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节
作者:换裁判      更新:2021-02-20 18:18      字数:4799
  种天份与热爱,变幻之美与身世之感,这么多年——连他的性取向都和他一样,我不是说不好,只是,这一颗心长在男人的身体里,总是不方便的。什么样的心长在什么样的身体里才是合适和可以令人幸福的?我只能说:上天没有安排好。可是,上天几时有安排好过?
  ……死者已矣,任由我们各自挣着继续活罢了。(丰颜)
  天性飘逸爱我风情
  一颗巨星的陨落,居然在瞬间就从这个世界上灰飞烟灭。为什么上天总是要给他们非人的才华,然后又给他们与众不同却也是悲怆莫名的人生轨迹?虽然历史上远不鲜见美丽的短暂,刹那的光辉越发容易得到永恒,但是,当张国荣从这个世界的某座高楼上飘然坠落的时候,我们和愚人节欢娱的笑脸共同凝固在苍白的表情上。
  他走了,以绝决的姿态和自我,没有更多的理由,没有更多的哀怨,没有长篇大论的离别赠言。
  回忆张国荣的一切,像一首哀怨动人、感人至深的小诗。岁月流逝,他却依然用他那一个常用在演唱会上的关切、询问、爱护的表情,那洁白牙齿绚烂微笑的俊美脸庞,悠远、落寞、又飘然自绝的眼神给我们的记忆再来一次回转往复,一切都还像昨天。
  他的声音,至今无法找到类似的风格和唱法,首先他声线的纯美是人所共知的,他的唱法一方面轻重飘洒结合,充满了情调和美感,另一方面偶尔又有点公子哥般的放肆和纵情歌舞。相信那首获得大奖的MONICA就是把他这种独特的声线和表达方法释放得淋漓尽致。
  第一次看到张国荣的磁带封面,就被那风情万种又发自心底的忧郁打动,一条白色的丝巾仿佛被风吹起,飘浮在眼光中,无数的歌迷为他疯狂躁动不安,无数人在卡拉OK里以模仿他的声音为荣。他在电影里俊美小生的扮相,在舞台上却又风情飘渺的形象,他,像一个异数闯进了从前那个远比现在更苛刻的娱乐世界。
  但他却仍然自我地生活,爱着他所爱的感情生活,向往他所追求的美丽世界。当他面向全世界承认他是个同性恋的时候,也许有人开始看不起他,贬低他,甚至奚落他。可是,谁又能想到,当他面对自己内心真实时候的勇气,谁又能理解这正是他与众不同的美丽?
  《霸王别姬》、《风月》、《春光乍泄》、《红色恋人》更是张国荣真实才华的应证和有力强音,也许,《霸王别姬》正是他潜在一面开始浮现和发挥出来的告白;也许,也隐约在预示他一生凄惨不为人理解的命运。
  历来,辉煌的天皇巨星都是天赋异禀却又往往一生动荡不堪,也许是因为上天让他们太过完美,才用更坎坷的命运让他们面临更多的痛苦,也许张国荣的所做所为只为表达他简单的要求,却令这凄美的哀婉绝唱留给世人无穷回味。
  风再起时,默默地这生不再计较与奔驰/我终要依依带泪归去也愿意/珍贵岁月里/寻觅我心中的诗。
  不知道此刻远在天堂的他,是否真的找到心中的那首诗。(雪夜追雪)
  选择离去
  当看透尘世纷争,有人选择归隐,有人选择离去。
  归隐是种默默无闻,选择这样方式的人是一个懦夫,他不愿让人去揭开他内心丑恶的一面——哪怕只有一点,他的人生的经历不能给人类带来任何参照的价值。
  离去是种英勇抗争,是对整个社会疾患的大声斥责,尤其当他选择在大庭广众下离去时,便更是如此。
  没有隐瞒,没有畏缩,有的只是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生,要让人看见;死,也要人看见。
  哥哥正是这样一种人。
  一下午都在听哥哥的歌曲,感觉心情沮丧!
  祝在尘世不快乐的哥哥天堂快乐!每天快乐!(莫言)
  …
  “迷”思:凄美结局的思索(2)
  …
  背负魂灵的沉重走向孤独
  今晨9时,红绿灯人行道口有人拿了一张晨报:张国荣走了。
  我不相信愚人节报纸愚弄人的可能,我的自觉无法欺骗我自己,因我知道假如某天报纸真的关注起哥哥来,那就说明,哥哥真的去了。因为哥哥的遁隐不会无端招惹报刊,除了死亡的震撼。于是我明白,昨天哥哥的死愚弄了4月1日,但这个愚弄却灼痛每个人的心,亦或死亡对他来说是真的解脱,早在几年前我曾对朋友预言:哥哥不会自然死亡,哥哥毕一生为艺术而艺术,所以在他身上最后一丝艺术气息消失殆尽之前,他要自由落体而亡。
  果然被我言中。因我记得有首歌词这样说:Iwantfly。诚然哥哥从高空坠落,展开自由飞翔的翅膀,在接触地面,准确地说快亲吻天国时,哥哥的身心是极度的愉悦和快慰。
  哥哥由唱歌而红极一时,他早年的许多作品我不太熟悉,最爱的就是他的《红颜白发》、《倩女幽魂》和《风再起时》,最怀恋最感动的就是那几句歌词:“红颜白发,更觉璀璨。从前和以后,一夜间拥有,难道这不算,相恋到白头。”“任旧日路上风声取笑我,任万念俱灰也经过,我最爱的歌,最后总算唱过,何用在得到更多。”《风再起时》曾作为我大学毕业晚会上的一首歌,献给了同窗四年的朋友,我站在舞台上,张大凄迷的眼,深情话别,台下是此起彼伏的尖叫声和模糊摇摆的身影,那缠绵与无奈,伤痛与衷情,自与哥哥灵犀相通。《风》把我的大学生活划上了一个句号,同时也结束了我生活中最美好、最灿烂、最值留恋的一段日子,想到这里,不觉泪流。《倩女幽魂》因袭《牡丹亭》“倩女离魂”而来,凄怨动人的杜丽娘,穿透时空的生死爱,缠绵悱恻的故事情节,着实让我好生感动。夜里响起哥哥的歌声,丝丝如扣,涤荡人心,只在一瞬间,灵魂出壳。
  《阿飞正传》是哥哥演艺生涯的转折点,他受香港二王双怪之一王晶习染,把他重情感,轻情节,混沌不开的风格演绎得淋漓尽致,勾画出一个活生生浪魄青年,并在这条路子上越走越深。《霸王别姬》是哥哥人性的一个转折点,虞姬的愁闷苦痛,全在京剧花旦哥哥身上刻画出来。听闻媒介说,哥哥自从演了《霸》后,举手投足间女人香色暗盈,几至大半年而不能改。足见艺术的魅力,让哥哥失去了须眉神采。
  哥哥1997年曾在红馆开了一场演唱会,“红”和“高跟鞋”贯穿了整台晚会,那躲在灰色风衣里赤裸白皙的大腿至尽还浮现在我眼前,这是哥哥性的诱惑,春光乍泄,挑逗和不饶人,于是那一刻我震惊:哥哥要征服的是整个人性。性的含义在他眼里外延,性别的界限从此模糊、消失。哥哥高举着破除性和性别的诱惑,恰如驰骋狂奔的勇士。他在美国演唱会上的蓝色条纹短裙则是他张扬人性的旗帜。
  但鲜有人附和。我虽不反感哥哥的性别取向和审美、生理需求,但我绝不支持他在背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我同时也明白,这同样是哥哥的悲哀,他陷入了孤独的狂欢中。
  于是他在濒临灭绝的人群中逃生:从高空坠落。
  但愿哥哥到了天堂不在孤独。(度度)
  放弃才是一种永远的美丽?
  昨天晚上被不止一个朋友告知张国荣已经死了。不想证实这个消息的真假,不想看网上大家对此的迷惑和好奇,只是心里突然想:终于又有一个人放弃了,终于。
  喜欢张国荣,好像是从感叹世界上还有这样玲珑剔透的人开始的。
  记得当初连续十七八遍地看《霸王别姬》,除了感叹影片结构的严密,剩下的就是不断感慨陈凯歌真幸运,因为他能够请到张国荣这样的好演员。有些东西……成败是要看运气的,张国荣就是《霸王别姬》的运气。他的很多电影、很多音乐……只是让我觉得像是一个精灵,但是这种精灵怎么会在世界上存在?
  精灵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一切,所以表达起来也就驾轻就熟。但是用心去感受,好像总是鲜血淋漓的下场吧。太细腻,太感性,太脆弱,太……所以,承受起来就太辛苦。一种不足以为外人道的辛苦。
  本来以为自己会有很多话说,但是却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多愁善感的年龄了。
  不知道天堂会不会接收一个放弃的灵魂,但是还是羡慕那些肯飞翔的人,因为想飞起来,总需要有勇气去放弃,放弃你所在乎的,和给你伤害的……
  如果放弃可以摆脱伤害和痛苦,那么,祝哥哥梦想成真。
  如果忘记可以放飞灵魂,那么,祝哥哥心想事成。(shaoshao)
  ***************
  *下篇 怀念张国荣
  ***************
  风也清晚空中我问句星夜阑静问有谁共鸣——《有谁共鸣》
  ***************
  *哥哥自述
  ***************
  我在乐坛多年,尝尽不少酸甜苦辣的滋味,今日总算有了一点点成绩。而这些成绩,是我经过不断的努力争取来的。我并非象一般幸运儿,出道即能一炮走红,我是一步步从最低层爬上来的。这中间经历过很多挫折,也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但凭着一股毅力,和不断地自我鞭策,我才能够使歌迷对我由最初的抗拒,继而接受,以致现在狂热地拥戴。其间历尽辛酸的过程非笔墨所能形容。  回想往年,难免令人感慨。当时年少气盛,所追求的莫过于名与利;但时运未到,不管如何努力,到头来还是得不到认可。  我承认当时曾经一度心灰意冷,觉得自己永远是在跑龙套,拾别人牙惠。我曾经无数次地质问自己,这究竟为了什么?既然做得不开心,又何必痴痴地留在这个圈子里?那一段时间的经历极大地打击了从未受到什么重大挫折的我。不过因为生性好胜,加上对自己极具信心,相信能够拿到更好的成绩,所以我才决定继续留在娱乐圈等机会。
  …
  哥哥自述(1)
  …
  当一个人等待一件不知是否会发生的事时,心情是相当矛盾的——无止境地等待能够换来成绩固然开心;若到头来还是一片空,就难免会后悔当初为何如此浪费青春。不过当时我并没有顾虑太多,只是去做,一直做,尽管被人拆过台,被人责骂,我也硬着头皮忍受下来。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表演时,为配合台风,活跃气氛,我把头上的帽子抛向观众席,没想到却马上被抛回来。当时我非常尴尬,真想找个洞钻下去!这次不快的经历令我十分伤心,可以说,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记得早几年,每逢遇上一班朋友聊天叙旧,他们都会问我为什么不开心,脸上总见不到笑容。我想自己可能患上忧郁症,病源很可能就是对自己不满,对别人不满,对世界更加不满。那段日子真可以用黑暗时代来形容。当时只要空闲我都会在迪斯科泡到深夜,用嘈杂声来麻醉自己,用烈酒来刺激自己。夜夜笙歌作乐,在别人眼中可能是极尽潇洒;而对于我,久而久之,却由麻木变为厌倦,由无所谓变为讨厌。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开始觉醒,觉得不能再用这种消极的方法面对现实,应该积极一点,因为我开始明白运气并非来自偶然,必须靠自己去把握,靠实力去取胜。于是我继续勤练唱歌,亦在演技方面不断加以学习和磨练。
  撇开别人接受与否的问题不说,我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起码所唱的歌,所演的戏,明显地在进步,这是让我足以感到欣慰的。我希望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使喜欢我的人继续喜欢我,使不喜欢我的人,至少不要恨我。倘能果真如此,我就会感到满足。我明白自己不是圣人,不需要,也不能够让全世界都和我共鸣。
  多年前的“劲歌金曲竞选”对我的人生观影响至深。一直追求完美的我,在那时终于明白世事往往不如己愿,希望越大,往往失望就会越大。1986年,是我对自己事业最满意的一年,因为所付出的努力,开始得到人们的承认。我开始以为大家已经接受我,不料在“劲歌金曲选举”当晚,又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当年被“拆台”的感觉。有段时间我很不开心,不明白别人为什么这样讨厌我。后来,我得到公司朋友的劝解,开始平息心中的怒气,并且还开始学习以“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态度面对现实。果然这一年我处世成熟了许多——可能别人看不出,但我自己却感受得到。以前我无论对人对事均十分冲动,喜欢形诸于色,丝毫不去加以掩饰,我喜欢用自己的真性情去待人处世,并且感到没有什么不对。但批评的话听多了人也逐渐成熟,一次自我反省之下,我幡然醒悟,明白自己以前待人处事的态度太过任性,有时会令人觉得难堪。于是我决心改变自己的性格,努力使自己的心胸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