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你妹找1      更新:2021-02-21 05:40      字数:5004
  Author :冯骥才
  Issue : 总第 154期
  Provenance :文汇报
  Date :1994。1。6
  Nation :
  Translator :
  国界真是一种奇妙的分界线。奥地利人和德意志人各有三分之一边界相领相连,共有着阿尔卑斯山;多瑙河先是流经半个德国,然后畅通无阻地直贯维也纳;站在萨尔斯堡的高山城堡上西望,倘若无人指点,从远景的画面上根本无从区分哪里是德国,哪里是奥地利。他们彼此还以同一种语言交谈,同一种文字传递思想情感。谈到他们的历史渊源,更是悠久绵长,密不可分……虽说如此,奇怪的是,从他们的目光却能一下子清清楚楚区别开来,是吗?你会问。那你就看吧——
  德意志人的目光尖硬、冷峻、凝聚、专注,像一块碎玻璃。这也许是他们严谨、苛刻、一丝不苟、善于逻辑思维的民族性格的表露。但这块碎玻璃越过国界,到了奥地利人深陷而柔软的眼窝里就溶化了。好像从多瑙河舀起的一小勺水,晶莹而温和,平静又散漫。说到散漫,我好像一下子抓住了对奥地利人总的感觉。
  在这块不大的充满画意的山地之国转一转,就会发现散漫好像一种有魔力的气体,到处弥漫。万物全着了一魔。那些起伏不已的绿色丘陵,全像睡汉,懒洋洋舒展着躯体;那些红色和白色的尖顶小楼,也都随遇而安,自由散落在山水之间;那些系着颈铃的大牛,站在山坡上,常常一站半个小时,好像等待照像一般。特别是这散漫的气息还浸入奥地利人的骨子里和天性里,明显地表现在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举止行动上。
  如果把纽约街头健步如飞的女秘书们,请到维也纳来走一遭,准会把维也纳人吓得惊慌失措,以为哪里失火了。我总觉得维也纳起码有一半人整天闲坐在咖啡馆或街头茶座中。这些随处可见的街头茶座是维也纳最有特色的市井风情。一些店铺在门外,用各式围栏和各样花池圈起一半边道,摆几张小桌,放些鲜艳的瓶花,还有些舒适的椅子。闲来一人独坐其间,或酒或茶,慢慢清饮,亦思亦想,出神怔神,悠悠然不管时间长短;或许两三友人,对酌闲话,常常把几个小时光阴全慷慨地坐在屁股下边了。
  时间,仿佛是他们用来享受的,所以他们对时间不吝啬也不严格。
  世界各民族对赴约时间态度很不同。中国人赴约以提前早到,表示礼仪,故有张良拜师提早一个时辰等候而被传为佳话。德国人对时间苛刻又吝啬,赴约不早不晚,以准时准点、不差分秒而著称。但与德国人操同一种母语说话的奥地利人,却不准时,大多迟到晚点,见面说一句:“很对不起,我来晚了。”此时,我留意他们的表情,歉意无多,说过便了,好像见面时的一句口头禅。
  时间对于他们太少还是太多?
  奥地利一年中法定的工休日是96天(每月8天),加上国庆、新年、各种风俗节日;再有,奥地利人百分之九十六信奉宗教,宗教节日不胜其多,比如复活节、三神节、圣诞节、狂欢节、圣灵降临节、耶稣圣体节、圣母玛利娅升天节、乃至圣母玛利娅怀孕节……有一种说法:奥地利人一半日子在度假。细算算,差不多。许多小店铺的老板还常给自己放假。他们平日卖东西赚钱,只要够一次旅费,便关了铺面,外出旅行。我在国会图书馆附近一家小古玩店里,看中一件十七世纪的石雕女神像,虽然风化得厉害,但品位颇高。价钱谈妥,再来购买,但三次均撞在门板上。原来老板到瑞士度假去了。
  奥地利人不像日本人那样精神自我紧张,物质上自我扩张;也不像美国人那样大出大进,一惊一乍,挥洒放纵;他们不愿意过分膨胀竞争,把自己放在拉紧的弓弦上,眼睛死盯着大富大贵,他们喜欢小康式的富足;富足后的悠闲,多多享受生活本身。
  “人人都希望富有,但富有与幸福是什么关系?比方说,你一生到底需要多少钱?三百万先令?好,如果你赚到三百万先令,再多赚一个先令也是多余的了。你何必不停下来,去尽情享受这足够使用的钱呢?”
  我的一位奥地利朋友说,这是他们大家都认同的一种生活观。
  尽管从哈斯堡王朝到奥匈帝国,奥地利权力的手掌曾遮盖过周边许多国家。但先人那股子并吞天下的雄心壮志早已化为一种“历史感觉”。不管当今奥地利的政治家们是否还争强好胜,但更多的普通奥地利人则一往情深地醉心于昔日的文化,天赐的山川风物,葡萄美酒与弦乐四重奏。他们只要能够感受和享受到的。这样,看上去,他们便分外的潇洒、随意、散漫和自由自在。
  我的这位奥地利朋友指着草地上晒太阳的人们,叫我看。这些人穿装随便,东倒西歪,有的说说笑笑,有的闭目仰睡,任由阳光爱抚,有的已经呼呼大睡,他对我说:
  “你能想到吗?他们有的人是手里攥着帐单来享受大自然的!”噢,这些奥地利人,真行!
  我心里说。
  
  Number : 7978
  Title :面熟的陌生人
  Author :艾丽斯·斯坦贝奇
  Issue : 总第 154期
  Provenance :中国妇女报
  Date :1994。1。6
  Nation :英
  Translator :
  他们已成为那地方的一部分,不见到他们,我们就若有所失——
  我们并非没有睁开眼睛看周围的世界,但不知怎的,我们对某些常见的事物总是视而不见,直到那些事物突然不见了,我们才发觉它们曾经存在。
  我每天早晨上班途中见到的那位衣着整齐的女士,便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3年来,风雨无阻,每天早晨8点钟左右,她总在公共车站等车。在下雪的日子她穿厚皮靴,戴羊毛围巾;夏天来了,她换上整洁的束带棉布裙子,戴着一顶帽子,遮盖着眼镜。一看就知道她是一位职业妇女,身上流露着一种稳重和可以信赖的气质。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再见不到她之后我才想起的。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我是多么希望每天早晨见到她;你甚至可以说我怀念她。
  对于她为什么不再出现,我很自然地胡思乱想起来。莫非出事了?还是更坏的什么?不再见到她之后,我隐隐觉得好像一直认识她似的。
  我由此想到:像她这样的面熟陌生人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每天下午3点钟必在街上快步走过的那个精力充沛的男子;总在破晓时分遛狗的女士;图书馆里那对衣冠楚楚的孪生兄弟。
  这些人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标志,使我人更加清楚自己身在何地,加强了我们对那地方的归属感。
  试想想,如果在上班途中我们会以走过的某一幢建筑物作为身在何处的标志,那为什么不能以一个交臂而过的面熟悉却不知姓名的陌路人作为标志呢?”
  如果你身在旅途,就会看不到熟悉的事物和人,那么,难道不可以反过来说,如果你每天都能看到那些面熟的晨跑人或购物人,那你就不是游客,而是那地方的居民呢?
  我想,看到面熟的陌生人,正是外来移民所渴望的。例如,一位向你点头招呼的店主,每天送你上班的公共汽车司机,你看到的那个送孩子上学的女人。
  我有时自问:“在某一个人的眼里,我会不会也是个面熟的陌生人呢?
  也许超级市场的另一位顾客每星期六都看到我,但却从未注意过我。也许在我通常吃早餐的那家小吃店里也有过这样的一个人,当他不再见到我时,就会注意到我原来常到那里去。
  偶尔,你也的确会跟这样一位面熟的陌生人在另一个地方邂逅。几个月前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我站在一家咖啡馆里,有位女士跟我打招呼。“你知道我是谁吗?”她问。我当然知道。她是我在医生的诊所里见过多次的病人。我们两人轻松自如地聊了一会,但始终没有互通姓名。
  不过,关于面熟陌生人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数这件事。有一次,我出门度长假后,从飞机场开车回家。我当时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茫然感觉。正在这时,我看见了他——身穿粗花呢上衣、头戴便帽的那位先生。我曾在我家附近见到他走过无数次。
  看到这位面熟的陌生人后,我在心里说:“我终于回到家了。”
  
  Number : 7979
  Title :漫画与幽默
  Author :
  Issue : 总第 154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父亲
  告别了大田,父亲便以他为生活的依靠,有限的工资,每月铁定给父亲邮去10元。
  正好五年,父亲驾鹤西去,他赶回奔丧,却在父亲的枕箱里翻出一沓钱:六十张!
  父亲哟,这几年你是怎么过的?
  办法
  “你是用什么办法把丈夫整夜不归的习惯改过来的?”
  “有一天晚上,他很晚才回来,于是我很快喊道:‘是约翰吗?’而我丈夫的名字是杰克。”还治其身
  “阿尔杜,你听我说吧,我发现了一件事:看来我们必须为女儿买窗帘子,她已经快成年了,晚上脱衣服的时侯,对面的那个混蛋罗比切克总是看她!”
  “撒拉,你真是,这又要一笔多余的开支!那好吧,就让我到她房里去脱几次,这样,罗比切克就得给他的女人买窗帘了!”
  匿名情书
  “我简直想不出送什么礼物给妻子祝贺她的生日,这礼物既不能太贵,而又要让她高兴。”
  “给她写一封匿名的情书!”
  王尔德看女人
  有人问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男人如何才能获取女人的芳心,永远快乐地跟她在一起?”
  王尔德回答:“这还不简单,男人跟任何女人在一起都会很快乐,只要不跟她结婚。”
  遗传与环境
  教授:“遗传与环境有何不同,杰克?”
  杰克:“如果孩子生下来像父亲,那就是遗传。”
  教授:“很好,请继续说。”
  杰克:“如果孩子生下来像邻居,那就是环境。”
  排号
  某大学一宿舍女生,为了表示友好与亲切,排号为大姐、二姐、三姐……另一宿舍男生得知,遂偷偷地排号为大姐夫、二姐夫、三姐夫……
  何时有理
  “我丈夫与我从来没吵过架。”一妇女眉飞色舞地炫耀。
  “他有理时,也没吵过吗?”
  “我不知道他何时有理,从来就没有那样的时侯。”
  因何而嫁
  “为什么你会嫁给你丈夫?”一个长舌妇邻居问道,“你与他并没有多少共同之处。”
  “这是个古老的异性相吸的原理。”妻子解释道,“那时我怀孕了,而他没有。”
  如法炮制
  在医学院的一次实验考试中,学生们必须通过显微镜细看虱子、跳蚤和臭虫的腿部,辨认出这些寄生虫的标本。有一位学生一样也没认出来。在他离开实验室时,教授在后面喊道:“你还没告诉我你的名字呢。”那位学生回头,打开门,伸出他的腿。“那好吧,老师,”他反问道,“你说我是谁?”
  实在惋惜
  汤姆想训练他的驴子不吃东西而能活下去,所以天天给它减食。当驴子饿死时,他惋惜地说:“真是一大损失!刚学会不吃东西就死了。”
  
  Number : 7980
  Title :现代生活方式
  Author :
  Issue : 总第 154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母亲在玩具店看中了一件玩具,想买给孩子,问售货员:“这玩具是不是很复杂?”
  “不算很复杂,”售货员说,“但很富有教育性,是特别为训练孩子适应现代生活方式而设计的——因为无论怎样拼凑,都是错的。”
  
  Number : 7981
  Title :辉煌人生
  Author :王亚芬  张亚光
  Issue : 总第 154期
  Provenance :信息日报
  Date :1993。12。15
  Nation :
  Translator :
  亲爱的读者,你知道吗,这位受到国际权威学者肯定的侯永庚副研究员,竟是一个双目失明已达13年的人!
  “侯,你的工作做得非常好。”
  “要感谢您沃夫森教授,我是在您工作的基础上完成的。”
  “不要感谢我。牛顿说过,一个人的工作总是站在别人的肩上完成的。”
  “教授的程序世界各国都在用。”
  “也许过不了多久,人们都要使用‘侯程序’了。”
  这是今年8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因研究测定晶体结构的“直接法”的成就获诺贝尔奖提名的沃夫森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副研究员侯永庚会见时的一幕。侯研制的系统试差法原理及其程序,使沃夫森惊叹不已,认为侯的程序测定生物大分子App的结构和中小分子的结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某些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沃夫森提出与侯合作研究,并列入中科院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