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2 节
作者:白寒      更新:2021-02-21 08:03      字数:4683
  仙敢幻派钊耄な鞭剐蕖埂O衷谖裁唇病痘稀罚棵蝗私病?姆ㄊΓ铱辞昂蟛簧倌辏颐侨鲜恫簧倌辏慈拔摇⑶笪遥辽儆惺危肭笪野选痘暇反油返轿步惨槐椋龀陕家簦歉鍪焙蚧姑挥新枷啵舾笕俗霾慰肌K档挠锲鼙В芨卸耍∷担悍ㄊΓ阋唤玻院罂峙旅挥腥私病N蚁胂胍灿Ω谩:莩ち僮咧耙灿姓飧鲈竿蚕M野选痘暇方惨桓鐾暾糁惶茁枷啻艺馐鞘苋酥小U飧鼋簿囊蛟担钗灰茫挥心切┤死凑椅遥沂且徊俊睹滞泳纺畹降椎摹N腋蠹宜倒易钕不丁睹滞泳狻罚蚁不妒q益大师的文章,言简意赅,展开《经解》生欢喜心。所以我劝同学一门深入,一部经学到底、讲到底,你的成就在我之上。你一生当中像我这样搞这么多,你的成就我想顶多跟我差不多,你想超过我那不是容易事情。如果你一门专攻,你一生修一部经,讲一部经,我会点头,你很有可能超过我,超过我是在意料之中的。
  你们今天学习的环境比我好,我在求学的时代,没有地方住,到处流浪,流浪很辛苦,到哪个寺庙,人家请你讲什么经,你就得要讲。你要不讲,他就不接待你,你没地方去!不像我们今天,有这么一个固定的道场,你想学哪一部经,能够成全你。我们这个小教室建得很多,你每天都可以复讲,天天复讲,就讲一部经。你能够讲上五十遍、一百遍的时候,你就法喜充满了。夫子在《论语》里面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你懂得了。为什么?你证得了,你入这个境界。你要去弘法,去讲经说法,那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夫子这个境界你才真懂得了。否则的话,这几句话你一辈子都不会懂。你会念,真正的意思你不懂。时间过得很快,今天时间又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我们还要继续看第九句,「当机获益」第九句:
  【得显了大光明,名如来功德海相光影遍照。】
  这一句经文,我们感触很深,所以前面说了许多。现在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显了药病,是功德海相」,这个意思前面说过了。「辩才遍应,若月影流光」,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要晓得,九地是法师地;换句话说,法师,当然要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教化众生最重要的,这是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耳根利,我们教学主要的工具就是辩才。「遍应」,遍是遍虚空法界,这是普遍的应。范围再缩小,遍九法界,遍娑婆世界。这是肯定的,直接得利益的。你遍应的广狭完全在你的心量,你的心量如果是包虚空法界,你这个遍应就是尽虚空遍法界;如果你的心量,只是娑婆这个大千世界,与你感应的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个教区。这个教区感应特别强烈,他方世界感应就比较微弱,正是「一切法从心想生」。「若月影流光」,这句话是比喻,像夜晚月光一样,遍照大地,他不用日光,用月光。月光清凉,没有人不喜爱;日光太强烈,大太阳之下,人总要找个阴凉地方去待著。所以用清凉的月光来做比喻,比喻你的佛法是清凉法。再看末后这一句:
  【得出生愿力清净智,名无量愿力信解藏。】
  这是十地菩萨,法云地。在五位名称不相同,十信位里面,第十个是愿心,所以十信也叫十心,愿心;在十住里面,这最后一位灌顶住,第九是法王子住,是法师位,第十是灌顶住;在十行里面,第十是真实行,在十地里面是法云地;在十回向里面,是叫入法界无量回向。我们这个地方?清凉大师是配十地,法云地。注子里头讲「智圆离障,方於佛愿而生信解,故曰出生」。你看这个经经文里面,他『得出生愿力』。清凉要不给我们解释,我们不好懂,不知道这个出生是什么意思。「智圆离障」,这个智就是这一句末后的『清净智』,我们要留意。这十句第一句就得清净智,一切法本来清净,名清净智。但是清净智虽然得了,不圆,到第十地,清净智圆了,圆满了,无明烦恼离了,十地菩萨无明烦恼离了,这个时候方於佛愿而生信解。
  可见得开经偈里面所说的「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句话不简单,不容易。真正解如来真实义的,是什么人?法云地的菩萨,再上去等觉菩萨,五十一位菩萨里头只有这两位真正解如来真实义,信解如来真实义。换句话说,九地以前,还是开经偈上面说的,「愿解如来真实义」。我有这个愿望,希望能解如来真实义,到法云地才真正信解。所以他得的这个法,名字叫『无量愿力信解藏』。四十一品无明已经断了三十九品,现在正在断第四十品,第四十品断尽了,那他就是等觉菩萨,再断最后一品。
  佛法讲到深处,真深!绝对不是我们凡夫依文解义,自以为是,差远了,差得太远太远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关键在离障。你离了多少障?你离了几分障?要用佛法来说,离了几品障?各个不相同。所以你要晓得,智慧、德能、相好样样都是究竟圆满的。这个大圆满,是生佛平等。生是众生,九法界都是众生,蚊虫蚂蚁是众生,地狱饿鬼还是众生,都是平等的。平等,为什么在现实境界里头,我们看到的是极不平等。这什么原因?障有厚薄不同。好比我们这个讲堂,有十几盏灯光,每一个灯光度数都是相同的,亮度都一样。但是我们为了调节光的亮度,所以这个灯光上我们用纸盖住,有的灯盖一层,有的灯盖两层,有的灯盖上三层、四层,盖的纸那就是障。盖一层的障薄,透出来的光,亮!盖两层的就弱一点,比盖一层的就差了。盖三层、盖四层的,透出来的光愈来愈少了。
  佛说我们这个心光,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光明,跟诸佛如来完全相同,诸佛如来一点障碍都没有;等觉菩萨好比我们这个灯盖一层纸,等觉菩萨;法云地菩萨,十地菩萨,盖两层;九地菩萨盖三层。一直到初信位的菩萨,盖了五十一层,五十一层没什么光了。我们凡夫恐怕要盖上一百层,虽然光明跟佛相等的,实际上是漆黑的,一点光都透不出来;盖了一百层,一百张纸,就这么个意思。所以现在你就晓得,你就明白了,修行修什么?除障而已!不是修智慧,智慧你怎么个修法,不是修德能、不是修相好,那些东西统统都是你自己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非常可惜,你现在迷得太深太深了。
  所以佛千经万论里头,不断的提示我们,时时刻刻提示我们,断障。障有两大类,一大类叫烦恼障,一大类叫所知障。通常佛在经上讲,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称作三障。称烦恼、称所知叫二障。二障、三障是一个意思,开合不同。执著是烦恼障,见思烦恼,这里头也有所知,所知里头也有烦恼。这些障往往它是有交互作用的,很复杂,虽复杂它又不乱,这个境界不可思议。断的方法,佛教导我们,从最初、最严重的先下手。正是像大夫治病一样,你诊断这个病人得的不是单纯一种病,他的病症很多,这么多病症里面,你仔细去观察,哪一种病最严重,我们讲的是要命的先治。其他稍微轻一点的,等这个病,重病控制住之后再治轻的。这个道理一般人都能懂得,都不会疑惑。佛教化众生亦复如是。譬如讲烦恼障里面,烦恼很多,世尊为了教学说法方便起见,把烦恼说为十大类,这见思烦恼就是见惑五大类、思惑五大类,这十大类。十大类里头,哪一类最严重,你就先对付那一类。譬如现在这个众生,大多数的贪心最重,那你就先治贪;如果瞋恚心最重,你就先治瞋恚。最重的先下手。
  娑婆世界一切众生通病,大多数人都犯的病,佛很清楚,十恶。所以佛给我们开了个方子,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什么?对治你这十种病,这十种最严重的病。如果我们十善都把它疏忽掉了,换句话说,我们身上得的病,要命的、最严重的疏忽了,没有去治它,去治那些都是次要的,不是真正要命的,你去治这个,你的命能保得住吗?保不住!你真的把这个事实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真正明了,十善不能不修。什么都可以不修,要先修十善。问题是什么?先把命保住。其他小毛病虽然多,慢慢再来,先把最重要的、要命的这个病保住,这是聪明人。
  世尊非常慈悲,慈悲到极处!他给我们示现的,让我们去看他,我们看到一般是彩画的佛像,画的佛像,佛像上面都有圆光,顶上有个圆光,圆光上面有三个字,我们常常看到有梵文写的、有藏文写的、有中文写的,那三个字的形状不一样,念的音一样,都念「唵、阿、吽」。意思都一样,什么意思?十善业道。唵是身业,不杀不盗不淫;阿是语业,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吽是意业,不贪不瞋不痴。你看看,佛把这身语意三业,这个善业放在顶上。这什么意思?要我们重视,启发我们,提醒我们。学佛的人最容易疏忽的就是十善业道,瞧不起它,这小小佛戒,还不算在戒律,十善业道;五戒才是最低的,这不算什么。比五戒还重要!你不认真在这里学,什么成就都谈不上。
  念佛往生,有许许多多往生净土的,一生没有皈依,没有受过五戒,他往生的瑞相很好。你仔细打听这个人,别人会告诉你,这个人是个善人。善在哪里?他有十善的心,他有十善的行。他不认识字,他没有念过书,他也没有听过经,只知道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他往生了,修十善业。他能做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什么叫菩提心?说老实话,他也不晓得。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讲得好,真诚恳切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说的。确实这个话,自古以来,没有一个人说过。印光大师赞叹他说得太好!我们仔细想想,有没有道理?真诚恳切求生西方净土,这个心,想一想,那不是无上菩提心是什么心?
  菩提心最简单的一个说法,「上求下化」。他具足上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成了佛之后,倒驾慈航,普度众生,那是下化。所以你不要瞧不起这些没有文化、没有念过书的,不认识字的乡下老太婆,什么也不懂,他发的是真正菩提心。他的心纯净纯善,与净土真相应。我们这些人跟他比,差远了,自以为聪明,自以为很了不起,常常瞧不起别人,到最后人家往生作佛了,我们还要继续搞三途、搞六道。心一点都不谦虚,态度一丝毫都不能够卑下。不是佛没教给我们,佛在经教里教得太多太多了。你看普贤菩萨第一愿「礼敬诸佛」,我讲过多少遍,你有没有听懂?没懂。为什么没懂?因为你没做到。
  「礼敬诸佛」,诸佛是指什么人?指的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过去佛、现在佛,佛在经典里头有介绍,你知道一些。未来佛,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我们没有学《华严》之前,我们对於未来佛看错了、想错了。只是想到什么?有情众生,这是未来佛,九法界有情众生,无情众生没想到。我们能不能往生?能,生凡圣同居土、生方便有余土,实报土没分。为什么没分?你解得不圆,你行不圆。你只有有情,无情疏忽掉了。《华严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明白、清楚,「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未来佛是一切众生,那一切众生包括无情众生;花草树木是未来佛,山河大地是未来佛。这个讲法愈讲,你听得就愈迷惑了。它怎么是未来佛?这真想不通。所以实在讲,也很不好讲,讲经的法师有的时候怕麻烦,就省略了。不是他不讲,讲了你听不懂,你反而生疑惑,那这就不讲。
  现在科学家证明,无情有知觉,水无情,米煮成饭也无情,它能看、它能听,它能随著人的意念,变换不同的结晶。这不是证明无情众生既然有灵知、有知觉,它怎么不成佛?我们的礼敬,你能得罪一个人吗?你能得罪一个物吗?我们喝一杯水,我们先合掌念十句阿弥陀佛,对它的礼敬,然后接受它的供养。在在处处,时时刻刻,对情与无情一切众生,都怀著真诚感恩的心,真诚的爱心,这叫「礼敬诸佛」。你做到了没有?你没有做到,普贤菩萨头一愿你就没有了,第一愿没有,后头就全没有了。因为后后胜於前前,就好像盖十层大楼一样,礼敬是第一层,没有第一层,哪有二、三、四?所以没有做到。
  不但这个没有做到,最基础、最根本的十善业,你看「净业三福」,这真的是基础,基础的基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