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节
作者:白寒      更新:2021-02-21 07:53      字数:4694
  。你们跟我这么多年亲眼看到的,我这个机缘是韩馆长所赐,你们不知道!你们只晓得我对韩馆长的感恩,你们都不知道韩馆长对我恩德究竟在哪里?你们没看出来,韩馆长对我的大恩大德就是护持我能够长年在讲台上讲经,我就是要这个,其他的统统不要!讲台上锻炼,千锤百炼,她帮助我三十年,这三十年成功了。烦恼虽然不能说完全断,真的烦恼轻了,智慧长了。她好像是我的老师,她走了,我有能力出师了,这样的护法找遍天下难得找到一个,真是可遇不可求!全心全力的护持。
  我不要道场,为什么?要道场要操心,要道场免不了造业,你要管人、要管事、要管钱财,稍稍不谨慎做错了,有果报!我这一生真的是有大福报,这个大福报是什么?遇到韩馆长,她替我管,我完全不要管,全心全力在经教上,心地清净。能够在这个社会半个世纪、五十年,我能够不受污染,这是韩馆长对我的功德。没有她,换句话说,我就没有长期讲台;没有长期的讲台,我就不能成就。
  韩馆长一生成就我一个人,我今天在图文巴建这个学院,我要建十二个教室,我希望成就十二个人,报护法檀越之恩。十二个教室有十二个讲台,只要你们发心天天在讲台练讲,哪有不成功的道理!成功决定要在讲台上练,每天至少要练一个小时,天天不能间断。从一个小时慢慢提升到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再提升到两个小时,那就达到标准了,两个小时的标准。你能够练上个二、三十年,你一天就可以提升到四个小时,要熟透。这个天天讲好处太大太大了,长时薰修,烦恼不必要去断,自然断掉;智慧不要求,自然开了。为什么?一天一天接近佛法,一天一天远离尘垢,就这么个道理。
  你要学讲经,你不能不读经,你不能不看古来祖师大德这些注疏,你不能不写笔记,所以一天一个小时,差不多你一个小时讲经,你至少要用十个小时去准备,我估计你们至少要十三年。开头的三年,每一个小时要十个小时的准备;到第二个三年你进步了,你一天讲一个半钟点,一个半钟点还是要十个钟点准备,这个六年过去了;往后再一个三年,你每天讲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一天也要十个小时准备。这样下来是什么?十年功夫,你的根基扎稳了,十年功夫!
  如果这个地方你起心动念还想搞别的杂务,那你就完了,我就可以肯定你比不上我,你不如我。你要能够摒绝外缘,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上,专心在教下、在经论上,你十年不能说是超越我,至少不会比我差,你的根基确定了。今天我给你们的环境殊胜,比韩馆长给我的环境还要殊胜,为什么?韩馆长并没有道场,要跟朋友地方去借讲经的场所,借人家的办公室,去借道场。有时候没有地方借,租,租一个房子来做道场。所以那个道场常常更换,一个道场讲上两、三个月,又要换一个地方。但是还算不错,佛菩萨加持,我讲台没有中断过,这个是希有难逢的因缘。
  我们今天这个缘比我这一代殊胜,我们自己有一个学院,我们自己有十几间教室,不受外缘的限制。现在的问题就是你们肯不肯放下万缘,专心学习,成败关键在此地。专心学习一定要放下,放不下不能专心。我在这个地方跟这一群在家的菩萨们,每一个人都是善心善愿,都希望你们年轻的出家、在家的同学人人有成就,全心全力来护持来帮助。你们的福报比我不知道要大多少倍,所以你们的成就至少也要胜过我两倍以上。我今天护持的缘超过过去那些护持我的这些功德主,今天的护持超过那个时候十倍都不止;换句话说,你们的福报比我大过十倍,你们的成就照理说也应当超过我十倍。这是一个比例,应该如此。
  我求学的时候非常辛苦,没有经书。台湾在那个时候佛教不兴盛,印经全台湾只有三家,台北有一个印经处(朱镜宙老居士办的)、台中瑞成书局、台南庆芳书局,就这三家,印的量很少,种类不多,许许多多经论必须要到寺庙去借大藏经。大藏经是不能借出去的,就在寺庙里面,每个星期天去借,就在那里抄,我抄过好多部的经。没地方卖!哪里像现在这么方便。我那个时候得到一部大藏经,多辛苦!工作三年,所有的收入省吃俭用才得到一部藏经,过过很苦很苦的日子,哪里像现在这些经书垂手可得。
  这么多年来,我收集这些图书不是为我的。为我,我一本书都不要,太重了,我懒得带。为你们底下这一代人,尽心尽力把设备齐全,不要你们去操心,希望你们专心,希望你们成就,希望你们都超过我十倍以上。我跟你们讲过,这个事情真正的困难是在放下,放下什么?我不知道讲了多少遍,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你在经教上障碍就没有了。这些东西不能放下,那叫业障,这是业障的根本,障碍你的智慧,障碍你的福德,也障碍你的因缘。
  我学佛能够在那么艰难困苦里面学出来,得力於章嘉大师的教诲。初学佛的时候,头一天他就教我看破、放下。我的好处是听话、是依教奉行,他老人家当时教我六年,我真的六年彻底放下了。我喜欢读书,我那个时候自己有一套大藏经,有一套二十五史,有一套十三经,这是大部头的,其他小部的也都不少,全部赠送给慈光图书馆。李老师那个时候刚刚在台中创办图书馆,我去看的时候,他书库里的藏书不多,我把这个统统捐赠。
  统统放下之后,这个出家的因缘成熟了。所以我出家的时候一无所有,两套换洗衣服,一个三斤重的薄被,卷一个行李,背上身上就走了,全部家当,无需要别人帮助的。一个背包、一个手提袋,手提袋上装的是几本书,我念的,在台中学习的经论,这样就出了家。你要不放下,怎么行!什么都想拥有。这个也是我常常讲的,真正学道的人必须要放弃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这个要放弃;要放弃对一切人事物占有的念头,我们的心才清净。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智慧。
  统统放下,我什么都没有了,怎么办?佛菩萨照顾你。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一切都放下,一切都没有了,我怎么办?我没想过这个念头。每天都有饭吃,每天都有地方睡觉,管他在哪里!什么都好,一切随缘,从来没有攀缘的念头,我得自在。这都是章嘉大师教的,依教奉行有好处。古大德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是听老人言。方老师、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我就听这三个人的。我要遇到困难,我向他们请教,他们会教我,我听话,我依教奉行。所以没有福报,这时福报一年比一年大,智慧从小是有一点,有一点聪明,智慧年年增长。
  你们听我讲经就晓得,你要把我今年所讲的跟去年所讲的比一比就不一样,境界不相同。所以有些人要收集我过去所讲的东西,我对这个没兴趣。学的人说这是成绩,我从来不重视成绩,不重视形象,过去的。这是李老师曾经讲的,所以李老师不准我写笔记,我问他为什么?你年年境界都不一样,你写的这个时间精力都浪费了,你今年所写的明年境界提升了,这些全部都没用处。我想有道理,因此我不重视这些东西,不重视成绩,那是过去的。现在我变得更好,要那个东西干什么!这个道理要懂,你才能真正放下。所讲的东西、所教的东西过去就过去了,无需要再牵挂它,无需要理会它。别人要做,他的事情,与我不相干,这样你的心才能得到清净,才能得到自在。
  你要想:我讲的东西你们整理,里头有没有错误?我这个头脑没这个东西,我讲过就算了,痕迹都不著。你们要去著相,那是你们的事情。偶尔你们拿给我,我有时间也可以给你们看看,但是多数我都不看的。所以大家整理出来的东西,我没有看过。如果有错误,我相信后来一定有善知识会给你订正,我自己不搞这个东西。所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重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重要!
  我在整个佛法上抓住三个大纲领就受用不尽。第一个大纲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佛是一切诸佛如来教学的纲领,三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是佛法总纲领。它所涵盖的面是尽虚空遍法界。第二个纲领就是印光大师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这个纲领它所涵盖的面是释迦牟尼佛末法九千年,这个纲领。第三个纲领,那就是我自己学佛五十年的心得,我写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个是我学佛五十年的总结。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我不会离开这个原则,不会违背这个原则,你说多自在多快乐!法喜充满,生死自在。一般人怕死,我不怕死,我知道我死了到哪里去,我换一个境界,那个境界比这个境界更殊胜更圆满。一丝毫的私心都没有,一丝毫的欲望都没有,百分之百的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这两句话对我来讲没有意义了,你们懂得这个意思吗?
  今天我们读到这里,「一切菩萨大愿海音声为体」,菩萨大愿海是什么?我给你们提示的这个报告简单扼要,四弘誓愿真正落实,就是在这个修学三个总纲领、总原则里头真的能落实了。掌握这个原则,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无论你修学哪一部经论,没有不成就的。只要你用功好学,这是我常常讲的,你不好学就难了。好学!我实在讲善根福德都薄,我的缘好,缘殊胜,加上自己好学,所以能成就;不好学就难了。这个事情特别是在今天的社会,民主自由开放,谁都不能够干涉谁,所以自己不好学,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是我在此地给诸位做的一点微薄的贡献,都是我一生经历的,跟这个经文可以印证。好,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三一卷)  2002/8/21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831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看明体,长行第十五句:
  【或有以一切佛方便音声为体。】
  佛的『方便音声』可以说教化九法界众生,没有一法不是方便法,因方便而悟入真实,这是佛教化众生常用的方法。「方」就是说的方法,「便」是讲的便宜,「方便」两个字合起来讲,用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最合适的方法叫做方便。所以佛法里常讲,佛是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由此可知,佛懂得方便,方便才能够应机施教,所以它不是固定的。
  在佛法里面特别显示的五乘,五乘是方便,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在《法华经》上给我们讲,诸佛如来「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这是把方便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了。真正的佛法只有一法,这个一法是什么?成佛之法。这个法对什么人说?这经上我们常常看到,根熟众生,这个根性熟了,熟透了,这一生肯定可以成佛了。哪些人是根熟众生?我们在相上来说,他万缘放得下,这个就根熟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留恋,不再放在心上了,决定没有得失,决定没有取著;或者说没有取舍,没有爱憎,心在一切诸法当中,在九法界当中,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平等的,这个人根熟了。像大乘经上讲的「怨亲平等」,对待你的亲人,对待你的冤家对头,你都能用「真诚、清净、平等」心。不会说:亲人我喜欢他、爱他,冤家对头我恨他。你要是稍稍有一点分别执著,你的根没熟,你这一生不能成就,根熟的众生不是这个样子的。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修行,修什么?就是把那个没有熟的根,希望把它修成熟了,这是功夫!就在「怨亲平等」上下功夫。我过去教过不少人,有同学来问我,烦恼习气重,特别是冤家对头,恨透了!想起来,瞋恨心就起来了;看到,当然就不高兴了。来问我:怎么办?我说:这是障碍,这是你念佛为什么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能成片,原因就在此地。那怎么办呢?修怨亲平等。怨亲平等怎么个修法?我就教他:你学佛多年,都是受过三皈五戒,你家里有没有佛堂?有,家里有佛堂。我说:你在佛像的旁边,可以供你的祖先牌位,供你父母的长生牌位,我们不能把祖宗忘记,我们要报父母的恩,每一天将自己修行功德回向给父母亲。同时,你把你的冤家对头也供一个长生牌位,跟你的父母牌位在一起,怨亲平等。每一天回向,也给冤亲债主回向,你这样去做,你天天拜他。他确实真的听话,他去做了。过了两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