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8 节
作者:白寒      更新:2021-02-21 07:55      字数:4703
  所以世出世间的圣贤常常教导我们要反省、要忏悔,孟子教人「反求诸己」,佛家常讲「回光返照」。观世音菩萨的成就,他说他用功的方法,「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我们缺少这个功夫,不知道反省,不知道检点自己,起心动念直冲著别人,造业!不但你的言语行为造业,你起心动念都造业了。真正修行人,一切时、一切处,我们常讲一切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缘也好、恶缘也好,保持清净心,不为外面境界所动摇,这是道人,修道人。哪有那么容易冲动?世间人常讲心平气和,我们要常常想到,要认真努力去学习,学用平等心,学和气待人。
  『佛号金刚月遍照十方』,「金刚月」自受用;「遍照十方」他受用。这个「遍照十方」,我们前面常常讲的,影响力。你的感召力随著你自己修行的功德扩张,你能够感召许许多多的众生,智慧的感召、德行的感召,再就是才艺的感召、福德的感召,感召里头很多种!佛号里面统统具足。金刚般若智慧!「金刚」是显出阳刚,但是这里头有个「月」,月是柔,合起来讲,智慧、德能、相好,刚柔并济,「遍照十方」。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这是真实智慧!运用得恰当那是学问,在佛法里面讲,观机,观机是学问。该用刚则用刚,该用柔就用柔,不能用错了;用错了就产生反效果,那就是世间人所说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用错了。不能不学,不能不小心谨慎细心观察,使自己处事待人接物样样都如理如法,合情合理,那么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没有障碍,都能得到大众欢喜拥戴,你就成就了。再看下面这一段:
  【此上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
  这第十层。
  【与金刚幢世界齐等,有世界名莲华德,佛号大精进善觉慧。】
  这个世界名字叫『莲华德』,莲华之德也是无量无边,最明显的,清净无染;它的清净无染是在染而不染,这是它的大德。因果同时,这也是莲华之德,告诉我们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在哪里?在起心动念之处,因果相续,因果循环,因果不空。因变成果,果又变成因,时间在刹那际,如果不是细心观察,你没有办法体会到。
  『佛号大精进』,「大精进」是勇猛精进。大,在《华严》里面代表性体,这个经题「大方广」,大是体,方是相,广是用,就是自性的体相用。大精进,这个精进称性才是大精进,如果与自性相违背的,那就不能叫大,没大字。我们看看这个世间人,现在的社会,你看看那些人精不精进?我看他真叫勇猛精进。他在哪一方面精进?竞争精进,为名、为财、为利,为财色名食睡,精进不懈!果报在哪里?果报在三途。
  这个地方有个「大」字,我们就晓得顺著性德,不违背性德,菩萨唯一的善根是「精进」。所以后头有善、有觉、有慧,自利利他,尤其『善觉』好!我们今天纵然有一点小觉悟,不善。为什么?缺少真实智慧,缺少真实清净、平等、慈悲。所以我们的觉、我们的慧都少了个「善」字,如何来成就?「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天天要记住,起心动念要拿这个对照一下,我跟这十个字相不相应?相应,随顺性德;不相应,随顺烦恼。不能不懂!再看下面一段:
  【此上与娑婆世界齐等。】
  这一看我们就晓得是第十三层,与娑婆世界等齐的。
  【有世界名金刚密庄严,佛号娑罗王幢。】
  『金刚密庄严』,我们看到这个名号,很自然就能够体会到,这是阿赖耶里面含藏著密教的种子。所以现的境界『娑罗王幢』,佛用这个做名号。由此可知,我们阿赖耶识里含藏种子无量无边,没有一样缺少的,哪一个种子起现行,总在遇缘不同。我们许许多多学佛的同修,老实讲,他有没有认真在选择法门?没有,遇到哪个选哪个,遇到禅学禅,遇到密学密,遇到教学教,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根性,善知识也没有真正去观机,这是事实。
  我跟大家这个缘就不一样,我确实非常幸运。第一个亲近章嘉大师,他老人家观机,这个对我利益就大了,不是一去拜他就灌顶、就学密法,不是的。他给我讲这些道理,密是佛门里面上乘的法门,但是要有基础,没有基础学不到的。基础从哪里学?显教里头最浅的。最浅的从哪里下手?从持戒下手。实在讲,在那个时候,持戒对我来说很难,很不容易接受。因为我们有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自以为聪明,以为这个戒律(戒律是生活规范)是三千年前古印度人的生活规范;我们是现代人。所以经典的道理我们欢喜学,原理原则好,我非常羡慕;至於那个生活方式,我不愿意学古印度人。这个坚固的执著很不容易打破,就是成见太深了。难得章嘉大师三年,以他的智慧、以他的善巧方便,把我这个错误观念纠正过来,这个对我一生修行是起关键的作用,真善知识!再看最后这一段,我们时间不多,我们把这一大段讲完:
  【此上过七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净海庄严,佛号威德绝伦无能制伏。】
  「与娑婆世界齐等」是第十三层,再加七个佛刹微尘数世界,那就是第二十层。这个世界种里面最高的这一层,『有世界名净海庄严』,「净」是清净,「海」在此地是比喻,清净的深广都没有边际。说的什么?清净心。清净就是「庄严」。庄严,在大乘佛法里面讲决定离不开清净,如果没有清净,没有清净就染污!染污那种庄严,那就是我们世俗里面舞台表演,你们看看那庄不庄严?世间人认为庄严,在佛法里头没有,染而不净。佛法里面清净庄严。你看看住山老修行人住个小茅蓬,里面一无所有,但是他打扫的、整理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你在小茅蓬里感觉得非常舒适,磁场好、气氛好,庄严。所以真正庄严从清净平等。
  『佛号威德绝伦』,「绝伦」是没有能够跟它相比的,如来果地上的「威德」。『无能制伏』,佛有能力降伏一切魔外,魔王、外道。魔外虽有聪明,世智辩聪,虽然有福德,虽然有威势,不能降伏佛菩萨;菩萨都不能降伏,何况是如来!再说老实话,连阿罗汉的威德,这个世间诸天都不能够降伏。如来果地上的威德,「无能降伏」是指什么?罗汉、菩萨。那不是讲魔王外道,魔王外道,到阿罗汉就能够制伏这些魔王外道。所以如来果地上,应当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无能制伏,这个讲法就对了。现在时间到了,今天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八八卷)  2002/10/1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88
  诸位同学,请看「十海所管之海」,第七海,请看经文:
  【诸佛子,彼积集宝香藏香水海外。】
  这是第七海,第七海是『积集宝香藏香水海』,我们看它所管的九个海:
  【次有香水海,名一切宝光明遍照。世界种,名无垢称庄严。】
  我们看这个香水海,看它的名称略略的了解藏识里面含藏的种子习气。这是分类,即使分类,类别也的确是无量无边,这一类的名称叫『一切宝光明遍照』。那我们想多分都是过去生中修学大乘所落谢的种子,变现出相分,这就是『世界种,名无垢称庄严』,因善果也善。「一切」应当是包括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是一切。「一切宝光明」,宝是称性,起心动念跟性德都相应;与性德相应,我们知道当然生智慧,智慧一定是「遍照」法界。跟智慧一起起用的有德能,德能的光明,还有相好的光明,无一不是遍照法界。所以,变现的相分,这个世界种「无垢称庄严」,垢是烦恼、是习气,我们今天讲的污染。
  现在讲污染,大家的印象都非常深刻,为什么?污染太严重了,大都市里面的污染影响居民的健康。前几个星期有同学告诉我,他们从中国北方来,辽宁、沈阳附近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我们知道那一边是重工业所在处,这些年得肺癌的人非常多,原因是空气污染。这个地方如是,那我们就能够联想到,在现在这个世界有许许多多地区,大都会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但是空气的品质实在是不好,终年看不到蓝天白云,天空一片灰色。我们经历过不少的城市,这些城市在半个世纪之前不是这样的,天空确确实实是非常可爱,非常之美,哪里知道短短的五十年会有这么大的改变!
  我们也曾经听到科学家提出警告,地球上人为的污染,如果不能够有效的改进,科学家预测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上不适合人类居住了。人类生在那个时代,健康会受到严重的损害,科学家的预测我们相信。但是我也曾经跟同学们说过,放心,五十年之后,空气污染比现在要加多少倍,人类还是会生存下去,什么道理?他自自然然产生抵抗力了。我们可以从实验室里头得到证明。什么实验室?农场。我们看农场里面这些农作品,病害虫很多,所以这些农夫用农药。他们告诉我,这个农药有效的期限只有六个月,六个月之后这些病害虫它有免疫的能力,现在这些农药对它没效。那怎么办?农药还要加重。所以农药不断的在研究发展,那些病害虫真的它有能力,它有抵抗力。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环境再污染,五十年之后的人他有免疫的能力。我们现在的人如果居住在那个环境肯定活不了,那个时候的人,住在那个环境跟我们现在一样。说老实话,我们今天这个空气品质,如果是一百年前那个时代的人,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他受不了!一样的道理。
  但是不管怎么样,总而言之,我们能够体会到,活在这个世间很辛苦!这是真的。环境的污染如何有效的控制?有效的防止,不再让它恶化?甚至於能把环境品质再恢复到正常?在佛法里头有这些理论,也有方法。非常可惜,这个社会大多数人不认识佛法、不了解佛法,而且还有误会,认为佛法是迷信。佛书从来没有意愿去接触,多么可惜!在佛门的弟子,说到这一点我们感到非常惭愧,佛弟子没有尽到责任,什么责任?弘扬佛法的责任,没尽到。要怎样弘扬?自己要依教奉行。我们明了,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方东美先生早年把佛法是这样介绍给我的。我们细心观察,老师讲的一点都不错。释迦牟尼佛确确实实当年在世天天讲学,天天教导大众,每天上课,弟子、学生认真的学习。道场,佛陀当年在世,什么是道场?凡是他上课的处所就是道场,旷野是道场,山林树下是道场,河流两岸水边是道场,没有一处不是道场;并没有像现代这些寺院庵堂宫殿式的建筑,没有!老师坐在这个地方,学生席地而坐围绕在周围,听老师教学。这里面不但说容许、欢迎同学提出问题,同学们可以互相切磋琢磨,老师为大家解答疑难,真的是在上课,四十九年没休息,乐事!契入境界才晓得这个事情快乐,比做国王还快乐。所以释迦牟尼佛国王不做,教学。
  我们中国古人也有这种话说的,得天下英才而乐育之,是人生一大快事。释迦牟尼佛喜欢从事於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在中国孔老夫子亦如是,都有辉煌的成就,学生当中确实出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人才。夫子,学生三千,三千弟子当中七十二贤人,有特殊成就的不少。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就更多了,特殊成就的,证阿罗汉果的、证十地果位的、证三贤果位的,多了!太多太多了。所以佛法是教育,释迦牟尼佛一生是从事教学工作的。我们学佛就当学生,皈依是拜师,正式拜老师,拜老师之后要上课。佛法传到今天,只有这个空头的形式,实质的内容没有了。今天你要学佛,你在一个寺院庵堂行了拜师礼,接受三皈五戒,正式拜老师了。拜了之后,试问问你有没有上课?有没有在课堂学习?今天科学技术发达,物质文明比以往提高很多倍,讲堂的设备都提升到高科技的水平,不像从前在山林树下上课。有很舒适的讲堂,而且还有很多讲堂里面有冷暖气的设备,电气化的设备。有没有上课?我们有没有到课堂里面去学习?非常遗憾,许许多多寺院庵堂,法师不上课、不讲课,学生也不来学习,只有形式,没有实质。我们能想像得到,释迦牟尼佛看了这个现象摇头叹气,佛法承传到今天,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所以一般社会大众对佛法产生误会,这是应当的,一点都不奇怪。
  我在没有亲近方东美先生之前,我也是很深很深的误会,所以从来就不进佛门。只有在有亲戚朋友老人过世看到他们家里人请和尚、请道士来念经,这是佛教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