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7 节
作者:白寒      更新:2021-02-21 08:03      字数:4684
  磺屑潘际俏抑餍拚飧龇诺闹怠N倚薜恼飧龇牛跹钣迷谏畹敝校跹钣迷诮萄В钣迷诖κ麓私游铮恐榔贰I撇仆又餍薜模颐侵朗悄罘鸱牛俏迨问侵榔罚褪恰溉は蛑钚校苋胨滓病埂K换嵩龀に亩ɑ郏换嵘⒙遥换峥吹秸飧鲆蚕胙В歉鲆膊淮怼D阕约褐骷挥辛耍腔够嵊惺裁闯删停?br />
  我们现在学念佛法门,看到参禅的,不错,禅好;看到持咒学密的,密也不错;看到讲经教的,经教也好,样样都想学,样样都不能成功。这就错了,这没有条件参学。在古时候,老师不让你离开,你不能出师,现在人讲毕业,你毕不了业。什么时候毕业?得定就毕业了。定是根本智,定能开慧;参学是得后得智。你没有根本智,你就决定没有后得智。你在外面参学,所得到的是什么?是一大堆的妄想分别执著。实在讲破坏你修行的功夫,它不是成就。古人参学的条件要得定,不但要得定,还要开慧。你看看大乘经上讲的条件「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才有资格出去参学,明心见性!你能够入俗,入俗就是教化众生,世间五欲六尘不动心了,可以跟大家和光同尘,而丝毫不沾染,这是定慧起作用;定慧活活泼泼。这样的善知识,他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都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就是入俗。大乘教上,佛常教菩萨,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那是菩萨!他在那个地方,叫一切众生生烦恼,那不是菩萨,那是魔。魔令一切众生生烦恼,菩萨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所以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我们是初学,学讲经、学弘法。他常常教诫我们,教导学生,无论在什么状况之下,决定不能叫众生生烦恼。他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最常见的,化缘,不可以!讲经的道场,如果有人在化缘,听众下一次不敢来了,吓跑了。到那个地方去,到那个地方要钱的。所以讲堂、讲经的场所,绝对没有化缘的;只有结缘,没有化缘的。我们听得耳熟,听得太多。决定不能给众生有任何或者是精神上,或者是形式上的压力,不可以。你一定要让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对於道场,布施供养是随意的,不能带丝毫勉强,不可以劝导,也不可以用方法来引诱,那个都是罪过。他学习真正得法喜,像此地这个大众,见佛闻法他真得这么多好处,他得好处自自然然生起报恩的心,报恩当然一定有布施、有供养。布施供养可以接受。但是你要晓得,可以接受,不可以享受,你要一享受,很容易迷惑。特别是我们没有很深的定功,常常会迷失!
  这一迷失赶紧觉悟,赶紧回头。怎么觉悟,怎么回头?天天讲经有好处。所以像我们这种根性的人,不能离开经教,经教天天在提醒我们。一迷了,一看到经文,觉悟了,就回头了,心、妄念收回来。不像这经上讲的这些菩萨,他们真的是得禅定了,他们入众,妄念不会起来,妄想分别执著真的是断尽了。世缘里头,什么样的诱惑他们都不会动心,成功的人。所以我们要问问自己,我们还会动心吗?接触外面境界,跟自己意思相合的就起贪心,贪爱、贪恋,就会起这个念头;不合自己意思,就会生瞋恚、厌离。统统生烦恼!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什么?生烦恼,不是生智慧。所以我们看看这些人,见像、闻法,他们得禅定、得智慧,他不生烦恼。这就是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提醒我们自己,我们在尘缘里面,能不能像这些人一样,记住佛祖的教诲,体会得宇宙人生的真相。让我们起心动念,都能跟性德相应,远离烦恼习气。
  「趣向诸行」,就是今天讲的参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有条件、有能力入俗了。为什么?「禅度增故」,他的禅定功夫提升了。「性能离垢」,你看这不是造作的,自自然然的。「垢」是烦恼习气,「性」是性德,能离一切染污,能离一切诱惑。如果还不能(老实说我们见到很多,听到很多,从前李老师也给我们讲很多),定慧没有功夫,年轻弘法利生,没多久,听说什么?被在家信徒度去了,还俗了。不是现在多,古时候也有,比现在少,少的原因我们能体会到。古时候,师父管得很严,《三字经》上讲的「教不严,师之惰」,师父管得严。现在,现在提倡的是民主自由开放,现在人讲人权。换句话说,师父不能管,你要管,侵犯人权,你有罪。在从前,管的时候他有功劳、有功德。现在管了就变成有罪,你说糟不糟糕!变成父母不能管儿女,老师不能管学生。现在是这样一个社会,我们要晓得。
  所以帮助大众,唯一的一个方法就是讲经。用经典勉励自己,同时劝导有缘。有缘是什么?他听了欢喜,他能接受,有缘。他听了不欢喜,不能接受,掉头就走了。我们学经教的人都知道,你看《内典讲座之研究》里面,最重要的观机,观机就是你要了解现前社会的状况。也要知道过去社会的状况,你也能够判断未来社会的状况。然后我们自己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心态,自然就如理如法!成就自己,帮助众生。有缘的众生,这善根深厚的,他在一生就能得度。无缘的众生,实在讲也帮助了,为什么?他听一句,他看个佛像,「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阿赖耶识里头种了佛的种子。由此可知,有缘、无缘统统都有利益,利益的浅深不相同。利益深的,善根厚的,报在这一生,这一生就成就了。善根浅薄的,报在来生后世,这一生不得利益。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所以「性能离垢」,这一句好。但是,好是好,我们的心性没显出来,所以这八个字,我们非常羡慕、非常向往,我们都没有。
  「禅」是外不著相,「定」是内不动心。我们想像自己,我们外还著相,内还动心,「禅」没有。我们今天『离垢』,靠什么?真的只有一个方法「严持戒律」。自己甘心情愿接受佛陀的约束,只有这个办法。佛教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决定不做。佛教导我们不能够想的,我们决定不想。只有这个办法,才能离垢。心性没有露出来。所以他这个境界,是法身菩萨的境界,九法界众生没有明心见性,就不是这个境界,这是明心见性的境界。
  由此可知,我们不持戒怎么行?持戒,严持戒律,就与性德相应。性能离垢!严持戒律与它相应。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欢喜戒律。你不会以为:戒律很难持,戒律对我产生很大的约束,很大的不便。你不会有这个念头。为什么?因为你了解,戒律是性德。所以,持戒能见性,释迦牟尼佛说的,「正法时期,戒律成就」,持戒就能明心见性。为什么?他真持。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违背戒律,这样的训练,慢慢他心定了,定生智慧,开悟了。那个很快。「像法时期,禅定成就」,佛法是像法时期传到中国来的,所以中国这一千多年来禅风很盛,跟释迦牟尼佛讲的相应。佛灭度之后一千年,佛法传到中国,他头一个一千年,正法成就,第二个一千年,像法成就。所以参禅能开悟,持戒不能开悟。人的根性慢慢变钝了,变愚了。
  末法时期,这再过一千年,我们现在这是末法时期,佛灭度之后两千年,末法时期,禅定也不能成就了。过去倓虚法师说过,早年黄念祖老居士跟我讲过,他讲得非常肯定:往后(说这个话大概十年前)修禅、修密都不能成就了。那就是释迦牟尼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唯一能成就的,带业往生。这些话都是佛在《大集经》里面讲的。我们要知道自己的根性,要知道自己生在什么时代,释迦牟尼佛末法的时代。佛既然这样说了,「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老老实实的就修净土教,遵从世尊的教诲。印光大师教导我们「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正修!他还有两句助修,助修他没有用佛法的句子、言语,他用儒家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他用这个做助修。我的老师李炳南,他是印光大师的学生,他受印光大师教诲很深。所以在台湾将近四十年,他所修的、所弘的、所教的,儒佛并重,「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这八个字好。果然能够依教奉行,「信愿念佛,求生净土」,靠得住。纵然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不可思议的成就。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我们必须要搞清楚、搞明白,决心才能下得去。
  这个经上讲的,「涉俗化物,成福德云」,教化众生,你一定要跟众生打成一片。涉俗,就是跟世俗融合成一片,化是教化,物是人物。你看他不是「化人」,他是「化物」,物里面包括一切有情众生,我们常讲六道众生、九法界众生,这个物就包括了。在佛菩萨境界里面,九法界都是俗,在阿罗汉心目当中,六道是俗。我们晓得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的境界,法身菩萨的境界,九法界都是俗。他在九法界里头现身,应化现身,这是涉俗。跟九法界的众生融成一片,你不跟他打成一片,你怎么能够教他?
  所以在古时候,在中国大陆,你很容易看到,修行的道场建在深山里面。自修,你自己容易成就,远离诱惑,用意在此地,不受尘俗的影响,距离城市远远的。但是每一家道场在城市里头都有下院、有讲堂,那是什么?那是教化众生的。法师在山上修行、学道,到都市里头讲经、教学,讲完之后赶紧就回去,怕被诱惑,怕被染污。所以老和尚用心良苦,照顾很周到。派你去讲经,讲完了赶紧回来。年轻法师出去讲经,绝对不是一个人,至少是两个人,都是防范,怕自己定慧不够。到学成了,定慧能够招架得住那些诱惑,这才能够除一切的约束,尘缘当中去教化众生,成就福德云。
  这佛门常讲修福修慧,福慧双修,在哪里修?尘缘里面去修;尘是尘俗,缘就是指的一切有情众生。跟他们在一起,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提了个纲领,「历事练心」!如果不通过这些事相,你怎么知道你有定慧。所以参访的,你看五十三参里面,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有帝王大臣,也有许许多多的宗教。我们在经里面读到的,胜热婆罗门,婆罗门教就是现代的印度教,遍行外道。这都是属於世间一些宗教界的领袖,宗教界的传教师。
  所以在《华严经》上看的,这是多元文化。你去参学,你「涉俗化物」,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不分行业,也不分男女老少,哪个地方有缘哪里去。什么是缘?有人启请,哪个地方请你,哪里都可以去。不同宗教的请你也可以去,不同族群、不同国家都可以去,哪个行业启请,你也可以去,真的是没有罣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何以能够入无障碍的法界?有甚深的禅定,有广大智慧,他在境界里头他不迷,他不乱。有定就不乱,有慧就不迷,所以成就自己的福德,「成」就是提升,后头的「云」,云就是不执著,那是真实圆满的成就。
  「不迷实理,为光明幢」,实理就是我们现在人所讲的真理,宇宙人生的真相。他对於宇宙人生的性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教化众生,自他都得利益。自己境界不断向上提升,听经闻法的人,慢慢的醒悟过来。利根的大彻大悟,中根的也有悟处,下根的虽然不能够悟,多少也受感动。所以佛教学,目的是有三个,对上根的,目标帮助他转凡成圣;对中等根性的人,帮助他转迷为悟;对下根人,帮助他转恶为善。你看看,这个教学目标多么的好!因此无论是什么样根性的人,你见到佛菩萨,见到善知识,没有不得利益的。得利益是肯定的,但是得利益的大小、多少,各个人不相同。
  清凉大师注解末后这一句话「为光明幢」,这『光明幢』是经文里头的。他得的这个「法」,名字叫「离垢福德云光明幢」。「福德」是福,「光明」是慧。得智慧、得福德,怎么得来的?前面两个字千万不能忘记,「离垢」。「离垢」简单的来说,我们用《华严经》的说法,妄想分别执著。离妄想分别执著,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肯定得智慧、得福德。你工作里面也得福智。处事待人接物,六根接触六尘之处,决定没有刹那际空过的,然后你才晓得,什么叫做福慧双修,福慧双修怎么个修法!
  看看这些大菩萨们,我们虽然学不到,但是看多了,不知不觉受他的影响。没有意思想去学,但是自自然然染上这个气氛,这是个好的气氛,好学的气氛。接触的时间久了,听得多,看得多了,慢慢自自然然就明了。明了,慧开了。慧开了之后,你自然就修福。所以修福,真实的福德,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