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作者:你妹找1      更新:2021-02-21 05:40      字数:4888
  为了给自己的发明闯出名声,豪把机器运到波士顿的一家成衣工厂,当场操作机器进行表演,不管谁拿来的缝纫活计,他都干。一气表演了两个星期,所有的参观者都瞠目结舌。因为他的机器比手工快7倍,每分钟可缝250针。最后,他向五名最敏捷的缝纫女工提出挑战,要与她们进行比赛,还请了一名有经验的裁缝做裁判。结果,豪一人战胜了5人,而且裁判说:“机器缝出的活最均匀,最结实。”
  可是,当豪去英国寻求发展时,却被精明的英格兰人算计了。他的兄弟把缝纫机运到伦敦,引起一位女上衣制造商的兴趣。这个制造商以低廉的价格买下了缝纫机在英国的销售权,然后劝说豪对机器加以改造,使之适于制作女上衣。豪拼搏了8个月,完成了改造机器的艰巨任务。老板卸磨杀驴,到头来却解雇了他。他的妻了恰逢此时撇下几个孩子撒手而去。他穷困潦倒,借了他人的衣服穿,才参加了妻子的葬礼。不久,载着他的全部家当的船又沉了,更是雪上加霜。几年后,他回到纽约时,可真是一贫如洗了。
  在此期间,缝纫机在美国已威名大振,一台缝纫机巡回展览,门票高达一毛二分五,广告说:“美国佬缝纫机,使你眼界大开!”妇女们纷纷把缝出的样品带回家去传看。缝纫机大量生产,在市上行销。
  豪发现上市的缝纫机的特征与自己的相差无几,便决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上法庭打官司。为此,他东奔西跑借钱,还把父亲的农场都抵押了出去。
  豪的对手,是一位叫辛格的发明家兼销售大师。辛格曾苦战11昼夜,把现有的缝纫机加以改进,使它能连续不断地缝。然后,他立即开始批量制造和销售。他的长处,在于大力宣传推广新机器的神妙。
  辛格为了斗败豪,还把亨特早年的发明找了出来。但亨特并没有申请专利;他的机器并未投入实用,也没出售过。
  官司旷日持久,引人注目。报纸上充斥着报道这场官司的新闻,闹得满城风雨。实际上,这倒是为缝纫机大肆作了广告,也激起了广大消费者对新发明的兴趣。
  打了3年官司,法庭判豪胜诉,辛格得付给豪15000美元;而且此后,在美国每造一台缝纫机,要付给豪25元专利费。
  但好景不长,别人也对缝纫机搞了发明。豪也得采用别人的专利来改进自己的机器。1856年,缝纫机制造业大联合,各个专利者把专利集中在一起,形成一笔专利权总费,共同出售,销售收入大家分享。豪本人致富达200万美元。
  此后又经成千上万的发明家殚精竭虑地探索,缝纫机精益求精。日臻完美。到1880年,辛格公司垄断了全世界缝纫机市场。他们的广告写得诗意盎然,富有诱惑力:“航行于全世界各大洋的轮船上,都载有辛格牌缝纫机。在文明社会的第一条道路上,缝纫机这个不知疲倦的伙伴,向全球的姐妹们伸出援助之手,不管是德国那强健婀娜的主妇,还是日本那纤细文静的少女,不管是黄头发的俄罗斯村姑,还是黑眼睛的墨西哥女孩,都懂得缝纫机那欢乐的歌唱;无论是在冰封雪飘的加拿大,还是在宽阔无垠的巴拉圭大草原,它的歌声不需要翻译就能明白;印度大娘和芝加哥女郎缝出来的是一样的针脚;白皮肤的爱尔兰淑女和黄皮肤的中国娇娘所踩的都是一样的踏板。这样,美国的机器、美国的智慧、美国的金钱,使得全世界的妇女都成为亲密友爱的姐妹。
  有了缝纫机,终日劳碌的劳苦大众可以穿得如同百万富翁一样时髦,普通女工们也可以毫无顾忌地打扮自己。缝纫机已开始缝入人间平等
  !到1880年,美国已有一半男子穿的是买来的成衣。1890年,美国成衣价值高达15亿美元,有四分之三的毛料是在成衣厂加工的。到20世纪初,美国的男人和男孩,不穿成衣者已经极为罕见。过去阔佬雇裁缝专做,如今也在高级服装店买成衣穿。早年对成衣的偏见,已经逐渐扭转。那些自诩高雅,声言决不穿成衣的富翁发现,上乘的成衣,无论款式还是质地,都不次于裁缝的手工制品。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当年,新大陆新的着衣方式,有助于培养老百姓的自尊,塑造出一代新人,如今,服装工业又成为发展中世界的朝阳产业,前进的巨轮。所以,有人说,缝纫机的发明,也推动了全世界的民主进程。
  
  Number : 7998
  Title :报刊拾零
  Author :
  Issue : 总第 154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如果让深圳人全部站在街上,同时从10楼往下扔砖头的话,那么被砸倒的这个人则有以下几个可能:90%是股民;80%是万元户;70%是女性;60%是打工仔;50%是单身贵族;40%是大学生;30%是求职者;20%是经理;10%是“团结户”。
  《求实》1993年第八、九期合刊发表《九十年代:中国文坛之变迁》一文说,全世界搞作家终身制的,只有中国、朝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2月15日发表世界科学状况报告指出:
  贫富差距就是知识差距。目前世界上80%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是在发达国家中进行的。发达国家用于这方面的投资平均为国民生产总值的2。9%,而许多发展中国家投资比例仅为发达国家的1/10。
  巴西医生阿尼塞托·马丁斯,耗时10年研究了580名贪污受贿官员和580名廉洁官员。结果发现,前者有60%的生病同死亡。后者生病及死亡比例只有16%。
  
  Number : 7999
  Title :中国“雅皮士”
  Author :苗儿  李燕
  Issue : 总第 154期
  Provenance :中外第三产业
  Date :1994。1
  Nation :
  Translator :
  他们从锃亮的黑牌照卧车里款款而出,眉宇间透露出无限自信,举手投足俨然是一派挥斥方遒的大家风度,名牌西服掩映不住劳力士或雷达的光辉。大厅早已是灯火辉煌、名曲飘渺……他们或站或坐或端着七色鸡尾酒杯踱来踱去,用英语或其它语言娓娓交谈。往往几百万、几千万的生意就在这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气氛里一蹴而就,好一个上流社会的香鬓发影
  !他们是什么人?
  外国舆论称:他们是中国的雅皮士。
  雅皮士的粉墨登场
  本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批戴文明帽、拄文明棍、说洋话的“假洋鬼子”出现在中国大地。他们与传统格格不入,自诩新潮文明。与其说这是中国雅皮士的雏形,不如说是对中国封建文化的反叛。世纪一轮回,现在雅皮士的再度出现却没有那么多“反叛”与“抗争”因素,而多了一层水到渠成的“自然”和“应该”。
  他们大多是工商业巨子,弄潮商海的佼佼者。他们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个群落,并且在迅速扩大。
  他们大多受过极好的文化教育,修养儒雅,学者风范,有睿敏过人的智慧和超凡卓绝的胆略。
  他们几乎全都是成功人士。他们的成功几乎都是告智力含量和创新成分取得的。
  他们最先与世界潮流接轨,时时新潮,有浪漫生动的人生理想与生活情趣。
  另外,他们还有钱。
  天津著名的阳光大酒店有个著名的阳光俱乐部,人们习惯称“雅皮士俱乐部”。凡申请加入俱乐部的人,除每年交3万人民币会费外,还必须具备高学历或渊博的学识。审核条件极为苛刻。尽管如此,雅皮士们还是趋之若鹜。俱乐部不仅提供商业和投资咨询、经济研讨、著作出版,还负责营造和倡导“雅皮士文化”。美国《华尔街日报》称:较中国一般知识分子,他们更有钱。知识和金钱的结合让他们演变成社会的精英阶层。难怪该俱乐部的一负责人毫不讳言:“我们追求的是曲高和寡。”
  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类似“阳光俱乐部”的会所在全国已不下20家。
  素有国际大都市美誉的上海,总是先行一步,各种名目的俱乐部把雅皮士文化炒得红红火火。受西洋文化的影响,上海的雅文化更具“海味”、“洋气”。与传统的“旧雅”相比,上海的“新雅”亦不再是有闲阶层的附庸风雅。他们一脱“旧雅”吃饱没事干,成天泡在音乐和葡萄酒里大谈女人与爱情的庸俗生活态度,而是以积极的、乐观的精神风貌,“全身心的微笑”,去迎接每一个新事物。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在跟踪报道了40多位“雅皮士”后感叹:“……在中国,有谁设计了一座立交桥或一幢大厦,并自己修建好;有谁可以不要翻译或秘书,直接与外国大财团谈判,并取得信任;有谁能把自己的专利或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短时间投向市场,并取得可观的效益……唯有‘雅皮士’!”
  雅皮士与朋克
  居住在深圳一幢巴罗克式别墅里的陈格非,原是中国作协的工作人员,辞职后来到深圳办起了一家童话公司。他不仅用文化人的眼光研究文化,而且用生意人的脑瓜算计市场。他以极快的速度出版了一本100万字的童话著作,深受儿童喜爱。当全国各大书店正在争购这本童话时,他与香港某卡通制作公司合作,将童话制作成卡通片,趁卡通片在电视台播放之际,他又根据童话文字和卡通图像造型开发了系列儿童服装和食品。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精。他冲着深圳电视台的摄像机侃侃而谈:“前些年,由于知识分子碍于面子羞于谈钱,使一些暴发户钻了空子。现在不同了,大批知识分子下海,知识和金钱一旦结合,那将意味着什么?”
  在上海流传着一段“雅皮士”与“朋克”摆富斗阔的故事。希尔顿饭店豪华歌厅,一沾着“祖上荣耀”搞家电批发的阔少在两瓶马爹利下肚之后,醉醺醺地宣布:“今晚所有人的费用我开销。”众人大悦,阔少更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一文静白皙如书生模样的青年并未理会,他算好了自己的费用,服务生不收,并重申了阔少的慷慨。书生径直走向阔少,把钱递给他。阔少大不快,像见外星人一样吃惊:“你别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书生回答:“我不接受你这种居高临下的馈赠。”阔少轻蔑一笑:“老子有钱!钱就是大哥大!”书生说:“有钱是好事,有钱也不能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别人和你一样都是人!”阔少大笑:“别酸了!老九,我扳个小指头够你吃一辈子!今晚我请定了!”书生眼睛里流露出一丝愠怒:“你有多少钱?”阔少笑得更疯,他喜欢与人比阔。前不久,他和一个台湾商人斗富掷XO酒。他红着眼一口气掷了37瓶,硬是把台湾商人给掷傻了。“听清楚!我有一个商行和三辆私车!“书生直逼阔少:“价值多少?”“不多!三四百万吧!哈哈……”“那好,我出500万买下!”在对方的惊愕中,他叫过秘书:“明天去办交割,除了他这个人不要之外,全部都买下来!”事后,不知天高地厚的阔少才知道这位来自北京的书生是我国最杰出的计算机专家之一,国际专利拥有者,掌管着一个集团公司的大总裁,他的名字常在报刊电视露面。
  他俩毕竟属于两种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塑造不同的人生追求。时下那些35万一桌酒席,42万一条金鱼,你在豪华轿车上向大街抛散钞票,他把成捆的人民币点火焚烧……暴发户的丑态表演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市井文化背景下有中国特色的“嬉皮士”苍白形象。雅皮士却以中国人特有的“坚忍、勤劳、向上”的精神,在事业和道德上自我完善——这既迎合了改革,也得到大多数中国人的认可。渐渐地,他们造就了一种“雅皮文化”。
  新世纪与雅皮文化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莱克西里说:“经济发展指数长时间超过了3%,就会孕育激进文化,相反就导致没落文化。”
  战后的德国和日本经济曾跳跃式发展,其间的文化环境造就的民族精神耐人寻味。
  改革开放,中国政府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邓小平还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这种背景下,作为科技生产力的代表,中国雅皮士将挺进新世纪。
  深圳博达国际贸易集团中层以上27名领导全都是清一色的留洋博士。总裁刘咏志在接受广东珠海经济电台采访时,目光深邃炯亮:“我们不怕入关,我们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有自己的企业精神,有了这个,我们可以和任何国家的任何对手干一场!”
  清华大学土木建筑专业86级14名毕业生,在过了4年清贫宁静生活后,相约跳槽,来到珠海,用4200元钱成立了一个民用建筑设计所。几年下来,这个设计所像充气球般膨胀起来。不仅“南方几乎所有著名的建筑凝结着我们的智慧”,而且还参与国际招标,香港、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