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5 节
作者:白寒      更新:2021-02-21 07:54      字数:4690
  鸲运己苡欣衩玻加姓娉系墓Ь葱模挥兴亢燎崧囊馑肌7鹈挥蟹衬眨安_痴慢的烦恼佛没有,孔老夫子也没有。
  我们细读《论语》,你看看孔夫子的学生对老师的记载,老师一生行谊,你看他们的记载,他们的报告「夫子为人,温良恭俭让」。这是所有学生公认夫子之德:温和、善良、恭慎、节俭、忍让。从来不会跟人争的,处处退让。如果这一桩事情对社会关系很大,明明看到他那个想法、做法是错误的,我们也能忍让吗?忍让,不争。那这样是不是对不起社会,对不起众生?不是的。夫子有智慧,有善巧方便,从另一个方向来发展。
  你看看他老人家当年周游列国,目的何在?还不是想求一官半职,展示他的抱负,为国家、为人民、为众生服务。访问了许多国家,没有人用他,那些诸侯没有能力认识好人,接见之后,就送他走了。夫子这一看,这个缘没有,回到家里面去教学,开另外一条道路,私人办学去了。在中国私人办学,孔老夫子是开端的,办得非常成功。所以,为社会、为众生服务项目很多,这个项目有障碍,你可以从事那个项目,你不一定要跟人家争,你去找一个人家都不争的,你去做,圣贤人教导我们。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第八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无垢网。佛号师子光功德海。】
  在前面第七层,我们看到大名称智慧灯佛,我们讲了不少。名号里头我们体会很多,知道要怎样学习。真实智慧,实至名归,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无一不是。
  我们现在再看这一尊佛,这个世界叫『无垢网』,名称好。「垢」是烦恼的代名词,我们从这个名号里面来看,这个世界的居民烦恼纵然不能说断尽,我们肯定见思烦恼一定没有了,否则的话,不能用这个名号。换句话说,这个世界至少是阿罗汉的世界。我们看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世界,在《无量寿经》上看过的,往生是有条件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从前李老师常常给我们说,一万个念佛人(他是讲台中莲社的莲友),真正能往生的两、三人而已。
  为什么念佛不能往生?心不清净,心里头有染污,垢是染污,所以不能往生。这个法门的确是殊胜,带业往生,但是你要晓得,带旧业不带新业,带种子不带现行。不是说一天到晚发脾气的人,念佛也能往生,不行;带旧业不带新业。
  所以学佛之后,明白了、觉悟了,烦恼习气当然不可能完全断掉,总要自己有警觉,烦恼习气一年比一年轻,一个月比一个月轻。大概到一个月比一个月轻,往生就很可能了;到一星期比一个星期来得轻,你往生有把握了,你肯定往生,这叫功夫。
  怎样让烦恼轻?放下,不要跟任何人计较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别人毁谤我也好、侮辱也好、陷害也好、赞叹也好、恭惟也好,我永远心是清净的,永远心是平等的。我对他们的态度,永远合掌「阿弥陀佛」;你骂我,「阿弥陀佛」;你毁谤我,「阿弥陀佛」。心确确实实住在阿弥陀佛上,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有丝毫分别计较,谁吃亏?我自己吃亏,不能往生,还搞六道。所以要懂得,境缘都是帮助我自己提升的,问题就是我要「会」,在境缘当中会学。宗门常讲「会么!」会了就成无上道,不会还继续搞六道轮回。
  这里我们看到「无垢」,看看人家,再想想自己。「网」在此地也是比喻,比喻复杂!像罗网网孔一样那么多,这是我们的染污。相宗讲得好,怎样把阿赖耶识里面含藏的这些不善的种子,就是染污的种子,转变为清净的种子,是相宗修学的目标;转染为净,转法相回归到法性。在相宗典籍里面常讲「转八识为四智」,八识是染污,四智是菩提,就是「转烦恼为菩提」,相宗修学的宗旨,总的纲领、目标、方向。
  任何一个宗派理论、方法都通一切法门,尤其在大乘佛法,大乘佛法里面有三个是共同科目(不管你学哪一宗、哪一派,你一定要学的):第一个是「戒律」,戒律是佛家共同科目。第二个是「法相」,法相在我们佛法里面来说,就是教育心理学。佛法是心法,所以法相之理通一切法、通一切经教,必修科。第三个「净土」,净土是所有一切法门的总归宿。这三个共同科目。你看看《华严》最后归净土。
  天台智者大师临终的时候,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他的学生问他:你老人家生到净土,品位多高?大师谦虚客气,这都是教化人,他说:因为我领众(领众操心,你要管事,所以用功就不纯),他说:只有五品位往生。五品位往生,我们知道他是生凡圣同居土。诸位一定要知道那是示现的,是以我们凡夫立场,示现这个样子给我们看。大师自己也说,如果他不领众(不管人,不管事,一切都不管),品位高!这个地方显示出大乘的精神,舍己为人;可是你要记住,舍己为人有个限度,就是自己肯定往生。不能说为人,把自己往生这个修学耽误了,来生还搞六道轮回,那就错了,大错特错了。所以自己最低限度(天台大师示现的),你要有把握五品位往生,你全心全力为一切众生服务,行,这真正舍己为人。要有限度!没有把握往生,不行!
  印光大师,这许多同学都晓得,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在极乐世界表智慧,观音表慈悲。你看看印祖怎么样教我们的?印祖教末法时期的众生,建道场不要建大道场,建小道场,有道理!小道场容易维持,道场大了开销大,道场小好维持。住众共修最好不要超过二十个人,道粮、生活容易。这个道场不要做法会,不要做经忏超度佛事,不要化缘,老实念佛,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老实念佛,各个往生,那个多殊胜!那还得了!他讲得非常有道理。
  所以我们今天在此地建道场,需不需要扩大?不需要了。将来到你们有福报的时候,需不需要扩大?我觉得也不要,不需要。永远记住祖师的教诲!如果自己有福报,多做社会慈善事业;弘法利生,大可以采取网路远程教学。首先,我们自己心地无垢,我们这个道场清净无垢,这个重要。道场大,开销大,天天动脑筋想办法到哪里去找钱,你的心怎么会清净?你怎么可能往生?我们四众同学,无论在家出家不能不懂这个道理,这是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其余的全是小事。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决定要去作佛,我们这一生没有空过,这一生遇到佛法,对得起佛祖、对得起老师、对得起自己。
  『佛号师子光功德海』,「师子」是比喻。野兽里面,狮子是兽中之王,狮子一吼,百兽脑裂;其他野兽听到狮子叫的声音都吓呆了,吓得的确有很多小的动物,吓到走不动路、不会跑了,它有那么大的威力。在佛法里面,常常把佛比喻为狮子,佛说法比喻做「狮子吼」。佛说的是正法,能够降伏一切外道,有这么大的威力。
  佛法跟外道这个名词的意思,我们要清楚、要明了。佛所说的法是从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称为「内学」;外道跟这个恰恰相反,「外道」是心外求法,完全违背了自性。心外求法就是佛经上讲的世智辩聪,世智辩聪要跟佛在一起辩论,怎么样也辩不过佛。为什么?佛是真实智慧,没有思考的,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的,自然流露的。外道是从心外求法,他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的那种聪明,他听了你的话的时候,他要想一想怎么样来辩驳你;佛不需要想,自自然然流出来。所以当年世尊在印度各地教化众生,遇到许许多多这些心外求法的人,都自以为聪明、自以为了不起,跟释迦牟尼佛开辩论会。到最后,不错,都输了,输了很好,态度不错,回过头来拜释迦牟尼佛做老师。所以佛的大弟子当中,有不少人是辩论失败之后,拜佛做老师的,服了。用狮子做比喻。
  「光」是智慧;「功德」就是讲的德相;「海」是比喻深广无际。「光功德」就是自性三宝,「光」是自性觉,般若智慧;「功」是自性的能力,万德万能;「德」是相好,我们一般人讲福报。这是自性本来具足的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世间人执著哪一种相是贵相,哪一种相是福相,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世间人的执著;释迦牟尼佛统统都具足。这一种形相在大众面前,大众不能不服。所以相好是做什么用的?不是自受用,是接引众生的。因此,威仪我们要重视。为什么教你学戒律、学威仪?接引众生的,成就自己的德行,接引广大众生。凡夫,说实在的话,他头一个就看你的形象,看到你的形象诚恳、亲切、和睦、有智慧,他生欢喜心!我们常讲结欢喜缘!如果你给人家的印象不好,你的心再好、再慈悲、再想教他,你有能力,人家掉头而去,对你印象不好。
  所以形象比什么都重要。在没有面对面之前,即使有人造谣生事、毁谤的,但是一见面立刻就化解了,形象重要!前几年我很少回中国,中国人也有些造谣生事的,统战部、宗教局跟我都没有见过面,多少受一点影响。到我到北京去访问,跟叶局长一见面,统战部主管宗教的这些领导见面之后,问题立刻就化解了,闻名不如见面。只有在什么情形之下?不常往来、不常见面,才会受这些造谣生事的人障碍。这就是世出世间圣人教导我们的「通」!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一句成语叫「政通人和」。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为什么会有误会?为什么会有对立?为什么会有冲突?往来太少了。如果常常往来、密切往来,什么问题都化解了。人与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例外的。尤其是现在交通便捷,做国家领导人,最重要的就是访问,化解误会、化解冲突。如果彼此不相往来、互相猜疑,愈猜愈讹,没有误会凭空造成误会,这错了,这个才形成灾难。今天世界纷争能不能解决?能,不是不能,大家互相往来就没有问题了。
  大乘经教里面,教给我们的「四摄法」,我常说,如果我们都会用四摄法,天下太平,家庭兴旺。四摄法要从夫妇做起,你夫妻两个就不会产生矛盾,就不会有冲突,佛这个方法妙绝了。六度万行落实在四摄法里头,四摄法用现在话讲,那是方法、是手段;化解一切冲突纷争的方法,妙绝了。头一个方法,我常讲的,多请客、多送礼。
  四摄法第一个是「布施」,那个布施意思就是多请客、多送礼。交际头一个方法,礼尚往来,礼多人不怪。交际往来之前,一定要知己知彼,我们的方法才会用得正确。譬如东西方风俗习惯不同,在中国过年的时候,对小朋友我们送一个小红包这个礼节,小朋友非常欢喜。在澳洲你送红包给人,人家不欢喜,这是风俗习惯不一样。我们现在明白了,送什么?送小礼物,不能送红包,送小礼物。风俗习惯、人情世故要懂得,要通达,不要破坏别人的习俗,一定要随顺。他们怎么做法,我们也怎么做法就对了,不能拿中国的方法来对西方人,他们不能接受。
  我们每一个星期六的温馨晚宴,我们中国人待客很厚道,菜肴非常丰富。这边同修来参加很多次,告诉我们:每一次来的时候,这个太丰富了,觉得很不好意思;很喜欢来!但是你们的招待太好了,不敢来了,不好意思再来了。这一点我们没想到,现在我们处处都学。所以我们的菜的样数减少,分量加多,四个菜一个汤或者两个汤,他们很高兴;做十几道菜的时候,他们感觉到不好意思。所以,东方人的风俗习惯跟西方人的风俗习惯不一样,入境随俗,皆大欢喜!这是我们过去疏忽的,过去没这个经验。我们在生活当中学习,希望我们能够做到尽善尽美。
  我们要常常向当地人请教,年节他们是怎样庆祝的?怎么样接待亲朋好友的?我们运用他们的方法,我们遵从他们的风俗习惯,遵从他们的礼节,就能做到圆满功德,这个里面就是智慧的表现。中国人讲的,合情、合理、合法,这是没错,但是各个地区、各个族群、各个国家、各个宗教情理法的标准不同。我们知道过去学外交的,他们学这些东西,很重视这些东西。佛菩萨懂得,所以佛菩萨能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他讲的契机契理,这是契机!
  我们对「契机」这个名词术语的含义还不能完全透彻,我们真的在这上面是得少为足,所以我们会犯过失。但是我们总算是警觉性很高,一发现错误我们立刻就改过,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