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9 节
作者:白寒      更新:2021-02-21 08:01      字数:4693
  光没有照到;接触到的时候,「其光普照触」。心善行善,我们这个形象就善。做大事业的人,他看的人多,我们常讲见多识广。我们李老师也是这样,见的人多,一接触就了解,哪有欺瞒的?
  早年我在台北,参加道安老法师主持的大专佛学讲座,老法师对我们晚辈非常爱护,邀我在他讲座里面担任总主讲,给我讲台机会,我有机会学习。有一天我去看他,见面之后,他就问我:净空法师,刚才有一个人,某居士到我这里来,他刚刚出去,你有没有看到他?看到,我认识他,跟他见过好几次面。老和尚说:他今天又来骗我。我也曾经听说,骗老和尚的钱。我就问老和尚:你给他没有?给他了。老和尚很可爱!那个居士不知道老和尚晓得,以为老和尚不知道,又上当了,又被骗了,老和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是给。我在道安法师那里,学到这一招,心地厚道。你来骗我,我也知道,我不拆穿你,总有一天你会觉悟,你会回头,这是慈悲心的摄受,德行的感召。这里面要有耐心,要有智慧,要有高度的善巧方便。我们知道老人慈悲,真的,摄受众生不舍一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糊涂。当然糊涂的也不少,像道安法师这样的人不糊涂,道安法师没有嫉妒心。很可惜,他老人家七十岁就往生,有不少行谊是我们后人的好榜样。
  我们想一想,有没有这种心量?有没有这种慈悲?有没有能够容人过失?这个过失不是普通的过失,不但是对自己欺骗,而且自己确确实实直接受害,都不计较,难,太难太难。所以我常常想到,这个人要真正了解当时老和尚心情,一定是惭愧得痛哭流涕,忏悔业障,决定是一生再不敢犯过错。你要犯过错的话,你怎么对得起老和尚?像老和尚这种人,在今天的世界上,你还能找到这样的吗?找不到第二个了。对於这样的大德之人,怎么忍心欺骗他?不忍心。真正遇到是道德之人,这是放光。
  所以人与人之间,最贵、最重要的是接触,是要交往。中国古人常常说,政通人和,这一句话是对做官人说的。你怎样把你的政事办好,这个政事用今天的话来说,为人民服务的事,如何把这个功德做好?要通。为人民做事,你跟人民有隔阂,不往来,你怎么能把他事情办好?这个通要直接,不能间接。派个人去访问访问,去调查调查,不行,间接的,不是直接的。如果不善的人,他来蒙骗你;纵然是善人,有的时候智慧达不到,他见不到,他所见的、所听的,体会不到,认知不够透彻。一定要亲自去访问,亲自去了解,这里面才不至於造成误会。
  这个道理,古圣先贤说的,千百年历史可以给我们做证明。虽然这是为从政人说的,实际上,这个社会上任何一个行业都不例外。我们这地方,这是一个佛陀教育协会,会长,董事会的这些领导人,对於这个学会里面的信徒、会员、义工,是不是常常亲自去访问?亲自去接触?如果常常接触,常常访问,常常在一起聚会,什么问题都没有,自自然然成就六和敬。六和敬是怎么样得来的?就是这么得来的,怎么样劝他?怎么样讲?怎么样教?很少接触,六和敬只是一个口号而已,不能落实。落实,务必常常往来,常常接触,特别是现前这个社会。我们佛门,同是佛门道场,许多道场不相往来。不往来的时间长了,就起了误会,就有了隔膜,甚至於对立,这是佛门的不幸,这是破坏佛教形象。怎么样化解问题?常常访问,常常往来。尤其道场里面都有一些法师,这些法师尽可能的抽出时间参与,不就化解了吗?非常重要。不亲自参与,许许多多的问题化解不了。
  更重要的,宗教与宗教之间。我对於宗教与宗教之间的访问,我很重视,宗教与宗教之间的活动,最好是参与。前年,两千年的元旦跟圣诞节的平安夜,我在新加坡,我带我们全体的出家人,我们穿袍搭衣参加天主教大主教的弥撒,非常庄严,我们去了大概有五十个人的样子。他们的法事我们参加,我们的活动也请他们参加,宗教与宗教之间的隔阂就化解了。误会没有了,冲突没有了,确确实实像兄弟姊妹一样,欢聚一堂,无话不谈。
  我们对别的宗教能做到,为什么对自己家里做不到?表兄弟能够相处得这么好,亲兄弟为什么处不好?没有诚意去做。至诚感通,只要有诚意,要有智慧,有善巧方便,得佛光加持,遍法界虚空界,畅通无阻。关键还是在自己本身。《吕氏春秋?先己篇》里面有几句话说得非常好「凡事之本,必先治身」,跟儒家所说的一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他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佛家讲最初方便,现在人讲的是从哪里下手。从格物,跟佛法讲的完全一样,佛法讲从断烦恼,格物是烦恼。物格而后知至,格物致知。致知是什么?佛法讲的学法门,你看看四弘誓愿,头一个「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断了之后,「法门无量誓愿学」。学法门就是儒家的致知,断烦恼是儒家的格物。世出世间的圣贤,中外的圣贤,没有见过面,没有通过信,他们所见所为的完全相同。儒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佛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仔细去观察、去体会,我们相信孔子也是诸佛如来的化身,在中国这个社会里面,用这样一个身分出现,就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他们的理念方式,竟然是不谋而合。
  格物致知之后,才能诚意,才能够正心。诚意正心就是佛法讲的菩提心,发菩提心。《观无量寿经》,讲菩提心的体,至诚心,诚意就是至诚心。那个正心是心起作用,正而不邪,跟我们三皈依里面,皈依三宝里头三皈,皈依法,法是正而不邪,一样的事情。所以都要从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入门。由此可知,烦恼习气要不能够降伏,《金刚经》上讲的「云何降伏其心」,因为那个心就是烦恼习气。妄想分别执著,你怎么样去降伏,才有门可入。烦恼习气不能降伏,没有门可入,找不到门,八万四千法门,一个门都找不到。果然把烦恼习气降伏住,控制住,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门路你都得到了,不是难事。
  由此可知,「佛放大光明,法界悉周遍」,我们烦恼,妄想分别执著、烦恼习气要不放下,我们还是见不到。这个见不到,古人有个比喻,像白天阳光之下,不是太阳不照你,你偏偏打一把伞遮住,不让它照,这就没有法子。那一把伞就是你的妄想分别执著,三把伞。佛光照你,可惜你不接受,你有遮盖,你不让它照,那有什么法子?不是佛菩萨不接触你,你不愿意跟他往来,你喜欢跟魔往来。魔是什么?杀盗淫妄、贪瞋痴慢,你喜欢这些东西。性德,自然的法则,跟这个恰恰相反,你没有办法回头,没有办法转过来。如果你要是不知道回头,不知道回转,那佛在经上说的老实话,你的前途是黑暗的,你的未来还是三途六道。几时回头,真的是几时得度,这个一般宗教里面,几时得救。你不肯回头,谁都帮不上忙,佛菩萨帮不上忙,神仙也帮不上忙。一定要自己回头,自己肯接受佛菩萨的智慧光明德能相好的加持。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一九卷)  2002/12/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919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偈颂最后的一大段。这个第十段有十一首颂,说明刹中音声的善恶。前面两首说的是恶道唯恶无善。请看经文:
  【有刹甚可畏,嗥叫大苦声,其声极酸楚,闻者生厌怖。】
  这一首是总说恶道。在大宇宙里面,法界虚空界,像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三途六道的确实很多。这个道理,我们在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六道里面的凡夫,不仅是六道,可以说九法界,善心所少,恶心所多。正面的教化虽然有,可是负面的影响太大了。烦恼习气重的众生,无不受负面环境的影响,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造作种种罪业。这其中可以说是有一些对於事实真相完全不理解,但是也有一些接触到圣贤教诲,或者是神圣的因果报应的教育。他不能够生起坚定的信心,境界现前,还是随著境界转,这些果报都在恶道。
  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阿罗汉,这是已经真正放下见思烦恼的,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有执著的,证得正觉的果位,他本性里面的智慧能力恢复了,他能够清楚的记忆过去五百世。这五百世当中,曾经堕过地狱,做过饿鬼,也当过畜生。现在有人提到地狱苦,他听到这一句话毛骨悚然身上冒汗,那个汗不是普通的汗,血汗,说明他依然心有余悸。提到地狱,他就想到自己当年在地狱受那些苦楚。我们也曾经经历过,但是非常健忘,这一生得人身,把过去生生世世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
  过去生中,是真的有吗?你相信吗?我相信。我们凡夫还有一个方法,可以测验过去生中所造的行业。什么方法?梦中。梦是有原因的,他为什么会作梦?梦到底从哪里来的?既然有这个事,当然就有这个理,如果没有理,怎么可能有这个事?理跟事是一体两面,有理必有事,有事必有理。这个梦境是个事,什么道理人会作梦?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梦境的生起,是阿赖耶里面含藏的种子,在你熟睡的时候,你控制的能力薄弱,它就起现行。这些种子都是过去生中,造作的善恶无记业的因,梦境是这个的果报。如果我们常常做恶梦,过著像此地讲的恐怖、极其苦难的这些生活,过去恶道里面那个意识起现行。只是阿罗汉清楚明了,晓得是过去生中,什么业因变现这个果报;我们凡夫忘掉,不知道。由梦境,我们就可以能够体验到,阿赖耶识里头含藏的有恶道的种子习气。这是事实真相,决定不是佛菩萨在此地说这些话吓唬我们。你要这样想法,你就错了。第一首偈,概说。
  『有刹甚可畏』,这个刹土不好,很可怕、很恐怖。『嗥叫大苦声』,一切有情众生,遇到极大苦楚的时候,都叫唤。地狱里头有叫唤地狱,他为什么会叫?他受极大的痛苦。『其声极酸楚』,你听到之后,你都会感到很难过。『闻者生厌怖』,人不喜欢听那种凄惨的音声,这个音声听到的时候,我们都感觉到恐怖,这是众生造作极恶业所感得的。这个第二首,别说,的指三途。
  【地狱畜生道,及以阎罗处。】
  『阎罗处』是饿鬼道,这三恶道都说出来了。地狱道的苦,同学们常常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古人教人读经讲经,最要紧的,随文入观。展开经卷,我读诵的时候,如同身历其境,你才能真正体会到经典里面所讲的义趣,义理趣向。没有这一层的功夫,你这个经叫白念,念的什么?与自己完全没有关系,无关痛痒,那白念了。展开《地藏菩萨本愿经》,你就入阎罗地狱道,你就到地狱里面去观察。你真正了解地狱苦,你还敢造罪业吗?自自然然牢记在心,不敢造业。从前每一个城市都有城隍庙,城隍庙里面,几几乎乎是把阎罗跟地狱用造像的手法,完全给你衬托出来,让你亲身感受。以前泥塑木雕,多半是泥塑的,我看过不少。这个城隍庙里面,有阎王殿,十殿阎王,十个殿。众生造不同的罪业,在不同的地方去受罪,受这个刑罚果报;刀山、剑树、油鼎,碓磨。我在那个时候六、七岁,每一年总有几次跟著母亲到城隍庙去烧香,去看阎王殿,印象深刻,一生不敢做坏事。纵然这个时代说这是迷信,不管你们怎么说这个是迷信,我从小落下这个印象太深刻。真的也好,假的也好,那不是好事,这是肯定的!不是好事,对别人不利,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何必要去做?
  有史以来,关於这一方面的记载非常丰富。尤其在中国笔记小说里面所记载的,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无中生有。佛经里面,婆罗门经典里面,几乎这个世间所有的宗教,都讲到地狱,都讲到天堂,六道确实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不能不相信。恶道的业因,就是贪瞋痴三毒。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贪心堕饿鬼。所以在中国社会,外国社会大概也不例外,都说人死了就变成鬼。明明有六道,为什么那么肯定人死了一定都到鬼道去?这个话,我们听了,然后仔细观察一下,不无道理!为什么?哪个人没有贪心?贪心是饿鬼道的业因,贪心太普遍了,尤其是现代的社会,这个贪心非常之重。瞋恚是地狱的业因,愚痴是畜生道的业因。贪瞋大家好懂,什么叫愚痴?愚痴,我们中国人叫糊涂,没有智慧,没有能力辨别真假,没有能力辨别善恶。我们见到这个人,这人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