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青涩春天      更新:2021-02-21 07:31      字数:4796
  第一章 打开家庭教育成功之门的钥匙 序一(1)
  商国才老师是我的同代人,他从我们这代人曾经感同身受的坎坷经历中“深刻感悟”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和“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是家长”。为了子女健康地成长、拥有幸福的未来,家长必须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从此动机出发,作为从事理工科教学和科研、非教育专业的大学教授,商老师虚心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但不生搬硬套,而是从中国的社会现实、从自己子孙成长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一位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探索成功家庭教育的真谛,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他的女儿、儿子均从事着学有专长的事业,过着有品位的富足生活;外孙获得了“美国总统教育奖”。商老师的精神令人钦佩,其成果令人羡慕。
  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的职责几乎清一色由“娘子军”——母亲来承担,许多父亲在工作忙、压力大、没有时间等借口下,放弃了教育子女的责任,由此教育界传出“爸爸哪儿去了?”的呼声。作为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的父亲——商老师却自觉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殚精竭虑,获得了如此好的成效,那些在家庭教育中失职的父亲们应该为此感到汗颜。因为在教育子女的职责方面,父亲的职责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早在19世纪末,弗洛伊德(Freud)就对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作了划分:父亲负责提供规则和纪律,母亲负责提供爱和温暖。20世纪50年代,帕森斯(Parsons)发展了弗洛伊德的观点,并把这个问题与家庭角色及性别特征联系起来,认为女性善于表达,情绪比较敏感,所以适合处理与孩子的各种关系;而男性指导性强,负责制定规则更好。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一书旗帜鲜明地提出,“那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教孩子学习知识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针对目前中国的应试教育而言的。在普遍实施应试教育的中国现实的大环境中,商老师提出这一观点,并在实践中以培养孩子的能力为核心,而没有围着“应试”转,是需要勇气的。我赞同他的观点,也佩服他的勇气。1998年我就指出:“目前普遍实施的应试教育,是以大多数年青一代的优良人格塑造的欠缺为代价的,换取了部分人智能的片面的发展。”(《金色少年启示录》之一——《20个中学生的故事》)商老师的实践证明,他的观点和做法是正确的——孩子既少受了应试教育之苦,又赢得了应试教育(一路顺利地考上了各级重点学校,直至去国外留学深造),还获得了全面发展,他的这一理念和做法是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的。
  商老师在书中提出的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使孩子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令人耳目一新。与教育目的相适应,他提出“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是:①通过让孩子多做事刺激孩子的身心,促进孩子的身心良好地生长和发育,使孩子更聪明、更有能力;②培养孩子勤奋、正直、求是、创新、自尊、自信、宽容、负责的品质”。那些只教给孩子知识、技能,今天送孩子上数学班,明天上英语班,后天又上舞蹈班,却不注意培养孩子优秀品质的家长的做法,其结果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未必上得去。而具备了勤奋、创新、自信、负责等品质的孩子,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商老师子孙成长成功的经历,说明了他的这一理念的明智和正确。
  第一章 打开家庭教育成功之门的钥匙 序一(2)
  商国才老师是我的同代人,他从我们这代人曾经感同身受的坎坷经历中“深刻感悟”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和“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是家长”。为了子女健康地成长、拥有幸福的未来,家长必须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从此动机出发,作为从事理工科教学和科研、非教育专业的大学教授,商老师虚心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但不生搬硬套,而是从中国的社会现实、从自己子孙成长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一位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探索成功家庭教育的真谛,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他的女儿、儿子均从事着学有专长的事业,过着有品位的富足生活;外孙获得了“美国总统教育奖”。商老师的精神令人钦佩,其成果令人羡慕。
  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的职责几乎清一色由“娘子军”——母亲来承担,许多父亲在工作忙、压力大、没有时间等借口下,放弃了教育子女的责任,由此教育界传出“爸爸哪儿去了?”的呼声。作为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的父亲——商老师却自觉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殚精竭虑,获得了如此好的成效,那些在家庭教育中失职的父亲们应该为此感到汗颜。因为在教育子女的职责方面,父亲的职责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早在19世纪末,弗洛伊德(Freud)就对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作了划分:父亲负责提供规则和纪律,母亲负责提供爱和温暖。20世纪50年代,帕森斯(Parsons)发展了弗洛伊德的观点,并把这个问题与家庭角色及性别特征联系起来,认为女性善于表达,情绪比较敏感,所以适合处理与孩子的各种关系;而男性指导性强,负责制定规则更好。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一书旗帜鲜明地提出,“那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教孩子学习知识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针对目前中国的应试教育而言的。在普遍实施应试教育的中国现实的大环境中,商老师提出这一观点,并在实践中以培养孩子的能力为核心,而没有围着“应试”转,是需要勇气的。我赞同他的观点,也佩服他的勇气。1998年我就指出:“目前普遍实施的应试教育,是以大多数年青一代的优良人格塑造的欠缺为代价的,换取了部分人智能的片面的发展。”(《金色少年启示录》之一——《20个中学生的故事》)商老师的实践证明,他的观点和做法是正确的——孩子既少受了应试教育之苦,又赢得了应试教育(一路顺利地考上了各级重点学校,直至去国外留学深造),还获得了全面发展,他的这一理念和做法是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的。
  商老师在书中提出的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使孩子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令人耳目一新。与教育目的相适应,他提出“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是:①通过让孩子多做事刺激孩子的身心,促进孩子的身心良好地生长和发育,使孩子更聪明、更有能力;②培养孩子勤奋、正直、求是、创新、自尊、自信、宽容、负责的品质”。那些只教给孩子知识、技能,今天送孩子上数学班,明天上英语班,后天又上舞蹈班,却不注意培养孩子优秀品质的家长的做法,其结果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未必上得去。而具备了勤奋、创新、自信、负责等品质的孩子,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商老师子孙成长成功的经历,说明了他的这一理念的明智和正确。
  第一章 打开家庭教育成功之门的钥匙 序二
  难能可贵的是,商老师不仅在教育子女、帮助他人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而且在自己从事的事业——高等教育中,一贯地实践着他的理念,展现了他对自己教育理念的自信、自觉与执著,以及娴熟的驾驭能力。
  我最欣赏商老师的是,他面对社会现实的勇气,坚守着自己“底线”的原则和社会良知。面对价值观的多元与混沌、金钱至上价值观的泛滥,他清醒地认识“社会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是绝对的”,面对社会、学校现实,坚持“必须教孩子正确地认识社会和人生,教孩子堂堂正正地做人、勤勤恳恳地做事,使孩子不论在顺境还是在艰难困苦中都能很好地生存和发展,幸福地生活”。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言传身教”,他不仅按照这个原则要求子女,自己还身体力行。这需要他本人带领儿女经受心灵的煎熬,在趋避动机矛盾中认真思考,还需要两辈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克服困难,战胜成长道路上的挫折与坎坷。与那些靠权势和金钱为子女攫取权和利、过上奢侈生活的家庭相比,商老师的子女身心健康,靠辛勤奋斗过上有品位的富足生活,是踏实的、坦然的、真正幸福的。家长朋友,当您耐心地阅读该书第四章“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第五章“做会教育孩子的家长”时,从真实事例与说理相结合的阐述中,您会受到感染并为之感动的。
  商老师教育子女之所以成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在处理孩子成长道路上遇到的一些挫折、坎坷时,始终有一颗平常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他既不随波逐流、趋炎附势,又不做无谓的奋争,因为随波逐流、趋炎附势,放弃做人的“底线”,会失去自我,而无谓奋争导致最终受到重创的还是自己。这种“不为”虽然让人感到些许迂腐与无奈,但可避免无谓的牺牲,争取时间和机遇,去“为”自己可以把握的事情——努力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商老师及其子女最终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与成功。这让我们得到了一个启示:具备健康的心理是家长教育子女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
  20世纪90年代,倡导鼓励、表扬、赞赏的教育满天飞。针对一味采取鼓励、表扬、赞赏的教育方法,不少家长和教育学者提出了质疑。近年来,一些崇尚个性解放的欧美国家的教育心理学者也指出它的弊端,认为只听过鼓励表扬、没受过批评教育的孩子,成年后,耐挫折的能力差。还有人认为,这样的孩子长大结婚后,夫妻性格均自以为是,难以容忍对方,是造成离婚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的最终功能是促进年青一代的成长、进步,这既需要鼓励表扬,也需要渐进地提出恰当的要求,并督促孩子达到要求。所以,教育要严格要求,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教育。商老师在《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一书中提出的“严格要求,适当惩罚”以及“多给褒扬,不能贬低”的教育原则,是辩证的,有利于子女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能够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认识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进步,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既不自卑,又不自傲,因而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当然,这需要家长以*、平等的态度,做子女的朋友,以对孩子的尊重、信任为基础。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一书中列举了130多个事例,还设计了一个家庭教育成功的典范——常启先生,采取边叙边议的形式,将理念与实际紧密结合,可操作性强。内容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事例真实可信,就像发生在你我身边的事情,亲切感人,引人入胜。
  认真阅读商老师用心著述的这一家庭教育佳作,分享他的家庭教育的成果,您也会在教育自己子女的事业中取得有益的收获——这是商老师数十年呕心沥血著述该书的初衷,也是我的祝福。
  李百珍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
  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
  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
  2009年8月24日于天津师范大学
  第一章 打开家庭教育成功之门的钥匙 前言(1)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子女的成长和受教育状况对于我们的家庭幸福有重要影响。早在2005年1月,我有幸参与北京团市委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虹”计划康复训练营活动,系统开展了针对网瘾青少年的脱瘾康复训练。通过与网瘾青少年的近距离接触,以及与家长们的深度访谈,所有参与研究的项目组成员都有这样一个共识:网瘾实际上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失当的一个外在表象。长时间以来,家长和老师习惯了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孩子的价值,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一好百好”,但若学习成绩差,孩子其他各方面的特长就可能被斥之为“不务正业”。这种“唯学习成绩是举”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学习成绩差的孩子自我价值感低,现实生活中很少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好脸色”,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让自己变得无所不能。那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好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期待与赞扬声中可能会一路考上重点大学,但大学里的价值评价标准并非是“唯学习成绩是举”,何况大学里人才济济,他们很难继续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