每一个人一个月拿十块钱,由她来收集,每一个月帮助我一百五十块钱的生活费用,我就靠这个度过十年。这个数目也是李老师规定的,所以这个我们过得很心安,这些护法一点困难都没有,没有加重她的压力,一个月十块钱,这个是轻而易举的。
  李老师告诉我,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出家了,再回到台中,李老师说:你一个月要超过一百五十块钱,你就不是出家人了。我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吃饭,生活费用,我在那时候吃一餐,这一餐要三块钱;换句话说,吃饭一个月就要花九十块钱,另外六十块钱这是零用。我比不上李老师,李老师一个月吃饭,他也吃一餐,他一餐两块钱,一个月六十块钱,我怎么样没办法跟他比,他吃得少,我比他吃得多。所以很多人讲:法师,你在修苦行,一天吃一餐。我说我哪里是修苦行,我是被逼的,没有办法,我吃不起两顿。如果我要有钱,我一天可以吃五顿,没有这个福报,这个自己要晓得。但是一餐吃得很舒服,真的省事,这是跟李老师学的。李老师一生日中一食,而且吃得那么简单,吃得那么少,这是心地清净,我比不上他。
  我从生活上真正体会到,人这个体能消耗,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想上,真正说是工作,无论你是劳心还是劳力,消耗能量都不多。这是我们在台中亲眼看到李老师,李老师这个劳心、劳力工作量,至少是一般人的五倍。他每天那么多事情,那么忙碌,可是一点点的饮食补充,他就足够了。我这个体验曾经向老师报告过,老师点头:对的,没错。
  所以世尊当年在世日中一食,他的工作量也很大,每一天跟大家讲经说法八个小时,还要应付一些信徒,接待信徒。信徒来的时候都要请教,不可以不接待,佛非常慈悲。所以,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我们在经典上看到,阿罗汉一个星期吃一餐,辟支佛半个月出来托钵一次,托钵一次就是吃一餐。为什么?心地更清净。就好像真正省油的车一样,它一个星期加一次油够了,半个月加一次油够了。那个凡夫很麻烦,真的是耗油的车,一天要加三次,不加三次他就不能动了。这是我在台中那么多年,体会到的这么一个事实真相。所以著重在修清净心,清净心工作没有妨碍,甚至於应酬也没妨碍,只要在一切人事物里面不染著。《金刚经》上所讲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就行了。这个就是积功累德,就是在修福德,这福德里头有智慧。
  『福幢』,幢是高显,你的福德很大很高,产生影响的效果了,不要宣传,人家自然看见。世间贤人君子,对於自己表彰自己,都感觉得这很可耻的一桩事情,人怎么可以这样做?别人为你宣扬,你也要看看,他所宣扬的有没有过分?有过分的要阻止,要劝告他,不可以。宁可以少一点,不能过分。我们只有三分德行,人家给我们宣扬,最好是宣扬一分、两分,不能超过!要宣扬你五分、六分太过分了。过分就变成虚伪,那有过失。如果这个里面带著还有欺骗众生的,那这里头就有罪业了,那就称不上「福幢」。这是有德、有慧,福幢高显。这个福幢就是自己的形象。福慧都是修成的,天天要修,天天要干。从哪里?前面那首偈子里,「修胜行无厌怠」。
  『福德处者福德海』,这是说你的福德有成就了,就像大威光菩萨。菩萨所在之处,这是「福德处」,中国看风水的先生常说「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这个人有福德,他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有福德。大福德之人,曾经有人告诉我,心行不善的人,见到大福德的人,他那个不善的心行,暂时他就伏住了,他不会以不善的心行来对这个福德的人,有这么大的力量。这个话我们可以相信。那是什么道理?你的善心善行,足以能够降伏对方这个恶念恶行,你超过他,把他盖住了,所以他虽有,他见到你,在你面前不会起恶念,不会有恶的行为。外国人讲磁场,你的磁场殊胜超过他,自自然然降伏他。这种恶人,如果常常跟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他的恶慢慢就衰退了,他的善就逐渐逐渐增长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