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1 节
作者:白寒      更新:2021-02-21 07:55      字数:4701
  嗽副涑晌易约旱谋驹福∥腋滞油竿模就篮希挠胁蝗サ牡览恚》鹉挠胁焕唇右牡览恚?br />
  愿有了,愿有了没有行还不行,信、愿、行如鼎之三足,缺一个都不能往生。行门里头,世尊入灭的时候教导后世的学生,佛不住在这个世间了,大家学佛要依靠什么?「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所以祖师大德为我们提出「持戒念佛」,这是行门的总纲领!严持禁戒,成就自己的清净心;善学菩萨,成就自己度生的弘愿。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如是自行化他,帮助一切众生能够回归到自性。自性是什么?就是这一句名号,心里面只有这一句佛号。身随缘,一丝毫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在这个世间与一切众生相处,修什么?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慈悲心,历事练心!真诚、清净、平等、慈悲怎么修法?回归到「阿弥陀佛」统统具足!这是真正的「琉璃庄严」。
  『佛号法自在坚固慧』,我们修念佛法门的同学,功夫真正得力,确实於法自在。这个法里头有世间法、有出世间法,世间法跟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这叫真自在,圆融。於法自在,你的智慧一定现前,如果没有智慧,你在法里头就不自在。「坚固慧」,慧,它的相是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是真实智慧。我们的「坚固慧」就是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所以不能现前。我们要开智慧没有别的,智慧是本有的,只要把障碍去掉。用什么方法?这个净宗方法妙,持名念佛。我们在世出世间法里头,才有丝毫执著的念头,这个念头生起来了,立刻就「南无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打掉了。不要让这个执著相续,这个念头就被你这句佛号伏住了。执著念头如是的降伏,分别的念头、妄想的念头亦复如是。用这个方法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伏住,伏久了自然它不起现行,就是这些念头自自然然的不生了,这个时候就是一心不乱,你就得一心不乱。
  你能伏得住,这一句「阿弥陀佛」能伏得住,在一切时、一切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念头才起,「阿弥陀佛」,就把它伏住了;真能伏住这叫功夫成片。烦恼习气有没有断?没断,完全靠这句佛号把它压住,古人的比喻叫石头压草;那个草的根在,现在是石头压住它,你看不到这个草。你把石头拿掉,过几天它又长出来了。石头压草,这是功夫成片。久久你的功夫深了,它慢慢断掉了,自然不起现行了,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不是同居土。功夫再要深一层,念到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见性了,一门深入!深到一定的程度就见到本性,跟禅宗里头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境界完全相同。所以,见性那就是法身菩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所以,持名念佛是坚固慧,不但是坚固慧,实在是於法自在。如来的德号都在弥陀六字洪名之中,很不可思议!再看末后这一段:
  【於此世界种最上方。】
  这是第二十层。
  【有世界名梵音妙庄严,佛号莲华开敷光明王。】
  世界的名号,佛的名号都在启示我们、提醒我们。『梵音妙庄严』,我们看到这个名号就晓得这是言语,言语重要,非常重要!孔老夫子当年在世教学,他只有四个科目,第一个科目,德行。讲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从小教;小的时候不教,长大就不好教了。道德教育的扎根,肯定是在十岁之前。根利的,这个小孩很聪明,四、五岁开始;这个小孩的根性很迟钝,六、七岁上学,亲近老师,接受老师的教诲。老师教什么?德行。这个德行不是讲给他听,是落实在生活当中,那才叫真正扎根!学规矩,学生活。用什么样的态度对父母、对兄弟姊妹,老师要做出榜样来给学生看,身教重於言教,这中国小学教育。换句话说,老师就是模范,天天给学生做示范,在那里表演,学生跟著学习。他跟老师学到的,回到家他就起作用,他就知道怎样孝顺父母,怎样友爱兄弟,知道忍让。
  第二个科目,言语。你说孔老夫子多么重视!《太上感应篇》里头头一句话讲「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又说「口为祸福之门」。言语不能不谨慎。我们在中国历史上去看,真的是「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言语不能不谨慎。一句话可以让这个国家复兴起来,一句话可以让这个国家灭亡。从这个地方你要懂得,一句话可以叫自己功名成就,也可以说一句话要是说错了,身败名裂。话不能随便说!佛给我们讲的十善业道,你看身讲三条,意讲三条,口讲四条!从这个地方就了解圣贤人重视言语,佛法绝不例外。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妄语,存心欺骗别人;两舌,挑拨是非;恶口,说话粗鲁,有意无意得罪人。如果这个人怀恨在心,早晚找机会来报复,你的麻烦就大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得罪人。所以言语怎么能不谨慎!
  「梵音妙庄严」,我们在这里看到诸佛菩萨的言音。「梵」是清净的,心清净、心真诚、心慈悲。法言这是梵音,微妙庄严;他的音声美妙,色相可想而知。这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不能不与社会大众接触,与社会大众接触,你的言语、你的态度非常重要。我们现在一般讲形象,形象重要!确确实实是祸福之门,吉凶之道,趋吉避凶无不在言行上。『佛号莲华开敷光明王』,好!「莲华」,清净;「光明」,智慧;「王」是自在;「开敷」是真诚、是平等,没有一丝毫隐藏的。自己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都在形象当中表现出来了,自行化他!这是真实的功德。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八五卷)  2002/10/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85
  诸位同学,请看「十海所管之海」,第五海,请看经文:
  【诸佛子,彼金刚轮庄严底香水海外。】
  先把能管的这个海名字说出来了,再看它所管的也有九海,实际上是很多,这是只举几个例子来说。我们看第一句:
  【次有香水海,名化现莲华处。世界种,名国土平正。】
  从名号我们能够想像到这个阿赖耶识里面含藏的种子,这个种子是非常善的种子,善因现善的果报。世界,这是讲『世界种』,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记住。这个世界种所持的佛刹跟华藏一样,它有二十层,每一层佛刹都是无量无边,经上讲的微尘数佛刹。佛为我们介绍都是举一个例子,一一来介绍那就是大本《华严》,应当是这个样子。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看到的大本《华严》,分量不可思议,他说有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一个大千世界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区,我们今天讲的一个世界。这一个世界要磨成微尘,你说那有多少数?我们在这个经上看到「世界微尘数」,那是一个大千世界的微尘数。龙宫里面收藏的《华严经》,数量是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偈,佛经四句叫一首偈,有多少首偈?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我们没法子想像。多少品?一四天下微尘品。他看到的是大本的,阎浮提众生没有能力来受持。
  再看中本,中本的分量也相当可观,还不是我们这个世间人能够接受的。所以他就看下本,下本就好像什么?《四库全书目录提要》。你们在我们这个大教堂里面看到,那个地方陈列的有《四库全书》。《全书》现在是缩小、缩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精装一千五百册,跟《大藏经》本子一样大,一千五百册。《目录提要》五册,大概小本《华严》就是《目录提要》。分量多少?十万偈,十万偈就是四十万句。四句是一首偈,全部经文是四十万句,龙树菩萨说这个本子我们这个世间人还能接受。所以从龙宫里面带出来的是下本,《华严经》的目录提要。
  我们现在传到中国来翻成中文,传到中国来的本子不完整,有欠缺。缺多少?差不多缺一半。我们中文译本《八十华严》,这算是完整的本子,中文译本里面分量最大的,四万五千颂;十万颂我们只有四万五千颂,一半差一点。但是到贞元年间,乌荼国王对中国皇帝送的礼物,这礼物里面有《四十华严》,就是《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最后这一品,这一品完整的。早年实叉难陀传到中国来的这个本子,「入法界品」缺一半,完整的本子四十卷,「入法界品」只有二十一卷。所以这个本子传来之后,大概中文的译本达到五千颂,就是正好一半,这个我们在读经的时候常常能发现的。经本承传年代太久了,这样大部头的经,在从前是贝多罗树叶写的,确实很不容易保管,容易散失。中国古时候,书本是写在竹简上、竹片上,也是用绳子编起来的,所以也很容易脱落。这是古书中国跟印度都相似,都有这种问题存在。经文虽然传来只有一半,意思我们已经能够看得出来。佛入灭之前,教导后人四依法,「依义不依语」,大致上《华严》的义理能够看得出来,也相当完备。特别是「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一品完整的经文传到中国,真是希有难逢!
  晚近,弘一大师教导我们读《华严》的方法,是《八十华严》读到五十九卷,也就是读到「离世间品」,就接著读四十卷的「普贤行愿品」;这样子合起来五十九加四十,九十九卷,这是中文本翻译的《华严》最完备的本子。从历史上译经这一方面来说,古人讲晋译的六十卷称为《六十华严》,唐译的八十卷称为《八十华严》,贞元年间翻译的「普贤行愿品」四十卷也称《四十华严》。所以《华严》在中国三次翻译,通常简称为六十、八十、四十。我们今天来读,遵守弘一大师的教导,我们读的是《九九华严》,九十九卷。这是概略的说一说这个本子的流传的状况。这些都是要众生有福,中国众生算是不错了,全经虽然没有能到中国,重要的部分我们都读到了。那我们现在读的这个,佛家称之为《略本华严》,为什么?连小本都不足,只有小本的一半,所以称为《略本华严》。省略不能再省略了,那我们要细说一遍,用的时间很可观!
  现在我们看这个『香水海』的名称『化现莲华处』,所以阿赖耶识里头这一类的种子,好!它所示现的『世界种,名国土平正』,这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这个世界种所持的佛刹,照前面的数字我们算一算,第一层,最下面一层是佛刹微尘数世界;第二层两个佛刹微尘数世界,那就变三个佛刹了;第三层是三个,六个佛刹了;第四层是四个,就十个佛刹;第五层,五个佛刹微尘数,就十五个了。一直算到最后是二十个佛刹微尘数世界。诸位想想,这个世界种是多少个佛刹?这一个佛刹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像这样的刹种我们在这个经里面看到的,真的在宇宙之间无量无边!更应当要知道它「重重无尽」。
  我们把心静下来,细细的去观察,佛法里面讲观照,观照这个名字怕诸位不能理解,我说观察,细心去观察,宇宙不可思议,心性不可思议。能变的是性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能变的心识不可思议,所变的境界不可思议!我们相信,这是如来在究竟圆满定中所现的境界,这不是理想,这不是推测,也不是用科学仪器来观察,科学仪器决定没有法子观察得到的。我们对於科学仪器在原理原则上能够理解,它没有办法突破空间维次,那你怎么能观察?空间维次无量无边!理论上如此,事实上确实也是如此。
  所以这个世界种,它所持的世界真的是无量无边。世界种的名字叫「国土平正」,那我们想想看这个世界至少有一半的世界国土平正,或者再少一点应当有三分之一的世界、四分之一的世界国土平正,世界种才能有这个名。国土平正是果报,因是什么?因是居住在这个世界的众生心平气和,心地清净平等才能感受这个果报。心地清净平等不是凡夫,但是我们知道,这个大世界肯定有凡圣同居土,肯定有像我们这个世间的五浊恶世,但是它少,它不多。少,对大世界没有造成影响,无量无边的世界都好,里头有几个不好算什么,一点妨碍都没有,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众生心行清净平等,得力於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不是不慈悲,我们《华严经》念到这个地方,多少能有一点体会,有一点悟处。诸佛菩萨从来没有离开过众生,这是事实。虽然没有离开众生,常常照顾众生,为众生现相,但是众生烦恼习气深重,心不觉悟,真是有眼不见,见不到佛菩萨的示现,有耳不闻。虽然如是,诸佛菩萨并没有舍弃众生,真正是古德常说的「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