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9 节
作者:白寒      更新:2021-02-21 07:54      字数:4739
  佛菩萨再来的,不是普通人。他来就是干这桩事情的,他不是为别的事情来的。世尊末法往后还有九千年,九千年苦难众生凭什么得度,就要凭这个会集本。
  最近有少数人反对这个会集本,这个我说过好几遍,其实他不是反对会集本,是反对净空这个人而来的。我提倡哪个本子,他就反对哪个本子。可是会集本肯定如夏老所说,会流通全世界,利益末法九千年的众生。正法永远就是正法,善根福德深厚的人得度!
  在这个末法时期,确确实实法弱魔强。真正希望在这一生当中修行证果,你要听印光大师的话,依靠他老人家的指示去干。他老人家教导我们,道场不要太大,住众不要太多。他老人家的建议,住众最好不要超过二十个人。见解相同,修学的行门相同,大家在一起共住,认真努力,有个小念佛堂。能不能成就完全看你有没有精进。果然你有「无量精进力」,那就恭喜你,你这一生决定成就。
  念佛堂里面修行的方法,我觉得谛闲老法师教他那个锅漏匠的徒弟那个方法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一句佛号念到底,一个妄念都没有,真正放下。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赶紧接著念,不分昼夜。这个念佛的好处是什么?没有压力。二十个人在一起共修,统一、一致的只有佛号,念佛号的声调,念佛号的速度是一致的。其他,你经行念佛,我们常讲绕佛;你止静念佛,你很安详坐在那个地方念佛;或者你拜佛,各随各的便!
  所以早年在美国我们有几个道场,我都把念佛堂划成三个区域,经行绕佛的这个区域,当中拜佛的区域,两旁边靠墙壁排几个蒲团,止静的区域。止静的时候面向墙壁,面壁,绕佛的人不干扰你。止静念佛,心里面念,口不出声;拜佛的时候也是心里面念佛,口不出声;绕佛的人要出声念。念佛堂里头以绕佛为主!绕累了,才可以稍稍休息一下,坐在那里默念。稍稍休息好了,赶紧起来再绕佛。这个方法是德云比丘传给善财的,《华严经》第一参。在《四十华严》里讲吉祥云比丘。
  自己一个人家里有个小佛堂,也要这样念法。念得很疲劳了,你就到床铺上睡觉,睡好之后马上起来念佛,不分昼夜。哪有不成功的道理!思虑要少,你要放下。你为什么心思那么多?是因为你放不下,你功夫不得力。尽可能的把它放下!
  唐朝庞蕴居士,六祖能大师在《坛经》里面给他们授记,菩萨再来,来示现的。他怎么教我们?这是在家居士,是一个颇有财富的佛弟子。他把他家里的财产装在一条大船上,把船划到江心,长江的当中,砸个洞沈下去,不要了,没有牵挂了。就有许多人看到他这个做法,跟他讲:庞先生,你那么多的财产,你不要了,你去捐助给穷人,做一点好事,那不好吗?他留下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
  世出世间第一等好事是无事,无事是第一等的好事,谁懂得?觉悟的人懂得,佛菩萨懂得,凡夫不懂。哪一天我们真正体会到,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什么事都没有了。真精进,精进波罗蜜圆满的相!庞居士给我们表演。几个人看得出来?看出来的人一定效法他,一定向他学习。还有丝毫放不下的,不是真精进。
  所以我们细心观察,诸佛菩萨种种出现,确确实实都在为一切众生做表演。正是经上所说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出来给人看。别人看了有疑惑向你请教,你再给他说明,他就觉悟、就醒过来了。再看下面第五段: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
  这是距离。
  【有世界名普放妙华光。】
  这是世界的名称。
  【以一切宝铃庄严网为际。】
  是它的界限、边际。
  【依一切树林庄严宝轮网海住。】
  这一句是讲它的依住。
  【其形普方而多有隅角。】
  它的形状像方的,它不是正方,它还有很多的棱角,大致上是个方形。
  【梵音摩尼王云以覆其上。】
  这是它的上空所弥覆的庄严。
  【五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
  这个地方我们注意到,是围绕它的世界(世界就是我们讲的星系)愈来愈多。
  【佛号香光喜力海。】
  这一尊佛陀的德号,『香光』,与净土有很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看到寺院它的名称要用一个香光寺,我们就晓得这是净土道场。大殿上如果我们看到匾额「香光庄严」,这一定是修弥陀净土的。
  「香」是戒香,是定香,是慧香。我们唱香赞,就常常听到戒定真香。由此可知,我们在佛菩萨形像面前,燃一支香,这个诸位要记住,好香燃一支,不要燃很多。尤其是现代在家同修居住的房舍多半是公寓式的,面积不是很大,房子、房屋不是很高。如果烧的香太多,造成空气的污染。你一个人拜佛,你一家人都讨厌,你的家就不和,这个对六和敬是相违背的。所以你烧一支香,烧一支好香,大家闻了都很欢喜,不会造成染污。这一支香是表法的,必须懂得这个道理。
  香表信。今天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确实有信心危机,彼此不相信。夫妻没有信心,父子没有信心,各人有各人隐暪的。最明显的,财务!我们看到很多人,甚至於很多事业很成功的人,先生的财产太太不知道,太太的财产先生不知道,各人有各人的隐私权。这哪里像一家人!朋友之间彼此往来也有隐暪,这哪里像知交!古人这个朋友志同道合,跟兄弟姐妹一样。但是今天兄弟姐妹也互相隐暪,不信任。人与人之间信心丧失,这麻烦大。做人的根本道理,伦常,五常里头仁、义、礼、智、信。人要没有信,古时候圣人讲的,你跟禽兽有什么分别?甚至於禽兽里面都有很多守信的。
  我在前天,在我的院子里头看到一只鸟,这只鸟原来是有配偶,一对的。那个配偶死了,我看到这只鸟伤心,围著死的这只鸟。死的这只鸟我们把它埋葬,它守著这个坟墓不走,它也不吃,它也不喝,呆呆的守在那里。守到两天,我不知道今天它还是不是守在那里,有情有义!人要没有情义,连畜生都不如。它在那里悲哀、在那里悼念,我们看了很感动。
  我们今天在此地看佛的德号「香光喜力海」,「喜」是慈悲,「海」是比喻深广。这个德号教化众生的,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权实二智,大喜大舍来教化一切众生,做一切众生的好样子。好,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四二卷)  2002/9/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42
  诸位同学,请看所持世界,别辨二十层大刹第六段,也就是第六层。我们《纂要》十六册,第八十七面倒数第二行。请看经文: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
  这是讲距离。距离大概都是差不多的,差不了多少。
  【有世界名净妙光明。】
  这是世界的名号。
  【以宝王庄严幢为际。】
  这是说它的边际。
  【依金刚宫殿海住。其形四方。摩尼轮髻帐云而覆其上。】
  这是世界上空的庄严。
  【六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
  这个地方要注意的,就是围绕一层比一层要多,我们想像到这个刹种的形状。
  【佛号普光自在幢。】
  我们要介绍的就是佛的德号,『普光自在』,「普」是平等,不平等就不普,所以特别显示出「清净平等觉」,「光」是觉,清净是「自在」。『幢』是高显,智慧、德相高,明显,取这个意思。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提示,这一大段经文当中,举出一百多个世界。为我们介绍的每个世界,简略介绍几桩事情,最重要的是佛的德号。在这个前后总共两百一十个佛刹,也就是给我们介绍了两百一十尊诸佛如来的德号,我们要从佛德号里面来学习。
  所以这个心不能不平等,不能不清净,不能不觉悟。我们一定要肯定清净心是真心,平等心是真心,正觉心是真心;真心本来有,不是从外面得来的。大乘经教上常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你所证得的统统是自性本有的。不但是我们,六道九法界的众生都迷失了自性。始觉的菩萨,刚刚开始觉悟,一心希求明心见性。有愿有求,对初学菩萨来说,这是无可厚非。他念头转了,想求无上道,这是好事情。
  无上道迷失太久了,无量劫来烦恼习气太重,一下要把它断除干净,真的是谈何容易!所以如来世尊大慈大悲,他有方便法。我们如果能够随顺佛的教诲,教诲就是方便法,只要能随顺就能够快速的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如果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那就难了。初学的菩萨最大的困难,就是在随顺佛陀教诲之中夹杂著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夹杂的量很大,因此功夫不得力。
  祖师大德教导我们放下,放下之后怎么办?还要放下,永远在放下,放到一念不生,性德就现前。只要有丝毫放不下,就障碍了心性,就迷失了心性。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要放下,不能放在心上。心要空,心要虚,心要无一物,《坛经》上所讲的「本来无一物」。无一物,那个时候就是真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有一物,就把这个障碍了。
  所以我们要学「普光自在幢如来」;普光是智慧,圆满的智慧,自在是德相,幢是高显,都显露出来了。从德号里面我们就明了怎样修行。在哪里修?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怎么个修法?随顺经教的教导,依教奉行。我很想学,我学不到!这个原因不是别的,你夹杂著烦恼习气,所以你有障碍。这个地方随顺佛陀教诲,一定要放弃妄想执著。修学不难,难在你的夹杂没放下。再看下面第七层,一层一层上去,这个二十层华藏世界。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众华焰庄严。】
  这是世界的名号。世界名号怎么来的,我们要晓得。像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叫娑婆,阿弥陀佛的世界叫极乐,从世界名号我们能够想像到这个世界的状况。这个世界,好!『众华焰庄严』,「焰」是光明,「华」是六度万行。由此可知,这个世界修菩萨行的人多,菩萨世界。
  【以种种华庄严为际。】
  这是它的边际。
  【依一切宝色焰海住。】
  这世界的安住。
  【其状犹如楼阁之形。】
  这说这个世界的形状。
  【一切宝色衣真珠栏楯云而覆其上。】
  这是世界的上空。
  【七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纯一清净。】
  这是佛的净土。只要有这一句,我们就晓得这个世界没有三途六道,三途六道是染,不清净!为什么会没有三途六道?没有造作恶业的众生;换句话说,这个世界居民见思烦恼都断了,尘沙烦恼也非常薄,不厚。人,身心清净,他居住生活的环境就清净,这是一定的道理。
  【佛号欢喜海功德名称自在光。】
  『海』是形容深广,这个『欢喜』是从心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所以「欢喜」才深才广。以这样的心来接触大众,诸位想想,那是什么境界?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人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之间,我们想像应当是充满了真善美慧。居住在这个世间众生常生欢喜心,欢喜心里面当然生无量功德。翻过来,贪瞋痴慢心里面,那生无量的恶业。
  我们学佛,如何把贪瞋痴慢,自私自利这个心转变成清净平等心,转变成大欢喜心,这是真修!一个真修的人,他的德行天天累积,累积到一定的深厚,谚语里面所谓「实至名归」。名称是福报,现在我们一般人讲的知名度,要不要刻意去制造,所谓是打知名度?用不著。刻意去求名求利是妄心,那是凡夫,那是在造业。诸佛菩萨名称之大,像阿弥陀佛,名满虚空法界,一切诸佛都称赞,一切菩萨都礼敬。大名称是阿弥陀佛他老人家累劫修行,实至名归,他没有求,所以他得「自在光明」。
  所以我们同学在一起,这个身住在这个世界,名闻利养是不能少的。就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一样,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要不要求?不需要。内要修德,外要修布施供养,假以时日,修行永无间断,必定有一天水到渠成,实至名归。这个时候智慧成就,福报现前。福报现前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不能独享,不但不能独享,连享福这个念头都不能有。
  有福,要把这个福报供养给一切众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对上,修供养,对下,修布施。肯修布施供养,你的福德等虚空法界,真的,跟虚空法界无二无别。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再往上一层,第八层。我们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