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6 节
作者:白寒      更新:2021-02-21 08:02      字数:4693
  龅玫剑ㄉ砥腥氖隆?墒撬侨耍皇瞧腥H嗽跹克苄牛颐遣荒芟嘈拧?br />
  诸佛如来跟我们说,我们听了,甚至於也能讲,信不信?不信!还是信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我们同学当中有欢喜《华严》的,喜欢读、喜欢听。他的心行依旧是迷惑颠倒,做出来的事,你细心去观察,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背师叛道;与朋友交,完全是利害,没有道义。虽然喜爱《华严》,他是不信!所以他依旧在造孽。他的果报又不高,也不胜,果报在三途。
  「智」就是自性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体」是理体。「用」是作用。本经经题「大方广」这三个字,清凉大师在注疏里面跟我们讲解的就是真如自性的体、相、用。「大」是赞叹体,说不出来,没有法子说,只用个「大」来赞叹。「方」是讲的相,「广」是讲的作用。现相起用,德用无量无边。
  「无依住门」,这一句话不好懂,但是这一句话是真话。一切凡夫总要找个依靠,如果没有依靠,身心不安。我们凡夫要找三宝做依靠,有没有真正依靠三宝?没有。皈依,有名无实。皈依,这是拜个老师,老师虽然给我们做一个仪式,把三皈理论、方法传授给我们,虽然这个传法的老师是僧团的一个代表,我们能不能背叛他?他是僧团代表,背叛他,就是背叛三宝。为什么?三宝是一体的。这个法师纵然是不善,也不能够背叛,也不能够毁谤。何况中国过去读书人常说「君子绝交,不出恶言」。朋友两个不能相处,意见不合,断交了,断交以后,绝对不会讲对方的过失,这个人是君子,德厚,他有道德。至於他要是做恶事、恶行,各自有果报,我能不能批评?不能。为什么?我批评,我在造恶。你看我批评他,念头是个恶念,口里面是恶言,我要承受恶报。君子聪明,跟菩萨一样。
  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勉励同学们,我们的心,就是经上讲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像仓库一样,聪明人决定不把别人的垃圾捡起来,放在自己阿赖耶识里头,把自己清净的意识变成染污。这个绝对不是别人给你造成的,别人没有能力,只有你自己去捡垃圾往里面去装,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在你阿赖耶识里头放一点东西。诸佛菩萨都做不到,佛菩萨要有这个能力,把我们阿赖耶识里脏的东西掏出去,好的东西装进去,你说说,我们还要修行吗?诸佛如来大慈大悲,这不就救度我们了,他做不到!他只能够劝善,听到善的,装进去,听到不善的、看到不善的,决定不放在心上。聪明人!一等聪明人。
  所以,见到别人的过失不落印象,不放在阿赖耶识里头,不放在口上。放在口上,造业,造恶业;放在阿赖耶识里,把自己的心性染污,亏吃大了。所以这些都是不信老人言,佛菩萨是老人!不相信毗卢遮那佛,也不相信阿弥陀佛,当然更不相信释迦牟尼佛。还是相信自己的烦恼习气,相信自己的贪瞋痴慢,广造无量无边恶业,他所感得的果报,自然是三途地狱。
  这些道理,这些事实,你相不相信?我常常讲,你也常常听,听了怎么样?还是不相信。怎么知道你不相信?你要相信,你就回头。你要相信,你是菩萨,转凡成圣。你还是个凡夫,还是依你自己的烦恼习气,你是「有」依住门。你是依你的烦恼习气,住在你的烦恼习气,住在自私自利之中,你搞这个。
  觉悟的人、学佛的人,就像六祖惠能大师讲的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像《金刚经》上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依住!生的什么心?生大菩提心,生觉正净。诸位要晓得,你有依有住是迷,无依无住是觉。我们凡夫在迷,如果说无依无住,他心慌,没有安全感,这是什么原因?在迷,是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他无住就心慌。如果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他无住,自在!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这个时候他依什么?他依的是虚空法界。他住的是什么?一切刹土众生,入佛境界!
  我在讲席里头,给诸位也曾经透露过,心,我们的心是虚空法界,心是虚空法界;身,身是刹土众生。这就是《华严经》上讲的「清净法身」。下面答覆的,还有说明,说得很清楚,我们念下去。
  「性清净法」,所有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华严经?出现品》里面讲得很好,虚空法界、刹土众生,万事万法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那个心就是这里讲的性。性纯净,决定没有污染;识,识有染、有净。识里头有染净,性里头纯净无染。性,心性遍的,现的境界,这个境界怎么会不清净?所以称为净土,「唯心净土,自性弥陀」!
  我们讲十法界依正庄严纯净无染,你相不相信?明白的人、觉悟的人相信,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迷的人不相信,「我看到桌子很干净,清净的;泥土是染污的,不清净」,他说的也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他说的是凡夫知见,这个经上说的是如来知见,不一样!这不一样当中有个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道理是心。心清净,则法清净,依正无一不清净;心不清净,法就不清净,依正当然就是浊恶。这不是佛在经上常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清净心,清净的思想,一切法是清净;不清净的思想,一切法是不清净的。境随心转,我们可以在这个地方得到证明,这才是真正的事实真相。
  所以他头一个条件,他生信心,这个因大。我们学习,我们对《华严》里面所说的一切理论、事相、表法,修学的法门,果德上的境界,我们能够生清净信心,一丝毫都不怀疑,我们也是大因,这个因大了。
  「修信解力」,有了这个因,你能够生信心了。这个信心不够深、不够大、不够坚定,要在这里下功夫。这样的信心,坚定不移的信心,怎么个修法?从解。我们说实实在在的话,一切同学,你的信心不真,你的信心不正,你的信心不深,原因在哪里?你理解得太浮浅,甚至於连浮浅的都不能够理解,你的信心怎么能生得起来?
  「三十七道品」里面讲的五根、五力。五根里头有信根,头一个是信根;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的信没有根,哪来的力!所以一定要学。学,难!难在哪里?对老师不相信,这就没有办法。你这一生,信有没有根?这一生当中都不可能有根。如果你要具足五根,信、净、念、定、慧,你没有五力,只要有五根,你念佛就能往生,功夫就得力。为什么?你信有根。如果信要有力,你的品位就高!你很可能生到方便有余土去,不是在凡圣同居土。
  可是,诸位要记住,「信根」真的不容易建立。为什么?三十七道品是有次第的,正如同三十七层大楼。你没有下面的基础,怎么能够得到上面一层。三十七道品最下面是什么?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才是五根。换句话说,下面有十二层,五根第一个「信」,信在第十三层,底下十二层你没有,你哪里来的信根!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三十七道品我讲过很多遍,不能不认真的学习。我讲四念处,我用什么讲?看破。我讲四如意足,我说那是放下,这是从总的纲领上来说。四正勤是断恶修善。你要不依这个顺序,信根生不起来。
  今天我们普遍的看我们佛门四众同修,为什么信心不能建立?对圣教没有信心,对本师释迦牟尼佛没有信心,对阿弥陀佛没有信心,毗卢遮那就更不必说。对於历代祖师没有信心,对眼前的老师、善知识没有信心,对你同参道友,当然更没有信心。儒家讲「人无信则不立」,你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你还会有什么成就?
  佛教化一切众生,对於基础教育非常重视,三十七道品是基础教育。净宗这是大乘法,净业三福是基础教育,虽然跟三十七道品讲的不一样,精神是一贯的,理论是不二的。我们细心去观察,细心去体会,你就明白。这个法是大乘法,所以给你讲「无住生心」、「无所依住」,这「修信解力」。底下说,你看看人家:
  「常信自他凡圣一体」,「常」是没有改变的,不是暂时的,永恒的,这是《华严》大教!自他,「自」是自己,「他」是一切众生。下面讲,「凡」是九法界的凡夫,或者我们讲六道凡夫。「圣」是四圣法界、一真法界。自他是一体,你说这个多亲切!换句话说,破坏他就是破坏自体。为什么佛菩萨、历代这些祖师大德,这些善知识苦口婆心的在那里教导我们、劝勉我们「不见他人过」?他跟我是一体,他的过就是我自己的过,他的善就是我自己的善。我赞他的善就是赞我的善,说他的过就是说自己的过,几个人明白这个道理?几个人相信这桩事情?如果不相信这桩事情,《华严》没分。《华严》是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这是大《华严》的境界,这是毗卢遮那的境界。
  「同如来智」,这个认知、这个信心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诸佛如来常信,我也常信。在讲这个经的开端,跟诸位说过《华严》的当机者,当机者就是哪一类的人有条件学《华严经》,在经上讲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换句话说,明心见性的人、大开圆解的人;在净土里面,得理一心不乱的人;在密教里面,三密相应的人,才有资格、有条件学《华严》。凡夫没分!我们是凡夫,清凉也给我们说了一个,凡夫里头有一种,有资格学,哪一种?大心凡夫,心量广大。这样大心量的凡夫,行,他有条件、他有资格来学《华严》。心量就跟经上讲的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量大,能包容,今天讲的多元文化;不能包容、心量小,没有办法学《华严》。
  善心的凡夫心量虽然不大,听听《华严》,把自己心量拓开。果然拓开了,也能契入少分,这契入少分,他得的受用就不可思议,果报不可思议。下面讲:
  「无所依住」。你看看底下讲的,「无我无我所」,就是《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大心凡夫虽然没有证得须陀洹果,没有证得菩萨的阶位,他有条件学《华严》,他有资格听《华严》。坚固执著「我」,这是我,这是我所有的,那就没有法子,对於这个经你就不会产生信心。不要说信根,连信心都生不起来。所以什么时候把我、我所有的要尽量的淡化,不要执著。如果对於我、我所有是一年比一年看得淡,你进步了。肯定你的烦恼轻,烦恼一年比一年轻、比一年少,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所以「我」跟「我所」是严重的障碍。
  我劝导同学,破除菩提道上的障碍,我说了十六个字,「自私自利」,这是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是我所,这十六个字要断掉!断,不容易,要远离、要淡化,愈是看得淡愈好,对於大乘经教,你能够体会、能够悟入。你不能悟入,就是因为这十六个字的障碍,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障住了你,你这一关不能突破,你就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三途六道是这个东西变现出来的,这是三途六道的业因。这些东西没有了,你虽然是大心凡夫,你修的因广大,所以你的业报广大。这个东西害死了人,害死了我们自己生生世世不能成就,就是被这个害了。现在我们还严重的执著它,抓住它不肯放松,你说有什么法子?
  这个「我」是假的。诸位天天念《心经》,《心经》头一句「照见五蕴皆空」。我,我是五蕴身,五蕴皆空,就是无我;我没有了,那我所有的当然就没有了。我们现在学习,从「无我」难,先从「无我所」,从这里下手。为什么?「我所」是身外之物,身外之物放下比较容易,身外之物统统放下,这个身也能放下,我执就没有了,真正入佛门!小乘这是须陀洹果,大乘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你总算是入了佛门。这个一入门,就是圣人,就不是凡夫。为什么?你已经证得位不退。纵然还没有离开六道轮回,你决定不堕三恶道,这保证的。你的果报在人、天两道,不断会向上提升,不会堕三恶道了。由此可知,只要有我、有我所,你就有三恶道的缘分,就有堕三恶道的机会。我跟我所没有了,三恶道机会没有了,缘断掉了。
  「心境平等,无二相故」,无二相,诸位想想,这是什么意思?「无二相」就是一真!心境平等了,这是一真法界,你看看,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大心凡夫,因大,修的因真大。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冷静观察,细心思惟。
  最近从美国九一一事件发生之后,我遇到很多祈求世界和平的人士,跟他们交谈,怎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