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节
作者:丢丢      更新:2021-02-17 02:40      字数:4704
  一辆指南车,只是还没有蜗杆减速等一些现代齿轮的设计。这一来便省了桓震许多麻烦,当下要公铭乙找了二十几个技艺娴熟的工匠,连夜赶工,照着桓震划定的尺寸,以云南黑檀木一个个地刻出齿轮,然后由桓震装配起来。坐像的外体却是用沉香木雕刻而成,那是一早就已制作好了的,现下只消将内部挖空便可。二十几人加班加点地干了好几天,总算在上元之前将这一件劳民伤财的奢侈品完成。
  崔应元此来,却是受了傅山重托,要好好在魏忠贤面前将桓震吹嘘一番。当下道:“爷爷喜欢,那是再好不过了。至于这物事究竟是怎么活动,孙儿才疏学浅,却也不知。”魏忠贤啊地一声,又道:“那献这像的人呢?叫他来给咱家说说。”崔应元不料竟然如此容易,还没等自己开口,魏忠贤竟然自动要见桓震,暗道这却省了一番工夫,当下道:“那是太医院一个姓傅的医官,他结义哥哥来京谋事,寄住在营缮所所丞家里,听得爷爷生祠竣工,便献了这一座像。”
  魏忠贤笑道:“好孩儿,有出息!”崔应元也不知他说的是桓震还是自己,只得陪笑了几声,却听他又道:“那便给他个甚么官儿做做罢。”连忙应道:“是,孙儿瞧他是个巧匠,已经叫他去南镇抚司做了个百户。”魏忠贤鼻中轻轻嗯了一声,又低下头去摆弄那坐像,摇起手柄,瞧着人偶手脚舞动,站起坐下,不由得很是开心,连带崔应元另外几桩请托之事,也都一口答应下来。
  他玩了一会,突然抬起头来道:“你去问问那人,可还能做别的甚么玩意儿。”魏忠贤深知当今天子的脾气,唯好引绳削墨、斧锯髹漆之事,积岁不倦。近来皇帝对客氏似乎有些冷淡,不知又是听了哪个大臣的调唆。若是自己献上几样精美绝伦的机巧木器,那可不是大大讨天子的欢心么?突然怔了一怔,喃喃道:“姓傅的?咱家记得前几个月恍惚曾见一个甚么姓傅的给保举入太医院做了医官,难道便是此人?”魏忠贤虽然大字不识,记心却是极好,几月前不知在哪里见过傅山的名字,居然记到现在。
  崔应元道:“是,那傅山本是信王保举的。”魏忠贤面色微变,沉吟道:“信王?”崔应元知他心中猜疑傅山与信王之间的关系,心想若是办不成这事,傅山许下的大笔钱财便要化作泡影,他这等人向来银子第一,魏忠贤的甚么大事,他才懒得去管。当下道:“据孙儿所知,那傅山虽则是信王保荐,却不曾与他来往,只是偶然给王府中眷属诊治过罢了。”魏忠贤这才略略放心,笑道:“锦衣指挥说的话儿,咱家自然是放心的。”崔应元连称不敢不敢,又答应明日便带桓震来见。
  卷一 顺流逆流 四十六回 屈身
  桓震给崔应元引着,进到魏忠贤宅院的时候,着实惊讶于这里的宽阔豪华,与信王府相比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两人等不多久,便有个小太监出来说九千九百岁在偏厅接见。桓震听得当真要去见这个名满后世的一代权阉,心中却也有几分惴惴不安。照他心目中的想当然,魏忠贤既然是个太监,那便应当是面白无须,勾肩缩背,语声尖锐,女里女气令人望而生厌的,岂知当真进到偏厅,一见之下,方知以前全是中了清宫戏的毒,自己面前这个魏忠贤,非但毫不委琐,居然还长得一表人才,按照明代人的身高标准,算是高大健壮,颇有气派。胡子倒确是没有,下巴上光秃秃的,眉毛也略有些稀疏。一双眼睛总是眯着,似乎睡不醒的一般,肤色可也不是想象中病态的苍白,倒有几分后世流行的古铜色味道。'——笔者恶搞:不管怎么瞧都是个风韵犹存的半老潘安嘛……'身上穿的却是一件赭色锦袍,袍上绣了一条三爪金龙。
  进得厅去,只见魏忠贤居中而坐,崔应元便屈膝跪下,道:“孙儿给九千九百岁爷爷问安!”顺手一扯桓震,叫他也跪下来。要他跪这个“名垂千古”的权阉、奸臣,桓震心中确实着实抗拒得紧,可是身在别人檐下,哪有不低头的权利?只好垂头跪下,一面心中大骂死人妖,一面含含糊糊地说了声“给九千九百岁问安”。魏忠贤笑道:“乖孩儿,起来罢。”上下瞧了桓震两眼,淡淡问道:“尔便是应元孩儿说的那巧匠了么?”桓震应了一声“是”,便听魏忠贤道:“很好,很好,尔献的坐像,咱家很中意,多得尔一片孝心。”桓震听着他那男不男女不女的声音,几乎呕吐,强笑道:“九千九百岁喜欢,便是小民的福气。”
  魏忠贤嗯地一声,道:“应元孩儿不是给了尔个百户做么,怎地还自称小民,该当称下官才是了,尔如今便是官了,哈哈,哈哈!”桓震给他这两声笑得毛骨悚然,硬着头皮道:“小民不敢领受官职。”魏忠贤忽而作色道:“尔这崽子,好不识抬举,应元孩儿封尔的官儿,就如同咱家封尔的官儿一般,咱家所封之官,尔竟不受,敢是嫌小么?”
  桓震心中剧跳,努力镇静,道:“小民不敢领受,非是嫌官职卑小,却是想要用这官职换一个人的性命。”魏忠贤也不料他竟有此言,心中十分奇怪,顺口问道:“何人?”桓震不知这一句话出口之后是福是祸,咬了咬牙,道:“遵化兵备耿如杞!”魏忠贤似乎也对这个名字有所印象,想了一想,道:“莫不成是日前那个私粜国粮的?”桓震听得“私粜”二字,心中不由得一凉,暗道当真应了邓仕兴所说,倘若这案子是他授意锻造而成,那么便是再献一百尊像,也都无法挽回,倒要将自己一条性命赔了进去。但瞧他神色,似乎并不憎恨耿如杞,口吻之间也很是平淡,倒像毫不关己的一般,却又略略松了一口气。
  哪知魏忠贤接下来的一句话又险些叫他心脏病发作:“那厮还没死么?”仍是一副波澜不惊的神情,桓震瞧在眼中,只觉此人谈论别人生死性命,竟然如同谈论草芥一般,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暗想倘若自己不是知道未来魏忠贤定会倒台,此刻也是决然不敢与他作对的。
  只听崔应元道:“大约还不曾。”口气中倒像是有几分惋惜。魏忠贤瞧了桓震几眼,问道:“尔何以要替他求情?莫非是他的同党?”说到同党二字,眼中寒光一闪,旋即又眯了起来。
  桓震心想生死在此一举了,当下硬着头皮道:“谈不上同党,只是耿大人对小民曾有知遇之恩,现今他既有难,小民不能置之不理。”他知道魏忠贤是个街头混混出身,这些人好讲的是义气二字,虽然做起来未必有多么义气,但门面工夫还是要装的,是以给自己编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出来。
  魏忠贤却是不为所动,呵呵一笑,道:“好自在话儿!那耿如杞所犯的乃是大不敬之条,岂能说赦便赦?”桓震心知他是听了刘诏唆摆,说耿如杞如何如何咒骂于他,这才必欲置诸死地而后快,当下道:“九千九百岁莫要听人调弄,耿大人在遵化时候时常教导小民,说九千九百岁治平绩著,覆载量弘,实是尧天巍巍荡,帝德难名,更叮嘱小民,公文之中遇有‘巍’字,须得将‘山’移在‘魏’下。”魏忠贤奇道:“那却为何?”桓震道:“耿大人说,不可让山压在魏公的头上啊。”
  魏忠贤一怔,旋即大笑,一面用手擦拭眼角,一面笑道:“哈哈!倒着实是个知趣人儿!然则刘诏参他作甚?”桓震小心翼翼地道:“无非是学那妇人争宠之行。”崔应元脸上变色,叱道:“尔这升斗贱民,也敢诋毁大臣!”魏忠贤一摆手,要他住口,瞧着桓震道:“刘诏乃是一方大员,我不信他说话,难道信你?”桓震索性豁了出去,大声道:“九千九百岁不信,小民只有领死而已!然则这尊坐像却是耿大人吩咐小民进献的,请九千九百岁莫要将耿大人的一片孝心弃若敝屣!”他说着这等话,连自己都要呕吐,强忍恶心,脸色便十分难看,瞧在魏忠贤眼中,倒像是当真为了耿如杞两肋插刀一般。这魏忠贤在入宫之前本是一个市井流氓,素常以急勇好义自许,见到桓震这种愣头青人物,倒也颇对自己脾胃。当下笑道:“好罢,好罢,咱家明白了便是。”说着竟叫桓震起来回话。
  桓震的膝盖却早已跪得麻了,一面暗地咒骂,一面爬了起来,道:“多谢九千九百岁恩典。”魏忠贤笑道:“那也不必。咱家瞧你这人像儿做得甚好,明日再做几样玩意儿来给咱家瞧瞧罢。”桓震心中一动,一口答应,顺势求他让自己见上耿如杞一面。话刚出口,崔应元便截口道:“钦命重犯,焉能是你想见便见得的?”魏忠贤瞧他一眼,淡然道:“那也没甚么。尔去传咱家的话儿,便说是咱家准尔去的,哪个敢拦。”桓震大喜,心想他既然准自己会见耿如杞,想来也未见得便会赶尽杀绝,只消过几日再弄点新鲜玩意哄弄他高兴,耿如杞一条命就算是保住了。
  当下又说了一堆吹牛拍马的废话,魏忠贤叫桓震给他解说了一番那坐像活动的道理,便令他离去。回到公家,傅山已经在那里等着,一见他回来,便拖着他钻进书房,桓震也正要寻他,当即将今日见魏忠贤的经过细细叙了。傅山听罢,沉吟道:“事情虽有转机,却还欠得一把火。”说着取了纸笔,埋头疾书。桓震候他写完了看时,却是一份署了耿如杞名字的贺表,内中将遵化一捷尽数归功于魏忠贤,说他甚么“一腔忠诚,万全筹画,赤心为国,殚力筹边,屡著奇勋,可比斩将搴旗之功,劳在封疆”云云,着实肉麻之至,恶心之至。
  傅山见他面色不善,解释道:“非如此不能释彼之心也。”想了一想,道:“大哥几时去见耿兵备,须得将此事婉转陈明,不然我等在外忙碌,倘若他在狱内发作起来,岂不是全功尽弃。”桓震苦笑,心想我若能劝服得他,那也不会到今日局面了。
  那耿如杞下在镇抚司狱,魏忠贤既然应允,镇抚司又是崔应元该管,桓震去见他便不费难。他是自己经历过明朝监狱酷刑的,在见到耿如杞之前早已经有心理准备,这位耿兵备将会给折磨成一副甚么样子。饶是如此,当他被两个狱卒左右夹着,走进耿如杞的囚室之时,也是不能相信自己看到的便是耿如杞,那只不过是地下伏着的一团血肉模糊的东西罢了。囚室之中弥漫着血腥气和皮肉腐烂的臭气,桓震在那团东西面前蹲了下来,叫了几声耿大人,他却毫无反应,竟像是已经死了一般。他虽然与耿如杞相处并不久,对他也不十分佩服,但瞧着一个人在自己面前这副半死不活的样子,任谁也不会心里舒服。
  桓震瞧耿如杞也不像是能醒来的样子,心想不如下次带傅山来给他医治一番,当下忍了怒气,对狱头说了千般好话,又重贿他一番,要他好生对待耿兵备。狱头知道桓震是搭上了魏忠贤那条线才能进来的,答应得却也颇为爽快。说完该说之话,便要离开镇抚司狱回去。临走时候又望了耿如杞一眼,却见他手脚竟然微微一动,似乎却是醒了过来。桓震大喜,连忙重行蹲了下来,大声叫道:“耿大人?”
  卷一 顺流逆流 四十七回 歧路
  耿如杞嗯了一声,努力睁开给血块糊住的双眼,瞧了半天,这才瞧出是桓震,轻叹道:“百里你……也给他们捉来了?”桓震摇头道:“不是。”回头瞧一眼狱卒,见他时刻不离地盯着自己,当下长话短说,道:“震正在外面设法营救。”耿如杞微微摇头,道:“救甚么?如何救?不必徒劳了。”桓震不便在这里多说,何况自己结交魏党的事情若是给他知道了,恐怕当时便要气的自杀,当下含含糊糊地道:“只是走些朝中门路,力图转机而已。”话头一转,嘱咐道:“这几日想必还要提审,大人不可再如以前那般……”他原意想说“不可再如以前那般固执”,可是固执二字话到口边便觉不妥,一时卡住了不知说甚么好。
  耿如杞叹道:“某便是这般固执之人了。”喘息片刻,又道:“百里你记住,千万不可为我奴事阉贼,否则耿如杞虽生犹死!”说到最后“虽生犹死”四字,竟是用尽了全身力气吼喝而出。桓震大惊,心想莫要给狱卒听了去禀告崔应元,那可糟糕,偷偷瞟了两个狱卒一眼,却见他二人在那里行若无事,好像没听见一般。
  桓震生怕露馅,不敢再与他谈,当下嘱咐了几句保重之类的言语,又说下次将会带傅山来替他看伤,这才离去。临去之时,回头望了一眼镇抚司狱大门,只觉那里黑洞洞地,似乎便是一个怪兽巢穴,叫人不寒而栗。他埋头疾走,耳中不断回响着耿如杞临别时那句言语:“虽生犹死!”追想近日来所做事情,确乎连自己也都觉得十分无耻