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节
作者:绝对零度      更新:2021-02-20 18:42      字数:4754
  亦ジ鲆痪湟蔡欢兀俊备愕枚苑揭彩且煌肺硭W詈螅阋蔡欢遥乙蔡欢悖愕枚苑矫蝗ぃ乙裁痪ⅲ缓霉伊说缁埃雷糟对谀抢锾鞠ⅲ喊谆班ジ霰妊蠊碜拥墓砘盎鼓讯铮俊 ?br />
  更叫绝的是广式普通话(也就是普通话中夹着白话),那才叫搞笑。不信你听听:站在床(船)头看娇妻(郊区),新妻(区)总比旧妻(区)好。啧啧,多糟贱人呵!这广式普通话还算好懂,至少可以依据当时的语言环境去猜测,我还可以勉强应付。最要命的是出席一些大会,主持人竟也讲白话,而且还叫我作好采访记录,我形容我当时的处境为幼儿园的小朋友听大学教授讲哲学,讲了也白讲。因为往往到会议结束,我的笔记本上总会自然不自然的留下一句话:你的白话我永远不懂。因此,每每遇到这种尴尬的局面,我就想,与其滔滔不绝地用白话给我讲而浪费你的时间,不如给我打手势,或许还能体会一二。
  道不尽说不完的白话,让我南方的生活时常有些尴尬,但也充满无限乐趣。
  1999年4月20日屈默写于广东江门
  我小学作文的开头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是我小学作文开篇必用的一个词语,如巧媳妇做饭必须要有米一样,如果提笔不写上这个词语,后果就非常严重,要么无法继续写下去,要么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但一旦在作文开头写上“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个词语,便可顺利的完成作文。每次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念作文,只要一开始念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词语时,同学们便笑起来,有的还笑出声“又是屈默写的”。这样的笑声一直伴随我读完小学,以致后来班里的一位美女在一次同学聚会中,点名时竟然用麦克风问道:当年那位“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才子来了没有,引来笑声一片,却是一种温馨的记忆。据我那可爱的语文老师后来统计,从小学3年级开始作文以来,除掉我还不知道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个词语的半年时间,我竟然每篇作文开头都用了这个词语,直至小学毕业。
  我那好事的老父,有次翻出我小学写的所有作文,指着开头对我说:你那时连这个词语的意思都弄不明白,竟然每篇作文都用这个词语,我统计了一下,你在61篇作文中用了61次,而且居然全部都用在开头,真是一个难得的语言贫乏大师。其实,我到现在也疑惑,“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个词语;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在什么语境下;又是以怎样的面目进入我作文视野的?我已经无从考证了,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眨眼间似乎就已经老了,徒增了些沧桑。
  说来也真是巧合。当我在追逐嬉戏中虚度完小学无邪岁月的最后时刻,满面春风却有点伤感的老校长在我小学毕业典礼上致词: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5年就匆匆过去了。我听到老校长开头这句话时,我快乐的笑了,咱小学真没白读,连老校长讲话都抄咱作文开头。在随后匆匆而来的初中毕业典礼上、高中毕业典礼上、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们在致词中都一直沿用我小学作文的句式: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N年就匆匆过去了。遗憾的是听到这句我整个小学作文开头惯用的句式,我再也没笑过,因为进入初中后,我再也没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开头写过作文。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有时,独自坐在电脑前,写着“本报讯”开头字样的新闻稿,我就会突然想起小学时作文惯用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式样的开头。这两种并没有什么关联的开头,是否在冥冥中注定了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生活与写字有关。这是命运潜在的一种偶然,还是既定命运的一种必然?我不知道,但我小学作文开头的惯用词语,却让我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中渐渐明白,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太匆匆。
  忽一日,我小学时的一个美女在QQ中问我:好久没看到你“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开头的文章了,什么时间整一篇让咱们集体回味一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家伙一梭就走完了漫漫人生路。”我回答说,或许,当生命终结时,在祭文中一定用这句做开头,而且还要用这句做结束。
  因为,生命不一定有精彩的开始,但一定要有完美的谢幕。
  2007年4月17日屈默于广州
  好老师是人生的一座灯塔
  我一直觉得我很幸运,在人生的重要阶段,我遇到了两个老师,她们像灯塔,在最迷茫的时候,指引我走向一条光明的路。
  掌声响起来
  我读中学的时候,数学老是不及格。班主任对我的升学前途很是担忧。我也作过几次努力,收效甚微。于是,自感先天缺乏“数学细胞”,便“自甘坠落”,彻底放弃了数学,仿佛应了那句戏言:“越坠落越快乐,越快乐越坠落”。我在放弃中得到了解脱后的快乐。
  那次数学考试,却让我从“快乐的坠落中醒悟过来。”
  数学题是100道选择题,考前数学老师反复强调了题目的难度,一再要求我们多思考,认真对待。
  考试下来,全班只有8个人及格,其中居然就有我一个。
  数学老师和班主任为此在班上特别举行了一次表彰大会。
  “屈默同学在数学上的表现,正如在他写作上一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们向他表示祝贺!”
  掌声响起来了,我虚伪的陶醉在意外获得的喜悦中。
  事后我才知道,那次数学考试我并没有及格,完全是数学老师和班主任特意安排的一场戏,目的是让我对数学充满信心,以便顺利的通过高考,而不至于落榜埋没了我的写作才能。
  老师的良心用苦,我却感动于那次掌声。后来,我顺利地升入了大学。
  那次掌声让我永远难忘,人生路上,每个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掌声有时胜过给予物质。
  玛格丽特女士的“失职”
  玛格丽特女士是我大学时候的一位英文老师。她来自澳大利亚,30多岁的她,总让人看起来像五十几岁的人,有些苍老。她性情温和,脸上总带着迷人的微笑。
  玛格丽特女士讲授西方文学史,她上课时从不点名,自由开放式的教学,总让我们找得到机会逃课。每当她微笑着走进教室,看到有几个空位,总习惯性地耸耸肩,说:“真遗憾!又溜掉了。”接着,就开始上课,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直到那次考试,全班二十个人总算到齐了。玛格丽特女士说:“这次考试,我只想了解一下你们近期的学习情况。”
  第二天,玛格丽特女士在课堂上公布了考试结果,有五人不及格。她说:“我没能对你们尽责,导致五位同学考试不及格,我心里很难过。”说着她竟然泪流满面,向我们深深鞠躬道歉:“我失职了,我深表歉意!”
  教室里静极了,一根针掉在地上,仿佛都能听见。我们深深地被这个平时比较谦和、随意的玛格丽特女士的突然举动深深震憾了。
  从此,我们听她的课,再也没有人缺席过,直到大学毕业。
  玛格丽特女士的“失职”,给我们上了最为深刻的一堂课,在后来短暂的为师经历中,我常常怀念远在澳大利亚的她。
  一直以来,我对人总说,走好你的路,如果在人生十字路口迷路的时候,能够遇到一位好老师,那是你的幸福,因为好老师是人生的一座灯塔。
  2005年4月28日屈默于济南
  自由地飞翔
  ——写给未满周岁的女儿辞辞
  女儿,爸爸在遥远的南方痛苦而甜蜜地想着你,你也在想着爸爸吗?尽管我知道,你还小,还没有“今天”和“明天”的概念,也没有“距离”的体会,而且,还不会叫“爸爸”,但我依然愿意在异乡看着你的照片,不知疲倦地与你“谈话”,看你天使般明亮的眼睛。女儿,与你“谈话”,我就忘却了异地的孤寂,忘却了工作的压力和生活中的烦恼,与你“谈话”我心里就洋溢着幸福、温馨的感觉。女儿,你是爸爸一生的寄托,你知不知道,你一出生,就注定了要在爸爸的心里扎根,让你一辈子也走不出我殷殷的视线。
  女儿,你给爸爸在异乡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美丽的感动。
  女儿,爸爸是在你出生三个月后,吻过你纯真的眼睛,带着你妈妈的祝福,到了很远很远的南方。为了爸爸年轻的梦想,也为了你将来的幸福,原谅爸爸狠心地离开你。离开你时,爸爸在站台上再次吻了你,便挥泪如雨,而你,却睁着大大的眼睛,回处张望,女儿你又在张望什么?是在为爸爸寻找那条回家的路吗?
  以后漂泊他乡的日子,女儿,你就成了爸爸每天的牵挂和甜蜜的负担。你日渐淘气。在爸爸的日记里任意挥洒,自由飞翔。你点缀了爸爸的生活,你爬过了爸爸诗歌的门窗,同时,你也给爸爸的文章留下了笑声,也留下了眼泪。
  女儿,你在爸爸痛苦的思念煎熬中,爬过了八个月的阶梯。在这两百多个日日夜夜里,你把爸爸的思念扯得好长好长,把爸爸折磨得愁肠百结,而你却依然笑个不停,哭个不停。你以自己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左右着爸爸的喜怒哀乐,也左右着爸爸的视线和思维。终于,你给爸爸“寄”来了你八个月的照片。你戴着那顶你还没出生时爸爸给你买的那个漂亮的遮阳帽,穿着那件你还没出生时爸爸给你买的绣着大熊猫的小衫子,那么神气,那么玩皮地骑着大狗熊,“看”着爸爸笑,笑得像春天最鲜艳的花朵。
  女儿,感谢你打远来“看”爸爸,把爸爸远方寂寞的生活,搅得如此生动如此活泼。爸爸把你的照片静静地放在枕头边,每晚你都不安份,总要偷偷地跑出来,蒙住爸爸的眼睛,把爸爸甜蜜的梦弄醒。女儿,你真调皮!
  女儿,再过几个月就是你一周岁生日了,爸爸早早就在准备给你的生日礼物。你需要什么呢?女儿,你依然不会叫爸爸,但爸爸从你远远地哭声中,或者笑声中,就仿佛听到你叫“爸爸”了,那样亲切,那样让我激动万分。
  女儿,日子在静静地流淌,你也一天天地长大,爸爸在远方写下此文,作为你周岁生日礼物吧!
  女儿,自由地飞翔吧!
  爸爸在远方祝福你……
  1998年8月14日屈默于深圳
  2006年11月6日刊发于《现代育儿报》
  我爷爷是逃兵
  我爷爷是一个战争逃兵。
  同村长辈一有空闲就给我讲爷爷的陈年往事,仿佛昨日。
  爷爷兄弟六人,他排行老四,在那饥荒年月,爷爷吃野菜喝白水却长得一副结实身材,这给他的生存空间带来了先天的资本。为了生计,爷爷拉上瘦弱的三爷和同村同姓憨厚的石头(按辈份,我该叫他石头大爷)一同参军。在红军长征过雪山时因为贪生怕死,便约了石头大爷一同临阵脱逃,只留下瘦弱而又倔强的三爷随军继续悲壮地长征。当爷爷一个人逃回到村里的时候,同村长辈问起三爷和石头大爷的下落,爷爷支支吾吾半天才从厚厚的嘴唇里冒出一句含混其辞的句子:他们在外面日子过得很好。
  逃跑回来的爷爷,终日显得沉默寡言,年轻时逃跑的这段经历成为了同村人奚落他的谈资,尤其后来同村人从报纸上知道了三爷在成都红军养老院过得很滋润,更是拿一生平淡且是逃兵的爷爷作比较,而且还以此作为教育后人的素材。这段不光彩的人生经历多少让爷爷在同村人面前抬不起头,更重要的是随同爷爷一起参军的石头大爷至今下落不明,而爷爷又说不出个子丑寅卯甲乙丙丁来,所以同村人对爷爷能逃跑回来而石头大爷却销声匿迹的旧事产生了许多丰富的联想,以至后来演绎出了许多离奇的“传说”。在我的记忆中,我就听说过几件同村人对爷爷和石头大爷逃跑的经历所构思的“传说”。比如,在逃跑过程中,爷爷和石头大爷遇到了饥饿的狼,或者老虎,壮实机灵的爷爷丢下矮个憨厚的石头大爷喂了饿狼,或者老虎。又比如,在逃跑过程中,强壮的爷爷抢了老实巴交的石头大爷那双破棉鞋,而没有破棉鞋的石头大爷就这样冻死在逃跑的路上。更惊人的“传说”则是这样的:在逃跑的路上,爷爷为了省略以后石头大爷回来说起那段逃跑的不光彩经历让同村人看不起的麻烦就干脆在半路上“处理”了石头爷爷。沉默寡言的爷爷每每听到这个惊人的“传说”就破口大骂:老子再没有良心,也不至于这样没人性。
  爷爷脾气怪劣,而且终日沉默寡言,近乎麻木。有时爷爷喝了酒来了兴致,向家人或亲戚讲起他年轻时如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